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照邻《九月九日登玄武山》诗词赏析.docx

上传人:大张伟 文档编号:11596425 上传时间:2021-08-25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67.0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卢照邻《九月九日登玄武山》诗词赏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卢照邻《九月九日登玄武山》诗词赏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卢照邻《九月九日登玄武山》诗词赏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卢照邻《九月九日登玄武山》诗词赏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卢照邻《九月九日登玄武山》诗词赏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卢照邻《九月九日登玄武山》诗词赏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卢照邻《九月九日登玄武山》诗词赏析.docx(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卢照邻九月九日登玄武山诗词赏析卢照邻,初唐诗人。字升之,自号幽忧子,汉族,幽州范阳(治 今河北省涿州市)人,其生卒年史无明载,卢照邻望族出身,曾为王 府典签,又出任益州新都(今四川成都附近)尉,在文学上,他与王 勃、杨炯、骆宾王以文词齐名,世称“王杨卢骆”,号为“初唐四杰” 有7卷本的卢升之集、明张燮辑注的幽忧子集存世。卢照邻 尤工诗歌骈文,以歌行体为佳,不少佳句传颂不绝,如“得成比目何 辞死,愿作鸳鸯不羡仙”等,更被后人誉为经典。下面是无忧考网为 大家带来的卢照邻九月九日登玄武山及赏析,欢迎大家阅读。九月九日登玄武山/九月九日玄武山旅眺唐代:卢照邻九月九日眺山川,归心归望积风烟。他乡共酌金花

2、酒,万里同悲鸿雁天译文韵译九月九日眺望那故乡的山川,乡思归心飞越那隐约的风烟。远在他乡和大伙喝着菊花酒,身隔万里伤心望着雁飞南天。散译九月九日登上玄武山远望山河,回归故乡的心思、回归故土的 热望,浓得如眼前聚集的风尘。身在别人的家乡我们一起喝下这菊花酒,我们离家万里,望着 大雁飞过的天空,心中有着一样的悲伤。注释九月九日:即重阳节。玄武山:蜀地山名。积风烟:极言山川阻隔,风烟弥漫。金花酒:即菊花酒。菊花色黄,称黄花,又称金花。重阳节饮 菊花酒,是传统习俗。鸿雁天:鸿雁飞翔的天空。创作背景总章二年(669 )卢照邻来到益州新都任职。时任沛王府修撰 的王勃,因写斗鸡檄触怒高宗,被赶出沛王府,于是年

3、六月远游 到了西蜀。秋冬之间,卢照邻从益州来到梓州。九月九日重阳节,在 蜀地任官的邵大震与王勃、卢照邻三人同游玄武山,互相酬唱,这首 诗即为卢照邻当时所作。赏析这首七言绝句写诗人在旅途中过重阳,登高远望所见所感,抒 发浓浓的思归的情怀。首句点明题旨:九月九日重阳节登高远望。九月九日重阳节, 自古以来就有登高的习俗。游子在外,都难免思乡思归,登高远望时, 当然会遥望古乡的山川。这一句非常恰切地写出了游子此时此地的望 乡动态。次句由动态转写心情,这种“归心归望”的情怀,不是直抒 胸臆抒发出来,而是寄寓在“风烟”中,一个“积”字很有分量,道 出了归心归望的程度。风烟有多浓多广,那么诗人的“归心归望”

4、也 就有多浓多广。这样表现了诗人的归思归望是浓浓的厚厚的。最后两句写诗人远在他乡的高山上,和大家一起喝着节日的菊 花酒,而这里与故乡身隔万里,只能伤心地望着鸿雁飞向南天。重阳 登高喝菊花酒是习俗,饮酒是叙事,而游子此时思归,难免多饮几杯, 借以消乡愁,这就是事中寓情;饮酒消乡愁,叙事中寄寓了乡愁之情。 “鸿雁天”是写景,是鸿雁南飞之景,而诗人是范阳人,雁南飞而反 衬人不能北归,这就是景中含情了。杨慎举出此诗与王勃蜀中九日“九月九日望乡台,他席他乡 送客杯。人今已厌南中苦,鸿雁那从北地来?”认为两诗雷同。实际 上,王诗与此诗正好可以参读。王、卢的九日诗,虽然题材相同, 构思相似,但是王诗的结句,问得痴情,问得无理而妙,表现诗人对 南方生活的厌倦。而卢诗的结句,是以雁南飞反衬人不可北归的乡 思.。都是脍炙人口的名句,但艺术特色不同,非抄袭雷同可比。这 两首诗,立意清新,情感真切,构思细密,结构完整,是唐人绝句中 的名篇。所谓“王、扬、卢、骆当时体”也。具实卢照邻的诗,以“适 意为宗”,“不以繁辞为贵”,题材广泛,深情流丽,雄劲自然,富有奇崛的幻想色彩,无论是在“初唐四杰”中还是在整个害初诗坛,都 是十分突出的 5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科普知识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