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果与讨论.docx

上传人:PIYPING 文档编号:11758859 上传时间:2021-09-04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20.1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结果与讨论.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结果与讨论.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结果与讨论.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结果与讨论.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结果与讨论.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亲,该文档总共1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结果与讨论.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结果与讨论.docx(1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结果与讨论篇一:试验结果与讨论 试验结果与讨论 1 粒形与表面构造 经肉眼观察可以发现,再生骨料的外观略为扁平同时带有若干棱角,外形介于碎石与卵石之间。再生粗骨料的这种外形将会降低新拌再生混凝土的工作性。再生骨料大都附着或多或少的水泥砂浆,表面较为粗糙,孔隙较多,而天然骨料的表面则相对光滑。 2 物理与力学性能 (1)堆积密度和表观密度 再生与天然粗骨料的堆积密度和表观密度测试结果见表1。由表1可以看出,与天然粗骨料相比,再生粗骨料的堆积密度和表观密度分别降低12%和10%,原因主要是其表面水泥砂浆含量较高。再生粗骨料密度降低将导致利用其拌制的再生混凝土的密度和弹性模量降低。(2)吸水率 表2

2、 给出了再生及天然骨料的吸水率试验结果。试验结果表明,再生骨料的24h吸水率明显高于天然骨料,约为后者的23倍,其原因主要是再生骨料表面附着一部分水泥砂浆,这些水泥砂浆孔隙率大。再生骨料吸水率高导致为了使由其拌制的混凝土获得与普通混凝土相同的工作性,需要增加拌合水的用量。再生骨料的高吸水率通常被认为是其相对于天然骨料最重要的特征之一1。 13表2 同时给出了再生骨料的吸水率随时间的变化关系,可以看出天然及再生骨料均在短时间内吸水饱和。对于再生骨料,10min可达到饱和程度的85%左右,30min可达饱和程度的95%以上。 由以上试验结果可以看出,本试验中所用的再生骨料能够满足RILEM 建议标

3、准45对类再生粗骨料的要求(表观密度2200 kg/m3,吸水率10%)。因此,如果其力学性能也能够满足相应标准的要求,该再生骨料可以用于配制素混凝土及钢筋混凝土。 (3) 孔隙率 粗骨料的孔隙率根据(2.1)式计算24 P?Wa (2.1) 式中,P-骨料的孔隙率(%); ?骨料表观密度(kg/m3) -; Wa-骨料的吸水率(%)。 天然及再生骨料孔隙率的计算结果见表3。由计算结果可见,再生骨料的孔隙率显著高于天然骨料,前者约比后者高20倍,这主要是其表面水泥砂浆含量较高的缘故。再生骨料的孔隙率较高,导致再生混凝土在轴向压力作用下易形成应力集中现象,从而降低混凝土的抗压强度。 (4) 压碎

4、指标 压碎指标值是骨料抵抗压碎的能力。天然及再生骨料压碎指标值试验结果见表4。可见,再生粗骨料的压碎指标值显著高于天然粗骨料,均为其4倍左右,表明再生粗骨料的强度较低,这主要是因为再生粗骨料表面水泥砂浆含量较高且粘结较弱,导致再生粗骨料较天然骨料易破碎。但是该再生骨料仍能满足标准(JGJ 52-2021)对配制C30混凝土碎石所需压碎指标值的要求(压碎指标值16%)。 14 (5) 坚固性 坚固性是通过测定骨料在饱和硫酸钠溶液内抵抗分解的能力以判断其在气候、环境变化或其他物理因素作用下抵抗碎裂的能力。表25给出了天然及再生骨料的坚固性试验结果(质量损失率)。由表5可见,再生粗骨料的坚固性低于天

5、然粗骨料,表明再生粗骨料的耐久性较差,因此应对再生混凝土的耐久性进行系统研究。但是该再生粗骨料仍能满足标准(JGJ 52-2021)对配制混凝土碎石所需坚固性的要求(重量损失12%)。 (6) 针片状颗粒含量 粗骨料中颗粒长度大于该颗粒所属粒级平均粒径2.4倍者称为针状颗粒;厚度小于平均粒径0.4倍者称为片状颗粒。粗骨料中针片状颗粒过多时,会影响混凝土的和易性,并对混凝土的耐久性产生不利影响。天然及再生骨料的针片状颗粒含量试验结果见表6。可以看出,天然和再生骨料的针片状颗粒含量相差不大,表明再生骨料的形状与天然粗骨料较为相似,能够满足标准(JGJ 52-2021)的要求(针片状颗粒含量15%)

6、,其形状不会对再生混凝土的工作性和强度产生显著不良影响。 (7)含泥量 再生骨料与天然骨料的含泥量试验结果见表7。由表7可见,再生骨料的含泥量高于天然骨料,不能满足标准(JGJ 52-2021)的要求(含泥量1%),这 15 主要是由于再生骨料的破碎工艺所致。由于含泥量过高会对混凝土的性能产生不利影响,如强度降低,收缩增大等,因此拌制混凝土前应该对再生粗骨料进行水洗或者改进其加工工艺。 16篇二:结果和讨论和展望 结果和讨论: 生长量是植物对盐胁迫响应的综合体现及对盐胁迫的综合适应25。以上图表 反映了盐胁迫下,稀土元素钕、镨、镧对玉米幼苗株高、根长、地上部干重和根系干重四项生长指标的影响情况

7、。外部形态看,未加盐的培养液中的玉米幼苗生长的非常健壮,叶色浓绿,根系长而粗壮,这几项生长指标均高于盐处理组。加盐处理后,植株受到盐害后在形态上表现为植株矮小瘦弱、叶片狭窄、基部黄叶多、叶色黄绿、叶梢呈紫红色,随着时间的延长叶片失水萎蔫进而卷曲枯萎,严重时植株全部死亡。各浓度梯度的 NaCl 处理,实验组与对照组相比较这几项生长指标均有不同程度的增加。这表明,盐胁迫下加入一定量的钕、镨、镧处理可促进玉米幼苗的生长。这可能是因为盐胁迫下,加钕、镨、镧处理改善了植株体内水分代谢状况,缓解由于盐胁迫使植株产生的生理干旱。对盐胁迫下玉米幼苗的生长的保护作用,还与盐的浓度有关,在高浓度下,钕、镨、镧可能

8、不但没有保护作用反而与盐发生协同作用。对盐胁迫下玉米幼苗的防御机制可能在于降低植物体内的活性氧水平,减轻盐胁迫对植物细胞膜结构的损伤,钕、镨、镧的这种保护作用也与盐胁迫的浓度、胁迫时间的长短有关。 展望 本论文通过镨对盐胁迫下玉米幼苗SOD、CAT的活性, Pro的含量等生理生化指标的测定。论文过程中存在许多不足之处。 从本次实验我们知道了稀土农用是近期发展起来的农业科学技术。科学合理地进行稀土农用,能够促进作物增产与提高品质,同时施用稀土一定要注意其农用条件,有针对性地选用稀土,妥善解决不合理施用稀土可能给环境带来的污染问题。因此,开展对土壤中稀土元素的研究,一方面可以为农业区划提供基础资料

9、,提高作物产量与质量,另一方面又可以避免盲目施用稀土微肥引起的土壤污染,这些对农业资源与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发展生态农业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际意义。篇三:7结果与与讨论 3结果与讨论 3.1 废氨纶短纤维含量对SBS的性能影响 3.11在平行与短纤维加工方向上,短纤维的加入量与SBS/氨纶纤维复合材料的性能 短纤维含量/份 图3-1 废氨纶短纤维含量对SBS拉伸强度的关系曲线 Chart3-1 The content of PU waste to the SBS Tensile strength influence curve 由图3-1可知在氨纶废丝加入量为10g附近有一个拉伸强度最大值,以后随

10、着加入量的增加拉伸强度值逐渐下降,甚至低于未加入短纤维的拉伸强度。 拉伸强度/Mpa 力量最大值/N 短纤维的含量/g 图3-2废氨纶短纤维含量对SBS拉伸力量最大值的关系曲线Chart3-2 the content of PU waste to the SBS the largest tensile strength influence curve 由图3-2知,在氨纶废丝纤维加入量为10g时,力量最大值略微上升,并达到峰值,其后便急剧下降。 100%定伸拉力强度/Mpa 短纤维含量/份图3-3废氨纶短纤维含量对SBS100%定伸强度的关系曲线 Chart3-3the content of

11、PU waste to the SBS Tensile strength influence curve 300%定伸拉力强度/Mpa X纤维含量/份 图3-4废氨纶短纤维含量对SBS300%定伸强度的关系曲线 Chart3-4 the content of PU waste to the SBS Tensile strength influence curve 由以上3-3和3-4两图可以得知,它们的变化趋势基本一致,在短纤维的含量为10g时,100%定伸强度和300%定伸强度都达到了最大值,而且这个这个值远远大于未加入短纤维的值,同时也大于加入量在20g以上的强度,说明再加入过多的短纤维对

12、于定伸强度几乎没有明显效果。扯断伸长率/% 短纤维含量/份图35废氨纶短纤维含量对SBS最大伸长率的关系曲线 Chart3-5the content of PU waste to the SBS Tensile strength influence curve 由以上3-5图可以看出在短纤维的加入量为10g时,最大伸长率达到最小值,以后随着加入量增加的有所增加,但始终低于未加入短纤维时的值。 综上所述,在短纤维的加入量为10g附近,强度达到了峰值,而最大伸长率却达到最低值,弹性降到最低,由此可以得出,在100g的SBS中加入10g氨纶短纤维,这时短纤维于SBS基体的结合性能最佳,以后随着短纤维

13、的增加,短纤维与基体的结合性能反而下降所致。 3.12 在垂直于纤维加工方向上纤维含量对补强效果的影响 拉伸强度/Mpa 短纤维含量/份 图3-7在垂直方向上短纤维的含量与拉伸强度的关系曲线 Chart3-7 the content of PU waste to the SBS Tensile strength influence curve在垂直于短纤维的加工取向方向上,拉伸强度随着短纤维呈现无规律的震荡变化,且拉伸强度都小于未加短纤维时的拉伸强度,说明在垂直于加工取向方向上,并没有增强其拉伸强度的效果。 力量最大值/N 短纤维含量/份图3-8在垂直方向上短纤维的含量与力量最大值的关系曲线

14、Chart3-8 the content of PU waste to the SBS Tensile strength influence curve 在垂直与短纤维的加工取向方向上,拉伸力量最大值随着短纤维加入量无规则的震荡 变化,且其拉伸最大力均小于短纤维加入量为0时的拉力最大值。 100%定伸/Mpa 短纤维含量/份 图3-9短纤维的含量与100%定伸强度的关系曲线 Chart3-9 the content of PU waste to the SBS Tensile strength influence curve 短纤维含量/份 图3-10在垂直方向上短纤维的含量与300%定伸强度

15、的关系曲线 Chart3-10 the content of PU waste to the SBS Tensile strength influence curve 短纤维的含量与100%的定伸强度和300%定伸强度规律基本一致在短纤维加入量为10g时低于短纤维为0g时的强度,其它值均大于短纤维的量为0g时的定伸强度。 300%定伸/Mpa 拉断伸长率/% 短纤维含量/份 图3-11短纤维的含量与拉断伸长率的关系曲线 Chart3-11 the content of PU waste to the SBS Tensile strength influence curve 由上图可以看出,短纤维的加入并没有增加拉断伸长率,说明短纤维的加入降低了基体的拉伸弹性。 综上所述,在垂直于短纤维的加工方向上,随着短纤维的含量增加,基体的拉伸强 结果与讨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科普知识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