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修养的方法和途径_《道德修养的非学问化途径》阅读答案.docx

上传人:PIYPING 文档编号:11636421 上传时间:2021-08-27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13.8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道德修养的方法和途径_《道德修养的非学问化途径》阅读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道德修养的方法和途径_《道德修养的非学问化途径》阅读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道德修养的方法和途径_《道德修养的非学问化途径》阅读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道德修养的方法和途径_《道德修养的非学问化途径》阅读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道德修养的方法和途径_《道德修养的非学问化途径》阅读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亲,该文档总共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道德修养的方法和途径_《道德修养的非学问化途径》阅读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道德修养的方法和途径_《道德修养的非学问化途径》阅读答案.docx(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道德修养的方法和途径_道德修养的非学问化途径阅读答案 道德修养的非学问化途径 谭维智 在老庄看来,自然、自然?是道德训练的基本原则,全部真实的和真正的美德是自然而然的。美德是不能有意去学习的东西,一旦有意支配,它们就全变假了,完全是一种人为的了。所以庄子说“不学”,一切要自然而然,不要人为操作。学来的并不都是有益的,最终可能成为一种包袱、一种负担、一种损害。 道德修养不能是“学”的方式,只能是“不学”的方式,要通过非学问化的路径进行。关于如何做到“不学”而能够提升道德境界,庄子提出了“坐忘”“心斋”“悬解”“见独”四种方法。 “坐忘”就是坐在那里,静下心来,把由生理所激起的贪欲以及自己的心智作

2、用所产生的虚伪、狡诈都忘掉。简言之,坐忘就是要克服贪欲以及外在环境对道德的不良影响,回来道德的自然状态。 “心斋”,简洁地说,就是使心处于虚静的状态,没有有关阅历世界的种种计较的、区分的学问,把关于分别、推断、计较的阅历内容减损到最低程度。坐忘与心斋具有内在的全都性,那就是克服学问与阅历内容对道德的影响,通过摆脱学问和阅历对人的负面作用提升人的道德境界。 “悬解”就是从外物的束缚中解脱出来,以达到自由、拘束的境地。外物是指一切非自然的东西,既指物质方面的,也指训练过程中从外部灌输的道德学问。与物欲一样,道德学问也对人的内心构成束缚,只有将其排解才能达到自由的道德境界。 “见独”就是心中体悟到了

3、大道,提升到了道德的境界。当人将天下的得失、世间的事物乃至自己的生死都排解到心外,达到心中无一物的时候,才能进入纯粹、和谐、高尚的道德境地。在庄子看来,道德训练只能是这种排解欲望、外在影响的方法,而不是以外部输入某种学问、约束欲望从而实现道德提升的方法。简言之,应当是以“疏”为主的方法,而不是约束、制约这类以“堵”为主的方法。 通过与自然科学学问学习相对的做减法的方法,最终可以进入纯粹的道德状态。人的道德境界提升的目标就是复原到宇宙本初的层次,复原到大道没有遭到破坏的层次。这种提升必定是一个往后的、回复的过程。将道德境界复原到宇宙最初时的情形就能保持虚静,能保持虚静就能具备宽大的胸怀,没有是非

4、爱憎之分,就能与天地融为一体。这样的人看似愚昧糊涂,事实上拥有最完善的德性。 由上可知,在道家老庄的主见中,道德学问是一种与自然科学学问进展方向截然相反的学问,这种学问并不是像自然科学学问那样越多越好,而是越少越好。道德修养与自然科学学问的学习在进展路径上存在根本性的不同,自然科学学问的学习是一种渐渐积累、不断增加的路径,学问越多,学问越大,力量越强,它遵循的是“学”的规律;而道德修养则是一种渐渐减损的路径,它最佳的路径不是通过增加道德学问来提升道德水准,而是通过减损物欲,实现内心的自由来提升道德水准,它遵循的是“不学”的规律。因此,在道德训练中采纳学问学习的方式不仅不能解决道德问题,反而会使

5、道德问题的解决走上一个错误的轨道。 (选自2021年第20期新华文摘,有删改) 7下列关于“道德修养的非学问化路径”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坐忘”和“心斋”的共同点是都需要让心处在虚静的状态下,克服外在环境对道德的不良影响,从而提升人的道德境界。 B“悬解”的过程,就是解除外物束缚的过程,这种外物,既有对物质的贪欲,也有从外部灌输的道德学问,摆脱束缚,人才能达到逍遥自在的境地。 C“见独”就是用以“疏”为主的方法,而不是用约束、制约这类以“堵”为主的方法使人的心灵进入一种纯粹、和谐、高尚的道德境界。 D“坐忘”“心斋”的目的是克服贪欲及外在环境对道德的不良影响,而“悬解”“见独”的目

6、的是达到自由的道德境界。 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恰当的一项是( ) A自然、自然?是庄子认为的道德训练的基本原则,假如有意支配进行道德训练,就会破坏这种基 本原则,成为一种包袱、一种负担、一种损害。 B“坐忘”“心斋”“悬解”“见独”都是在“不学”的状态下实现人的道德提升的方法,它们的实践过程往往由先而后,由易到难。 C在庄子看来,道德学问的提升需要做减法,而自然科学学问的丰富则需要做加法,二者之间相互冲突,完全对立。 D一个人道德境界达到了宇宙本初的层次和大道没有遭到破坏的层次,那么,他虽然愚昧糊涂,却拥有最完善的品德。 9从全文看,下列表述符合文章观点的一项是( ) A真正的美德是不

7、需要有意学习的东西,人为地训练他人操纵、掌握、管理自己,会把本于自然的道德变成一种操作,这与庄子的主见是南辕北辙的。 B人的道德境界提升是一个往后的、回复的过程,这一过程是自然而然,不需要经过任何主客观的努力,人的境界一旦回来初始就能与天地融为一体。 C对人的道德提升,庄子主见遵循“不学”的规律,即通过实现心灵自由来完成道德提升,从而减损物欲,解决困惑。 D通过学问化途径进行道德训练,有助于解决道德滑坡问题,但所起的作用没有通过非学问性途径进行的道德训练大。 参考答案: 7.D (“坐忘”“心斋”“悬解”“见独”要达到的目的相互交叉。) 8.A (B并非“由先而后,由易到难”;C二者只是实现路径不同,本身并无冲突;D“虽然愚昧糊涂”错,原文为“看似愚昧糊涂”。) 9.A( B并非“不需要经过任何主客观的努力”,还需通过非学问化路径;C因果倒置,由于只有减损物欲,解决困惑,实现道德提升,才能实现心灵自由。D“通过学问化途径进行道德训练”是文章中被否定的做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科普知识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