喀斯特地貌景观.docx

上传人:啊飒飒 文档编号:11733723 上传时间:2021-09-01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31.0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喀斯特地貌景观.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喀斯特地貌景观.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喀斯特地貌景观.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喀斯特地貌景观.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喀斯特地貌景观.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亲,该文档总共2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喀斯特地貌景观.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喀斯特地貌景观.docx(2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喀斯特地貌景观篇一:地貌景观主要类型 地貌景观主要类型 按照地貌形成的不同的地质条件,我们可以把地貌旅游资源分成不同的景观类型。每一种景观类型都有其独特的形态和魅力。地貌不同,适宜开展的旅游项目也不同。因此我们应该充分了解各种地貌景观特点及分布规律,在旅游规划与开发等实践中,既做到突出特色,又做到因地制宜。 一、花岗岩地貌 (一)、成因与分布 花岗岩是地表最常见的酸性侵入岩。我国众多的名山景观中,由花岗岩所构成的景观为数最多。泰山、黄山、 华山 、衡山 、九华山、崂山 、千山 、天台山等 都是由花岗岩构成的名山。 (二)、花岗岩地貌景观的突出特点是: 1、主峰突出 花岗岩地貌节理发育,经过抬升

2、作用,可形成高大挺拔的山体,使主峰十分明显。 2、象形石峰 花岗岩因为十分坚硬,在漫长的地质年代中,表面多呈“球状风化”,形成浑圆的“石蛋”,或其他各种惟妙惟肖的象形石峰。像黄山的怪石就是黄山“四绝”之一。 3、危崖峭壁 花岗岩山地岩体垂直节理发育,经流水切割侵蚀或风化崩塌作用,常出现大面积的危崖峭壁,峰林深壑。 4、雄伟险峻 主峰高大挺拔,周围群峰簇拥,各种奇妙的石蛋和象形石峰,共同构成花岗岩地貌的最直观印象,就是它们的雄伟险峻。像我国自古就有“泰山天下雄”、“华山天下险”之说,就是这个道理。 二、流纹岩地貌 (一)、成因与分布 流纹岩是酸性喷出岩。我国流纹岩山地以浙江省为最多,著名的有雁荡

3、山 、天台山 、会稽山 以及西湖附近的宝石山等。 (二)、流纹岩地貌的特点 1、流纹状构造 流纹岩作为酸性喷出岩,在其流出地表后的冷凝成岩过程中,形成了具有不同颜色流纹状构造。 2、变幻造型 流纹岩岩体多节理和裂隙,经过构造上升,河流下切,重力崩塌,常常造成造型奇特 的微地貌。像奇峰 、异洞、 幽谷、 峭壁、 石柱和石礅等。这些造型不仅丰富逼真,而且同一景物从不同时间、不同角度观看,还会步移景换,呈现多种不同的形态特征。 比如浙江雁荡山的著名造型峰岩灵峰,在不同时间不同角度,可变幻成双手相合、雄鹰展翅、夫妻幽会等形象,因此又有合掌峰、 雄鹰峰和夫妻峰等名称。 三、岩溶地貌 (一)、岩溶地貌成因

4、与在我国的分布 岩溶地貌是指碳酸盐类岩石(主要是石灰岩)为主的可溶性岩石,在以水的溶蚀为主的内外力作用下形成的地貌。岩溶地貌又称喀斯特地貌,因近代岩溶地貌研究始于前南斯拉夫西北的喀斯特高原而得名。 我国的岩溶地貌分布很广,是世界上岩溶地貌分布最广、最典型的国家,面积约为100多万平方千米。我国一半以上省区都有岩溶地貌分布,而以广西、 贵州和云南东部最为广泛和典型,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岩溶地貌典型发育地区。 (二)、岩溶地貌景观主要类型 1、石峰 、石林和石芽 石峰有峰丛、 峰林及孤峰,石林和石芽也会有多种造型。上述景观地貌在我国以广西桂林和云南路南石林最具代表性。 桂林山水有“甲天下”的美名,成为

5、举世闻名的旅游胜地,皆源于那里发育典型的岩溶地貌。山青、水秀 、石美、 洞奇。漓江水清如镜,两岸诸峰叠翠,“江作青罗带,山如碧玉簪”。明代大旅行家徐霞客更把这里称作“碧莲玉笋世界”。 云南路南石林位于路南彝族自治县,是另一处典型的岩溶峰林景区。数十米高的石峰,组成壮观的石的森林,不受寸土,峭拔挺立,似刀峰剑丛,直指青天。怪石嶙峋,多惟妙惟肖造型,如“阿诗玛”,“万年灵芝”,“凤凰梳翅”等。造型生动,步移景换,是我国一处造型地貌博物馆。 2、岩溶. 我国著名的岩溶.有:广西桂林的芦笛岩、七星岩,南宁的伊岭岩,贵州安顺的织金洞、龙宫洞,江苏宜兴三洞,浙江桐庐的瑶琳仙境,北京石花洞,辽宁本溪水洞,广

6、东肇庆七星岩等。有些溶洞内还有大量的石笋 、石钟乳 、石花、 石幔等岩溶凝聚物,令人目不暇接。有些溶洞内还有地下暗河、地下瀑布,更使人流连忘返。 3、石灰华 四川黄龙是我国最大的石灰华岩溶景观分布区,密布着3000多个石灰华五彩水池,乳黄色的石灰华堆积成的“岩溶边坝”,犹如梯田,景色异常迷人。 四、熔岩地貌 (一)、熔岩地貌成因及类型 熔岩地貌是地下岩浆涌出地表所形成的地貌。在地球岩石圈之下,存在着一个岩石呈熔融状态的软流层,火山喷发时的岩浆主要来源于此。因地壳断裂、新构造运动或板块运动,地下岩浆涌出地表而形成熔岩流,同时还伴有大量气体和其他火山物质喷发。 火山喷发过后,便会遗留下各种不同类型

7、的熔岩地貌,主要有: 1、火山锥 在岩浆涌出地面的通道(火山口)附近,在岩浆活动停止后,由于各种火山喷出物冷却凝固和堆积,形成圆锥状山丘,这就是火山锥。像日本的富士山就是一座著名的锥状火山。 2、熔岩台地 岩浆涌出地表后,因为温度下降,岩浆就要冷却凝固 ,覆盖在所流淌的地表上,就是熔岩台地。 3、火口湖 火山喷发过后,火山口积水而成的湖泊。吉林省的长白山白头山天池,就是著名的火口湖。 4、堰塞湖 火山喷发时,大量的熔岩或其他火山喷出物堵塞河道而形成的湖泊。黑龙江省五大连池,就是著名的熔岩堰塞湖。 (二)、我国熔岩地貌典型分布 全世界约有2021座死火山,500多座活火山,主要分布在环太平洋火山

8、地震带和地中海喜马拉雅火山地震带,以及东非的火山带。由于我国位于前两大火山地震带之间,因此火山活动也较为频繁,各种类型的火山熔岩景观,已经成为富有吸引力的旅游资源。 我国熔岩地貌主要分布在: 1、东北地区火山地貌 主要遗存有: (1)、黑龙江五大连池 位于黑龙江省德都县北部五大连池市,小兴安岭西南侧。17191721年,因火山喷发,火山熔岩流堵塞白河河道,形成五个相连的火山堰塞湖,故名五大连池。五大连池火山地貌景观齐全,有14座火山锥,五个串珠状的熔岩堰塞湖,60多平方千米的熔岩台地,以及大量的药泉。它不仅是一个天然的风景旅游区,也是一个研究火山地貌的科研基地,同时还是一处温泉疗养地,有“火山

9、博物馆”之称,已开辟为我国第一个火山自然保护区。 (2)、黑龙江镜泊湖 位于黑龙江省宁安县南部的长白山中,是个狭长的大湖,长约45千米。它曾是牡丹江上游的古河道,大约1万年前的一次火山喷发,汹涌的玄武岩流堵塞了牡丹江河床,形成了我国最大的高山堰塞湖-镜泊湖。湖的北侧还有我国著名大瀑布之一的吊水楼瀑布。 (3)、吉林省白头山天池 白头山天池是一处火口湖,位于长白山自然保护区的中心,吉林省东南部,是中朝两国的界湖。海拔2200米,是我国最高的火口湖。最深处达300多米,又是我国最深的湖泊。 2、云南腾冲火山群 位于云南省西部腾冲。在1000余平方千米的土地上,分布有90余座火山锥,50个火山口。火

10、山地貌类型齐全,规模宏大,保存完整,还有大量的温泉和沸泉,已建成国家级风景名胜区。 3、.大屯火山群 位于.省台北市北面16千米处,大屯火山群有16个圆锥形山体,有些山顶巨大的火山口还经常吐出浓烟,景色壮观。山中林木苍翠,景色秀美,“大屯春色”成为.著名八景之一。 此外在我国长白山中,还有“地下森林”和熔岩隧道等其他熔岩地貌景观。 五、丹霞地貌 (一)、成因与特点 丹霞地貌是红色沙砾岩在内外营力作用下发育而成的方山 、奇峰、赤壁、溶洞等特殊地貌。此种地貌最早发现于广东仁化丹霞山,故名。 丹霞地貌的主要特点是:碧水丹山,精巧玲珑;方山峭壁,峰奇洞幽。 (二)、在我国的分布 丹霞地貌广泛分布在我国

11、长江以南各省区,代表性的名山有广东丹霞山和福建武夷山等。 1、丹霞山 位于广东省北部仁化县,被认为是丹霞地貌的典型。 2、武夷山 位于福建省崇安县,这里有九曲溪和丹霞诸峰,人们概括为“碧水丹山”、“三三六六”,所谓“三三秀水清如玉,六六奇峰翠插天”。“三三秀水”指的是弯弯曲曲的九曲溪,“六六奇峰”指的是起伏错落的36峰。在武夷山,乘坐竹排,沿九曲溪顺流而下,山回水转,移步换景,“曲曲山回转,峰峰水抱流”。武夷山已被列为世界自然与文化遗产名录。 此外,广东坪石的金鸡岭,河北承德的磬锤峰和僧帽山,安徽的齐云山,以及湖南武陵源的大部分景区也属于此种地貌。 六、海岸地貌 (一)、成因与分类 海岸地貌是

12、海岸在地质构造运动、海浪潮汐的冲刷堆积、以及生物气候等多种因素共同作用下形成的地貌类型。根据构成海岸的地表形态和组成物质的差异,可以把海岸地貌分成最基本的三大类: 1、山地海岸 又称为岩岸。是山地与海洋直接相接的海岸地貌类型。因为山地海岸受海洋强烈的侵蚀作用,往往会形成海蚀洞、 海蚀穴、 海蚀崖、 海蚀 蘑菇等造型奇特、富有观赏价值的岩礁。 2、平原海岸 又称为沙岸。是平原与海洋直接相接的海岸地貌类型。平原海岸根据上面堆积物的不同,又可分为砂砾质海岸和淤泥质海岸。其中砂砾质海岸最适合于开辟海滨浴场,如果沙质纯净,沙粒粗细相宜,沙滩坡度合适,一般都会成为良好的浴场。 3、生物海岸 是由生物构成的

13、海岸,基本有红树林海岸和珊瑚海岸两种。 红树林海岸主要特征是,红树林生长在背风浪小的潮间浅滩,形成天然防波堤。红树的繁殖方式很特殊,人们往往称其为“胎生”,红树较易成林,高约10米,构成海岸带上壮观的绿色“万里长城”。不仅有防汛护堤作用,因其抗盐性强,能改良滩地土壤,还可美化海岸环境。 珊瑚海岸也称为珊瑚礁海岸,珊瑚礁是生长在热带 、亚热带海洋中的珊瑚虫,其遗体骨骼与少量石灰质藻类 、贝壳胶结形成的多孔隙的钙质岩体。珊瑚在我国自古被视为宝玩,富有观赏价值。珊瑚礁区域往往是热带鱼类理想的生活环境,因而珊瑚海岸会成为潜水旅游胜地。 (二)、在我国的分布 我国面临世界上最大的大洋太平洋,海域辽阔,分

14、为五大邻海,即渤海 、黄海、 东海 、南海和.以东的太平洋海区。 大陆海岸线从辽宁丹东中朝边界上的鸭绿江口开始,直到广西中越边界上的北仑河口为止,长达1万8 千多千米。加上沿海5000多个岛屿的边缘线,全部海岸线总长3.2万千米。 杭州湾以南多岩岸。其中以广东汕头 、福建厦门 、广西北海 、海南、 .基隆等地海滨最为著名。这些地方的海岸陡崖及各种海蚀景观令人称绝。 杭州湾以北多沙岸。以河北北戴河、 南戴河、辽宁大连、 山东青岛、烟台等地海滨最为著名。这些地方多开辟了良好的海滨浴场。 我国的红树林海岸主要分布在福建省福鼎以南的大陆海岸,其中福建 、广东 、海南、 . 等省较多。海南东寨港红树林海

15、岸已被我国定为红树林自然保护区,就是为了保护此地的红树林海岸景观和它的生态环境系统; 珊瑚海岸主要分布在广东雷州半岛、海南岛沿岸、以及南海诸岛。 七、其他地貌 (一)、风沙地貌 风沙地貌主要有两种类型,其一是风积地貌,其二是风蚀地貌。 1、风积地貌 在我国多分布在西北内陆的干旱地区,形成一系列大沙漠。.南疆的塔克拉玛干大沙漠,面积达30余万平方千米,是我国最大的沙漠。北疆的准噶尔盆地沙漠,面积也非常辽阔。在xxx,由西到东,有巴丹吉林沙漠、腾格里沙漠、乌兰布和沙漠、毛乌素沙漠等。 随着西部大开发这一大好经济形势,西部的旅游业也得到迅猛发展,这些大沙漠也逐渐显示出其独特的价值与魅力。大漠驼铃景观

16、、旱海探险活动、响沙奇趣、滑沙运动、沙雕、沙疗等,加之西部浓郁的民族风情,古代丝路的人文积淀,昔日的大漠,正在成为旅游资源的瑰宝。 2、风蚀地貌 在我国西北地区,常可见到一些风蚀蘑菇、风蚀柱、风蚀洼地等景观,最引人入胜的还是“雅丹地貌”。雅丹源于维吾尔语,意思是“有陡壁的小丘”。这种地貌出现于大风干旱的古湖盆或湖积平原,由于强大的风力侵蚀和搬运作用,常呈现出风蚀岭脊、风蚀沟槽、土墩和洼地等形态。我国.的罗布泊和乌尔禾是这种地貌的典型代表。每当大风狂吼时,卷起满天沙尘,遮天蔽日,不辨方向。风声有如神哭鬼嚎,完全是一个恐怖世界。大风过后,留下的风蚀岭脊、土墩、 沟槽、 洼地,犹如城堡街巷。当另一场

17、狂风过后,一切又都变了模样。所以乌尔禾的雅丹地貌地区被称为“魔鬼城”。 (二)、冰川地貌 主要由冰川的侵蚀和堆积作用形成的地貌。巨厚的冰川在缓慢流动过程中,产生很大的刨蚀作用,从而在山体雪线以上形成角峰、 冰斗、 刃脊以及宽广的U形冰川谷、峡湾和冰蚀湖盆等冰蚀地貌;同时在雪线以下地区,由冰川消融形成各种冰碛物堆积地貌。 我国现代冰川地貌主要分布在西部高山和高原地区如青藏高原、喜马拉雅山、昆仑山、念青唐古拉山、横断山、祁连山、天山和阿尔泰山。 冰川地貌主要是科学考察的对象,目前也开发出一些旅游区,如四川的贡嘎 山、甘肃的祁连山、.的阿尔泰山和天山等。尤其是四川的贡嘎山海螺沟冰川景观非常奇特,其大

18、冰瀑布落差达1000余米,已成为独具魅力的旅游地。 (三)、黄土地貌 我国黄土高原是世界上最大的黄土分布区,黄土层深厚,各种地貌类型典型。由于黄土垂直节理发育,使黄土高原具有独特的黄土塬、黄土梁、黄土峁、黄土坪等地貌。还有独特的窑洞民居形式,因此黄土地貌也是一种独特的地貌旅游资源。篇二:旅游景点岩溶景观概述 岩溶地貌也称为喀斯特地貌,是碳酸盐类岩石(主要是石灰石)在以地下水为主、地表水为辅的内外营力作用下形成的地貌。我国的碳酸岩类岩石分布很广,但岩溶地貌的发育程度因气候和岩性条件的不同,各地差异很大。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喀斯特地区,喀斯特地貌主要分布于我国西南地区的云南、广西、贵州等省区,桂林山

19、水、路南石林、贵州织金洞、黄果树瀑布、兴文洞乡、宜兴善卷洞、桐庐瑶林仙境等都是喀斯特旅游风景区的代表。其景色之优美在世界天然造型的岩溶景观中都是少有的。桂林山水是闻名世界的发育最典型的岩溶地貌之一,那里山青、水秀、石美、洞奇;云南路南石林为另一种类型的岩溶地貌奇观,石林皆似刀锋剑林,姿态万千;四川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松潘县境内的石灰华,为一种特殊的岩溶地貌,析出的碳酸钙沉积物,呈现五彩斑斓的色调,景色壮丽;广西武鸣伊岭岩、桂林芦笛岩,云南文山三元洞,贵州铜仁九龙洞、织金县织金洞、安顺龙宫、贵阳地下公园等都是著名的溶洞奇景.篇三:喀斯特地貌及中西园林比较 喀斯特地貌又称岩溶地貌,是可溶性岩石在以地

20、下水为主、地表水为辅,以化学过程为主、以机械过程为辅的破坏和改造作用下形成的。我国碳酸盐类岩石面积约有130万平方千米,约占全国总面积的14,加之长期以来气候温暖湿润,所以岩溶地貌十分发育,是世界岩溶面积最大的国家。 我国的喀斯特地貌主要分布于我国西南地区的云南、广西、贵州等省区。因气候和岩性的差异,各地岩溶地貌发育程度相差大,或以地面奇峰为主,或以地下溶洞见长,或以泉水为特色。桂林山水、云南石林、肇庆七星岩、贵州织金洞、黄果树瀑布、兴文洞乡、宜兴善卷洞、桐庐瑶林仙境等都是喀斯特旅游风景区的代表。 喀斯特地貌的景观十分丰富,地面分为“碧莲玉笋”式的岩溶孤峰和峰林、“刀丛剑树”式的石林岩溶洼地、

21、岩溶漏斗、岩溶残丘等,地下则为“无洞不奇”的溶洞与地下河等。它们都是游览观赏价值非常高的地貌形态。岩溶作用形成千姿百态的奇石,包括钟乳石、石花、石笋、石幔、石珍珠、卷曲石、石边坝等。 岩溶溶洞的空气中尘埃微粒和有害的微生物极少,温度相对较低,湿度较高,含有大量空气负离子和必需的微量元素铁、锌、铜等,对人的植物神经系统有良好的调节作用,并可增强人体内各器官机能的协调能力,明显改善大脑皮层的功能。因而对肺气肿、哮喘、肺癌、风湿、外伤、心悸、头晕等疾病有明显疗效。 .旅游,每年吸引着数千万游客。我国接待游客的旅游.已接近200个。.之所以能够吸引大量游人,其原因是:人们居住和活动的范围一般都在地表,

22、对地下常年恒温、绮丽虚幻的.,存在好奇心与神秘感;.还往往跟古代寺庙建筑、摩崖佛雕、古代诗文以及书法艺术等结合在一起,游览.可增加对古代文化、艺术、宗教、建筑等方面的知识;还给人们提供探险、科学考察、治疗某些慢性疾病的条件与机会。 东方园林:以中国古典园林为代表的再现自然山水式园林。 特点:本于自然,高于自然,把人工美与自然美巧妙地结合,从而做到“应 地制宜、构园得体;巧于因借,精在体宜,虽由人作,宛自天开” 西方园林:以法国古典园林为代表的几何形园林。 特点:整齐一律,均衡对称,具有明确的轴线引导,讲究几何图案的组织, 甚至连花草树木都修剪的方方整整。总之一切都纳入到严格的几何制 约关系中去

23、,一切都表现一种人工的创造;一句话,就是强调人工美。 中国园林艺术和西方园林艺术是世界园林艺术的两大流派。风格迥异,表现形式也迥然不同。如西方人喜好雕塑,在园林中有着众多的雕塑。而中国人却喜欢在园内堆假山。中国人看树赏花看姿态,不讲求品种,赏花只赏一朵,不求数量,而西方人讲求的是品种、数量,以及各种花在植坛中编排组合的图案,他们欣赏的是图案美。中国的园林艺术源于中国传统绘画, “诗情画意”是中国古典园林追求的审美境界。西方园林中的法国有“园林是陪衬,是背景,是建筑的附属物,确实不是独立完备的艺术”(黑格尔语)。西方园林以科技为缘,将建筑自然化,表现出抽象性的人工技能之美;中国园林与绘画有缘,将

24、建筑自然化,表现出形象的天然韵律之美。西方园林开阔坦荡,以整体对称图案美见长,中国园林则以曲径通幽,追求意境取胜。 中国古典园林是以含蓄、蕴藉、清幽、淡泊为美,重在情感上的感受。对自然物的各种形式属性如线条、形状、比例、组合,在审美前意识中不占主要地位。空间上循环往复,峰回路转,无穷无尽,追求含蓄的境界,是一种摹拟自然,追求自然的封闭式园林,是一种“独乐园”。西方园林则表现为活泼、规则、奢侈、热烈。造园中的建筑、无不讲究完整性,以几何形的组合达到数的和谐。 中国园林在“天人合一”模式下,人的价值赋予了自然,导致了自然的变化;西方文化重视对自然的“真”的探索并不断创新,西方园林展示的是宇宙的物理秩序,是一种自然的情与理,这种理性的思维促使西方园林在各个不同时代有不同的表现。西方园林给我们的感觉是悦目,而中国园林则意在赏心。 综上所述,中西园林是世界艺术宝库中的两大璀璨明珠,由于文化背景,地理环境的不同,走的是两条完全不同的发展轨迹。只有真正把握住中西园林的差异性,汲取其艺术的精髓,才能科学地继承古典园林的优秀成果,开拓崭新的现代园林新局面。 喀斯特地貌景观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科普知识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