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域水资源循环利用与可持续发展规划概论.docx

上传人:罗晋 文档编号:11739755 上传时间:2021-09-02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18.4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流域水资源循环利用与可持续发展规划概论.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流域水资源循环利用与可持续发展规划概论.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流域水资源循环利用与可持续发展规划概论.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流域水资源循环利用与可持续发展规划概论.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流域水资源循环利用与可持续发展规划概论.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流域水资源循环利用与可持续发展规划概论.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流域水资源循环利用与可持续发展规划概论.docx(1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流域水资源循环利用与可持续发展规划概论摘要:在当今全球城市化的进程越来越快,城市需水量日渐增加, 水 污染状况有增无减,资源型与水质型缺水城市越来越多的情况下, 传统的或现行的城市给水排水专业规划观念已不能保证城市流域水资 源污 染和区域自然水环境遭受破坏。提出城市流域水资源循环利用与 可持续发展规划新概念,目的是要建立起现代城市的给排水规划理 念,为实现节能减排,构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城市打下基 础。关键词:水资源;规划;给水排水;循环利用随着全球城市化的 进程,城市需水量日渐增加,水污染状况有增无 减,水量性缺水也逐 渐向资源性与水质性缺水转变。本文提出城市流域水资源循环利用与 可

2、持续发展规划概念,主要是基于对目前现行的城市给水排水专业规 划在规划理念上一种转变的探讨。传统的或现行的城市给水排水专业规划的基本要求是:如何满足 城市生产与生活用水的需求和保证排水快速安全;而城市流域水资源 循环利用与可持续发展规划概念是:除保证城市生产与生活用水的需 求和安全外,是将一个城市或一个区域的供水或污水废水都把它看成 是一种资源,而对这种资源进行系统的规划,使之合理的进行处理与 循环利用,达到本区域或本流域的水环境平衡,保持社会经济的可持 续发展,构筑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城市。1水资源循环概念 水是循环性资源,亦是可以再生的资源。根据 其客观规律和循环的方式,我们可以把它分为自

3、然循环与社会循环。1.1 自然水循环水在自然界中以固态、液态、气态三种方式存在,在水圈、大气 圈、岩石圈、生物圈范围内处于往复不停的循环运动状态中。在太阳 辐射和地心引力的作用下,水从海洋蒸发变成云(水汽),又以雨、 雪等 方式降落到地面,部分蒸发,部分渗入地下或汇成地下径流和地 表径流,最终又回归大海。水的这种周而复始的循环运动称为水的自 然循环。自然水循环的特点:自然水循环是一个相对稳定的、而又错综 复杂的动态系统,不论是大循环还是小循环,都和气候、土壤、地质 地貌和植被条件等自然因素有父。还受到山塘、水库等人为因素影 响。水资源的质与量及其分布状况是自然历史发展的产物:在水的 自然循环中

4、,不但存在水量的平衡关系,而且还存在着水质的动态平 衡关系,即水质的可再生性。在大自然循环条件下,全球的水量循环是平衡的。据近期资料报 道全球的循环水量为496000Km。3其中,海洋蒸发水量425000Km3 陆,地(包括陆地水面以及土地)蒸发水量71000Km3;全球水分蒸 发水量496000Km3海;面降雨量385000Km3陆,地降雨量111000Km3 全,球水分总降雨水量496000Km。3总降雨水量与总蒸发水量是平衡 的。另外,在海域与陆地水量平衡方面,陆地降雨量比陆地蒸发量多 40000Km3这,部分水量即为入海径流量。海域水面蒸发量比海域水面 降雨量多40000Km3,所损失

5、的水量由入海径流量补充,同样形成水量 平衡。根据海水、地表水和地下水的储水量及其循环水量,我们不难估 算出各种水体的水量循环关系及其全部交换一次的平均循环周期时 间。一般情况下,大气中的储水以及河流水是交换最为活跃的水体,平均交换周期分别为10d和1化。而冰帽和冰川的平均交换周期最 为漫长,达8000年/次。1.2 社会水循环水的社会循环是指在水的自然循环中,人类不断地利用其中的地下径流或地表径流满足生活与生产活动之需。循环系统主要由给水系 统、用水系统、排水系统3个子系统组成。给水系统与排水系统好比 是一个城市或区域的动脉和静脉,两者不可偏废任何一方。给水系统 中若过度取水,河流生态需水量就

6、不能满足,或者用后的污、废水不 经处 理或处理不到位都会影响自然水循环。1.3 社会水循环与自然水循环的关系 社会水循环是自然水循环的 一个附加组成部分,对自然水循环产生强烈的相互交流作用,不同程 度地改变世界上水的循环运动。开发利用水资源是人类对水资源时空 分布进行干预的直接方式,在人类大兴水利带来巨大生产效益和能源 效益的同时,社会水循环对自然水循环带来的负面影响也日益显现出 来。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水循环的途径被改变(时空变 化),人工水库、人工运河、大坝、长距离跨流域引水等水利工程都 大规模地截流水量,改变水循环的途径,使下游河段过水量减少,甚至干;,导致河流对地下水补给量锐减。跨

7、流域的调水,会加大地表 水分支流域,水流的分散性增强,有可能影响地表水的更新周期和运 动节律;水循环量发生变化。人类提取的径流量每年达到全球可更 新水资源量的10%左右,显着地改变了地表河流的入海量,使得不同 层次区域上水循环量发生了显着的变化。水质的变化,水体经过人 类用水循环的干扰后,在水中化学物质的种类和数量上都有了极大的 增加。污染源包括未处理的污水、化学排放物以及农田中冲刷的和渗 入地下的农用化学品。2我国社会水循环现状与传统城市给排水规 划观念的反思目前,我国总体上来看,社会水循环仍是一种粗放式、单向流的循 环机制。即从流域上游或地下水含水层取水,经过用户一次利用之 后,大部分排放

8、至下游水体中。在整个水循环过程中,水只是一次性 得到利用,并没有形成负反馈机制。全国可开采水资源总量的58%已 经被使用,工农业发展和生活用水的增长全部依靠增加水资源的开采 量来得到满足。但是,这些用于农业,农灌尾水和农田径流挟带着大 量的化肥、农药回归水体,城市用户产生的大量污水大部分直接排 放,不断地加大了对自然水循环的干扰,从而造成了两者之间的尖锐 矛盾。据预测,全国可开采利用的水资源,不考虑从西南调水,扣除生 态环 境用水后约为80009500x108m3至!),2050年,全国需水量可能达 到70008000x108m3,届时将接近可开采量的极限。到21世纪中叶, 预计我国城市污水仍

9、有较大增长,见表1,其中生活污水增长量占据 了总增长量的较大份额。从表1可以看出,全国未来城市污(废)水排放量将继续增 加,届时城市污水排放的污染物负荷将对城市排水设施提出严峻的挑 战。如果不能达到污水处理设施的快速普及和提高处理率、深度及超 深度污水处理率、再生回用水应用率,未来水循环状况将更加严峻。 据此,传统的城市给水排水规划观念已不能满足社会水循环的要求, 必须从城市流域水资源循环利用与可持续发展的高度来重新思考城市 给排水专业的规划理念。就传统的城市给水规划而言,给水规划是以满足城市用水量要求,保证供水水质为最终目的,常把重点放在寻找水源上。但由于区 域水资源受到污染,或暂时受到污染

10、,水源水质不能满足城市供水水 源的水质标准要求,在一时难以选择到理想的水源时,许多城市不是 如何想办法治理和防止区域流域污染,而仍是从源头、上游取水。总 的来看,城镇发展取水用水一直沿用这样一种线性思维:从近处取水 不足时从上游或周围地区调水,用后排放、废弃;水资源仍不足时, 考虑从更远一些的地 方去调水。这种思维方式的流行,促使很多地方 建设的引水工程其规模越来越大,距离越来越远,而把城市河流变成了 天然下水道。这种用水 策略越来越依赖城市内陆腹地河流上游地区水 源的可用性。但这种可用性面临着越来越大的挑战。尤其是河流上游 地区的用水增加,而下游地区可利用水资源量不断下降,同时水质也 在不断

11、恶化。这种传统用水模式的弊端是:大量的长距离调水工程,带来日 益增长的巨额费用,造成越来越重的财政负担和水价的上涨;可供 用水量会日益衰减,水质安全问题难以保证;河流生命将逐步丧 失,景观和 地貌会加速改变;城市和地区之间的冲突和潜在纠纷会 日益增加。在传统的排水模式方面,城市排水则是以防止雨洪内涝、排除和 处 理城市污水、保护城市公共环境和本区域流域水质为目的,普遍认 为污 水是有害的,应尽快排除到城市下游。这种观念导致的结果往往 是保护了局部的生活环境,危害了广大流域地区。这种传统排水模式 的弊端 是:对城市排水规划理念的认识不明确,内容过于粗糙,排水 规划只是 简单地根据用地规划和城市道

12、路规划划分排水区域,确定排 水体制,大致勾勒出排水主干线和污水处理厂的位置,没有进行必要的区域水资源方案论证和综合协调,缺乏科学合理的方案比较;传 统城市排水规划只局限于单一的排放而不具备水资源循环利用与持续 发展的观念,没有确立雨水、污水亦是一种资源以及要优先利用然后再排放的思想; 局限于本城市或本区域的排水规划,缺乏流域综合开发与利用的观念; 城市排水规划与市政污水与雨水处理设施建设缺乏有效的协调和配 合;缺少雨水污水资源化利用的技术配套措施。总之,在我国传统的城市给排水规划理念中,比较多地受到“改造 自然”、“人定胜天”等思想的影响,没有把人类作为流域内生态系 统的一部分来加以研究和考察

13、,片面地强调满足人类社会发展的愿 望,以致干扰甚至破坏了流域和区域生态系统的协调和均衡。3城市可持续发展的社会水循环理念其实,在流域的城市群中,大多数城市都是临水而建,通过若干 年的建设与发展,从城市功能上基本连成一体,一个城市的下游同时 是另一个下游城市的上游。作为良好的水环境并不是局部地域而是整 个流域。在一座城市中,健康的水循环是要求城市具有完备的给水排水系 统既要有安全、可靠的供水系统,为居民提供洁净的饮用水,又要有 污水收集、处理、深度净化、有效利用与排除系统。如何建立城市可持续发展的社会水循环理念,在与传统的城市排 水系统相比,至少在理念上具有以下三个方面的根本性变化。3.1 系统

14、性理念系统性本来是自然界中事物普遍具有的一种特性,以上讲的城市给排水工程,从取水、净化、到使用排放,其实就是一个完整的系统 工程。如果我们用一种系统的思维模式和观点去重新审视我们的城市 排水系统,也许会使你正在浏览的生命环境论文是流域水资源循环利用与可持续发展 规划概论我们更加接近掌握自然界和人类社会发展的某些客观规律, 从而为解决目前城市发展中所面临的水危机提供一种更加综合、可行 的策略。而城市流域水资源循环利用与可持续发展规划概念就是将城 市水系统作为一个统一的系统,从整体上来考虑城市需水、用水、再 生循 环、排水以及居民生活条件、食品供应等方面的问题,不再把这 些城市发展所带来的问题孤立

15、和割裂开来,而是系统地考虑城市流域 范围内的水资源流、营养物质流与能量流的合理分配和持续发展。3.2 资源的循环利用理念自然界中没有废物,各种物质应该都能得到循环利用。在城市水 系统工程中建立资源循环型是城市给排水系统的一种新的尝试和努 力。它不是传统城市给排水概念上的一次性利用后排放的单向流,而 是变成一种循环利用的闭环系统。即将首次利用之后的污水,收集起 来进行处理,从而获取满足一定使用功能的再生水。这些再生水又通 过专门的需配水系统,供给城市工业、市政等用水部门得到重复、循 环地利用。3.3 内在的可持续性理念20世纪,我们不断地修筑水坝,建设引水渠道,实施远距离输水 工程,以寻求更多的

16、新水源来满足城市扩张和人口增长的需要。使水 环境 越来越退化,水资源越来越短缺,致使城市发展对周围环境的影 响和压力越来越大,社会水循环已经逐渐成为人类社会发展面临的一 个沉重负担。可持续的水资源系统,它不仅要满足现代人的需求,而 且要满足未 来人的生存需求。它是一个哲学概念,而不是一个确切的 存在状态。城市给排水系统的可持续性是现代城市用水系统的内在特 性,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为社会用水健康循环所必需。根据城市水资源可持续发展的理念,水资源的利用将由过去的 “取水一输水一用户一排放”的单向开放型流动,转变为“节制性取 水一输水一节约地用水一再生水循环”的反馈式循环流程。4现代 城市流域

17、水资源循环利用与可持续发展规划理念提出城市流域水资源循环利用与可持续发展规划概念,主要是基 于对目前现行的城市给水排水专业规划在规划理念上一种转变的探 讨,是实现现代城市给排水规划概念的关键,城市给排水规划由传统 观念向现代理念转变可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从人对自然的索取向人与自然的协调共生、更有效地利用水资 源可再生特性的观念转变;从以需定供,向以供定需转变;从以 管理出厂水质为主,向管理用户水质转变;从各自为政、各取所 需,向资源共享、流域统筹管理转变;从重常规处理工艺,向深度 强化处理工艺转变;从开源与节流并重,向以节流为先,治污为本, 科学开源,综合利用转变;从重污水达标排放,向污水资源

18、化利用 转变:从只注重终端处理,向既注重终端处理更注重始端管理转变; 从单纯的雨水防洪排涝,向水资源利用角度强化雨水的管理和利用 转变;从传统管理,向信息化管理,社会化服务,法制化监控,多元 化投资转变。在现代城市供水系统的规划与设计中,新的供水规划理念是:首 先考虑的是任何保护本区域的流域水源,科学分析流域水源的水量与 水环 境容量,全面提高水资源使用效率;在缺水城市和地区,要向当地 政府和 规划部门提出调整产业结构及控制用地规模,限制大耗水工业 的发展,提高工业重复用水率;对与城市供水存在一定矛盾的上游农 业区应积极 发展节水农业,包括调整种植结构、产业结构使之与资源 条件相匹配并推行节水

19、灌溉,为下游城市提供丰裕的水资源环境;在 城市用水规模预测中把工业节水指标考虑进去,并使工业复用水率这 一主要节水控制指标落到实处;城市取水规划应立足于依靠本地区河 流的水资源来解决,最大限度地控制远距离调水,在保证生态用水量 的情况下控制取水规模。一般认为取水量不超过径流量的40%是较 为合适的;在缺水严重的地区,在取水量不得已超过径流量40%时, 必须根据河流生态需水的质和量要求,利用再生水补给,增加相应份 额的生态用水量;上游城市的用水和排水不影响下游城市的用水,实 现水资源共享,每个城市既需要限制取水的数量,也要控制排水的数 量和质量,不至于污染下游河段,从而保证整条河流的水资源利用是

20、 可持续的。这种新的供水规划理念的特点:以流域为单元的水资源统筹利 用模式。以流域为单位进行管理符合水资源本身的自然属性和系统特 性,这种新的取水模式强调在每个流域内的用水立足于本流域解决, 流域范畴内的用水,做到统筹兼顾上下游城市、人类和河流生态系统 的用水,更大程度地体现了流域水资源的公平性和共享性。水资源 的共享与循环利用。城市用水的主要水源要在本地区河流流域内解 决,就要求改变一次性用水的直流模式,在城市流域范畴上实现水的利用、再生与循 环;经济、安全的供水系统。本地水资源的可持续 发展,可以减轻对外流域水资源的依赖性,相应地也就提高了本地用 水的可靠程度。同时新的流域用水模式增强了城

21、市用水的安全性,如 果城市实现污水再生循 环利用,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减轻突发性自然灾 害事件所带来的危害。在现代城市排水系统的规划与设计中,其功能应从以前的防涝减 灾、防污减灾逐步转向污水和营养物质的再循环,从而恢复良好的水 环 境,促进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从收集、处理、再生和再循环利用 中,既要强调循环利用物质的数量,也要重视这些再循环资源的质量 问题。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环境意识的增强,我国水污染控制经历了由单 一污染源的治理、污水达标排放到区域综合防治、总量控制的两个阶 段。但其中废水处理设备运行率、利用率、污染物去除率大部分不 高,很多设备没有发挥作用。同时对城市污水处理厂的重视也不够, 尤

22、其缺 乏污水再生、再循环的理念。在新的排水规划理念中,首先应该考虑的是如何保护本区域的流 域 水源,科学分析流域水源的水环境容量,根据地形与地貌,以流域 来划分 排水分区,确定排水体制,制定排放标准以及处理工艺路线, 提出节能减排目标,提高水资源使用效率。在进行城市总体规划时,要及时编制区域水资源规划。排水规划 应 改变以往总是服从于总体规划,被动地与城市总体布局相配套的工 作观 念和工作方式。应主动探索,为总体规划提出与区域水资源规划 和排水规划密切相关的合理化建议,例如,为满足区域水资源规划要 求,在作总体规划时,明确提出需要保留的天然水系和满足排水要求的道路设计与高程设计等;要积极与水利

23、、城市防洪等专业规划配 合,合理利用水资源。要树立流域观念,打破行政区划,站在全流域 的高度来考虑城市及区域排水规划;为了适应现代排水系统功能的变革,现今的城市排水系统将由污 水 收集系统、污水处理再生系统、再生水供水系统和优质处理水排放 系统所组成。与传统的排水系统相比,它增加了污水再生与回用的内 容,提高了污水处理程度,由污水二级处理提高到污水深度处理甚至 超深度 处理,达到再生水的要求。应对整个城市的功能分区、工业分 布、排水 管网及污水处理现状等做周密调查,调查现有的和预测潜在 的再生水用户的地理位置及水量与水质要求,并将这种结果反应到专 项规划中。将 污水处理厂视为再生水厂,改变将污

24、水处理厂摆放在城 市最下游进行高度集中处理的传统做法。在规划污水处理厂时应注意:要近远期综合考虑污水再生回用 的 需要,选择污水深度处理系统,预留污水深度处理发展用地,使污水 处理、深度处理系统和回用系统的总投资之和为最小;污水厂的选 址和数目。按照传统规划方法,污水处理厂厂址要根据污染物排放量 控制目标、城市布局、受纳水体功能及流量等因素来选择,一般尽可 能地安放 在河系下游、城市郊区。但是这种系统布局使污水处理厂远 离再生水用户,需铺设的回用水管网费用相应增加,不利于污水的资 源化。因此,在确定污水处理厂厂址时,还应对再生水用户进行调查 分析,并根据再 生水量的需求,在城市中适当位置设置若

25、干污水处理 厂(再生水厂),收集上游和附近区域的城市污水,根据回用水质要 求加以处理之后就近回用,使得整个城市形成大、中、小,近、远期 相结合的污水再生厂布局 规划。这样,既有利于污水回用,又减轻了城市排水管网系统的负担,易于实现分期建设,符合我国国情。在 处理工艺选择方面,应根据污水水质和再生水用户水质的要求,对水 处理单元进行多种组合,通过技术经济比较来选择出经济可行、技术 先进的污水处理流程。在满足出水 水质要求各项指标前提下进行经济 分析,除要考虑费用与技术等因素外还应考虑该方案是否有利于实现 污水再循环,即在原有技术和经济分析因子的基础上,增加“污水与 物质再循环适应性”的比较因子。

26、传统的城市市政管理为了保证城市安全,都习惯于将雨水当作“洪 水猛兽”,以“将地面降雨尽快排入城市雨水管道,快速排入河 海”为首要原则,忽略了雨水亦是一种宝贵的自然资源这种理念。其 实,蓄存、调节是涵养地下水、补充地表枯水流量的水文循环规律。 在现代 城市中,除了散布在市区的公园绿地及天然水体外,整个市区 几乎被一张不透水的大网所笼罩,阻隔了雨水向市区下部土壤的渗 透,截断了地 下水径流,严重影响了城区雨水的水文循环,造成雨季 市区成灾,枯水期小河干枯的局面。目前,许多国家都非常重视雨水 的收集与利用,在我国的缺水地区已开始考虑利用雨水,但还没有被 人们普遍接受。合理地 收集、蓄存、调节和利用,

27、对改善市区的气候 环境,削减城市流域洪峰,降低城市面污染对城市流域的影响都是十 分有利的。充分利用雨水资源,主要应考虑以下内容:要科学合理 地推导适合城市发展的暴雨强度计算公式,采取合理的截留渗透措 施,加大地下渗入量,减少地表排放 量;选择适当的排水标准,在 保证城市防洪安全的前提下,采取必要的防洪措施。提高河道的除 涝标准,确保雨水排入河道时不受顶托;合理规划建造城市雨水蓄 水和修复处理设施,将雨水收集与回用有机结合;尽量采用雨污分流排水体制,降低城市流域水体的污染。5结束语城市流域水资源循环利用与可持续发展规划的研究,目的是在传 统的城市给水排水专业规划的基础之上,提出一些新的城市给水排水 规划理念。在当今人类面临越来越严重的水危机情况下,采取更多的 城市流域水资源循环利用的措施,为构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 型”城市打下良好基础,让人类和社会得以更好地可持续发展。参考文献:1王西琴.河流生态需水理论、方法与应用.2任伯帜等.水资源利用与保护.3张杰等.水健康循环原理与应用.4吴群河等.区域合作与水环境综合整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科普知识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