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精细化管理的晨间锻炼项目规划.docx

上传人:罗晋 文档编号:11714506 上传时间:2021-09-01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67.9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基于精细化管理的晨间锻炼项目规划.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基于精细化管理的晨间锻炼项目规划.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基于精细化管理的晨间锻炼项目规划.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基于精细化管理的晨间锻炼项目规划.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基于精细化管理的晨间锻炼项目规划.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基于精细化管理的晨间锻炼项目规划.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基于精细化管理的晨间锻炼项目规划.docx(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基于精细化管理的晨间锻炼项目规划晨间锻炼作为幼儿园体育活动的一种形式,在幼儿体能发展、 体质提高方面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但是长久以来,幼儿园的晨间锻炼存在着运动空间单一、活动方式无趣、指导策略欠缺等现象。近年来,笔者借鉴精细化管理思想,以“精、准、细、严”为基本原则,对幼儿园原有的晨间锻炼项目进行设计优化,让幼儿园的晨间锻炼更加科学化和规范化,更具趣味性和实效性。一、精心开发场地,丰富幼儿运动空间一是认真分析校园现有的环境条件,除了专用塑胶软质运动场地,还有哪些场地可以支持幼儿开展运动。将所有资源一一罗列,比如,缓缓的斜坡、蜿蜒的鹅卵石小路、高高的紫藤架、低矮的石沿、错落的小树林、平软的草地

2、等不同的地形地貌蕴含着哪些可利用的教育价值,可以设计哪些适合幼儿在自然环境中开展的运动项目,努力拓展幼儿的运动空间。二是结合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 3-6 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 (以下简称指南 )中健康领域的要求,分析不同场地的特点。思考怎样的运动项目是适宜的。比如草地质地柔软,安全性高。适合钻爬、奔跑类的运动;小山坡高低起伏,能够提升运动的负荷与难度,可以开展负重拉 力类游戏;大树的枝丫、支撑紫藤的梁架,可以垂吊物品, 开展投准、跳跃碰触类活动等。二、精心设计方案,优化区域运动情景一是集团队智慧,设计游戏内容。由行政牵头,借助年 级组力量,在认真研读指南及相关文章的基础上。结合 幼儿园的

3、实际情况。制定由初步的方案。比如:鹅卵石路面 粗糙不平。颠簸的路面可以让一些运动项目变得更有挑战 性。我们设计“小车运西瓜”游戏,让幼儿在独轮小推车里 装上皮球、沙袋或者塑料水瓶,在鹅卵石小路上推行,颠簸 蜿蜒的路面使小推车更难以控制,可以充分锻炼幼儿的上肢 力量与推行能力。为了提升运动的趣味性。我们还在小路上 设置山洞与斜坡,让路况变得复杂多变。幼儿推着小车时而 俯下身子钻过山洞,时而小心翼翼爬上斜坡。这样的改变, 丰富了游戏情节,增加了运动的趣味性。提升了运动的综合 性。再如:利用高低起伏的小山坡,设计“迷你门球”游戏, 在小山坡上放置多个迷你拱形球门,开挖散点式的球洞,用 废旧桂历纸、竹

4、子等做成球杆,玩打球过门进洞的游戏,发 展幼儿的手眼协调能力。在果园的泥地中。我们还设置了高 低错落、间距不同的轮胎路,木质的荡桥、天桥,蜿蜒曲折 的大型钻网,幼儿可以在不同的情景中练习,锻炼平衡能力二是逐步开展游戏,不断调整规划。在初步设计好游戏之后,先让幼儿尝试玩,教师有意识地观察幼儿对游戏的兴趣、游戏材料的适宜性、活动空间的合理性等,然后再确定各区的活动内容。随后采取分年龄段逐步开展的方法,行政人员进行跟踪调研,不断调整场地、材料投放,使规划更合理。 最终, 我们确定了五个区域约 30 个情景游戏 (见下表) ,包含走、跑、跳、钻爬、平衡、投掷等多种体能的练习。三、精心规划流程,确保晨锻

5、运动有效任何一个项目的实施,都需要有规范的流程,让每一个参与的人明确各自的任务, 多方密切合作, 才能取得好成效。一是保教人员了解工作流程。我们以实地培训的方式,让保教人员对各自的工作流程心中有数。先是召集教师现场摆放游戏材料。实地了解游戏玩法、指导要点。随后组织保育员进行现场培训,了解各游戏场景材料的摆放,明确各自任务:谁负责在活动前摆放好所有游戏材料,谁负责在活动结束后整理游戏材料。并放到器械室。在幼儿活动时,教师观察幼儿的身体状况, 提醒、 帮助幼儿及时穿脱衣服、 擦汗,排除不安全因素等。二是拟定区域晨间锻炼管理制度。我们明确了器械管理、人员站位、教师职责、内容调整等方面的要求,改变了以

6、往晨间锻炼时随意性大的做法,并采用行政人员跟进调研的举措,不断完善、调整方案。使晨间锻炼的针对性、实效性更强。如器械管理的要求是:保育员负责器械的运送以及安全检查。每天来园后负责将器械送到相应运动区域,晨间锻炼结束,负责将材料送回器械室。安全检查随时进行。一旦发现破损、有安全隐患的器械,及时修补、清理,需要增添的则上报园部。幼儿负责在晨间锻炼时的器械摆放和游戏后的收拾整理。教师负责观察投放的器械是否能调动幼儿锻炼的兴趣,是否有挑战性,能否推动幼儿体能的发展,然后提出调整建议。三是让幼儿明确每项运动流程。蒙台梭利说过: “建立在规则上的自由,才是真正的自由。 ”卢梭在爱弥儿一书中也提出“有节制的

7、自由”的观点。基于教师管理与幼儿活动的需要,我们依据幼儿学习与思维的特点,把隐性的规则转换成幼儿可视、可听的显性规则,支持幼儿更加有序、自主地投入运动。1 .图标提示。每个区都有若干游戏情景,我们将各游戏玩法以照片的形式展示在区域情景提示板上,标上数字。利用图标、箭头指引幼儿运动的路径,形成有序的运动状态。当幼儿在运动过程中遇到困难时,可以随时向提示板求助,学习正确的游戏方法,实现自主学习的目的(如图 1) 。2 .手牌提示。为每位幼儿设计活动序列手牌,帮助幼儿明确进入区域运动的顺序,全面参与各区的活动。同时,手牌能够有效控制进入各区的人数,便于幼儿自主管理(如图2) 。3.音乐提示。通过音效与语音背景“换游戏啦” “游戏结束啦,请整理玩具”等提示,让幼儿了解更换游戏的时间节点,自然地进入下一个晨间锻炼项目。通过前期的精心规划和后期的精细管理,如今我园的区域晨间锻炼活动精彩纷呈。我们欣喜地看到,当教师“教”的功能隐含在环境中时,孩子们会自发与环境进行互动,自主学习能力、规则意识等都得到了提高与促进。孩子们在图标、手牌、音乐三者结合的可视、可听的规则提示系统指导下,自觉地进行游戏内容的更换、游戏材料和场地的整理,大大减轻了教师、保育员的工作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科普知识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