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黄庭 刘杰辉 徐季然 钟贯西 郑华鑫制作寄语很多人可能会觉得,顾城的诗的意境太朦胧了,都快被他的诗给整晕了。而那些能理解他的诗的人,已经是非常不错了。今天,我们就走进他的内心,给大家带来对这位“神秘”的人物顾城的解读。顾城简介姓名:顾城姓名:顾城 民族:民族:汉族汉族国籍:国籍:中国中国出生日期:出生日期:1956年年9月月24日日逝世日期:逝世日期:1993年年10月月8日日职职业:业:诗人诗人代表作:代表作:一代人一代人、英儿英儿、白昼的月亮白昼的月亮、黑眼睛黑眼睛、我是一个任性的孩子我是一个任性的孩子等等所属诗派:所属诗派:朦胧诗派朦胧诗派他的一生顾城,顾城,19561956年生于诗人之
2、家,父亲是著名诗人年生于诗人之家,父亲是著名诗人顾顾工工,顾城写诗功力深厚,不但,顾城写诗功力深厚,不但新诗新诗了得,还精于了得,还精于写写旧体诗旧体诗及创作及创作寓言故事寓言故事诗,顾城是朦胧诗派的诗,顾城是朦胧诗派的主要代表人之一,被称为当代的主要代表人之一,被称为当代的唯灵浪漫主义唯灵浪漫主义诗诗人。他人。他1212岁时辍学,岁时辍学,“文革文革”前即开始写诗。前即开始写诗。19741974年回京在厂桥街道做过搬运工、年回京在厂桥街道做过搬运工、锯木工、借锯木工、借调编辑等。调编辑等。北京文艺北京文艺、山东文艺山东文艺、少少年文艺年文艺等报刊零星发表作品。等报刊零星发表作品。197719
3、77年重新开始年重新开始写作,在写作,在蒲公英蒲公英小报发表诗作后在诗歌界引小报发表诗作后在诗歌界引起强烈反响和巨大争论,并成为起强烈反响和巨大争论,并成为朦胧诗派朦胧诗派的主要的主要代表诗人。代表诗人。朦胧诗派7070年代末年代末8080年代初出现的诗派,其代表人物有北岛、年代初出现的诗派,其代表人物有北岛、舒婷舒婷、顾城、江河、杨炼等。作为一个创作群体,顾城、江河、杨炼等。作为一个创作群体,“朦胧诗朦胧诗派派”并没有形成统一的组织形式,也未曾发表宣言,然而却以并没有形成统一的组织形式,也未曾发表宣言,然而却以各自独立又呈现出共性的艺术主张和创作实绩,构成一个各自独立又呈现出共性的艺术主张和
4、创作实绩,构成一个“崛起的诗群崛起的诗群”。关于朦胧诗曾在当时文坛引起论争。关于朦胧诗曾在当时文坛引起论争。“朦胧诗派朦胧诗派”精神内涵的三个层面是:一揭露黑暗和社会批精神内涵的三个层面是:一揭露黑暗和社会批判,二是在黑暗中寻找光明、反思与探求意识以及浓厚的判,二是在黑暗中寻找光明、反思与探求意识以及浓厚的英雄主义色彩,三是在人道主义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对英雄主义色彩,三是在人道主义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对“人人”的的特别关注特别关注。“朦胧诗派朦胧诗派”改写了以往诗歌单纯描摹改写了以往诗歌单纯描摹“现实现实”与图解政策的传统模式,把诗歌作为探求人生的重与图解政策的传统模式,把诗歌作为探求人生的重要方式
5、在哲学意义上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从某种意要方式,在哲学意义上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从某种意义上讲,义上讲,“朦胧诗派朦胧诗派”的崛起,也是中国文学的崛起,也是中国文学生命之树生命之树的的崛起。崛起。朦胧派的诗的特点 意境朦胧 批判黑暗的社会 在黑暗中寻找光明 对“人”(人民)的特别关注 作品赏析他留给我们最神秘的一面就是他的作品了。接下来就给大家欣赏几首。顾城诗歌的意象世界常用的表现手法有七种:一是象征隐喻法;第二是抽象变形法;第三是通感法;第四是物象叠合法;第五是物人转换法;第六是因意取象法;第七是省略跳跃法。1、一代人(象征隐喻法)顾城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寻找光明。赏析:短短
6、的两行诗句,清晰地勾画了一群探索者的坚定形象。“黑夜”象征置于那一代人心灵上的阴影,“眼睛”象征一代人探索的眼睛,是一双渴望光明的眼睛,而诗中的“我”则象征着一代人。n n太阳是我的纤夫。太阳是我的纤夫。n n它拉着我,它拉着我,n n用强光的绳索用强光的绳索n n一步步,一步步,n n走完十二小时的路途。(走完十二小时的路途。(2 2)n n我被风推着我被风推着n n向东向西,向东向西,n n太阳消失在暮色里。太阳消失在暮色里。n n黑夜来了,黑夜来了,n n我驶进银河的港湾。我驶进银河的港湾。n n几千个星星对我看着,几千个星星对我看着,n n我抛下了我抛下了n n新月新月黄金的锚。黄金的
7、锚。n n天微明,天微明,n n海洋挤满阴云的冰山,海洋挤满阴云的冰山,n n碰击着,碰击着,n n“轰隆隆轰隆隆”雷鸣电闪!雷鸣电闪!n n我到哪里去呵?我到哪里去呵?n n宇宙是这样的无边。宇宙是这样的无边。n n用金黄的麦秸,用金黄的麦秸,n n织成摇篮,织成摇篮,n n把我的灵感和心把我的灵感和心n n放在里边。放在里边。n n装好纽扣的车轮,装好纽扣的车轮,n n让时间拖着让时间拖着n n去问候世界。去问候世界。n n车轮滚过车轮滚过n n百里香和野菊的草间。百里香和野菊的草间。n n蟋蟀欢迎我蟋蟀欢迎我n n抖动着琴弦。抖动着琴弦。n n我把希望溶进花香。我把希望溶进花香。n n黑
8、夜像山谷,黑夜像山谷,n n白昼像峰巅。白昼像峰巅。n n睡吧!合上双眼,睡吧!合上双眼,n n世界就与我无关。世界就与我无关。n n时间的马,时间的马,n n累倒了。累倒了。n n黄尾的太平鸟,黄尾的太平鸟,n n在我的车中做窝。在我的车中做窝。n n我仍然要徒步走遍世界我仍然要徒步走遍世界n n沙漠、森林的偏僻的角落。沙漠、森林的偏僻的角落。n n太阳烘着地球,太阳烘着地球,n n像烤一块面包。像烤一块面包。n n我行走着,我行走着,n n赤着双脚。赤着双脚。n n我把我的足迹我把我的足迹n n像图章印遍大地,像图章印遍大地,n n世界也就溶进了世界也就溶进了n n我的生命。我的生命。n
9、n我要唱我要唱n n一支人类的歌曲,一支人类的歌曲,n n千百年后千百年后n n在宇宙中共鸣。在宇宙中共鸣。19711971年盛夏自潍河归来年盛夏自潍河归来 生命幻想曲赏析n n前一节里用前一节里用“瀑布瀑布”来隐喻来隐喻“阳光阳光”,随之又用,随之又用瀑布洗黑人的皮肤,来隐喻阳光晒黑我的皮肤,瀑布洗黑人的皮肤,来隐喻阳光晒黑我的皮肤,而皮肤被晒黑,原是一种健康美的标志,因此,而皮肤被晒黑,原是一种健康美的标志,因此,它们之间复杂而又巧妙的隐喻结构所形成的意象它们之间复杂而又巧妙的隐喻结构所形成的意象暗示出了诗人渴望于自己的生命在光明世界锻炼暗示出了诗人渴望于自己的生命在光明世界锻炼得更强壮这
10、么一种健康的情调。(得更强壮这么一种健康的情调。(1 1)后一节里,后一节里,用用“纤夫纤夫”来隐喻来隐喻“太阳太阳”,又用,又用“绳索绳索”来隐来隐喻喻“强光强光”,用纤夫背着绳索我在逆流中前进,用纤夫背着绳索我在逆流中前进,来暗示这一种昂扬的气概,光明的信念,鼓舞着来暗示这一种昂扬的气概,光明的信念,鼓舞着生命,使他在任何险恶的困境中奋力前进。(生命,使他在任何险恶的困境中奋力前进。(2 2)3、来临、来临(抽象变形法)(抽象变形法)(抽象变形法)(抽象变形法)顾城顾城顾城顾城请打开窗子,抚摸飘舞的秋风请打开窗子,抚摸飘舞的秋风夏日像一杯浓茶,此刻已经澄清夏日像一杯浓茶,此刻已经澄清再没有
11、噩梦,没有蜷缩的影子再没有噩梦,没有蜷缩的影子我的呼吸是云朵,愿望是歌声我的呼吸是云朵,愿望是歌声请打开窗子,我就会来临请打开窗子,我就会来临你的黑头发在飘,后面是晴空你的黑头发在飘,后面是晴空响亮的屋顶,柔弱的旗子和人响亮的屋顶,柔弱的旗子和人他们细细地走动着,没有扬起灰尘他们细细地走动着,没有扬起灰尘我已经来临,再不用苦苦等待只要合上眼睛,就能找到嘴唇曾有一只船,从沙岸飘向陡壁阳光像木浆样倾斜,浸在清凉的梦中呵,没有万王之王,万灵之灵你是我的爱人,我不灭的生命我要在你的血液里,诉说遥远的一切人间是陵园,覆盖着回忆之声来临来临赏析赏析 诗人意象的变形其实是诗人心态的体现,情绪的流露,诗人意象
12、的变形其实是诗人心态的体现,情绪的流露,就顾城而言,他的童年充满梦幻,而少年时代的他,梦就顾城而言,他的童年充满梦幻,而少年时代的他,梦幻被现实击碎,纯真的少年压抑了自己,面对文革中红幻被现实击碎,纯真的少年压抑了自己,面对文革中红海洋中的暴行,躁动和血腥味道,他敏感的心变得恐惧,海洋中的暴行,躁动和血腥味道,他敏感的心变得恐惧,以至有些畸形。他极度渴望纯蓝的天,纯白的云,可现以至有些畸形。他极度渴望纯蓝的天,纯白的云,可现实的污染和残酷愈发导致他内心的苍凉和悲哀,他笔下实的污染和残酷愈发导致他内心的苍凉和悲哀,他笔下的世界往往开始是纯美的,是用的世界往往开始是纯美的,是用“纯银纯银”的声音和
13、色彩的声音和色彩去构制的一个去构制的一个“天国天国”,而最终却都归于悲哀心情下灰,而最终却都归于悲哀心情下灰色视线中的一片灰暗的世界。诗人的主观意识犹如各种色视线中的一片灰暗的世界。诗人的主观意识犹如各种凸形凹镜,产生了不同于传统的不同于凸形凹镜,产生了不同于传统的不同于古典主义古典主义的接近的接近照相式的效果,它的效果是一种表现歪曲了的内在真实,照相式的效果,它的效果是一种表现歪曲了的内在真实,从而带着极强的刺激性和无尽的魅力。从而带着极强的刺激性和无尽的魅力。4、眨眼(物象叠合法)顾城w在那错误的年代里,我产生了这样的“错觉”。w我坚信,w我目不转睛。w彩虹,w在喷泉中游动,w温柔地顾盼行
14、人,w我一眨眼w就变成了一团蛇影。w时钟,w在教堂里栖息,w沉静地嗑着时辰,w我一眨眼w就变成了一口深井。w红花,w在银幕上绽开,w兴奋地迎接春风,w我一眨眼w就变成了一片血腥。w为了坚信,w我双目圆睁。眨眼赏析w诗中的“彩虹”、“时钟”、“红花”和“蛇影”、“深井”、“血腥”是美丑截然分明的两种物象,而诗人眨眼之间彩虹变成蛇影,蛇影又和彩虹叠合,两者互动互换,使无形中映射出另一个物象,即诗人的无形的心灵世界。在他的心中崇尚美,渴求美,但往往美的东西会在瞬间被摧毁,变得丑陋不堪。这样一种物象叠合实为诗人不同情感的叠合,情感依靠物象来流露,而物象又真实地反映内心情感,二者互为依存,构制了眼中象和
15、心中意巧妙的结合的领域。我不知道怎样爱你(因意取象法)(因意取象法)顾城顾城n n我不知道怎样爱你我不知道怎样爱你n n 走私者还在岛上呼吸走私者还在岛上呼吸那盏捕蟹的小灯那盏捕蟹的小灯还亮着,红的还亮着,红的非常神秘,异教徒非常神秘,异教徒还在冰水中航行还在冰水中航行在兽皮帆上擦油在兽皮帆上擦油在桨上涂蜡在桨上涂蜡把底仓受潮的酒桶把底仓受潮的酒桶滚来滚去滚来滚去n n 我不知道怎样爱你n n岸上有凶器,有黑靴子有穿警服的夜在拉衬衣,贝壳裂了石灰岩一样粗糙的云,正在聚集正在无声无息地哭咸咸地,哭小女孩的草篮里没放青鱼n n 我不知道怎样爱你n n在高低不等的水洼里有牡蛎,有一条被石块压住的小路
16、通向海底,水滴在那里响着熄灭了骤然跌落的火炬铅黑黑的,凝结着水滴响着一个世纪,水滴n n 我不知道怎样爱你n n在回村的路上我变成了狗,不知疲倦地恫吓海洋,不许它走近,谁都睡了我还在叫制造着回声鳞在软土中闪耀风在粗土中叹气扁蜗牛在舔泪迹n nn n我不知道怎样爱你我不知道怎样爱你n n门上有铁,海上门上有铁,海上有生锈的雨有生锈的雨一些人睡在床上一些人睡在床上一些人漂在海上一些人漂在海上一些人沉在海底一些人沉在海底慧星是一种餐具慧星是一种餐具月亮是银杯子月亮是银杯子始终飘着,装着那片始终飘着,装着那片美丽的柠檬,美丽美丽的柠檬,美丽n n别说了,我不知道别说了,我不知道我不知道自己我不知道自己
17、n n 一九八三一九八三.二二我不知道怎样爱你赏析n n诗中红色字体中并没有出现能够使人产生听觉和视觉的客观物象。诗中诗人是在“以情合景”“因意取象”“创造性想象”中使审美物象完成错觉化与幻觉化的。这种意象构成方法的运用,扩大了诗歌的取象范围,可以把自己复杂,微妙,难以直接诉诸实用性规范语言的审美情感,通过这种新奇,生动的感性画面诉诸直觉,投向心灵,收到更积极主动的意象效果。评顾城的诗顾城诗歌的意象世界最常用的七种表现手法的妙处:象征隐喻法:(象征)打破了真实描写和直抒胸臆的传统表现手法,使诗人的抒情角度转移,诗中的象征从表面看上去毫无联系,也无所指,但深层却有无穷的意蕴。抽象变形法:(对立面
18、的转化与融合、“水火相容)“离形得似”,“变形”的关键就在于作者主观感受和客观真实的对立巧妙地变成“无理之中的有理”。评顾城的诗评顾城的诗v 通感法:(无形变有形,感觉成真实)感觉的沟通,即我们常说的通感。v 物象叠合法:(物象交叠,形成新的物像)不同的物象在注入作者主体情感之后交叉叠合在一起,进而成为另一种物象的表现手法。v 物人转换法:(借物喻人,托物言志)把诗人的主体情感完全倾注于客观物象,通过把物象拟人化表达到以物言人的目的。类似于“托物言志”。v 通感法:(无形变有形,感觉成真实)感觉的沟通,即我们常说的通感。物象叠合法:(物象交叠,形成新的物像)不同的物象在注入作者主体情感之后交叉
19、叠合在一起,进而成为另一种物象的表现手法。物人转换法:(借物喻人,托物言志)把诗人的主体情感完全倾注于客观物象,通过把物象拟人化表达到以物言人的目的。类似于“托物言志”。v 评顾城的诗评顾城的诗v 因意取象法:(利用想象,即知觉与表象的功能,然后以错觉或幻觉去感受这些知觉之中的表象,完全抛开作为客观实在的客观物象。v 省略跳跃法:(诗的前前后后似是毫无联系,完全是没有关联的意象,只是那么并列着,不同意象之间完全是跳跃式的,省略了其中的过渡或某些有关联的词句。因意取象法:(利用想象,即知觉与表象的功能,然后以错觉或幻觉去感受这些知觉之中的表象,完全抛开作为客观实在的客观物象。省略跳跃法:(诗的前
20、前后后似是毫无联系,完全是没有关联的意象,只是那么并列着,不同意象之间完全是跳跃式的,省略了其中的过渡或某些有关联的词句。评顾城的诗品顾城人生v他不是道德的楷模,尽管他确秉持了更高的道德他远比道德要复杂。在这个意义上,顾城不但无法删除,而且是一个最生动的摹本。v一位作家写道:“信他所要信的,做也做所信的,从这点说,对顾城的责备又渐渐褪去,风轻云淡。他本来就是自己。”本着“原谅”与“缅怀”的目的,人们确实已经忘却了顾城为何而死,更记不清顾城的生涯历程,唯一记得只是朦胧诗所营造的意象,和一个被抽离了真实面貌的偶像,但显然,纪念顾城不该只有这些。反思顾城之死,我们应当坚定的说:中国不需要爱无能的诗人。”他不是道德的楷模,尽管他确秉持了更高的道德他远比道德要复杂。在这个意义上,顾城不但无法删除,而且是一个最生动的摹本。一位作家写道:“信他所要信的,做也做所信的,从这点说,对顾城的责备又渐渐褪去,风轻云淡。他本来就是自己。”本着“原谅”与“缅怀”的目的,人们确实已经忘却了顾城为何而死,更记不清顾城的生涯历程,唯一记得只是朦胧诗所营造的意象,和一个被抽离了真实面貌的偶像,但显然,纪念顾城不该只有这些。反思顾城之死,我们应当坚定的说:中国不需要爱无能的诗人。”品顾城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