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级干部队伍建设调研报告.docx

上传人:peixunshi0 文档编号:116463 上传时间:2025-07-10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11.3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村级干部队伍建设调研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村级干部队伍建设调研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村级干部队伍建设调研报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村级干部队伍建设调研报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村级干部队伍建设调研报告今年以来,为深化拓展“三争”行动,学习践行“四下基层”优良传统,XX镇主要领导带领班子成员以“座谈交流+实地走访”相结合的方式深入各村调研,帮助各村查找发展梗阻、梳理疑难症结、找到问题关键,进一步推动全镇各项工作有力有序开展。一、背景XX镇现有户籍人口7.79万人,农村人口数约13.5万人,常住人口约2.5万人,占农村人口数的比重为18.52%。其中,60周岁以上人口约1.4万人。调研发现,留守在家的多数为农村老弱病残和儿童妇女,这类对象参与村务治理的积极性不高,导致村民自治制度流于形式,经常出现“村民大会召集难”“村民代表大会决议难”“村级事务群众参与难”“对村两委干

2、部监督难”等情况。二、村级干部队伍建设中存在的问题L保障机制不够健全近年来,村干部工作已从“兼职”逐步走向“全职化”,但当前全社会经济下行压力大,在现有工资待遇机制下,高强度、低待遇的工作环境很容易影响村干部的积极性和稳定性,较难吸引村干部全身心地投入农村建设的洪流。2 .能力素质有待提高从XX镇现有村级干部队伍情况来看,普遍存在年龄偏大、文化程度偏低的情况,部分村干部工作方式、方法陈旧,“老办法不管用,新办法不会用“,无法适应新时代工作要求和规范性政策的约束,导致在处理农村宅基地申请、卫片图斑整改、打击治理电信网络诈骗等重点工作时容易出现侥幸心理。3 .信息沟通渠道不畅在乡村发展过程中,往往

3、会出现利益分配不公、资源争夺等问题,而个别村干部和村民之间缺乏有效的沟通机制,信息传导不及时和信息的不对称,容易引发群众的不满情绪,致使出现村干部和村民之间信任逐渐缺失、村干部作为基层政策执行的桥梁杠杆失衡、村级阵地的凝聚力和向心力日益下降等现象。4 .人才力量储备不足在城市的虹吸效应下,村庄“空心化”及“老龄化”现象突出,农村精英流失日趋严重,导致像水缸、云集等偏远村和薄弱村的村干部队伍弱化,后备力量不足,甚至出现青黄不接、“断层”现象。同时,由于近年来XX镇逐步强化对村级事务的监督与指导,导致个别村干部形成了“凡事都靠乡镇”的思维惯性,服务意识逐渐弱化。三、对策思考(一)多方联动机制,提升

4、日常“监督质效”一是群众监督。各村要因地制宜充分用好用活基层小微权力监督平台,立足更好服务群众,注意推广方式方法,让群众认可并自发使用,把权力运行全程“晒”在群众眼前、接受群众监督;对村民关心关注的集体“三资”管理、低保申请、村级宅基地申请、“四议两公开”决策事项等进行细化,有效防范风险。二是部门监督。结合考察考核、经济责任审计、群众来信来访等渠道,发挥谈心谈话、廉政谈话、主动约谈等制度的提醒与预警作用,更讲求实效地针对村级专项项目、村级资金使用、群众反映的突出问题,通过专项监督、案件查处等真正管用的统筹监督方式进行管理,对不作为、慢作为、乱作为、假作为的,严格落实限期整改及停职、免职等办法。

5、二)倾心搭台铺路,吸引人才“返乡归巢”一是积极谋划全镇“十五五”及远期项目规划,进一步推进XX镇中心镇区城市更新规划和“环卿路”项目建设,逐步优化城镇核心区功能布局,提高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水平,优化农村精英创业就业的创业环境和生态环境。二是全面盘活乡村资源,精准招商引资,结合“红色XX”元素,大力开发文旅研学项目,创建集“休闲娱乐、农耕体验、民俗文化、红色文化”为一体的特色综合体,村民也可以持股分红、就近就业获取“双红利”。三是加快推进XX商会筹备工作,充分利用能人眼界开阔、见识丰富、资金有积累等优势,鼓励在外乡村能人带资金、带技术回乡领办项目;尤其是能人返乡担任村党支部书记,不仅可以主导家乡

6、发展方向、引领乡村治理水平提升、带领乡亲们致富增收,还能从根本上解决村干部队伍“后继乏人”问题。(三)聚力深耕善治,助推乡村“夯基赋能”一是加强培训,提高能力素质。围绕产业发展、社会治理、乡村振兴、干群交流等课题,定期对村干部进行分层分类集中培训,提高村干部的专业素养和服务意识,掌握带领群众治穷致富的本领。二是强化沟通,解决群众诉求。引导村干部积极并及时回应村民合理合法诉求,主动与村民沟通,了解群众需求和关切,建立互相信任关系。深化“三级”问题化解机制:一般性问题村干部入户即时解决;重点问题由村“两委”班子开会研究;重大问题由镇党委牵头召开研究,确保问题解决在基层。三是创新治理,激发内生动力。各村应积极探索符合本村实际的治理模式,从XX苏氏、王氏、陈氏等大姓宗亲文化入手,强化共同的利益、情感与村级党组织体制机制建设,鼓励引导村民积极参与乡村治理和农村自治,尊重村民的意见和建议,提高群众对政策的接受度和执行效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调研文书

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