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教育】父母惩罚孩子的10智慧.docx

上传人:苏美尔 文档编号:11679776 上传时间:2021-08-30 格式:DOCX 页数:3 大小:67.0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家庭教育】父母惩罚孩子的10智慧.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家庭教育】父母惩罚孩子的10智慧.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家庭教育】父母惩罚孩子的10智慧.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家庭教育】父母惩罚孩子的10智慧.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家庭教育】父母惩罚孩子的10智慧.docx(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家庭教育】父母惩罚孩子的10智慧有的父母惩罚孩子就是会骂或打,其它感觉没有什么手段可用。有时对孩子不管是打 还是骂,孩子还是那样一点没有改正。这让很多父母都非常苦恼,不惩罚孩子不对,惩罚 孩子好像乂没有什么作用。父母应该如何惩罚孩子呢?只有拥有了惩罚孩子的智慧,才能真正达到教育孩子的目的。关心他人在家里,家庭成员之间要相互关心,营造温馨的家庭氛围,让孩子从小就懂得关心父 母,关心长辈,懂得分享。犯了错误就要惩罚孩子犯了错误,无论有心还是无意,都要受到惩罚。比如:孩子不小心把杯子摔碎了, 虽然他不是故意的,也应该告诉他,这是他的过错。他虽没有料想到自己行为的后果,但 仍要为此道歉。如果他是无意

2、的,并勇F承认错误,家长会相信他,并减轻对他的惩罚。 如果他隐瞒事实、逃避责任,他将受到加重的惩罚。这样就可以从小培养孩子诚实、负责 的性格。另外,要让孩子知道做错事就要受到惩罚的道理。即使孩子央求,也不能答应,否则 有了取消的先例,以后就很难保证实施的有效性。惩罚的“量刑”要适当惩罚孩子的目的是为了孩子的良性转化,惩罚的“量刑”就必须合乎孩子的行为。惩 罚过重容易引起孩子的对抗情绪,轻了乂不足以使孩子引以为戒。因此惩罚孩子要以达到 目的为原则,既不能轻描淡写,乂不能小题大做滥用“刑罚”。大教育家洛克说:“儿童 第一次应该受到惩罚的痛苦的时候,非等完全达到目的之后,不可中止;而且还要逐渐加 重

3、”,其中的道理耐人寻味。要依照规则进行惩罚家长应和孩子协商制定一个奖惩规则,让孩子知道犯错后将受到什么惩罚。这样,孩 子平日就会有所注意,从而减少犯错误的概率。当孩子犯错后,家长应注意调整自己的情 绪,不要因一时冲动而随意惩罚孩子。若是孩子以后犯了同样的错误,也应该按规则进行 和以前相同的惩罚,这样家长才能在孩子心中树立威信。指明“出路”不含糊惩罚孩子不能半途而废,应要求受罚的孩子作出具体的改错反应才能停止。家长要态 度明确,跟孩子讲清楚他应该怎么做、达到什么要求或标准,否则有什么样的后果。如孩 子有乱丢东西、不爱整理的习惯,家长在惩罚时就应该让其白已收拾好东西、整理好玩具; 使其明白必须要做

4、好,否则乂要受罚。家长千万不能含糊其词甚至让孩子“自己去想”。 家长不给“出路”,孩子改错就没有目标,效果就不明显。罚了乂赏要不得家长教育孩子要相互配合,态度一致,赏罚分明。该奖时就要郑重其事甚至煞有介事 地奖,让孩子真正体会到受奖的喜悦;该罚时也应态度明确、措施果断,让其知道白己错 之所在。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孩子明辨是非、知错即改的品行。如果在对孩子实施惩罚之后, 家长中的一方认为孩子受了委屈,随即乂来安慰他,这将会使惩罚失去作用。实践证明: 惩罚?奖励?惩罚的恶性循环会使孩子产生认知偏差,错误地将犯错和受奖联系起来,从 而使惩罚归于失败。及时惩罚莫迟疑惩罚的效果部分来自条件反射,而条件反射

5、在有条件刺激和无条件刺激的间隔时间越 短则效果越好。所以家长一旦发现孩子犯错,只要情况许可就应立即广以相应的惩罚;如 果当时的情境(如有客人在场或正在公共场所)不允许立即作出反应,事后则应及时地创造 条件,尽可能让孩子回到与原来相似的情境中去,家长和孩子一起回顾和总结当时的言行, 使他意识到当时的错误行为,并明确要求他改正。最忌讳讽刺挖苦家长惩罚孩子应力戒讽刺挖苦,更不能白恃“孩子是我生的、是我养的”而随意用恶 毒的语言指责、谩骂孩子。实践证明,讽刺挖苦和恶语谩骂已超越了孩子的理智能够接受 的范围,将会刺伤孩子的自尊心。因此,家长应该牢记惩罚孩子的目的是帮助他改正错误, 决不是为了刺激孩子心灵

6、中最敏感的角落??自尊心。有些家长在惩罚孩子语言不文明、满 口脏话时,自己也“出口成脏”,这就使得训教效果大打折扣,甚至失去说服力。点到为止莫唠叨有些家长训教孩子喜欢没完没了,而且还时不时地喝问孩子“我的话你听见了没有?” 孩子慑于家长的威严,为了免受皮肉之苦,只能别无选择地说“听见了”,其实他可能什 么都没听进去,甚至左耳听了右耳出,根本就没听。孩子之所以说知道了,只是顺着家长 的意思,为了早点结束训斥。于是,当孩子下次再犯同样的错误时,家长便感到“痛心疾首”,随即说孩子“不把 我的话当回事”,当成了 “耳边风”,说孩子“不听话”。其实这是因为家长的唠叨太多 了,令孩子分不清主次,不知道听哪

7、一句为好;再者,经常性的唠叨多了,也会导致孩子“失聪”,对家长的话产生教育心理学中的“0反应”,无动于衷,使训教失去效果。因 此,家长在教育孩子时务必切记要改掉爱唠叨的毛病,凡事点到为止。就事论事莫牵连从受罚者的角度来讲,孩子最厌恶家长“倒咸菜梗”,一事既出乂将陈年老账翻出来。 很多家长却不了解这个道理,训教孩子时总忘不了东拉西扯、横牵竖连,说出孩子的种种 不是,甚至将孩子说得一无是处,直至忘记了本次训教的主题。孩子怎样想呢?反正自己 没有一处是对的,以前取得的成绩、改正的缺点家长都看不到,自感自己天生是挨训该罚 的料,对改错失去了信心,也就破罐破摔、我行我素,这样的教育效果可想而知。所以,

8、家长训教惩罚孩子务必要一事一议,就事论事,切勿搞牵连、翻陈账。事后说理不可无家长和孩子之间存在着教与被教的关系,但教育孩子仍当以理服人。惩罚只是手段而 不是目的,因此,惩罚之后必须要及时与孩子说理,否则,孩子在忍受了惩罚之后将依然 如故。所以,家长在惩罚孩子后要通过说理、剖析的方式使他明白为什么会受罚、知道犯 错误的原因,讲清楚如果坚持犯错下去将有什么后果。惩罚只是一种劣性条件刺激,其效 能是短时的,不能持久。受罚的孩子改正了错误并不等于他已明白事理,并不能保证他下 次不会再犯。因此,让孩子明白白已受罚的原因才是根除错误的关键,说理是惩罚孩子之 后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步骤。看看惩罚孩子也要讲究艺术,只有掌握了惩罚的智慧,父母才能轻松教育好孩子。感谢您的阅读,祝您生活愉快。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科普知识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