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型机械手要点.docx

上传人:大张伟 文档编号:11657822 上传时间:2021-08-28 格式:DOCX 页数:3 大小:69.1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模型机械手要点.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模型机械手要点.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模型机械手要点.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模型机械手要点.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模型机械手要点.docx(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模型机械手使用教材: 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 2007 年版)劳动技术学科四年级第二学期教材。执教教师:江静所在学校:上海市毓秀学校执教班级:四年级(1)班教学设计说明 :在教学内容的安排上, 我对本课教学做了适当调整。 第一课时主要是了解机械手的功能和结构,知道它在人类活动中的用途;初步安装完成一个模型机械手。教学中,铁片的弯折是重点也是难点。所以我运用多媒体和实物演示法,力求每一个步骤都交代清晰,让学生直观地看到整个过程。突破第一课时的难点之后,请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安装组合,充分利用书本上的制作步骤图,培养看图制作的能力。教学中运用这样的尝试法让个人进行摸索实践,可以提高学生的自主意识。让每个

2、学生独立完成一个模型机械手,可以避免小组分工合作中学生不可能亲身经历每一个制作步骤,体验不到制作过程中的每个技术点。不论成功或失败,让学生自始至终参与制作活动。因为学生的个体差异性较大,很有可能在某个过程中避开了对他而言的技术难点,导致对知识点掌握不够牢固。如果学生在改进的过程中对部分概念是模糊不清的,那么就不利于学生创新思维的延伸。本课是教学中的第二课时,基于学生初步掌握定片、动片的弯折安装,基本解决连杆、 U 型钉等制作上的技术问题。通过实验法,让学生发现在使用模型机械手的过程中有些地方不理想,从现象中寻找因素,探讨结构上的改进。由失败到成功,借助教师的推动力,让学生感受到,其实问题的解决

3、并不是一件艰难的事情,培养抗挫折的能力。在改进过程中体会学习的乐趣,打开思维的方式,养成求新创异的学习习惯。同时注重分层教学,鼓励制作优良者继续探索常闭式、常开式机械手的制作方法,在思维上寻求突破。教学中,通过小实验“用机械手在烧杯中取物体” ,发现现象:机械手夹物体的时候发生了困难。从而引发学生提出问题“为什么我的模型机械手操作起来不理想?” ,再次尝试中,观察现象,分析原因并在小组内展开讨论,寻找影响操作的直接因素,包括被夹物体的特点(厚、薄、滑等)和针对这些特点所造成的模型机械手不能完成任务的具体因素:例如开口小,开口不闭合、接触面滑、定片不固定,动片不灵活等等,进而寻找解决这些问题的方

4、法。课堂上我们肯定解决不了所有的问题,因为随着改进过程不断深入,学生会有更多新的发现和想法,问题会层出不穷。然而我们的最终目的不是解决几个现有问题,而是要让学生养成一种思维的习惯,不仅仅满足于看着图纸制作某一件物体,而是培养学生在实际的运用中发现问题,追根究底解决困难的能力。在学习中多问一个为什么,更有利于学生扎实的掌握技术知识要素。劳动技术创新意识的产生正是源于此。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 了解模型机械手的基本结构、 工作原理及其制作方法和组装过程。初步学会根据设想选择合适的材料和工具,尝试安排工作流程。方法与过程:通过实验法,找到影响模型机械手操作的零件,根据实际情况对部分材料和结构,进行工

5、序的安排、结构的设想,并进行实际操作。态度、情感与价值观:通过机械手的发展,了解科技的进步,感受科学技术发展带给我们的变化。懂得不断拓展和尝试,是人类迈向成功的坚实基础。教学重点:找出影响机械手操作的具体因素教学难点:拆卸零件,重新固定位置教学时间:二课时教学器材:尖嘴钳、锤子、锥子、铁丝、铁片、木条、大头针、橡皮筋等。教学过程:一、实验与观察1、引导学生回顾,出示课题:模型机械手2、组织学生小实验:用自己制作的模型机械手在塑料瓶里取物。试一试在规定的时间里,能取出几样物体,并完成实验记录。3、引导学生交流,说说看到的现象和取物时的困难。4、学生再次实验:想一想“造成模型机械手操作不理想的原因

6、是什么?”完成第2次实验记录。5、学生交流学习单,教师根据学生的交流情况进行板书。解析:通过两次实验,引导学生体验模型机械手在实际操作中的作用,并观察使用时发生的现象。在检测模型机械手各零部件功能状况的过程中,找到影响模型机械手操作不理想的原因。从而发现问题所在,引发学生解决问题的兴趣。二、讨论与分组1、教师板书归类编号,学生按照归类问题分组,坐到相应的位置,然后小组讨论解决方案。制作比 较优良的同学可以作为小老师自由选择到小组里面帮忙。2、学生针对自己小组所面临的问题,交流解决方案。3、组织学生进行集体讨论:如何增大动片运动幅度?4、针对衍生问题进行探究。5、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模型机械师面临

7、的问题进行综合的全面改良。解析:通过归类问题、重组小组,让每组学生针对性地解决一个问题,使讨论更加充分和细致。教师适当引导集体讨论,关注细节,使问题的解决在横向、纵向探究中更加全面。从而使每个学生对改良自己的作品更加胸有成竹。三、实践与互助1、制作前,教师强调工具的使用要求,注意学生良好习惯的培养。2、学生制作时,教师适当帮助有困难的学生。3、部分学生完成改良后,鼓励他们对常开常闭式开关进行探索和创新。解析:操作过程中注重劳技课堂中的安全性教育,关心、关注学生的操作进程,营造良好 的学习氛围。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分层教学,引导学有余力的学生进行更深层次探究。四、评价与拓展1、请学生演示改良后模

8、型机械手的操作状况和常开常闭式开关的制作(在塑料杯中取物) 2、学生交流改良过程中遇到的困难。3、自评、互评、教师点评。4、教师拓展其他改进方法,鼓励学生更多创新。5、师总结。解析:随着改进不断深入,学生会有更多新的发现和想法,问题会层出不穷。然而我们的 最终目的不是解决几个现有问题,而是要让学生养成一种思维的习惯,在不断的创新中获 得快乐。学习单班级姓名1、填表物体取出物体打“v ”物体特点橡皮厚()薄()轻()重()图钉厚()薄()轻()重()纸片厚()薄()轻()重()瓶盖厚()薄()轻()重()2、根据实际操作过程中的现象,在()打.部件检验项目现象士 ML. 7E片是否固定固定()未固定()灵活度好()一()差()动片运动幅度大小大()小()能否与定片闭合闭合()不闭合()连杆与动片连接处的灵活度好()一 ()差()两根铁丝连接处的松紧度适当()太松()太紧()U形U形钉是否固定固定()未固定()钉U形钉的高低状态适当()太高()太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科普知识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