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利润率趋向下降的规律及与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内在联系.docx

上传人:罗晋 文档编号:11751251 上传时间:2021-09-03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72.6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论利润率趋向下降的规律及与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内在联系.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论利润率趋向下降的规律及与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内在联系.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论利润率趋向下降的规律及与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内在联系.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论利润率趋向下降的规律及与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内在联系.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论利润率趋向下降的规律及与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内在联系.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论利润率趋向下降的规律及与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内在联系.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论利润率趋向下降的规律及与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内在联系.docx(1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论利润率趋向下降的规律及与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内在联系 摘要 “利润宰趋向下降的规律”是马克思关于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理论的重要支柱,他通过规律内部矛盾的层层展开。对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爆发的原因进行了充分的分析,并通过论证资本主义一般利润率下降的必然性,揭示了资本主义生产方武的局限性和历史暂时性。消费不足论和比例失调论由于完全忽视了利润率趋向下降规律的作用,所以,在对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解释上显得很无力。 关键词 利润率;马克思;资本主义;经济危机中图分类号F0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2674(2009)12-0035-04马克思高度重视“利润率趋向下降的规律” ,称这一规律“从每一方面来

2、说都是现代政治经济学的最重要的规律,是理解最困难的关系的最本质的规律。从历史的观点来看,这是最重要的规律。 ”之所以重要,并不在于规律本身,而在于其构成了马克思关于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理论的支柱,并由此揭示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局限性和历史暂时性。关于规律与经济危机之间的内在联系,争论由来已久,有就规律本身的否定,也有就规律对经济危机解释力的怀疑,更有对二者关系的完全忽视。本文将力求在马克思原意的基础上, 就此问题进行重点阐释。一、资本有机构成提高引起的一般利润率下降具有必然性和长期趋势性1,利润率趋于下降的必然性。利润率趋于下降的必然性,是引起争论比较多的话题。而争论的焦点则是,资本有机构成、 一

3、般利润率和剩余价值率之间的关系问题。 乔治 ?c?斯蒂贝林早在资本论第三卷出版之前就提出, “较高的资本有机构成与较高的剥削率是有关系的,因此,当资本有机构成提高时,利润率可能会保持不变” 。其后,斯威齐也对马克思的利润率下降理论持否定态度, “不能笼统地推测,说资本有机构成的变化相对地大于剩余价值率的变化,以致前者将支配利润率的动向。相反,似乎我们应该把这两个变数看作是大体上同等重要的东西。因为这个缘故,所以,马克思对利润率下降趋势规律的系统表述方式是没有很大的说服力的” 。这里主要涉及两个问题:第一,剩余价值率随着资本有机构成提高是否也发生变化;第二,剩余价值率提高的幅度是否超过资本有机构

4、成提高的幅度,从而达到阻止利润率下降的目的。科学技术的应用和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在促使资本的不 变部分和可变部分相比逐渐增加的同时,也相应提高了剩余 价值率的水平。一方面,由于就业压力的客观存在和“部分 工作时间”的实行,绝对剩余价值的生产成为可能,但剩余 价值的增加主要还是依靠劳动强度增加的条件下相对剩余 价值的生产。另一方面,由于劳动生产力的发展,消费资料 变得便宜,从而引起工资价值下降,那么,在工人人数一定 的情况下,剩余价值量必然增加。两方面的结果表明,随着 资本有机构成的提高,剩余价值率也必然提高。但提高的幅度从长期来看是不会超过资本有机构成提 高的幅度。首先,无论是靠延长劳动时间还是

5、靠增大劳动强 度,都会遇到工人的生理条件、社会舆论和劳动者抵制的限 制,而可变资本即工资价值由于受到工会的牵制也不会明显 地下降,所以剩余价值率的提高是很有限的。相反,资本有 机构成的提高却是无限的,现代科学技术的应用、劳动生产 力的发展往往伴以机器设备和原材料等的大幅增长和劳动 力数量的相对减少,即使不增添或较少增添不变资本固定部 分的投入,但随产量的增加,原料、辅助材料和燃料等不变 资本流动部分的增加却是一定的。其次,为增加剩余价值量 或减少工资价值所进行的劳动强度的加强和先进技术的应 用,都会反过来加速资本有机构成的提高。因此,马克思指 由:”一个同样的甚至不断提高的剩余价值率表现为不断

6、下 降的利润率,这个规律换句话说就是:一定量的社会平均资本(例如资本 100)表现为劳动资料的部分越来越大, 表现为活劳动的部分越来越小。这样,因为追加在生产资料上的活劳动的总量,同这种生产资料的价值相比,是减少了,所以,无酬劳动和体现无酬劳动的价值部分,同预付总资本的价值相比,也减少了。虽然所使用的劳动的无酬部分和有酬部分的比率可以同时增大” 。也就是说剥削率的提高对利润率下降的抵销作用是有限的,在一般情况下是不能完全阻止利润率下降的。2,利润率下降就长期而言是一种趋势,就短期而言则可能出现暂时的上升或停止的现象。例如,劳动剥削程度的提高、 不变资本各要素变得便宜、 相对过剩人口的产生等等,

7、都会阻碍利润率的下降,但不能在长时间内完全抵销利润率的下降, 更不能取消规律, 因为规律作用的内在力量没有变,规律与反作用因素相抗衡的机制没有变。即资本家为了获得更多的利润和更高的剩余价值率,不断进行资本积累,采用伴随资本有机构成提高的先进技术和作业强度,使数量越来越小的活劳动推动数量越来越大的生产资料。活劳动是剩余价值即利润的唯一源泉,活劳动与生产资料的比率越来越小,由此活劳动与总资本的比率越来越小,那么活劳动所创造的剩余价值与总资本的比率也越来越小,即利润率越来越小。资本家越是努力地提高利润率,就越是加快利润率的下降。当然,反作用因素也曾取得暂时的或偶尔的胜利,正因为反作用因素的作用,利润

8、率下降的道路并不平坦,而具有 趋势性质,是一个长期且缓慢的过程。所以,我们要以长期 的眼光来考察利润率下降问题,而不能因为利润率暂时的、 偶尔的停止或上升而否定利润率趋向下降规律的科学性。二、规律内部矛盾的激化最终导致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 爆发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下,劳动生产力的发展,一方面使 劳动力的数量相比其所推动的资本不断减少,利润率不断下 降;另一方面,由于现有资本量的增加或再生产劳动力所必 需的生活资料的便宜,剩余劳动增加,相对剩余价值增加, 从而利润的绝对量增加。这是存在于利润率下降规律内部的 两种相互矛盾的运动。”这两种运动不仅同时并进,而且互 为条件,是表现同一个规律的两种现象。但

9、是,他们对利润 率起着相反的影响”。在利润率下降的情况下,资本家必然 加速资本积累和生产力发展,以获得更多的利润量抵补利润 率下降的损失,这又加快了利润率的进一步下降。这个内在 矛盾不断展开、激化、衍生并表现为不同的矛盾:剩余价值 的生产条件和实现条件的矛盾、生产扩大和价值增殖的矛 盾,以及人口过剩与资本过剩的矛盾。随着规律内部矛盾的 展开,这些矛盾不断尖锐化,最终引发经济危机。1,剩余价值的生产条件和实现条件的矛盾。 “资本主义的生产过程,实质上就是剩余价值的生产,”这是它的直接目的和决定性动机,因此,决“不能把它描写成以享受或者以替资本家生产享受品为直接目的的生产”。这就是说,资本家并不是

10、为了消费实物形式的剩余价值,而是为了获得更多的积累量,形成能够价值增殖的资本进行扩大再生产,所以,剩余价值的生产只是完成了剩余价值转化为追加资本的第一个行为,不低于生产价格卖掉所有的商品,包括代表剩余价值的部分,这是取得剩余价值的第二个行为。这两个行为在资本家阻止利润率下降的努力过程中相互矛盾,构成剩余价值的生产条件和实现条件之间的矛盾。 “前者只受社会生产力的限制,后者受不同生产部门的比例和社会消费力的限制” 。首先, 资本主义生产的无政府状态决定, “全部生产的联系是作为盲目的规律强加于生产当事人,而不是作为由他们的集体的理性所把握、从而受他们支配的规律来使生产过程服从于他们的共同的控制”

11、 。生产的盲目扩大造成各个生产部门的比例失调,使得一些部门的价值不能全部实现,产品积压;而另一些部门的商品不能满足生产和扩大再生产的需要,阻滞社会生产的发展。其次,以资本主义对抗性的分配关系为基础的社会消费力,受到诸多的限制:为阻止利润率下降资本家不断压低用于劳动力再生产的工资价值,使得社会绝大多数人的消费水平极为低下;资本有机构成提高使推动一定量资本所需的工人人数相对缩小,游离出来的工人失去工资,消费更加困难;资本积累、扩大再生产的强烈欲望促使资本家节制物欲,把更多的剩余价值用于积累;当利润率很低时,资本积聚已经不能满足资本家追逐利润的要求,资本的集中这时成为资本积累的主要形式,垄断剥夺了小

12、资本家的资本使其成为生产者,消费水平大幅下降,而垄断资本家消费的提高却是很有限的。而另一方面,为了在激烈的竞争中保存自身和避免灭亡,为了补偿利润率下降所带来的损失,为了获取更多用于追加资本的利润量,资本家不断改进生产提高生产力,加快积累扩大生产规模,这大大增加了社会上可供消费的商品量,进一步加大了剩余价值实现的困难。综上,剩余价值的生产条件和实现条件的矛盾实际就是生产的盲目扩大和社会消费力相对缩小之间的矛盾,生产越发展,就越为消费关系的狭隘基础所不容,而资产阶级调控生产和市场关系的无能力,更促使这种矛盾日益增长,最终将演化成资本主义经济危机。2,生产扩大和价值增殖的矛盾。资本主义生产的目的是资

13、本价值的保值增殖,即增加所使用资本的价值量。马克思认为,增加所使用资本的价值量主要通过利润量的增加来实现,而利润量的增加则有两个途径:第一,当现有的资本量一定的情况下,生产力的发展往往伴随现有资本的贬值, 那么总产品中预付资本价值的下降就意味着代表利润的价 值部分增加,即直接增加了资本的价值量;第二,生产的扩 大增加了使用价值的数量和种类,这些增加的使用价值作为 构成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的物质要素,吸收追加劳动,从而 吸收追加的剩余劳动,形成追加资本,间接增加所使用资本 的价值量。前者既包含了现有资本的贬值,延缓利润率的下 降,又与可变资本同不变资本的相对减少同时并进,引起利 润率的加快下降;而

14、后者,虽然所使用资本的增加引起劳动 人数的实际增加,但“同时,创造仅仅相对的过剩人口的一 些要素也在起作用”。生产扩大和价值增殖之间的矛盾源于利润率下降规律, 并被这一规律所激化。在利润率下降规律的作用下,一定量 资本所获得的利润量在减少,也就是资本的增殖率在下降, 而资本价值增殖是资本家进行生产的历史目的,所以,为了 补偿利润率下降所引起的利润量减少,资本家必然要通过技 术更新和生产力发展来提高剥削程度,扩大生产规模。这样 做的结果虽然确实增加了利润量,实现了资本价值增殖,但 同样加速了利润率进一步的下降。也就是说,为实现资本价 值的保值增殖目的而不断发展生产力、扩大生产规模的方法 却包含着

15、使生产扩大和价值增殖的矛盾不断激化的因素。因此,马克思指由资本及其自行增殖是“资本主义生产 的真正限制”,“资本主义生产总是竭力克服它所固有的这些限制,但是它用来克服这些限制的手段,只是使这些限制以 更大的规模重新出现在它面前” 。生产的扩大和资本价值增殖之间便发生了不可调和的矛盾,从而引起生产过程的突然停滞和危机。3,资本过剩与人口过剩的矛盾。利润率下降规律刺激资本家力图通过资本积聚和资本集中扩大推动劳动的资本总量,以补偿利润率下降造成的利润量减少,这反而加快了利润率的进一步下降,因此,为维持一定的利润率所需要的资本总量的最低限额也随着利润率的不断下降而逐渐增加。当利润率下降到一定程度,大量

16、分散的小资本家已无法保证资本的保值增殖,纷纷走上投机、信用欺诈、股票投机等冒险的道路;另外,利润率的下降也使资本的新形成道路异常坎坷;即使是大资本家也面临着这样的处境,无论怎样加快积累、改善管理,都无法使资本(C+c)与资本c相比生产由更多或相等的利润,甚至是比资本增加前更少的利润了。那么,必然有一部分资本在利润率下降的过程中无法以利润量的增加来补偿,这一部分资本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下就是过剩的资本。而且,就其无法作为资本执行价值增殖的职能来说,是绝对的资本过剩。与此相伴而生的是相对过剩人口。资本主义绝对的发展生产力的结果之一,即可变资本相对不变资本的比率不断缩小,推动一定量资本所需要的劳动力数

17、量不断减少,工人被机器从工厂中挤出的人数不断增加,形成“人为的过剩人口” 。另外,资本的过剩加快了工人从工 厂中游离由来的速度,大量小资本的破产停业、新资本形成 的困难,使更多的工人沦为失业人员。所以,“一方面是失业的资本,另一方面是失业的工人 人口”资本过剩和人口过剩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下同时并 存,产生于同一个原因:资本家为实现资本价值增殖、阻止 一般利润率下降而采取的提高劳动生产力和加快资本积累 等手段。同时,它们形成的条件相同,就资本而言,它必须 按照资本主义生产过程的“健康的、正常的”发展所需要的 剥削程度来剥削劳动,否则宁肯闲置不用;就工人而言,当 这些人口不能为过剩的资本所使用,不

18、能按照较高的剥削程 度和利润率提供充足的利润,便成为相对的过剩人口。三、忽视利润率趋向下降规律的危机理论是不科学的其中消费不足论把经济危机及萧条产生的原因归于消 费不足,认为社会对消费品的需求赶不上消费品的生产,因 此造成有效需求不足。该派代表人物斯威齐认为,资本主义 危机的本质是实现的危机,在实现的危机中,比例失调是不 重要的,关键原因是人们的消费不足导致了总供求失衡。他 认为资本主义存在着一种固有的趋势,即消费品生产能力的 扩大快于消费品需求的增长。而比例失调论则强调生产的无 政府状态造成的不同工业部门之间商品生产的比例失调,是 周期性经济危机的成因。因此,比例失调论认为治理经济危 机的关

19、键是避免生产的比例失调,而要实现这一点,必须在 经济体系各部门之间保持平衡。然而,在理论上这种平衡是 可能的,在现实中生产的无政府状态导致这种平衡随时可能 被打破,因此,由于比例失调而导致的经济危机无时不在。消费不足论和比例失调论两种危机理论都完全忽视了 利润率趋向下降规律的作用,因此,在解释生产为何会不断 扩大,社会生产和社会消费之间的鸿沟为何越来越大,以及 资本主义生产的无政府状态为什么不可避免,以致导致再生 产过程发生紊乱而产生经济危机的问题上都显得很无力。而 马克思从利润率下降规律的作用由发,通过规律内部矛盾的 层层展开对这些问题进行了充分的分析。关于消费不足论者的观点,马克思早已有之

20、,只不过提 法不同,马克思称其为剩余价值生产条件与实现条件的矛 盾,我们在上面也有过论述。但不同的是,马克思认为这种 矛盾只不过是利润率下降规律内部矛盾展开的一个表现,并 不是经济危机爆发的真正原因,并没有从本质上对“消费品 生产能力的扩大快于消费品需求的增长”的原因进行说明。 这种观点过于强调事物的表象,从价值实现层面来解释危 机,并企图通过扩大军费开支、增加非生产性费用和对外贸 易来阻止危机的爆发。显然,这是不可行的,虽然可以暂时 缓解矛盾,但由于消费不足的根源在于资本主义生产的不断 扩大,生产不断扩大的根源则在于对利润的追求和为阻止利 润率下降的不断努力。所以,只要资本主义存在利润率趋向

21、 下降规律的作用,资本家就会竭尽所能的发展生产力、扩大 生产,为社会源源不断地提供越来越多的商品和消费能力相 对越来越小的消费群体。比例失调论源于资本主义各个生产部门之间的不平衡, 陈恕祥教授认为不能单用这一矛盾解释危机,应该把比例破 坏问题放在生产扩大和价值增殖的矛盾中去考察,应该在首 先确定生产过剩对资本主义来说是普遍的、一般的和绝对的 这个基础上,再来说明无政府状态如何使再生产过程发生紊 乱。我们在前面已经讨论过生产过剩是资本家为阻止利润率 下降而不断扩大生产造成的,它一方面对维持一定的利润率 来说,是生产资料的生产过剩了;另一方面相对于劳动者有 支付能力的需求而言,是商品的生产过剩了。所以,资本主 义经济危机表现为一般的生产过剩的经济危机。而脱离一般 利润率下降规律,进而脱离一般的生产过剩,只承认各生产 部门间比例破坏,这只能说明平衡表现为由不平衡形成的一 个不断的过程,即只能说明比例破坏是经常存在的,只能说 明局部的生产过剩,不能说明表现为一般的生产过剩的经济 危机。般利润率下降规律从根本上制约了资本主义生产的 发展,作为规律内部矛盾的不同表现形式的矛盾的激化,引 起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爆发。消费不足论和比例失调论忽视 了一般利润率下降规律在矛盾中的根本作用,只就矛盾讨论 矛盾,不能从根源上指由资本主义生产的真正限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科普知识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