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昌特色蔬菜“凉麻”的品种特性及高效栽培技术.pdf

上传人:PIYPING 文档编号:11694797 上传时间:2021-08-31 格式:PDF 页数:3 大小:167.0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南昌特色蔬菜“凉麻”的品种特性及高效栽培技术.pdf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南昌特色蔬菜“凉麻”的品种特性及高效栽培技术.pdf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南昌特色蔬菜“凉麻”的品种特性及高效栽培技术.pdf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南昌特色蔬菜“凉麻”的品种特性及高效栽培技术.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南昌特色蔬菜“凉麻”的品种特性及高效栽培技术.pdf(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摘 要: 江西南昌及周边地区每年晚秋有一种本地特色蔬菜苦荬菜, 俗称 “凉 麻” 。论述当地“凉麻”品种及其高效栽培技术。 关键词:特色蔬菜;凉麻;品种;高效栽培 江西南昌及周边地区每年晚秋(10 月下旬始)至翌年冬春之季,菜市场上逐渐大量上 市一种本地特色蔬菜,俗称“凉麻” ,因其口感甜脆而带有糯性,又称“糯米凉麻” 。该蔬菜 品种属菊科苦苣属苦荬菜的一个分支,苦荬菜学名 Sonchus oleraceus L,是一、二年生草 本植物,分布比较广泛。由于野生苦荬菜口感粗糙,内含较多单宁物质,苦味较浓,不能作 为人们常食用的蔬菜品种。长期以来,仅作为一种轻度人工栽培的野菜与饲料兼用作物。经 过

2、南昌市农科院经济作物所特菜课题组多年的引种驯化, 从本地野生特色蔬菜 “苦荬菜” 中, 成功筛选出以嫩叶为主要食用部位,质地柔嫩,口感甜糯爽脆,品质优良的2 个“凉麻”特 色品种。该品种含有大量人体必需的8 种氨基酸、维生素E、A 和 D、粗蛋白及矿物质,营养 价值高;性凉,具有降压、和胃、清热解毒等功效;根、花及种子可入药治疗痢疾,有较好保 健作用。 近些年来,南昌及周边地区“糯米凉麻”种植面积已在 1334hm2 以上,经济效益非常显 著,一般 667m2 产值至少万元以上,最高可达 2.5 万元,667m2 纯收入可达 60007000 元。 该蔬菜品种已经成为南昌地区秋冬及春淡季节(尤

3、其是元旦春节期间)最重要的叶菜类供应 品种之一,由于“凉麻”的适宜范围广, 抗逆抗病性强, 生长期长(当年 10 月到翌年 7 月) , 基本能达到周年稳定供应,所以成为南昌地区极富地方特色的大众菜,并具有向长江流域乃 至全国推广的巨大潜力。 1 品种介绍 “凉麻”根系分布在 30cm 土层内。生育前期茎短缩,陆续采收剥叶后,茎向上伸长, 不分枝或上部分枝, 茎叶断处有乳汁出现。 叶片较薄长椭圆形或披针形, 不分裂或羽状深裂。 9 月中下旬开花,10 月上旬种子成熟,瘦果卵形或椭圆形,成熟时黑褐色或黑色,千粒重为 0.716g,寿命短。头年采的种第2 年越夏后即失去生活力,需存放于干燥冷冻室方

4、可保持生 活力。凉麻喜温和湿润气候, 生育适温为 1525,低于 10或高于 30,叶片生长缓慢, 高温下生长的苦味略浓。抗病虫害较强,较耐湿,也较耐低温。凉麻根系不深,应选用肥沃 和保水保肥力强的壤土。生育期需氮肥较多,其次是钾肥和磷肥。 1.1 细花叶“凉麻” (尖叶) 来源于南昌地方品种之一,株高 50cm,开展度 5560cm,叶片羽状深裂,有 67 对裂 片细长而尖,叶长 55cm,宽 20cm,绿色,披少量腊粉,叶面平滑,中肋绿白色,宽 2.5cm, 厚 0.5cm ,茎绿色圆形,较细。中熟,口感甜脆带有糯性,品质佳,抗逆性较强,但对病毒 病抗性稍差,一般每 667m2 产量 35

5、004500kg。 1.2 中花叶“凉麻” (圆叶) 来源于南昌地方品种之一,株高5065cm,开展度 55cm,叶片长椭圆形,深裂,有裂 片 35 对,裂片较宽大,近圆形,叶长40cm,宽 20cm,青绿色,叶面较平,披薄腊粉,中 肋绿白色,宽 34cm,厚 0.8cm。茎绿色棒形,径粗 2.5cm,早熟,质地较柔软,品质好, 略苦。抗逆性较强,但对白粉病、灰霉病抗性较差,一般667m2 产量 45005000kg。 2 栽培方式 传统栽培模式是春播夏收,以露地栽培为主。为延长供应期,提高种植户的经济收入, 我所通过多年的摸索研究, 充分利用各类设施, 进行了多茬栽培试验, 拓展了新的栽培模

6、式, 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 2.1 保护地早熟春“凉麻” 10 月上中旬播种育苗,11 月下旬定植,大棚或小棚覆盖,翌年 2 月中旬6 月采收。 这一茬凉麻产量及产值都较高,一般667m2 产值超万元。 2.2 露地春“凉麻” 农村及城市远郊粮菜混作区种植,一般于 2 月中旬3 月播种育苗,4 月定植,4 月下 旬7 月上旬收获。近郊蔬菜基地多于 11 月下旬12 月小拱棚播种育苗。3 月上中旬定植, 4 月中旬6 月采收。这是传统栽培方式,栽培管理最容易,基本上不发生病虫害。 2.3 露地夏“凉麻” 4 月中旬育苗,5 月上旬定植,69 月采收,受高温的影响, 7、8 月份采收的凉麻纤维

7、略多,苦味稍浓。但农药用量少,为夏季绿色无公害蔬菜。 2.4 保护地秋冬茬“凉麻” 8 月中下旬播种育苗, 9 月定植,10 月翌年 6 月采收。10 月下旬开始采用大棚或小棚 加草帘覆盖防寒。这一茬凉麻产量产值最高,产品最受市场欢迎。自 10 月下旬开始,陆续产 出,到翌年春节之前,可收获 3 轮成品菜,这期间的价格奇高。据统计,4 月上旬之前采收 的凉麻批发价在 34 元/kg 以上,667m2 产量可达 45005000kg,产值1.5 万元以上,这是 我所试验最成功,经济效益最显著的一种栽培方式。 3 栽培技术 3.1 育苗 “凉麻”一般都采取育苗移栽。冬春育苗由于气温低且不稳定,时高

8、时低,天气时晴时 雨,育苗应做好防寒保温降湿工作。夏秋季育苗要遮阳降温防雨。 3.1.1 苗床选择。选择土质疏松、排水良好的壤土,播种前将土壤翻晒2 遍,作 1.2m 宽的苗床,每 1m2 苗床施复合肥 30g,并加少量腐熟猪粪、草木灰,平整苗床。冬春季 增设小拱棚,夏秋要搭荫棚。 3.1.2 播种:播前苗床先浇底水,过1 天略干爽时播种,667m2 用种量 4050g, 由于 “凉麻” 籽小、 轻, 将种子与筛好的细土拌匀后播种。 播后再盖 0.20.3cm 厚的细土 (土 内加 1/3 的草木灰)喷洒 3000 倍液的恶霉灵杀菌消毒,防治苗期病害,盖上地膜保湿。 3.1.3 苗期管理:一般

9、播后45 天出苗,出苗时揭地膜。苗期保持床土湿润,忌浇水 过多。12 片真叶时及时间苗。一般分期间苗2 次,苗期喷施叶面肥和防病药绿亨一号、代 森锰锌。冬春季夜温 10以下苗床上盖膜,白天 15以上通风。夏秋季晴天高温,早晚盖揭 遮阳网。下大雨前加盖农膜防雨。苗高1015cm,34 片真叶即可定植。 3.2 整地施基肥 露地 667m2 施复合肥 30kg、农家肥 2000kg、钙镁磷肥 60kg 作基肥,地膜覆盖栽培的则 增施复合肥 50kg,越冬栽培需作小拱棚。开沟作畦,畦宽(连沟)2m,平整畦面成龟背形, 喷施芽前除草剂。早春栽培需开深沟作高畦,覆盖地膜,防滞水及土壤板结,保肥保水。夏

10、季栽培需开深沟 45cm,作高畦连沟宽 1.5m。 3.3 定植 选晴好天,单株定植,行株距 30cm25cm。定植前喷施多元素叶面肥,带肥定植促早 缓苗。定植时浇足水,但不能滞水,有利根系与土壤充分结合,促早发根,早缓苗。缓苗期 间需保持土壤湿润。 3.4 田间管理 3.4.1 加强温度调节:越冬栽培,早春栽培,要特别做好防寒保温工作,越冬期 间若外界气温达 0左右应在大棚里套小拱棚覆盖,小棚覆盖的应加无纺布、草帘或遮阳网 等保温。夏季栽培,最好在中午前后用遮阳网遮盖降温,并配合喷水降温。 3.4.2 肥水管理: “凉麻”以食叶为主,需氮肥量多,采收期又长,应多次追施 腐熟人畜粪尿,勤施薄施

11、,每10d 追施 1 次,或尿素与三元复合肥交替施,667m2 施 10kg 。 此外,应增施多元素叶面肥如喷施宝等。 “凉麻”根浅,前期应采取时干时湿,但不宜过湿, 促进根系生长发育并预防发病,采收期需水量多,保持土壤较湿润,忌大水漫灌。夏栽应以 沟灌为主,沟灌水面离畦面20cm,随灌随排,防止浇水造成土壤板结,滋生杂草。 4 病虫害防治 常规栽培的“凉麻”很少发生病虫害,生产上基本不使用农药防病灭虫, 堪称天然无公 害蔬菜。但设施栽培中,由于早春大棚栽培的湿度大,时有枯萎病、灰霉病发生,夏茬“凉 麻”会发生病毒病,秋冬茬“凉麻”在秋冬相交时段昼夜温差大,会普遍发生白粉病、灰霉 病。 4.1

12、 白粉病防治 以防为主,发病前用 80%代森锰锌 500 倍液或 50%甲基托布津 1000 倍液喷施 23 次; 发病初期用 20%三唑酮 500 倍液喷施 23 次;发病较重时用 30%优润 3000 倍液喷施 23 次。 一般 57 天 1 次,有较好的防治效果。 4.2 枯萎病防治 以做好防滞水排湿工作为主,发病初用50%甲基托布津 500 倍液、敌克松灌根防治。喷 施 40%施乐佳 600 倍液防治灰霉病有特效。 4.3 病毒病防治 以虫害防治相结合为主, 主要防治蚜虫、 白粉虱,用高氯丹 500 倍液或 10%吡虫啉 1500 倍液连续喷用 23 次。 5 适时采收 一般定植后 30 天,选叶长 5560cm,叶柄宽 2.02.4cm,单叶重 15g 以上无病虫害 商品叶,在阴晴天采收。去除病虫害叶、基部分蘖株。一般每株 1 次收 46 片。采收时随采 随时用清水清洗掉叶柄顶端的乳汁,防止其变褐,提高商品性。采收后及时冷藏,抑制呼吸 作用,通风保湿、防止失水老化。 (收稿:2014-10-10)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科普知识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