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册教学设计-第10章机械与人第二节第2课时滑轮组及其应用(教案).docx

上传人:李医生 文档编号:11636948 上传时间:2021-08-27 格式:DOCX 页数:2 大小:22.3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沪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册教学设计-第10章机械与人第二节第2课时滑轮组及其应用(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沪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册教学设计-第10章机械与人第二节第2课时滑轮组及其应用(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沪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册教学设计-第10章机械与人第二节第2课时滑轮组及其应用(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沪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册教学设计-第10章机械与人第二节第2课时滑轮组及其应用(教案).docx(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教学设计沪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册教学设计第2课时滑轮组及其应用知识目标1 .通过图片介绍,让学生知道滑轮组的概念;使学生初步掌握滑轮组的特点及其应用2 .知道使用滑轮组时拉力与物重的关系;会组装简单的滑轮组。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知道使用滑轮组时拉力与物重的关系 教学难点:知道使用滑轮组时拉力与物重的关系教具准备弹簧测力计、动滑轮、定滑轮、钩码、多媒体课件等。新课引入多媒体展示:小孩吊起牛犊动画(如图),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一个小孩能自己把牛吊起来?这其中用到了什么原理呢?学完今天的课程我们就会知道。新课教学探究点滑轮组及其应用教师:我们先来回顾上节课的知识,请同学回答动滑轮、定滑轮的特点。学生回

2、顾思考作答。教师总结定滑轮和动滑轮的工作特点,自然地引出滑轮组: 使用动滑轮可以省力, 定滑轮能改变力的方向,如果我们既想省力,又要改变力的方向,大家想想有什么好办法?学生实验:探究滑轮组工作时的特点。实验的目的有两个: 一是让学生练习组装简单的滑轮组;二是探究滑轮组在工作时的省力情况。1 .提出问题。用一个动滑轮和一个定滑轮组合起来提升重物,你能设计出多少种方法?每种方法分别能省多少力?2 .设计实验与进行实验。教师引导:向学生简单介绍一下绳子的固定端与自由端的概念,提醒他们绳子的绕法是设计实验的关键。让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力,大胆、科学地设计。然后让学生交流设计的方案,并给予 鼓励。让学生按照

3、设计的方案进行操作,准确记录实验数据并填在表格中,引导学生观察吊起动滑轮的绳子的股数。再次提醒学生注意操作安全,加强合作。3 .分析论证与实验结论。分析表格中的数据和吊起动滑轮的绳子的股数,可以得出结论: 使用滑轮组吊重物时, 若动滑轮重和摩擦不计,动滑轮被几股绳子吊起,所用的力就是物重的几分之一,即f = (g。4.拓展与提高。根据班级的实际情况,还可以提出如下问题,引导学生思考、讨论。(1)通过观察,你认为滑轮组省力的多少取决于什么?(2)若不计摩擦但考虑动滑轮重,则拉力与物重、动滑轮的重之间有什么关系?(3)课前多媒体所示的情景,你认为这可能吗?理由是什么?学完这部分内容后,可以引导学生通过表格的形式对定滑轮、动滑轮和滑轮组进行对比总结定滑轮动滑轮滑轮组定义实质特点多媒体展示:我国古代对简单机械的应用第2课时 滑轮组及其应用、优点:既可省力,又可改变力的方向。、公式:F = G(不计滑轮重和摩擦)本节先回顾定滑轮、动滑轮的特点,后指出如果把定滑轮和动滑轮组合起来使用,就可以既省力又方便,接着研究使用滑轮组时拉力与物重的关系;通过图片、录像等媒体资料介绍我国古代对简单机械的应用情况,来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同时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沪科版八年级物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科普知识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