浅谈小学数学小组合作学习的策略.doc

上传人:啊飒飒 文档编号:11584532 上传时间:2021-08-25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3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浅谈小学数学小组合作学习的策略.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浅谈小学数学小组合作学习的策略.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浅谈小学数学小组合作学习的策略.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浅谈小学数学小组合作学习的策略.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谈小学数学小组合作学习的策略.doc(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浅谈小学数学小组合作学习的策略绵阳市花园实验小学 李华小组合作学习的倡导及落实已经有较长的时间了,在这期间,我们曾观摩过大师们的示范课,优秀教师的探究课,年轻教师的模仿课,从不同层面、不同角度呈现了小组合作学习的价值走向,如今的教师,更多理性的成分让教育走向本真,小学数学合作学习,说实在的,这个话题当下不新鲜,关注的热度也不是特高,但在我们平常实实在在地教学工作中,确实也有它存在的不可替代的价值,我作为一名一直在小学数学教学一线的师者,关注了一些专家的理念和思想,有一些想法和做法,传递给大家的就是在我们一线教师教学中,对合作学习的理解,落实和困惑。现象一:设置不合时宜。在现行的课堂教学中,部分

2、教师为了追求学习方式的改变,不解读教学内容的特点和学生实际盲目地跟进小组合作学习方式,比如:个别教师在教学内容浅显的地方设计小组讨论,个别教师在适合于学生自主探索或动手实践的地方安排小组交流,个别教师在需要教师引导的地方设置小组合作,个别教师在一节课中安排了多次小组合作学习。由于活动的目的性不强,层次不清,时机不合理,形式大于实效。现象二:分组分工不合理。在常态课堂教学中,最常见的小组合作学习形式就是按前后座位自然分成四人小组,而座位的编排往往考虑的是学生的高矮、男女搭配以及习惯。这样的4人小组虽然开展小组活动简便易行,但不利于让不同特质、不同层面的学生进行优化组合、优势互补、相互促进。活动中

3、,经常出现问题刚抛出,马上就会出现一片热烈讨论的场面。内行都能发现,这只是一种表面上的“合作”,实际上“热闹”。有的小组的发言明星霸着发言,有的小组你说你的,我说我的,就是没人倾听;有的小组大多组员一言不发,只是无奈的坐着、看着;有的小组借此闲聊。原因何在?分组不合理、分工不明确。现象三:合作时间不足。合作的内容要讲究,但合作的时间呢?一些教师呈现问题后立马宣布“讨论开始”,可不到三两分钟就叫停。想想,学生接到指令还未思考即展开活动,活动才刚展开又叫停,这样的小组合作学习不但达不到合作学习的目的,而且很容易让学生茫然,把有效的学习方式理解为玩玩。现象四:个人与小组的评价。开展小组活动后常要以小

4、组为单位进行全班性的汇报交流,但小组代表发言往往是“我认为”、“我觉得”之类,脱离了合作的真正目的。教师对小组成员汇报的评价也常是“你真能干!”、“你的想法不错”之类。问题何在?关注了学生个体的评价,而忽略了对所在小组的整体评价;关注了小组合作学习结果的评价,而淡化了对学习过程与方法的评价。这种偏执的评价极易影响学生参与合作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更谈不上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为此我们展开了思考、实践,梳理了如下策略:对策一:确定合适的内容,选择合理的时间。小组合作学习是课堂教学的重要学习方式之一,但不是唯一的。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学生实际和教学条件等,选择有合作价值的内容、有利的时机和适当的次数

5、让学生进行合作学习。简单的问题、知识点等,采用学生个人独立学习或开展全班整体推进,而对于知识综合运用、有一定思维含量的学习内容,则可以选择小组合作学习方式。但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的结构、点位精心设计小组合作学习的“问题”,呈现给学生适当的、有一定挑战性的学习对象或任务,而“问题”的设置应在教学重难点处体现出探究性、发散性、矛盾性,也可是学生生成出的有价值的问题,但次数和时间一定要合理,否则华而不实。对策二:构建合理的小组,合理的分工。构建合作小组的目的是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一定要具有合理性。首先人数要合理,一般以4-6人为宜。人数太多不利于学生间的交流和个人才能的充分展示,人数太少也不利于学生间

6、的交流和互助;第二分组应遵循“组间同质,组内异质”的原则。遵循学生的知识基础、学习能力、性格特点等差异进行分组,让不同特质、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优化组合,使每个小组都有不同层次的学生。这样分组不但有利于组内优势互补,相互促进,而且组与组之间也较为公平;第三组内成员分工要明确,但又不是固定的,小组间成员也是动态的,可以调整。这不仅使学生有责任感、新鲜感,而且可以改变学生在小组中长期形成的地位,让控制与从属地位动起来,展现每个学生的优点和长处,使人人获得发展的机会。 对策三:构建可行合作常规,营造合作氛围。合理分工,明确职责,让小组动而不乱。小组内应设小组长、记录员、汇报员等各一名。小组长应选有较强

7、的组织能力和合作意识的学生担任。小组长的主要职责是对本组成员进行分工,组织全组人员有序地开展讨论交流、动手操作、探究活动。记录员的职责是将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的重要内容记录下来。汇报员的职责是将本组合作学习的情况进行归纳总结后在全班进行交流汇报。教师应根据不同活动的需要设立不同的角色,要求相互支持、密切配合,发挥团队精神,有效地完成小组学习任务。同时养成良好的合作学习习惯,如个人独立思考,有主见,避免跟风从众;积极参与、踊跃发言;认真倾听;遵纪守规,避免瞎闹。教师要为小组合作学习创设一个民主、和谐、宽松、自由的学习氛围,尊重和保护学生的参与热情,采用多种形式鼓励学生尤其是学困生积极地参与活动。教

8、师也应是一个参与者,并对各小组的学习情况及时地进行鼓励、引导和推进,让学生的思维真正的“动”起来。但合作学习时间一定的合理的,老师要给学生提供充分的操作、探究、讨论、交流的时间,让每个学生都有发言的机会和相互补充、更正、辩论的时间,使不同层次学生的智慧都得到发挥。合作前,要给学生对问题足够的独立思考时间,因为好的思考才可能有好的合作。策略四:多层面个体评价与小组评价融合评价对小组及个人的推进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一定的鼓励性、针对性、指导性和全面性很重要。通过评价可促进小组成员之间互学、互帮、互补、互促;同时也要重视学习过程评价与学习结果评价相结合。教师除对小组学习结果进行恰如其分的评价外,更要注重对学习过程中学生的合作态度、合作方法、参与程度的评价,要更多地去关注学生的倾听、交流、协作情况,对表现突出的小组和个人及时给予充分肯定鼓励。综上所述,新课程理念下倡导的这种学习方式,在促进学生间的情感交流、互帮互学互补互促的基础上,真正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但教师还应不断的思考、探索、反思,提高小组合作学习的实效性,为学生的成长起好护航导向作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科普知识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