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九年级下浙教版2.3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教案4.docx

上传人:罗晋 文档编号:11607157 上传时间:2021-08-26 格式:DOCX 页数:3 大小:68.9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科学九年级下浙教版2.3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教案4.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科学九年级下浙教版2.3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教案4.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科学九年级下浙教版2.3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教案4.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科学九年级下浙教版2.3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教案4.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科学九年级下浙教版2.3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教案4.docx(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第 5 节 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教学难点 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的概念和联系。教具准备1.文字资料1: “生物圈n号”实验资料。文字资料2:各种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比较。文字资料3:负反馈调节的实例。图片资料1:大兴安岭火灾后的情况以及现在的状况。图片资料2:热带雨林、北极苔原生态系统的图片和食物网简图。图片资料3:草场防护林。课件:负反馈调节模型。视频1:亚马逊热带雨林的破坏。视频2:我国的重点自然保护区。课时安排2 课时第 1 课时, 学习生态系统稳定性的概念以及原因、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 如何提高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第 2 课时,完成制作实验。三维目标1. 识记生态

2、系统稳定性的概念。2. 阐明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3. 举例说明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4. 简述提高生态系统稳定性的措施。5. 学会设计并制作生态缸,观察其稳定性。6. 通过图片、照片、视频、课件使学生形象地了解生态系统的稳定性。7. 学生通过构建模型,清晰地理解负反馈调节和自我调节能力。8. 通过对不同生态系统的分析,清楚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的关系。9. 通过设计制作生态缸,观察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并培养学生合作探究、思考分析的能力。10. 认同生态系统稳定性的重要性,关注人类活动对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影响。11. 通过对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关系的学习,确立辩证统一思想。12.

3、 通过制作实验,培养学生相互合作、帮助的良好品德。第 2 课时导入新课师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现在我提几个问题,看看大家掌握了没有。13. 1 )生态系统稳定性的概念。14. 2 )生态系统具有稳定性的原因。15. 3 )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的基础是什么?16. 4 )抵抗力和恢复力稳定性的关系。17. 5 )如何提高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生 回答(略) 。(教师评论)推进新课师 这节课,我们就利用以前学习的知识,制作生态缸,并观察其稳定性。板 书:课题:设计并制作生态缸,观察其稳定性。师 类似的实验我们在第一节中已经让大家课外做过了, 但那次我们做的是小生态瓶, 比较简单。这次是制

4、作生态缸,相对要复杂一些。我们先看实验的目的要求。1. 目的要求设计一个生态缸,观察其稳定性。师 实验的目的要求是一个实验的灵魂,我们所做的所有工作全部是围绕着目的要求展开的。下面是实验的基本原理。2. 基本原理依据生态系统的原理, 将生态系统的各种组成成分进行合理地组织, 构建一个微型的生态系统。在设计时,要考虑不同营养级生物之间的合适比例,使微型生态系统正常运转。但是,人工的生态系统稳定性是有条件的, 也是短暂的。 请问: 不同营养级生物之间的合适比例应该是怎样的?生 符合数量金字塔。师 很好,实验原理是我们在做实验时依据的理论基础。下面是实验材料。3. 实验材料师 我先提个问题,生态系统

5、的成分有哪些?生 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师 很好。 我们在设计生态缸时, 这四种成分缺一不可。 而且, 大家还应该特别注意生产者、各种消费者的数量关系。生产者:浮萍、水草、蕨类植物、杂草、仙人掌或仙人球。消费者:小乌龟、蜗牛。分解者:蚯蚓、细菌、真菌。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土壤、水、空气、阳光等等。师 这是书上提供的材料, 大家如果有兴趣, 课后还可以用其他材料来做, 但要注意两个基本要点: ( 1)成分要齐全;( 2)比例要适中。下面是实验步骤。4. 实验步骤( 1 )制作生态缸框架,可以由教师课前完成。( 2 )用所给材料制作生态缸,可以分组进行。如:四人一组。注意:各

6、组所用的材料在种类和数量上可以不同,来进行比较。( 3 )封上生态缸盖,放置于室内通风良好,光线充足的地方,但要避免阳光直射。( 4 )每周观察一次,作好记录。师在实验中还要注意以下几点:( 1 )小生态瓶中投放的生物 , 必须具有很强的生活力。投放的动物数量不宜过多 , 以免破坏食物链。( 2 ) 生态缸可制作成封闭型,也可制作成开放型(即不加盖) 。前者对生态系统的基本成分及其比例有着更严格的要求。( 3 )为了使生态缸内的沙地保持干燥,可在沙土下铺垫一张塑料布,以防止缸中水(气)渗透上来。( 4 )生态缸制作完毕后,应该贴上标签,在上面写上制作者的姓名与制作日期。( 5 )让学生设计一份

7、观察记录表,内容包括植物、动物的生活情况,水质情况(由颜色变化进行判别)及基质变化等。( 6 )定期观察,同时作好观察记录。( 7 )如果发现生态缸中的生物已经全部死亡,说明此时该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已被破坏,记录下所经历的时间。( 8 )设计实验对照组。在一个班内, 教师可以有意安排设计多种对照实验, 由不同的小组来完成。如水质、植物数量、动物数量、基质内容、见光与否等项目。在分析结果时, 让学生通过分析比较找出较好的设计方案。( 9 )依据观察记录,对不同生态缸进行比较、分析,说明生态缸中生态系统稳定性差异的原因。( 10 )举办小型展览。有条件的学校, 可以在实验过程中组织一次生态缸的小型展

8、览,提高学生的兴趣。5. 结果与结论根据观察结果,完成实验报告,得出结论。6. 小组讨论对书本问题及实验中的问题进行探讨,提出实验的改进方法和正确的实验结论。师下面大家可以开始做实验了。(教师作必要的巡视和指导)7. 实验时间的安排课堂上:实验课上先由教师集中讲解设计的要求、方法、观察的要求等内容。然后 , 由学生 分组设计并制作生态缸。教师进行必要的指导和帮助。课后: 可以把生态缸集中放在学校的实验室中进行观察, 由每个小组的组员分别来进行观察记录。8. 如果学生有兴趣,课后可以指导学生进行其他类型小生态系统的设计和制作板书设计第 5 节 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第1 课时)一、生态系统稳定性的概念二、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原因自我调节能力1. 负反馈调节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的基础:实例、概念模型2. 自我调节能力的限度三、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1. 概念2. 举例3. 联系和区别联系:两者共同存在于生态系统中,同时发挥着作用。两者密切联系,不可分割区别:两者的概念不同对同一个生态系统来说,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往往存在着相反的关系。不同的生态系统抵抗力和恢复力稳定性存在着差异四、提高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有两方面的措施五、设计并制作生态缸,观察其稳定性活动与探究1 .设计并制作生态缸。2 . 课后指导学生制作其他类型的微型生态系统。教学后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科普知识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