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敲的典故.docx

上传人:PIYPING 文档编号:11719458 上传时间:2021-09-01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16.8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推敲的典故.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推敲的典故.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推敲的典故.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推敲的典故.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推敲的典故.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亲,该文档总共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推敲的典故.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推敲的典故.docx(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推敲的典故篇一:推敲的故事阅读答案 推敲的故事阅读答案 初赴举京师。一日于驴上得句云:“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始欲“推”字。又欲作敲“字,炼之未定,遂于驴上吟哦,引手作“推”“敲”之势,观者讶之。时韩退之权京兆尹,车骑方出,岛不觉得止第三节,尚为手势未己。俄为左右拥至尹前。岛具对所得诗句,“推”字与“敲”未定,神游象外,不知回避。退之立马久之,谓岛曰:“敲字佳矣。”遂并辔而归,共论诗道留连累日,因与岛为布衣之交。 阅读题: 1.从文中找合适的词语分别填在下面的括号里。 (1)对眼前的景物有所感触,临时发生性质而创作。() (2)十分合适() (3)只考虑文字是否妥当。() (4)鲁莽冒失。

2、() 2.韩愈认为“敲”字比“推”字好的原因是:A:_;B_。 3.你认为“僧敲月下门”与憎推月下门”哪个更好?为什么? 参考答案: 1.(1)即兴 (2)妥帖或恰当 (3)斟酌 (4)莽撞 2.A:敲表示你是一个懂礼貌的人。 B:敲更能衬托出月夜的宁静,读起来也响亮些。 3:“僧敲月下门”好,因为整首诗的意境就在于安宁祥和,用敲出现了声音,与前句不符。篇二:“推敲”的典故来自于_的题李凝幽居中“鸟宿池边树,僧敲月 一、整体解读 试卷紧扣教材和考试说明,从考生熟悉的基础知识入手,多角度、多层次地考查了学生的数学理性思维能力及对数学本质的理解能力,立足基础,先易后难,难易适中,强调应用,不偏不怪

3、,达到了“考基础、考能力、考素质”的目标。试卷所涉及的知识内容都在考试大纲的范围内,几乎覆盖了高中所学知识的全部重要内容,体现了“重点知识重点考查”的原则。 1回归教材,注重基础 试卷遵循了考查基础知识为主体的原则,尤其是考试说明中的大部分知识点均有涉及,其中应用题与抗战胜利70周年为背景,把爱国主义教育渗透到试题当中,使学生感受到了数学的育才价值,所有这些题目的设计都回归教材和中学教学实际,操作性强。 2适当设置题目难度与区分度 选择题第12题和填空题第16题以及解答题的第21题,都是综合性问题,难度较大,学生不仅要有较强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扎实深厚的数学基本功,而且还要掌握必须

4、的数学思想与方法,否则在有限的时间内,很难完成。 3布局合理,考查全面,着重数学方法和数学思想的考察 在选择题,填空题,解答题和三选一问题中,试卷均对高中数学中的重点内容进行了反复考查。包括函数,三角函数,数列、立体几何、概率统计、解析几何、导数等几大版块问题。这些问题都是以知识为载体,立意于能力,让数学思想方法和数学思维方式贯穿于整个试题的解答过程之中。篇三:古人推敲故事 古人推敲故事 杜甫言:“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卢延让曰:“吟安一个字,捻断数茎须。”古人做诗,反复推敲,留下了许多动人的故事。 故事一:“推敲”的故事可谓流传久远。诗人贾岛有一次骑着跛驴去拜访朋友李余,一路上搜

5、索诗句,终于得了两句:“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反复吟诵了几遍,又想将“推”改为“敲”,他犹豫不决,于是在驴背上做推敲的姿势,惹得路上的人又好笑又惊讶。正在他想得入神的时候,跛驴冲撞了时任长安最高长官的韩愈的车骑。韩愈知道了原委后,不但不治他的罪,还和他一起想,最后认为还是“敲”字佳。后人就用推敲来比喻斟酌字句,反复琢磨。 故事二:泊船瓜洲是王安石诗歌的代表作,诗句“春风又绿江南岸”广为人们传诵。有家人藏有这首诗的诗稿,拿来一看,发现该句中的“绿”字,诗人一改再改。初云“到”,后圈去,注曰:“不好”;后改为“过”,复圈去;又改为“入”,旋改为“满”,先后改了十多次,始定为“绿”。为什么呢?“绿”原为形容词,这里用作动词,色彩鲜明,唤起江南一片春色,唤起联想,引起游子思归的念头,与下文的“明月照我还”密切呼应。 故事三:脍炙人口的题西林壁是大文豪苏轼游庐山所作,历来为人们所赞赏。但据东坡志林,第二句原为“到处看山山不同”,后来才改为“远近高低各不同”。“到处看山”,不仅意思与第一句重复,而且语言平平,读来乏味,改为“远近高低”,既再现了庐山的特点,又代表了不同的角度,意蕴无疑丰富得多,诗意也更加浓厚。 推敲的典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科普知识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