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案师说.docx

上传人:苏美尔 文档编号:11681230 上传时间:2021-08-30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34.6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学案师说.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教学案师说.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教学案师说.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教学案师说.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教学案师说.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教学案师说.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学案师说.docx(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课时跟踪检测 (六)师 说一、文言基础专练1 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夫庸 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 庸:岂,难道B .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 学于师 耻:以为耻C 士大夫之族 族:贵族D . 作师说以贻.之 贻:赠送解析: 选 C 族:类。2 下列各句中加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欲人之 无惑也难矣A.A. 道之 所存,师之所存也于其身也,则 耻师焉B. C. 三人行,则 必有我师而耻学于 师D.E. 不拘于 时,学于余生乎 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F. 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 ?解析: 选 A 都是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 B 项,连词,表转折/ 连词,表

2、承接; C项,介词,向/介词,表被动;D项,介词,相当于“于”/疑问语气词,相当于“ 呢”。3 下列各句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A .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B 或师焉,或不焉C 君子生非异也D . 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解析: 选 D A 项, “ 受” 同“ 授” ; B 项,“ 不” 同“ 否”; C 项,“ 生” 同“性”4 对下列各句中加点词古今意义的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古之学者 必有师 师者,所以传道. 受业解惑也 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 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 年十七,好古文A. 全不相同B.和现在的用法相同C.全都相同D ?和现在的用法相同解析:选A “学者

3、”古义为“求学之人”,“传道”古义为“传授道理”,“众人”古义为“一般人”,“小学”古义为“小的方面学习”,“古文”古义为“两汉及其以前的散文”。5?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译文: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译文:答案:圣人之所以能成为圣人,愚人之所以能成为愚人,大概都是由于这个原因吧?(2)以地位低的人为师,则足以感到耻辱;以官大的人为师,则被认为近于谄媚。6?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1)师说中韩愈以为子择师和自己不从师作对比,直接点明自己的态度,认为这样做,最终导致的结果是: , 。(2)韩愈在师说中说明教师职责的句子是: , 。(

4、3)韩愈在师说中用“一 , ”两句分析人们在学习中存在很多疑难问题的原因,并深深叹息。答案:(1)小学而大遗 吾未见其明也(2)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3)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二、阅读理解专练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相关题目。欧阳君周文集序(节选)(唐)李贻孙欧阳君生于闽之里。幼为儿孩时,即不与众童亲狎,行止多自处。年十许岁,里中无爱者。每见河滨山畔有片景可采、心独娱之、常执卷一编、忘归于其间。逮风月清晖.或暮而尚留,皆不能释,不自知所由,盖其性所多也。未甚识文字,随人而问章句,忽有一言契于心,移日自得,长吟高啸,不知其所止也。父母不识其志,每尝谓里人曰:“此男子未知其指何如,要恐不

5、为汩没之饥氓也。未知为吉凶邪?”乡人有览事多而熟于闻见者,皆贺之曰:“此若家之宝也,奈何虑之过欤!”自此遂日日知书伏圣人.之教慕恺悌之化达君臣父子之节忠孝之际唯恐不及操笔属词其言秀而多思率人所未言者君道之容易由是振发于乡里之间。建中、贞元时,文词崛兴,遂大振耀,欧闽之乡不知有他人也。会故相常衮来为福之观察使,有文章高名,又性颇嗜诱进后生,推拔于寒素中,唯恐 不及。至之日, 比君为芝英。每有一作,屡加赏进。游娱燕飨,必召同席。君加以谦德,动不逾节,常公之知日又加深矣,君之声渐腾于江淮,且达于京师矣,时人谓常公能识真。 寻而陆相贽知贡举,搜罗天下文章,得士之盛,前 无伦比,故君名在榜中。常与君同道

6、而 相上下者,有韩侍郎愈、李校书观,洎君并数百岁杰出,人到于今伏 之。君之文新无所袭, 才未尝困。精于理,故言多周详;切于情,故叙事重复:宜其司当代文柄,以变风雅. O命而卒,天其绝邪!君于贻孙言旧故之分,于外氏为一家。故其属文之内名为予伯舅所著者,有南阳孝子传,有韩城县尉厅壁记,有与郑居方书,皆可征于集。故予冲幼之岁,即拜君于外家之门。大和中,予为福建团练副使日,其子价自南安抵福州,进君之旧文共十编,首尾凡若干道,泣拜请序。予诺其命矣,而词竟未就。价微有文,又早死。大中六年,予又 为观察使,令访其裔,因获其孙曰源。不可使欧阳氏之文遂绝其所传也,为题其序,亦以 卒后嗣之愿云。注膏(y do)怅

7、惘。汩没:沦落。欧:通“瓯”。精读设计欢迎下载81. 文言实词(1) 逮风月清晖 逮:动词,等到或暮而尚留或:有时君加以谦德,动不逾.节逾:动词,逾越(4) 切于情,故叙事重复 切:真切2. 文言虚词(1) 即不与 众童亲狎 与:介词,跟,与(2) 父母不识其. 志 其:代词,他的(3) 常公之知日又加深矣之:助词,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3. 词类活用时人谓常公能识真.真:形容词活用为名词,英才4. 通假字人到于今伏之 “伏”同“服”,佩服5. 文言句式(1) 不自知所由宾语前置 ( “不自知”,不知道自己。 )此若家之宝也判断句式 ( 这是你们家的宝贝啊。 )乡人有览事多而熟于闻见者定语后置

8、 ( 见过世面的村里的人。 ) 仿真考题 7.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 . 自此遂日日知书 / 伏圣人之教/ 慕恺悌之化 / 达君臣父子之节 / 忠孝之际 / 唯恐不及 / 操 笔属词 / 其言秀而多思/ 率人所未言者/ 君道之容易/ 由是振发于乡里之间8. 自此遂日日知书 /伏圣人之教/慕恺悌之化达/ 君臣父子之节 / 忠孝之际 / 唯恐不及 /操 笔属词 / 其言秀而多思/ 率人所未言者/ 君道之容易/ 由是振发于乡里之间9. 自此遂日日知书 /伏圣人之教/慕恺悌之化 / 达君臣父子之节 / 忠孝之际唯恐不及/ 操笔 属词 /其言秀而多思 / 率人所未言者/ 君道

9、之容易 / 由是振发于乡里之间D . 自此遂日日知书 / 伏圣人之教/ 慕恺悌之化 / 达君臣父子之节 / 忠孝之际 / 唯恐不及 / 操 笔属词 / 其言秀而多思率 / 人所未言者 / 君道之容易 / 由是振发于乡里之间解析:选 A 注意“伏圣人之教” “慕恺悌之化”“达君臣父子之节”三个结构完整 的句式,以及“其” “者” “由是”等标志词。&下列对于文言文中有关词语和内容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A ?序也作“叙”或称“引”,有如今日的“引言”“前言”。一般而言,“序”写在 书籍或文章前面 称为 跋”;也有列在后面的,列于书后的称为 后序”。B ? “圣人”指的是古代圣明的君主帝王,及后世

10、道德高尚儒学造诣高深者。圣人的界定经常出现在诸子百家之书籍。C ? “卒”本义指古代供隶役穿的一种衣服。衣上著有标记,以区别于常人。古代也指大夫死亡,后为死亡的通称。D . “风雅”意为端庄的或高雅的,尤指外貌或举止端庄的或高雅的。另外诗经中 有国风大 雅小雅等部分,后世用风雅泛指诗文方面的事。解析:选 A 列在后面的称为“跋”或“后序”。9. 下列对原文内容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本文叙述欧阳行周的成长历程,评定其文章特点,最后交代为文集作序的缘由,有借作序为其立传之意,读此可知欧阳行周为人为文之一斑。B ?欧阳行周年少时酷爱山水与读书,尽管父母为他的将来忧心忡忡,但他天资聪颖,文笔

11、超群,终于成为福建最著名的文士。C ?欧阳行周写文章语词清秀,思维敏捷,能言人所未言,说理精辟,立论周密详尽,擅长抒情,叙事委婉曲折,是韩愈、李观等人的学生。D ?作者痛惜欧阳行周英年早逝,未能充分施展才干,又叹其身后萧条寥落,将敬仰、追念故人的深情寓于叙事、议论之中,颇能感人。解析:选C不是韩愈、李观的学生。10?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 1) 每见河滨山畔有片景可采,心独娱之,常执卷一编,忘归于其间。译文: 至之日,比君为芝英。每有一作,屡加赏进译文:答案:每当看到河边、山脚有一点美景可以观赏,心里就很高兴,常常拿着一本书,流连于风景而忘了回家。2 2) 他到任这一天,把欧阳

12、行周比作“芝英”。每写一篇文章,就屡次加以赞赏激励。 参考译文:欧阳君出生在闽地乡下。还是孩童时,就不跟其他小孩亲近玩耍,经常独自行动。十 来岁时乡里没有与他交好的人。每当看到河边、山脚有一点美景可以观赏,心里就很高兴,常常拿着一本书,流连于风景而忘了回家。遇到月明风清之景,有时天色晚了还留在那里, 内心怅惘不能释怀,自己也不知道原因,大概他的本性就喜欢山水吧。还没认识几个字, 就追着别人问文章诗词,偶有一句 话合乎他的心意,就会高兴很久,吟唱呼啸,不知道停 止。父母不了解他的志向,常常对乡里人说: “不知道这个孩子的想法是什么,恐怕将来会无所作为而沦落为饿肚子的流民。不知道是吉还是凶? ”乡

13、里见过世面的人都祝贺他们说:“这是你们家的宝贝啊,为什么要如此担心呢! ”从此之后,欧阳君就天天读书,遵从圣人的教诲,追求和乐平易,通晓君臣父子的礼节,忠于君主,孝敬长辈,唯恐达不到 要求。提笔写文章,语言优美并且思想深刻,别人不曾说过的话,他却能很容易地写出来, 从此闻名于乡里。建中、贞元时期,文章辞赋崛起兴盛,于是他的名声更加显扬,瓯闽一 带,人们不知还有别的文人。正逢前丞相常衮做福建的观察使,他在写文章方面名气很大,又生性很喜欢引导后辈进取,在家境贫寒、门第低微的人中推举选拔( 人才 ) ,生怕做不到。他到任这一天,把欧阳行周比作“芝英”。每写一篇文章,就屡次加以赞赏激励。一有游玩宴饮,

14、一定会招来同 席。欧阳君谦虚有德行,行为不逾越礼节,常公对他的了解一天天加深。欧阳行周的名声逐渐在江淮地区越来越大,甚至京城的人都知道他。当时人们都说常公能识英才。不久陆 相贽掌管科举考试,搜罗天下的好文章,选拔的人才之多前所未有,因此欧阳行周也名列 其中。曾经与欧阳君志同道合不相上下的人,有韩愈、李观,等到把欧阳君并入数百年来 的杰出人物中,人们到现在还佩服他们。欧阳君的文章清新自然,没有因袭,才华不曾困乏。他精通理,所以说话往往周到严谨;因为他诚挚恳切,所以叙事委婉曲折:应该让他 掌握当代文坛的权柄,改变文风。他突然离世,上天真是绝情啊!欧阳君和我论起来有老交情,与外祖父家是一个家族。所以

15、他写的文章之中名为我伯 舅写的,有南阳孝子传 韩城县尉厅壁记 与郑居方书,都可以在文集中得到验证。 所以我很小时候,就在外祖父家拜见过他。大和年间,我做福建团练副使时,他的儿子欧 阳价从南安来到福州,送给我欧阳君以前的文章总共十卷,从头到尾共有很多首诗,哭着请求我写序言。我答应了他的请求,可是文章迟迟没写成。欧阳价没有文章留下,又死得早。大中六年,我又做观察使,派人去找欧阳先生的后代,于是找到他的孙子欧阳澥。不能让欧阳行周的文章就此失传,于是我为他的文集写下这篇序,也以此来完成他后人的心愿。三、语言表达专练11 ?师说多用正反对比手法来写,请运用这种手法将下面的句子补充完整。一句话的智慧知足者

16、与贪婪者的区别:知足者常乐,贪婪者常悲。好人与老好人的区别:好人靠的是一颗善良的心,老好人靠的是一张善良的脸。成功者与骄傲者的区别: , 。惜花者与喜花者的区别:, O答案:成功者常谦虚骄傲者常自负 惜花者常浇花 喜花者常摘花(前后构成对比,一正一反,句子简短,富有哲理,符合“一句话的智慧”的题目要求即可。 )12 ?老师一句热情的鼓励,一句善意的批评,都可能让我们铭记终生。假如你是一名教师,请针对下面两个学生的不同情况,任选其一,至少运用一种修辞手法,写一段50 -100字的教师寄语。要求既客观又委婉,要带有鼓励,让学生乐于接受(1)某男生,家庭富裕,活泼开朗,兴趣广泛,乐于助人,在同学中很

17、有人缘。但不喜欢学习,成绩比 较差。(2)某女生,家境贫寒,勤奋刻苦,成绩非常优秀。但性格比较内向、封闭,对人较冷 漠,班上同学对她敬而远之。答:参考答案:(1)你的聪明活泼让人喜欢,你的兴趣广泛让人欣赏,而你的乐于助人,又让同学们十分佩服。如果你在学习上也有对课外活动那般的痴迷与执着,我相信不久的将来,我一定会看到一个更加完美出色的你!我期待着!(2)或许家庭环境对你产生了较大的影响,但你更应看到,每位同学都有一颗炽热的心,可能是你禁闭的心扉阻隔了那股暖流。打开你的心扉,阳光和爱会融化层层厚冰,不久你就会看到人生中一道道美丽的彩虹。13 .观察“孔子应聘”这幅漫画,按要求完成下面的题目。(1)用自己的话说说漫画中“包含的意思。要求语言简洁、鲜明答:(2)用一句话概括漫画的寓意。答:解析:画面中,孔子去应聘,却被“非名牌大学学生禁入”的招牌挡在门外,因此脑中充满疑惑和感叹。孔子的疑惑和感叹一定和他的“被拒”有关。概括寓意时可联系现实。参考答案:(1)孔子疑惑不解:自己是一个大圣人、大教育家,为什么会被招聘单位拒之门外呢?他又发出感叹:时代变化太快,自己跟不上形势了!(2)揭露了一些单位招聘人才只看学历而不看实力的现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科普知识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