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规模经济、不完全竞争与国际贸易.doc

上传人:PIYPING 文档编号:11663567 上传时间:2021-08-29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8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6章规模经济、不完全竞争与国际贸易.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第6章规模经济、不完全竞争与国际贸易.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第6章规模经济、不完全竞争与国际贸易.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第6章规模经济、不完全竞争与国际贸易.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6章规模经济、不完全竞争与国际贸易.doc(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中华外贸学习网 官方总站:圣才学习网 第6章 规模经济、不完全竞争与国际贸易1假设劳动是惟一的生产要素,X部门存在外部规模经济,而Y部门则规模收益不变,试确定在这种情况下生产可能性边界的形状。答:在规模经济(无论是外部的,还是内在的)存在的情况下,影响生产可能性边界形状的因素不光有要素密集度,而且规模经济也会直接影响生产可能性边界的形状。一般来说,部门间要素密集度的差异会产生一种使生产可能性边界向外凸的“张力”。而规模经济则生产一种使生产可能性边界向原点凹(机会成本递减)的“吸力”,最终整条生产可能性边界的形状取决于这两股相反“力量”的对比。本题中,劳动是惟一的生产要素时,X部门存在外部规模

2、经济,Y部门规模收益不变,此时,规模经济的影响超过了要素密集度差异的影响,在这种情况下,将出现机会成本递减,因此生产可能性边界将凹向原点,如图6-1所示。图6-1 生产可能性边界2试根据(教材中)图6-2证明,如果贸易后Y商品的相对价格下降很大的话,那么完全专业化生产Y产品的国家福利可能因贸易而遭受损失。(提示:比较贸易后的国际相对价格线与贸易前的相对价格线的位置关系)答:贸易前,一般均衡点如图6-2中的E点所示。贸易后,如果贸易后Y商品的相对价格下降很大的话,则完全专业化生产Y产品的国家在贸易后面临的国际相对价格线比贸易前陡峭很多(Y产品的相对价格下降很大),一般均衡点从E点移到。从图6-2

3、中可以看出,该国的消费无差异曲线的位置比贸易前更低(离原点更近),即意味着该国福利因贸易而遭受损失。图6-2 国家福利可能因贸易而遭受损失3除了本章正文中所提及的因素外,你还能提出其他一些影响在外部规模经济存在的情况下国际分工格局的因素吗?答:影响在外部规模经济存在的情况下国际分工格局的因素,除了本章正文中所提及的行业地理位置的集中和“干中学”(learning by doing)效应外,还有以下两个因素:行业所选择地理位置的基础设施和配套服务以及其他各种生产上的便利与行业产品自身的适应性;行业协会或企业家联合会等行业机构,对行业资源的整合和制度的规范,亦能够提高效率,从深度发掘外部规模经济。

4、4在外部规模经济存在的情况下,各国从国际贸易中所获得的利益并不平衡,那么你认为一些低收入国家经济发展缓慢是否与其在国际分工格局中的地位有关?答:一些低收入国家经济发展缓慢与其在国际分工格局中的地位有关系。分析如下:各国在分工格局中的地位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本国国内市场规模和历史等因素。很多具有规模经济的产业的“先行优势”(first mover advantage)被高收入国家所占据,而低收入国家往往只能从事于贸易收益低的行业。即使低收入国家的市场规模比较大,但由于初期生产的成本过高,在生产具有外部经济的产品方面难以和在国际贸易分工格局中具有“先行优势”国家的产品竞争。因此,低收入国家容易在国际

5、贸易格局中处于相对不利的地位,导致其经济发展相对缓慢。5在垄断竞争市场结构下,市场短期和长期均衡的条件分别是什么?答:(1)垄断竞争企业短期均衡的条件垄断竞争企业短期均衡的条件是:MR=SMC,即边际收益与短期边际成本相等。在短期均衡的产量上,市场供求相等。此时,垄断竞争企业可能获得最大利润,可能利润为零,也可能蒙受最小亏损。(2)垄断竞争企业长期均衡的条件垄断竞争企业长期均衡的条件是:MR=LMC=SMC;AR=LAC=SAC,其中,MR为边际收益,LMC和SMC分别表示长期边际成本和短期边际成本,AR为平均收益,LAC和SAC分别表示长期平均成本和短期平均成本。在长期均衡的产量上,垄断竞争

6、企业的利润为零。6(教材中)本章所介绍的产业内贸易理论与前一章的重叠需求理论有什么异同?答:(1)产业内贸易理论和重叠需求理论的相同点产业内贸易理论和重叠需求理论都可以用来解释产业内贸易;产业内贸易理论和重叠需求理论都脱离了比较优势理论框架,运用比较优势之外的其他因素来解释国际贸易发生的原因和格局。(2)产业内贸易理论和重叠需求理论的不同点产业内贸易理论主要从供给角度分析,而重叠需求理论是从需求角度分析;产业内贸易理论探讨的是在不完全竞争情况下的国际分工与贸易,而重叠需求理论并不强调产品的差异性和不完全竞争市场结构。7假设某国是资本丰富的国家,X相对于Y而言属于资本密集型产品,并且是垄断竞争市

7、场,而Y是完全竞争市场,那么贸易后,(教材中)图6-6中两条曲线AA与BB如何变动?(提示:考虑贸易后用于X部门的要素量的变化。)答:假设A国为资本丰富的国家。首先,开放以后,原来处于封闭状态下的两国市场结合成统一的世界市场,由于市场规模的扩大,整个世界所能容纳的厂商数目和产量均扩大,在图6-3中,开放后的世界均衡点为,厂商数目为。由于X部门中的厂商具有对称性,均衡时所有厂商的产量和价格均相同,所以X部门的所有产品的平均价格也等于单个产品的价格。根据要素禀赋理论,在封闭条件下,X相对Y的价格(X部门的平均价格与Y产品价格之比)A国要低于B国,所以开放后,A国的消费者会从B国购Y产品。但在X部门

8、,A国属于净出口国,B国属于净进口国。A国所有厂商的均衡产量会扩大。图6-3 贸易后,两条曲线的变动情况其次,自由贸易下,各国市场均衡也发生变化。与封闭情形相比,A国厂商的产量扩大了,同时,A国X相对Y的价格会提高。根据斯托珀-萨缪尔森定理,生产资本的收益会得到提高,其他要素的收益减少。这样的话,资本和劳动就会从Y部门转移到X部门。这意味着厂商数目的增加,A国开放后的市场均衡点应处于在图6-3中的上方。所以,曲线必然是围着A点逆时针方向旋转。同样的,可以证明必然是围着B点顺时针方向旋转。8如果贸易前两国市场不是完全垄断,而是寡头垄断,那么本章正文中所得出的结论还成立吗?答:如果贸易前两国市场是

9、寡头垄断,所得出的结论不会发生改变。理由如下:完全垄断市场结构和寡头垄断市场结构中的企业对市场均有一定的垄断能力,并以此获取垄断利润。贸易以后,双方仍然具有强烈的动机进入对方国家市场,获取垄断利润,因此行业内贸易依然会出现,只是进一步加剧了行业竞争。9试比较“新贸易理论”与比较优势理论之间的异同。答:(1)新贸易理论与比较优势理论的相同点新贸易理论是为了解释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特别是20世纪50年代末以来,国际贸易出现的新倾向而提出的。这些国际贸易的新倾向主要表现在:同类产品之间的贸易量大大增加、发达的工业国家之间的贸易量大大增加,以及产业领先地位的不断转移。新贸易理论是在传统贸易理论基础上的发展,继承了传统贸易理论的比较优势等思想;另外,两者都认为国际贸易对贸易双方都是有利的。(2)新贸易理论与比较优势理论的不同点新贸易理论解释的是产业内贸易;比较优势理论解释的是产业间贸易。新贸易理论的假设是不完全竞争市场;比较优势理论的前提假设是完全竞争市场。比较优势理论都是从供给角度进行研究;新贸易理论还从需求角度进行了说明。新贸易理论强调差异产品在国际贸易产生中的作用;比较优势理论假设所有产品都是同质的。新贸易理论引入了规模经济;比较优势理论假设规模报酬不变。中华外贸学习网 打造最专业的外贸学习网站 http:/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科普知识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