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浅谈初中实验教材中的文言文教学.docx

上传人:李医生 文档编号:11617162 上传时间:2021-08-26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68.4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浅谈初中实验教材中的文言文教学.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2019浅谈初中实验教材中的文言文教学.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2019浅谈初中实验教材中的文言文教学.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2019浅谈初中实验教材中的文言文教学.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2019浅谈初中实验教材中的文言文教学.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19浅谈初中实验教材中的文言文教学.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9浅谈初中实验教材中的文言文教学.docx(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浅谈初中实验教材中的文言文教学文言文教学是初中阶段阅读的重点和难点,必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给学生科学的学习方法。激趣不仅是一种手段,更是一种艺术、一种智慧。在教育教学中,如果能正确运用,将对文言文教学产生很好的促进作用。一、减轻学生心理负担,让学生“不怕”。文言文是古代的书面语言,时至今日,有些文言语汇已不再使用,有的虽然使用,但意思已发生了变化。这无疑给当代中学生学习文言文带来了很多困难,也给教学增加了难度。由于时空相距遥远,古今差异较大,学生学习文言文难免会产生一种畏难情绪。因此,打消学生顾虑,减轻学生的心理负担,使其轻松愉快、兴味盎然地学习显得非常重要。在教学前,笔者先让学生了解文言

2、文言简意赅、字约文丰、内涵丰富、意境深远的特点,再联系学生喜爱的西游记三国演义 、 水浒传等名著,让学生知道只有学好了文言文,才能更好地迈进中国古典文学的殿堂,更好地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笔者还在课上引入一些与课文内容有关的奇闻轶事来吸引学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教学“五柳先生传”(八年级下册)一课时,笔者通过介绍陶渊明在我国思想、文化、教育史上的重要地位及对“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等奇闻轶事的讲述, 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其中, “不求甚解”第 5 页部分以故事形式讲给学生听,听完后组织学生讨论“不求甚解”与“好读书”互相矛盾吗?学生各抒己见,展开了热烈讨论。最后笔者指导学生得出

3、:这两句话不相矛盾,不求甚解的前提是好读书,“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的结论,进一步引导出“不求甚解”的道理。这时笔者才让学生打开课本,开始学习,这样大大降低了古文的难度,也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二、引入竞争机制,让学生“喜爱”。初中学生反应敏捷,思维活跃,荣誉感、自尊心强,但也贪玩好动, 自我约束力差, 注意力不集中, 学习兴趣容易转移。让他们在课堂上坐得下来,听得进去,真正感悟理解是文言文教学的关键,为此,教学中笔者引入了竞争激励机制,采用文言文背诵比赛的办法。具体先背什么,完全由学生自主决定,每背诵一课,就登记下来,看谁背得又多又快。笔者利用早读进行抽查。这种做法,既检查督促了

4、学生的背诵情况,又节省了时间。在很大程度上督促了一部分不太自觉的九年级学生,从整体上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同时,笔者还组织组与组之间、男女生之间、学生个人之间进行比赛。为了取胜,学生自觉地进行抄写、讨论,课上专心听讲,早读课出现了“你追我赶、热火朝天”的局面。一位叫李登卫的学生说:“为了赢取比赛,我每天晚上吃完饭后就抓紧时间背诵,晚上睡觉前还要在脑子里背诵一遍,不仅养成了课后背诵的良好习惯,还品尝到了学习的乐趣。”在比赛中,笔者允许学生出现三次错误,并给予适当提醒或暗示,其目的在于保护学生的积极性,让他们踊跃、积极地背诵,这种人性化的做法往往更能激发学生的斗志,收到了良好的效果。三、

5、通过幽默激趣,让学生“理解”。必要时教师可以利用幽默来吸引学生, 调节气氛。 比如讲 愚公移山 (九年级下册) ,讲到课文第三段的最后一句“河曲智叟亡以应”时,笔者感到课堂气氛有些沉闷,就故意来个错问:“ ‘ 河曲智叟亡以应 ’ 是什么意思呢?是不是说:河曲智叟用死亡来回答?”学生笑答:“不是,绝对不是。”“河曲智叟如果死了,那还能回答什么,再说河曲智叟有必要用死亡来回答吗?实际上是被愚公说得无话可说,哑口无言。这‘ 亡 ’ 字,不当 ‘ 死亡 ’来讲,它通 ‘ 无’, 是 ‘ 没有&r

6、squo; 的意思。”几句话就把整个课堂气氛搞活跃了,同时也给学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四、引导总结归纳,让学生“反思”。孔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朱熹曰:“熟读而精思”,都说明了学习要善于总结,认真思考。初中学生头脑灵活,接受知识快,但知识掌握不牢固,容易遗忘。为此,笔者每上完一篇课文,都会让学生进行自我归纳总结。比如讲“邹忌讽齐王纳谏”(九年级下册)后,有目的地让学生总结归纳初中阶段文言文中“间”的不同意思。 笔者布置完任务, 学生就进行了积极地搜索, 发现“间”在古文中先后出现过四次,所处的具体语言环境不同,意思也就不同。通过总结归纳,学生不仅掌握了文言文中一字多义的用法,而且加深了记忆,提高了学习效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科普知识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