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原微生物耐药性变异的防治对策概要.docx

上传人:苏美尔 文档编号:11739098 上传时间:2021-09-02 格式:DOCX 页数:3 大小:68.4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病原微生物耐药性变异的防治对策概要.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病原微生物耐药性变异的防治对策概要.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病原微生物耐药性变异的防治对策概要.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病原微生物耐药性变异的防治对策概要.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病原微生物耐药性变异的防治对策概要.docx(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病原微生物耐药性变异的防治对策 (1)【摘要】 病原微生物的耐药性变异已成为全球性问题,我们急需采取以下措施来防止微生物耐药性变异的继续蔓延:明确诊断、合理使用抗 菌药物;将药物敏感试验列为抗感染治疗前的常规检查项目;严格掌握联 合应用抗菌药物的指征;体表局部感染应该强调早期局部用药;严格控制 预防使用和非医疗的农、林、牧、副、渔以及饲料中使用抗菌药物;加强监 控,掌握致病菌变化以及耐药情况 , 及时反馈临床。【关键词】 病原微生物 耐药性变异抗菌药物微生物的耐药性变异是指微生物对某种抗菌药物由敏感变成耐药而成为耐药菌株的变异。有的微生物表现为同时对多种抗菌药物耐药,称为多重耐药菌株。病原微生

2、物的耐药性变异已成为全球性问题,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来防止微生物耐药性变异的继续蔓延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不可回避的现实问题。一 病原微生物耐药性变异的危害当前,病原微生物耐药性问题突出表现为发生耐药的速度越来越快,耐药的程度越来越重,耐药的微生物越来越多,耐药的频率越来越高,耐药造成的后果越来越严重,耐药造成的负担越来越不堪承受。研究显示,我国的金黄色葡萄球菌的耐青霉素比例已经高达90%,肺炎链球菌已有45%耐青霉素,70%耐红霉素。导致肠道疾病的大肠杆菌有70%耐环丙沙星。病原微生物耐药性的产生 , 使患者不能得到有效的治疗,延长患病时间,增加患者死亡的危险性;使流行病发生的时间更长,使其他人

3、感染的危险性增大,使抗感染的费用急剧增加。如美国因耐药性而使抗感染每年多花400 亿美元,其中仅因耐药金黄色葡萄球菌所致感染每年要多花费 1.22 亿美元,院内感染每年要多花费 45 亿美元。有报道,由于万古霉素、替考拉宁等在临床科室的使用日益增多,对此类抗菌药物耐药的肠球菌属感染,目前已无理想的治疗方法 1 。因此,如何采取有效措施来防止微生物耐药性变异的继续蔓延,已关系到人类当前和未来的安危。WHO遏制抗微生物药物耐药性的全球战略指出:“耐药性是一个社会问题。抗菌药物的不合理使用是产生耐药性的关键所在。一是世界各地过度使用,尤其是针对轻微感染过度使用抗菌药物;二是缺乏合理治疗而滥用抗菌药物

4、;三是因资金短缺不能完成疗程而导致用量不足。”由此可见,滥用抗菌药物祸害无穷。二 防止病原微生物耐药性变异的措施正确合理应用抗菌药物是减少或减缓微生物产生耐药性变异的关键 2 。因此,我们一定要正确合理的应用抗菌药物,控制耐药菌株的传播和减少或减缓微生物耐药性变异的发生。1、明确诊断、合理使用抗菌药物首先必须明确是否存在感染,是否需要使用抗菌药物;其次是确定为何种微生物的感染,因为不同的微生物对抗菌药物的敏感性不一样。WHOt我国滥用抗菌药的评估是:中国97%的病毒性支气管感染患者使用了抗菌药物;而病毒对抗菌药物是不敏感的。国内报道使用抗菌药物合理和基本合理的为60%,不合理的为40%3 ,基

5、层医院不合理使用抗菌药物的比例远远高于此数值。2、药物敏感试验应该列为抗感染治疗前的常规检查项目临床上不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是产生耐药性变异的主要原因。为了做到科学合理使用抗生素,建议将药物敏感试验列为抗感染治疗的常规检查项目。因为病原微生物的种类繁多,不同种类的微生物对抗菌药物的敏感性不同,甚至同种病原微生物在不同的个体或不同的时期对抗菌药物的敏感性也不同;而抗菌药物的种类也很多,怎样科学合理的选用敏感抗菌药物,最好的办法就是通过药物敏感试验来指导临床科学合理的选用抗菌药物。本篇论文由网友投稿,读书人只给大家提供一个交流平台,请大家参考,如有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尽快处理。3、严格掌握联合应用抗菌药

6、物的指征抗菌药物的联合应用要有明确指征,单一药物可有效治疗的感染,不需要联合用药;确实需要联合用药时一定要选用具有协同或相加抗菌作用而且是该病原菌敏感的药物联合。因为联合用药有增加病原菌产生耐药性的危险,同时不良反应也增加。4、体表局部感染应该强调早期局部用药临床上很多严重感染性疾病是由局部感染没有得到及时正确的处理而引起的。如体表局部感染的病原菌只局限在体表局部,可用化学消毒剂进行局部处理,能有效杀灭局部的病原菌,效果好、费用低、恢复快。如果临床上忽视这一点,局部感染得不到及时合理的治疗,病原菌就会从局部侵入血流,造成败血症甚至脓毒败血症而出现不应该发生的严重后果。我们在工作中就遇到多例因体

7、表皮肤局部感染治疗方法不当而出现的悲剧。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是我们医务工作者缺乏科学合理使用抗菌药物的基本知识。他们要么是没有重视局部感染的危害性,得不到及时治疗;要么就是虽然知道其重要性,却盲目使用抗菌药物,使病原菌不能及时得到杀灭而造成扩散。因此我们强调体表局部感染应该早期局部用药。防止出现败血症甚至脓毒败血症。5、严格控制预防使用和非医疗的农、林、牧、副、渔以及饲料中使用抗生素。6、加强监控,掌握致病菌变化以及耐药情况, 及时反馈临床。总之,我们要做到及时、准确诊断, 通过药物敏感试验正确选用敏感抗菌药物,选择最佳给药途径,使用适当剂量,决定最佳间隔时间,确定适宜疗程。防止微生物耐药性变异的继续蔓延、切实提高感染性疾病的治愈率。参考文献1Chavers LS, Moser SA, BenjaminWH, et al :Vancomycinresistant enterococci :15 years and countingJ .J Hosp infect, 2003, 53(4) : 159- 171。2 吴安华等 . 我国 178 所医院患者横段面抗菌药物使用率调查 J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2002, 12( 12):881-884 。3 高文旃 , 杨又力等 .2004 年抗菌药物的使用现状J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7, 17(2):196-198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科普知识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