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原》说课稿精编.docx

上传人:大张伟 文档编号:11677989 上传时间:2021-08-30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70.0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草原》说课稿精编.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草原》说课稿精编.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草原》说课稿精编.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草原》说课稿精编.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草原》说课稿精编.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草原》说课稿精编.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草原》说课稿精编.docx(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五 下 草 原 说 课 稿一、说教材1、课文在教材中所处的地位和作用草原是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的开篇之作。本单元的主题为“走进西部”, 选编了丝绸之路白杨把铁路修到拉萨去四篇文章,带学生去亲近西部这片充 满希望的土地。选编本组教材的目的一是继续训练学生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二是要学生 懂得联系上下文,体会优美的语言和含义深刻的句子及其好处。草原?通篇文质兼美,堪称写景、抒情的典范佳作。作为本组的第一篇课文,如 果能够借助它让学生掌握阅读方法,实现教材的编写目的,将会为以后三篇课文的学习打 下良好的基础,尤其对于丝绸之路 把铁路修到拉萨去这两篇独立阅读课文的学习, 更具有示范的作用。2、课文内

2、容分析老舍先生以他亲身的经历和感受写下了草原这篇访问记。文章记叙了他第一次访 问内蒙古草原时看到的美丽景色以及受到蒙古族同胞热情欢迎的情景。作者通过对草原景 色美和人情美的不断认识这条明线,以及自己情感发展的暗线,表达了蒙古族人民对汉族 人民的深情厚谊,充分体现出祖国是各族人民团结友爱的大家庭。二、说学情: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初步具备了一定的语文阅读能力。如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能力, 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的能力,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的能力,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 力等。但是学生对草原及蒙古人民风俗习惯了解甚少,所以课前让学生通过搜集资料了解 草原,了解草原人民的风俗习惯。三、教学目标基于对教材和学

3、情的分析,我确立如下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一、二自然段。2、通过揣摩优美的语句,学习作者借景抒情的表达方法。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朗读、联系上下文,理解重点词语、句子的含义、借助多媒体创设情境等方法, 感悟写作方法,体会草原的景色美和人情美。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感受草原的风光美和人情美,体会蒙汉两族人民之间的深情厚谊,激发学生了解西部的兴趣。教学重难点: 通过揣摩优美的语句,学习作者借景抒情的表达方法。四、说教、学方法教法:1、情境创设法:借助多媒体创设情境,再现草原风光,激发学生的情感。2、以读代讲法:在新课程标准中,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贯穿整个小学阶段

4、,由此可见有感情朗读的重要性。而草原的风光美和人情美,不是一两句话就能说明的,通过反复朗读,加深理解,受到感染和教育。3、朗读激情法在指导朗读时引导学生走进草原,想象当时的情景,同时在朗读中体会优美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4、想象画面法:学生在头脑中想象文章所描绘的画面,使自我身临其境。学法:1、读悟结合法:在读中感悟,以读促悟,以悟升情。2、搜集资料法:搜集课外资料,相互交流,帮助理解课文内容。3、小组合作法:在合作中交流课外资料,在合作中感悟课文内容,体会情感。五、说教学过程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教师要帮助学生架设生活与文本的桥梁激发他们的情感体验。并参与其中,推动他们去深入的感受。因

5、此我设计的这样的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创设美1、多媒体播放歌曲视频美丽的草原我的家,把学生带入大草原绮丽的风光中:湛蓝的天空中飘着朵朵白云;一碧千里的草原上,成群的牛羊正悠闲地吃草、散步。远处的小河像一条明晃晃的长带迂回曲折这样用音乐、 图像渲染的情境, 带给学生强烈的情感体验, 使学生 “入其境, 爱其美” ,在感到喜悦、快乐的同时,让学生谈谈自己欣赏后的感受。此时,他们强烈的求知欲也就油然而生。(二)细读课文,寻找美在学生初读课文,整体感知,明确课文写了草原的景色美和人情美之后,让学生自主探究:边读边画出你认为写得美的句子,并在旁边写出你的感受。然后小组交流。自主探究使学生能独立思考,探

6、究问题有主见,能总结提炼学习所得。而小组合作交流,在思维的碰撞中,学生的体会愈加深刻,愈加完善。(三)品读体验,走进美这一教学过程, 是突破教学重难点的重要一环。 虽然经过学生的自我探究, 合作学习,但仍需教师精准的点拨,让学生的理解更深入,因此在交流中注意引导学生抓住文中重点词句,品读美,感悟写法。走进“景色美”。1让学生朗读描写草原景色美的句子。( 1 )那里的天比别处的更可爱,空气是那么清鲜,天空是那么明朗,使我总想高歌一曲,表示我满心的愉快。( 2 )在天底下,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 3 )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柔美,就像只用绿色渲染,不用墨线勾勒的中国画那样,到处翠色欲流,轻轻流入云

7、际。( 4 )羊群一会儿上了小丘,一会又下来,走在哪里都像给无边的绿毯绣上了白色的大花。( 5 )在这境界里,连骏马和大牛都有时候静立不动,好像也在回味着草原的无限乐趣。2、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描述自己想象的画面。3、学生理解“一碧千里、翠色欲流、渲染、勾勒”可能有难度。理解“一碧千里、翠色欲流”,采用多媒体演示和让学生想象的方法,去感受草原的美景。而“渲染、勾勒”两个词语, 我则用国画的简单演示法, 让学生直观感知。 在直观感受和想象画面的基础上,指导学生反复朗读,体会草原的景色美。4、为了体会课文表达上的特点,我引导学生分析“羊群一会儿上了小丘,一会又下来,走在哪里都像给无边的绿毯绣上了白色

8、的大花。”“在这境界里,连骏马和大牛都有时候静立不动, 好像也在回味着草原的无限乐趣。 ”等句子采用的修辞手法,体会这些修辞的好处。5、读中感悟 “那里的天比别处的更可爱,空气是那么清鲜,天空是那么明朗,使我总想高歌一曲,表示我满心的愉快。”“既使人惊叹,又叫人舒服,既愿久立四望,又想坐下来低吟一首奇丽的小诗。 ” 这些句子哪是写景, 哪是抒情,从而理解课文表达上的特点是:语言优美,善于运用比喻、拟人的写法和情景交融。6、天空为草原涂抹了明朗的色彩,小丘渲染了草原柔美的线条,牛羊更赋予草原以生命的活力。草原实在是太美了,让我们用朗读来感受草原的美吧!接着我指导学生入情入境地朗读并背诵。高年级的

9、阅读教学应该渗透写作方法。在这一段教学,就体现了这一点,使学生由情景美的感悟深入到语言美。走进“人情美”1、用刚才的学习方法,把体现蒙古族同胞热情好客的语句画出来,小组交流。2、让学生抓住关键词,全班交流,畅谈感受。之后引导学生紧紧的抓住“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 ! ”这一点题之句,让学生反复诵读,在读中揣摩体会蒙汉两族人民的深情厚谊,学生在朗朗的读书声中,情感得到升华,把蒙汉情升华为民族情。(四)拓展视野延续美本文描写的是老舍先生50 年代随同作家协会第一次访问内蒙古草原所看到的景象,假如你是随行参观的人, 话别之际, 你也一定会邀请蒙族老乡到你的家乡去做客的。 想想, 该如何向他们介绍家乡的美景和风俗习惯呢写下来。六、教学效果预测:这节课我和学生一起走进了语言文字,感受了草原的风景美和人情美,我们又一起走出了语言文字,带着对西部的热爱走向生活。俗话说教学有法,但无定法。真实、朴实、扎实,将是我追求教学的最高境界。板书设计草原天空 空气心蒙热情的远迎草地,小丘景美汉人美激情的相见羊群情盛情的款待深深情的话别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科普知识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