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计算教学中的发散性思维.docx

上传人:李医生 文档编号:11625431 上传时间:2021-08-26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70.2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在计算教学中的发散性思维.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在计算教学中的发散性思维.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在计算教学中的发散性思维.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在计算教学中的发散性思维.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在计算教学中的发散性思维.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在计算教学中的发散性思维.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在计算教学中的发散性思维.docx(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在计算教学中的发散性思维作者:口期:7在计算教学中的发散性思维中学数学论文在计算教学中的发散性思维何景升(广州市番禺区韦大小学,广东广州511400 )摘要:本文围绕四年级数学的乘法交换 率、结合律的教学中引导学生运用发散性 思维来思考问题,从而达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的目的。在教学过程中适时开展发 散思维训练在丰富学生解题方法的同时; 还培养了学 生灵活解题的能力,不仅达 到了提高教学效率的目的,在过程中还培养了学生良好的思 维品质、发展了智力,从而促使学生全面发展。关键词:发散思维;发展智力;提高教学质量中图分类号:G62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 号:1005-6351 (2013)-06-0

2、153-01乘法交换率、结合律是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的知识, 这两个定律的学习,很多学生往往是通过老师在课堂上解出来的公式解决问题。导致学 习后面乘法分配率的时候发生了位置交换时有的学生一时间转不过弯。从而达不到新 课程提倡注重知识形成的过程。在教学实践中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结合小学生的生 活经验,在创设教学情境时要注意搜集引发学生兴趣的素材,要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 力,开展游戏教学等活动。要可以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来引导学生积极探究问题,使 学生通过交流与讨论总结出乘法运算律,充分调动学生的参与积极性,使学生成为学习 数学的主人。为了达到好的效果,在创设情景,激发兴趣,导入新课,引出问题时,可

3、 以多运用一些学生身边有的东西。女口:要解决交换率的问题,可创设这样的情景:、导入(1)让学生在讲台上排队:5人一组,共4组。(提出问题:一共有多少人?有 几种列 式?)(2)学校买来15箱课外读物,其中每箱装25本书,每本书4元。(提出问题:学校买来 这些书共花多少钱?看看哪位同学计算得最快。)创设这样的教学情境,结合了生活实 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启迪了学生的思维。为乘法交换律、结合律的学习做好了 铺垫。让学生认真观察所提供的图片信息,然后说下从图片中获取了什么信息。数学知 识源于生活,要让学生在与生活实际密切相关的教学情境中,从感性上了解乘法交换 律,从理性上深化对乘法交换律的理解。

4、、出示例题插图,弄清题意(-)解决问题(1)指名说出列式:3 X 55)=X( (3); (2)观察、讨论:这两组解法有什么异同?引导学生说出相同点都是两个数相乘积相同;不同点是两个因数位置交换了。(-)分析,发现规律(1) “摆一摆”,“写一写”类似的等式。发动学习动手实践、操作,拿出课前准备好的火柴,同桌合作学习,摆放要用乘法算的 火柴,并列出相应的等式。学生自由汇报摆放好后所列的等式。(3)交流、讨论:你发现了什么?小组交流、讨论,每组中的两个算式有什么样的关系?每组算式有什么相同点及不同 点?通过观察,你发现了什么规律。(4)启发学生通过观察,发现两个数相乘,交换因数的位置,它们的积不

5、变。说明:这条规律就是乘法交换律。经过活动,既突破了重点、难点,掌握了乘法运算律的推导过程,让学生实现了“经历一个数学学习的过程”。又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动手操作能力,发展思维。(三)归纳知识1、用你自己喜欢的方法表示乘法交换律。这一点要求在认识加法运算 律时,学 生已掌握用+()=()+,甲数+乙数=乙数+甲数,学生会联系加法运算律,根据 已有经验写出相应的xOOx甲数X乙数二乙数X甲数。这样既加强复习旧知,学习新知的训练,又培养学生应用知识的能力。2、乘法父换律也可以用字母表示,如果用 a、b表示两个因数,怎样表示乘法交换律?指名说出:a X b=b X ao就在这时老师可以提出一个比较发

6、散性的问题:根据刚才学习的知识,你能运用 身边的数据自己编一道数学的应用题。学生在编写题目的过程也就是在思考、运用的过 程,这样做培养了学生应用知识的能力,同时又培养了学生的发散思维。通过身边的事物使用深奥的公式问题平常化,同时使平常的问题公开化。书本上的公式是经过前人精心准备的,要不然看书不就变得没有价值了。其实不然,让学生自己摸索不管成功与失败,它都会体现出学生的一种学习思路,教师的一种教学理念。成功有着值得学习、推广的经验,而失败也会给同学们带来学习、反 思。学生在思维方面的懒惰严重阻碍着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思维积极性尤为重要。教师要注意在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以及对

7、数学知识的渴望方 面下足功夫,使他们带着对数学饱满的热情来学习与探究。当学生了解了乘法交换率的 同时,我们可以马上接入一个计算题如:23 X 5 X 6(,23 X 5 )X 6 , 23 X( 5 X 6)让 学生分析、比较、发现规律。发现这三道题的相同点和不同点,观察,交流讨 论:发现 了什么规律?归纳概括:三个数相乘,先把前两个数相乘,再同第三个数相乘,或者先 把后两个数相乘,再同第一数相乘,它们积不变。目的是让学生发现不同的题目竟然可以算相同的结果。引导学生在解决问题时运用这样 的方法。要开展发散思维,就要从根本上改变学生思维定向的习惯,遇到问题要从多角 度,全方位去考虑,从新的思维角

8、度换位思考,从而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通过学生的 用不同角度的思考,一般学生会有难以摆脱固定思维的现象,这就制约了学生寻求问题新 的解决方法的突破。因此在教学开展的过程中要注意 培养学生思维的求异性,在训练过 程中培养学生多角度、全方位考虑问题的能力。同一题目不同的变式就是体现学生的发散思维品质。学生思维的狭窄主要表现为只知其 一、不知其二,如果问题稍有变化,就不知道采用哪个知识点来解决。因 此在教学简便 方法时,加强对一题多解的训练,可以有效克服学生的思维狭窄。通过对某一问题的多角度讨论,可以启迪学生思维,拓宽学生的视野。既丰富了学生的 知识面,又培养了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同时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能只重视问题计算 的结果,要对学生练习题目的选取上进行仔细研究,设置有层次、有梯度,题型多变的 题目,选取有多种解题方法的题目,拓展学生思维。使学生通过训练,拓宽解题思路, 不断探究解题的方法,从而提高学生综合能力。教师要加强对学生发散性思维的训练,不仅达到使学生掌握多种解题方法的目的,还培养了学生发散思维的能力,促使学生素质得到全面提高。参考文献:1李群祥寻求发散点促发散思维J.中学物理(高中版),2000, (4).2曹能秀.发散思维和聚合思维及其意义J.幼儿教育,2001, (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科普知识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