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责任教育课题方案.doc

上传人:PIYPING 文档编号:11598188 上传时间:2021-08-26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3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责任教育课题方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小学责任教育课题方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小学责任教育课题方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小学责任教育课题方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小学责任教育课题方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小学责任教育课题方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责任教育课题方案.doc(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小学责任教育课题方案一、课题背景鉴于过去我们一直把责任教育等同一般的文化知识教育,只是把那些条条框框灌输给学生,让学生机械记忆,使原本应以实践性为主的责任培养流于形式,脱离学生生活实际,导致学生对一些基本的责任被忽视,不知何为责任,不知怎样去做一个有责任心、责任感的人。使我们的教育效果“事倍功半”。本课题我们把对学生责任心的培养放在他们熟悉的班级中,通过创设不同的小角色,将责任具体化,让学生看得见,摸得着,依托集体育人的良好氛围,在一个个班级“角色”中,让学生切身感知、体验,从而培养学生的责任感,达到我们的教育目的。我们学校地处城乡结合部,从调查中发现我校学生的家庭教育环境和家长整体素质普遍不

2、高,家长受教育的水平较低,还有一部分家长是外来务工人员,其从事的职业层次比较低、不稳定,很难为学生提供真正意义上的高质量的家庭责任感教育。因此我们将研究课题进一步拓宽和延深,将在家庭中对学生的责任感教育也纳入班级管理角色责任感分层系列教育中。二、课题核心概念界定:人的责任感是由对责任的认识、对责任的体验、负责任的行为等因素构成,它是主体意识的表现,主体意识越强,责任心也会随之越强。让每位学生都有参与班级服务和班级监督的机会,让每个学生都能登上“当家”的舞台,通过学生参与班级各个角色体验,使每个学生体验了主人翁的自豪感,体验了服务的快乐,体验了与人合作的重要性,从而增强了学生的团队意识,培养了学

3、生的责任感。三、国内外研究现状:根据我们掌握的研究信息和情报资料看,我国从90年代起,有人开始步入这一领域,探讨、研究“责任教育”问题。从国外看,至今也未发现高质量的研究论文或有关责任教育的专著。因此,从严格意义来说,责任和责任教育这个领域,还处于起步阶段,值得我们去探索,去思考。四、研究意义:本研究将着眼于学生的未来与发展,运用现代教育理论和国内外有关研究成果,通过在班级内对学生进行角色责任感的培养,从面探索适合我校学生实施责任教育的科学体系和运行机制。这对于增强学校责任工作的实效性,全面发展学生,推进素质教育深入实施,促进学校办学特色的形成,提升学校的办学水平,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和理论意义

4、。 五、理论依据1.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人是劳动的产物,是在社会活动中存在与发展的;独立性、积极性、自主性、能动性、自觉性、创造性是人的本质属性;其中自觉性、自主性是人的高层次的社会属性;培养人的自觉性,使人自觉地对个人的行为负责,对他人负责,对社会负责,自觉地规范自己的行为,这是育人的高层境界。而责任教育的培养目标就包括了人的自觉性与自主性,所以推行“责任教育”能促使人实现完美的人格,是与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完全一致的。2.现代德育理论现代德育理论倡导和谐人际关系的创设。现代的社会是一个注重交流与交往的社会,在与他人的交往过程中,应该做到落落大方、不卑不亢、能对自己的言行负

5、责,而这些要求,就应该建立在人具有良好的集体意识、合作意识、竞争意识来的基础上。“责任教育”这一课题的提出就是针对当前学校教育中,学生“目中无人”的这种强烈的以自我为中心的现状提出的。从为一层意义上说,“责任教育”与和谐的人际关系的培养是一致的。六、研究目标:1.过本课题研究,增强我校学生的责任感,让学生学会在任何角色中都要承担责任,使学生不仅关心自己,而且关心他人,关心集体,愿意负责,敢于负责,成为素质和谐全面发展的人。2.本校实际出发,探索以主体体验为主(班级角色体验促进小学生责任感提升)的学校德育新思路、新方法、新途径,创建区域性提高学校责任教育实效性的有效机制。3.实践中提升教师的道德

6、教育能力和科研能力,建设一支以班主任为骨干的强有力的学校道德教育队伍。七、研究内容1.究在班级管理中培养小学生角色责任感的有效途径、方法、原则和规律。2.究探索小学生角色责任感的培育模式。3.究适合我校小学生角色责任感培育的系列校本课程的设计与开发。4.究对学生进行角色责任感培养的制度体系以及评价体系。八、研究方法 :1.验教育研究方法。通过组织和引导学生在亲身实践中把人做事的基本道理内化为健康心理品质,转化为良好的行为习惯。体验教育追求的是“没有教育痕迹的教育”,主要内容有道德体验、角色体验、自我体验、换位体验、模拟体验等。通过亲身参与,直接体验,使学生自觉的选择良好的行为习惯,懂得尊重他人

7、的重要性,明白珍爱自己就是对自己负责、对父母负责、对社会负责的道理,从而培养学生的责任感、责任心、责任意识。2.案研究法。教师在实验研究中还要抓住有典型性的学生和实例,进行个案研究,把研究结果充实到整体研究中来。3.论研究法。定期召开课题研究工作会议,学习相关理论,探索新的信息及时总结经验,做好资料收集分类及归档工作,最终将实践上升到理论层次。4.验总结法。“在责任教育”研究过程中,我们把调查到的、体验到的,通过实践等形式、途径积累的经验及时进行整理总结,通过不懈的探究、体验、实践积累宝贵的经验,从而形成特色。九、主要环节:班级角色创设的运作过程包括五个环节:角色设置角色选择角色体验角色评价角

8、色轮换,整个程序呈螺旋式上升趋势。(一)角色设置1班级角色设置的原则按需设定 这里的“需”,一是班级建设之需,二是学生发展之需。学生作为成长中的人,有实践锻炼的需要、展示的需要、沟通的需要,因此在设置班级角色时,有针对性地满足学生的需要可以引领学生的发展。家校互动 将班级管理中对学生责任感分层系列教育延深到在家庭中。让二者相辅相成,相得益彰。可在班级中创设一些需家庭配合才能完成的“角色”,让学生在家长的帮助和监督下完成,如班内如果设立“新闻发布员”就需要有条件的家长,按时给孩子收集整理新闻资料。还有随着学生责任感的提高,学生的责任范围可进一步向家庭扩展,如“节能类”角色、“清洁类”角色,使学生

9、的责任感得到进一步加强和巩固。也可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给学生直接设立家庭角色,学会自理自助,穿戴整洁,回家作业按时完成,早睡早起,争取在家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活,学会感恩父母,努力学习,报效父母。2班级角色设置的策略(1)多种类别,名称自定角色设置要尽可能涉及班级生活的方方面面,从类别上讲,一般有以下五种:学习类:包括各学科课代表、学习小组长、领读员等;知识类:气象记录员、导读小先生、信息发布员、小报童、新书推荐员等;活动类:主持人、活动策划、联络员等;服务类:黑板美容师、桌椅小排长、门窗小卫士、餐厅服务生等;行为规范类:护眼使者、节能小哨兵、护绿小天使、午餐管理员等。(2)动态调整,逐步完善

10、班级角色的设置不是一成不变的,可以根据需要进行动态调整,逐步完善。这里的“动态调整”包括合并、分设、取消或增加。(二)角色选择1班级角色选择的原则每个学生根据自己的愿望,自主选择有兴趣的角色,包括适合自己且能胜任的角色,也包括挑战自我、希望在实践锻炼中提高自我的角色。教师可以适度给予指导,但不能代替学生选择,更不能直接分配。2班级角色选择的策略(1)明确职责,对照选择班级角色的选择,首先要做的准备工作是公布角色职责和人数,以供学生对照选择。小会计:管理好班级小银行,做好收入及支出账目。这些大小不同的角色组成班级学生自主管理的网络,每一个角色就是网络上的一个结点。让学生在结点上任职一个岗位,扮演

11、一种角色,拥有一份体验。如果每一个学生都在不同的岗位上有过工作经历,几年下来,将对学生的社会性发展和能力提高有很大帮助。(三)角色体验1角色体验的原则班级角色体验的原则是注重过程,学生从“做了”到“都做了”到“都做好了”需要经历一个过程。这个过程,都需要学生亲自经历,其他人无法替代,就是要让每一个学生都有属于自己的独特体验。 2班级角色体验的策略(1)督促鼓励,正常运作班主任要特别关注两类学生。第一类是对工作热情高涨,遇事反应敏捷但只图新鲜的学生。但时间一长,他们对角色的新鲜感就会逐渐消失。所以,教师需要经常督促提醒这类学生按时上岗,认真履行职责。第二类是性格比较内向、能力相对较低的学生。老师

12、要及时肯定他们在工作中的点滴进步。(2)尊重差异,分类指导作为教师,除了耐心等待学生的实践、体验与感悟,还需要时时给予帮助、引领和纠偏。(四)角色评价 1班级角色评价的原则班级角色评价的原则是多元评价,包括评价周期的多元、评价主体的多元、评价内容的多元和评价方法的多元。 2班级角色评价的策略 开展角色评价,各有侧重,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成长需求,明确各年级角色评价的内容、形式和要求。 低年级段:帮助学生认识角色,了解角色的作用,保护学生选择的积极性,指导学生开展工作,使他们在此过程中知道自己所要承担的角色职责,体验角色锻炼的快乐。 中年级段: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自主选择角色,并努力把角色工作做好

13、,培养自己在较长时间内做好同一件事的持久性;能根据不同角色的要求,一分为二地评价自己与同学的工作。 高年级段:以优质高效为目标,学生主动协调工作与任课教师、指导教师之间的关系,自己想办法解决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师生共同赋予角色职责新的内涵,形成角色服务标准,便于学生自评和互评。 (五)角色轮换 1班级角色轮换的原则 班级角色轮换的原则是定期轮换,可以丰富每个学生的角色意识,使学生在不同角色的动态流动中得到发展。 2班级角色轮换的策略 形成制度,定期轮换,班级角色的轮换依据各班轮换规则进行,周期多为一个学期,也有一个学年或一周,可长可短,没有统一要求。十、实施步骤:第一阶段:准备阶段:(20

14、09.92009.10)1.组建课题组,撰写课题研究方案,做好申报、立项及论证工作。2.加强理论学习,组织课题研究人员培训,增强对本课题研究意义的认识,进一步明确研究目标,掌握相关研究方法。3.分解课题,课题涉及到多方面、多层次的问题,要制定课题研究指南,把课题进一步分解,让教师结合自己个人兴趣爱好,选取小课题加以研究,提高教师课题研究的实效。第二阶段:实施阶段:(2009.112011.1)1.各年级利用各种形式,如“班,由我责任”演讲比赛,征文比赛等,对学生进行责任心教育,让学生形成初步的责任意识。2.聘请有关教育领导、专家、学者莅临指导,对课题进行论证,提高全体教师研究的有效性,扩大课题

15、的影响。3.各级实施实验计划。具体操作:各年级的课题组成员召开专题会议,根据本班学生年龄特点以及实际情况,在班级内设置相应的角色,供学生选择。4.围绕实验目标进行角色体验活动,在实践中不断检验完善目标体系,培养学生角色责任感,要求实验教师展开叙事性研究。5.通过建立个人档案资料,加强个案研究分析,进一步明确培育学生的角色责任感对学生各方面发展起到促进和提高的作用。6.定期或不定期以问卷调查、观察法、评比法、案例法,对学生进行现场的定性定量评价。7.按课题研究方案组织研究,定期召开课题研讨会。 8.撰写论文,每学期根据研究专题撰写课题论文,不断充实专题论文集。9.分析数据、收集阶段性研究成果。撰

16、写中期报告,并有一系列论文发表。举行一次中期研究成果报告会。第三阶段:总结阶段:(2011.12011.4)1.召开课题组会议,讨论研究课题结题阶段工作。2.收集整理课题研究的数据资料,并进行分析、总结,并在全校加以推广、从而提高责任感教育的实效。3.撰写课题研究报告,编撰经验论文、案例集。4.进行研究结论的最终论证,组织专家鉴定。5.做好课题研究成果的宣传推广工作。6.充实完善结题报告。十一、预期目标:1.通过实验,学生的责任感在不断的增强,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不断的提高。并且在日常行为表现、学习态度、班级管理等方面有较明显的进步。2.教师方面:使教师在课题研究中不断提高自己的科研能力和教育水平,同时,通过实验研究也不断增强教师高度责任感,进一步提升道德品质和情操,使其以广阔的胸怀,高尚的追求,强烈的责任感来影响学生的品德、志趣,启发学生的思路,锤炼学生的责任能力和行为。3.在现代教育理论指导下,反思总结,有一定数量的论文、调查报告、案例分析等文章发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科普知识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