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种群数量的变化》教案(必修).docx

上传人:李医生 文档编号:11705171 上传时间:2021-08-31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37.9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生物《种群数量的变化》教案(必修).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生物《种群数量的变化》教案(必修).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生物《种群数量的变化》教案(必修).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生物《种群数量的变化》教案(必修).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生物《种群数量的变化》教案(必修).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生物《种群数量的变化》教案(必修).docx(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第四章 种群和群落第2节种群数量的变化 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说明建构种群增长模型的方法。能力目标:1、通过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尝试建构种群增长的数学模型。2、用数学模型解释种群数量的变化。情感态度价值观:关注人类活动对种群数量变化的影响。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 .教学重点:尝试建构种群增长的数学模型,并据此解释种群数量的变化。2 .教学难点:建构种群增长的数学模型。三、课时安排:1课时四、教学方法:讲述与学生练习、讨论相结合五、教学用具:课件六、教学过程R引入1在第一节中,我们学习了种群数量-的影响因素,大家看“问题探讨”,思考讨论准备回答。R提示1 1.Nn=2n,N代表细菌数

2、量,n代表“代”。2.N=2216。3.细菌数量不会永远按这个 公式增长。可以用实验计数法来验证。R问题1再以“本节聚焦”引起学生的思考和注意力。R板书1 一、建构种群增长模型的方法R旁栏思考题13生思考回答师提示。R提示1不够精确。R问题1在自然界中,种群的数量变化情况是怎样的呢?R答并板书1 1.种群增长的“ J”型曲线R学生活动1阅读 P66第三段到第五段。R板书1自然界确有类似细菌在理想条件下种群数量增长的形式,如果以时间为横坐标, 种群数量为纵坐标画出曲线来表示,曲线则大致呈“J”型。R旁栏思考题23生思考回答师提示。R提示1食物和空间田间充裕;气候适宜;没有天敌等。R板书1 “ J

3、”型增长的数学模型 N=N/R问题1 “ J”型增长能一直持续下去吗?R板书1 2.种群增长的“ S”型曲线R提示1 1.对家鼠等有害动物的控制,可以采取器械捕杀、药物捕杀等措施。2.从环境容纳量的角度,思考,可以采取措施降低有害动物种群的环境容纳量,如.将食物储藏在安全处,断绝或减少它们的食物来源;室内采取硬化地面等措施,减少它们挖造巢穴的场所; 养殖或释放它们的天敌,等等。R旁栏思考题33生思考回答师提示。R提示1同一种群的 K值不是固定不变的,会.受到环境的影响。R问题1种群数量达到 K值时,都能在 K值维持稳定吗?R板书1 3.种群数量的波动和下降R小结1略。R作业1练习一二。七、板书

4、设计:一、建构种群增长模型的方法二、种群数量的变化1.种群增长的“ J”型曲线产生原因:在食物和空间条件充裕、气候适宜、没有敌害等理想条件下,种群数量呈J型曲线增长。2种群增长的JS”型曲线产生原因:环境条件如空间、食物、天敌等制约。3.种群数量的波动和下降三、影响种群数量变化的因素决定因素: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和迁出自然因素:气候、食物、天敌、传染病等影响因素.:人为因素:如人工养殖典型例题例1种群是指一个生态系统中A.同种生物所有成熟个体的总和B.所有生物成熟个体的总和C.同种生物所有个体的总和D.所有生物个体的总和解析种群是指一定时间、空间内同种生物个体的总和。不同的生物不属于同一个种群

5、; 同一.时间、空间内的同种个体是一个种群,这些个体不仅包括所有成熟个体,也包括所有幼 年、青年、老年等所有个体。但种群不是同种生物简单的相加,而是具有一系列一个个体所 不具备的种群特征。即具有种群密度、年龄组成、性别比例、出生率和死亡率等特征,才能成为真正的种群。本题正确答案是Co(a、b)的数量变化如图,下列判断正确的例2生活在一个生物群落中的两个种群A. a种群与b种群为捕食关系,a种群依赖于b种群徐.新目种群数量B. a种群与b种群为竞争关系,竞争程度由强到弱|C. a为S型增长,其增长受本身密度制约K |D. b为J型增长,始终受到a种群的制约,., , o _ , 一 .时间解析才

6、艮据题意,种群 a随着时间的延续,种群数量在不断增加,达到K值时趋于平衡,呈现出“ S”型增长曲线。之所以不能无限增长,主要是种群数量的不断增r加,种内斗争加剧而致。种群b在前期不断增长,尚未达到K值就锐减,既不是“ S”型、也不是“ J”型增长曲线。从曲线图分析推出二者不是竞争关系,因为开始时二者的数量同步增长了一段时间,排除竞争可能性;也不是捕食关系,捕食者与被捕食者之间呈波动的关系,且不同步,相差一个时间段。从图中看不出二者之间的关系。因此本题正确答案是Co目标检测1,适当密植可以提高单位面积的产量,但种植过密反而减产。用生态学观点进行的正确解释A.过度密植导致害虫大量繁殖B,过度密植造

7、成通风不良C.过度密植造成种内斗争激,烈D.过度密植造成杂草生长旺盛2 .用标志重捕法来估计某个种群的数量,例如在对某种鼠群的种群密度的调查中,第一次捕获并标志39只,第二次捕获34只,其中有标志鼠15只,则对该种群的数量估计,哪一项是不正确的()A.种群数量可用 N表示B.种群数量大约为 88只C.该种群数量大约为 100只D. N= 39X34+153 .下图是一个鼠群迁入到一个新的生态系统后的生长曲线图。试分析在曲线中哪段表示食物最可能成为,鼠群繁殖速率的限制因素()A.EF 段B.DE段C.BD 段D.CB段4 .(多选)在适宜的温度、水分和CO浓度条件下,分别测定强光和弱光时不同植物

8、的净光合作用量如下图所示,请据此判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在题中叙述的条件下,植物光合作用的主要限制因素是光照B、同等光照条件下,玉米比小麦的净光合作用量高C、植物在强光下,光反应较强,导致植物强光下的净光合作用量高于弱光下D、大多数农作物属于喜阳植物5 .生态工作者从东到西对我国北方A、B、C三种类型的草原地行调查。下表是不同调查.面积的物种数量统计结果:网直面积10X10册K%4CX0描M800X90100X104iioxnat2DXI2C130X13040XH4A3S1416172020B 1356a11U1313,135&a888* 卡 /(1) A B、C三种类型的草原对放牧干扰

9、的抵抗力稳定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导致这三种类型的草原物种数量一不同的.关键生态因素是。如果将 A草原与我国东北针叶林相比,两者之间 恢复力 道定性较强的是。(2)调查B草原某种双子叶草本植物种群密度时,设计如下调查步骤:选取40cmX40cm最佳样方面积。在该物种分布较密集的地方取5个样方。计数每个样方内该植物的个体数。若计数结果由多到少依次为N1、N2、N3、N4 N5,则将N3作为种群密度的估计值。请指出以上设计步骤中的错误并加以改正。参考答案1C2.C 3.A 4.ABD5 . (1) A、B、C 水 A 草原(2)选取的样方面积不对。应取物种数量达到稳定的最小面积100cmx 100cmo取样方法不对。应在 B草原中随机取样。对种群密度值的估计方法 不对。应以调查样方的单位面积中种群个体数量的均数作为种群密度的估计值。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科普知识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