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数4下《加法运算定律》说课稿-第1课时.pdf

上传人:PIYPING 文档编号:11718549 上传时间:2021-09-01 格式:PDF 页数:3 大小:157.4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数4下《加法运算定律》说课稿-第1课时.pdf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小数4下《加法运算定律》说课稿-第1课时.pdf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小数4下《加法运算定律》说课稿-第1课时.pdf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小数4下《加法运算定律》说课稿-第1课时.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数4下《加法运算定律》说课稿-第1课时.pdf(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小学下册加法运算定律小学下册加法运算定律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 你们好!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义务教科书加法运算定律 。下面我谈谈本节课的教学设想,不妥之处, 恳请各位教师指正。 一我对教材的理解一我对教材的理解(教材地位作用分析)参考教学参考书 在以往的学习中,学生已经学习了加法及意义与带括号的加法运算等知识,对加法运算定律初具一定 的感性认识。这些都是学习加法运算定律(交换与结合律)的基础。教材内容的编排是先学交换律,再学 结合律,先认知运算律的意义,后实践应用定律。均是基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景数据与问题,通过两个不 同的算法与算式,从计算结果相同而得两算式相等的等式。并通过类似算式的计

2、算引导发现规律得出运算 定律。符合由浅入深,由易到难,从个案到一般,实践应用到理论,理论到实践应用的认知规律。 二学情分析二学情分析(根据考评要求,可不说) 对于四年级的小学生来说,运算定律的概括具有一定的抽象性。 好在学生通过第一学段的学习, 对加法 和乘法的一些运算规律具有初步感性认识,这是新知教学的基础与有条件。教学中应着重帮助学生把这些 零散的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 三教学目标三教学目标 根据课程标准、教材内容与特点,结合学生的认知水平,我将拟将教学目标定位如下: 1 1知识与技能:知识与技能:引导学生探索和理解加法交换律、结合律。并能够用字母来表示加法交换律和结合 律。 2. 2.

3、 过程与方法: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经历自主观察、获取数学信息、比较、分析、归纳,合作交流解决数学实际 问题探索活动,发展培养灵活思维,提高分析、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 3 3情感态度:情感态度:使学生在探索规律的过程中, 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获得成功的体验,增强数学兴 趣与学习自信心(培养团结协作精神) 。 四教学重难点四教学重难点 依据课程标准和教材内容与理解,本课我确定了以下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是:理解和掌握加法运算定律,能用字母表示加法运算定律与初步应用; 教学难点是:引导学生探索发现、抽象概括加法运算定律。 五教学策略方法五教学策略方法 让“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不同的人

4、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及“教学活动是师生积极 参与、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是数学课程的两大基本核心理念,同时教有法而无定法,贵在得法。 因此,为把握重点,突破难点,有效达标,依据教材与现代建构主义学习论,结合学生学情,我拟将主要 采用教学策略方法是: 1.温故奠基,铺路拱桥,以旧引新,激活新知生长点; 2. 注重和发挥情景作用,联系生活实际,创设 教学情景和问题,激发兴趣动力; 3. 运用教具学具与多媒体课件,直观呈现演示情景案例和问题,引导观 察比较,丰富感知,促进意义构建与新知生长;4.处理好师生角色地位的“两主一中心”关系,以教师为 主导,以学生为主体和中心,教师恰当设问引路,

5、观察案例,启发问题思考,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实践、合 作交流、比较分析、质疑解惑、归纳概括性质(或方法) ,实现新旧知识、能力的转化迁移和实践应用, 巩固深化,掌握新知,形成技能。 六教学过程六教学过程 为了体现以学生为中心,发挥学生为主体和教师为主导作用,依据教学内容与目标要求,结合学生学 情,拟从以下四大环节组织开展本课教学活动: (一)创设情景问题,激发探索兴趣。 .课件展示复习加法计算及算式中各部分名称: + 加数加数和 教师谈话激趣引入:在我们班里,有多少同学会骑车?你最远骑到什么地方?骑车是一项有益健 康的运动。所以有一位李叔叔也准备骑车旅行一个星期。 .课件展示创设教学问题情景图,引

6、导学生观察,获取有用数学信息并提出问题: ()李叔叔今天一共骑了多少千米? ()李叔叔下午比上午多骑了多少千米? (二)引导探索,发现规律、构建新知。 .加法交换律探索 ()首先教师锁定第()问题,由学生自主列式计算,并思考讨论、交流:第一问题可有几种不 同列式计算方法?为什么要用加法? 其次由学生汇报:+(千米) 、+(千米) 再次:教师引导学生观察思考汇报这两个算式有什么特点?(都是求两个数的和,两个算式中的两个 加数分别相同,只是交换了加数的位置,相加的和相等) 然后教师强调小结:这两道算式都是要把两个数合并成一个数,就要用加法计算。两个算式中的两个 加数分别相同,只是交换了它们的位置,

7、它们的和没有变。因此可用“”号相连写成:+ +。 教师质疑,学生思考:是不是任意两个加数相加,都有这个规律呢?由学生任意说两数相加并验证。 然后由学生通过练习本举例计算验证和汇报。然后教师小结:通过我们的验证,两个加数相加,不管加数 是什么数,如果只是交换加数的位置,而大小不变,它们的和不会变。我们把这个规律称做加法交换律。 同时板书并让学生齐读。 ()规律表示 教师启发质疑:我们可用简洁的文字、图形符号和字母表示这个规律吗?学生讨论交流,写出并汇报 自己喜欢的表示方式。教师板书:a+b=b+a。并提示:这里的字母 a 和 b 可以我们学过的任意两个数,比 如整数、分数、小数等。 、加法结合律

8、的探索 )课件出示例情景图,引导观察、收集信息,思考理解题意,提出问题。 )初步探索规律:启发思考不同算法,并列式计算,观察不同算式相同点与不同点。并板书等式: (+)+(+) )比较发现,深入探索:课件展示或板书两组三个加数分别相同,计算顺序不同的算式,引导猜想 计算结果怎样,并计算验证。最后观察比较、交流讨论三组算式相同点与不同点,发现什么?教师小结强 调板书规律;启发学生抽象概括:如用三个图形符号或字母a、b、c 分别表示三个数,怎样表示加法结合 律?同时板书字母表示加法结合律。 (三)分层变式练习,深化巩固提高。依据教学重难点知识,结合教材“做一做”与课后习题,有针 对性地设计“填一填

9、” 、 “连一连” 、 “计算并验算”等生分层变式,拓展练习、实践应用,学生独立操作, 实现从理论到实践的飞跃,深化理解,掌握新知,形成技能。 (四)反思感悟,总结评价。通过设问: “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 、“你有哪些收获?”回 顾、反馈和梳理所学知识,将知识点连成线、结成网,趋于完善和系统化。同时培养学生表达能力。 七板书设计七板书设计 板书是教学知识点的浓缩再现,梳理整合。本节课我拟通过以下简洁的板书突出重点,促进增强学生 对重点知识的理解识记。板书:加法运算定律 交换律:两个数相加 结合律:三个数相加 八教学理论依据八教学理论依据 本节教学设想主要依据“学习者的知识是在一定情境下,借助于他人的帮助,如人与人之间的协作、 交流、利用必要的信息等等,通过意义的建构而获得的。”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意义建构的引导者、 帮助者、促进者。”即“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及“学生是信息加工的主体、是意义的主动建构者” 等现代建构主义学习论,教学设计中注重“学生为中心及其能动作用”、“情境”与“协作学习”对意义 建构的重要关键作用。以上说课,定有诸多不妥之处,恳请各位评委教师批评指正。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科普知识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