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园林园.docx

上传人:啊飒飒 文档编号:11759530 上传时间:2021-09-04 格式:DOCX 页数:27 大小:36.2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苏州园林园.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苏州园林园.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苏州园林园.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苏州园林园.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7页
苏州园林园.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7页
亲,该文档总共2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苏州园林园.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苏州园林园.docx(2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苏州园林园篇一:苏州园林艺术及其赏析 园林艺术与鉴赏 课程论文 课程名称: 中外园林艺术与鉴赏 论文名称:苏州园林艺术及其赏析作者名称:韩碧秋 指导老师:周武忠 学 号: 04010410 2021 年11 月 27日 苏州园林的艺术与鉴赏 学号 04010410 姓名 韩碧秋 (信息工程与科学学院 江苏 东南大学) 摘要:中国园林,有着悠久的历史与深刻的影响力。“虽有人作,宛自天开”的艺术原则,熔传统建筑、文学、书画、雕刻和工艺等艺术于一炉的综合特性,都使其在世界园林史上占据着高位。而其中,苏州园林,作为江南园林的代表,更有其独特的艺术魅力。本文着力分析苏州园林中所运用的艺术手法,以一些特点

2、明显的景点为例,阐述蕴含在看似自然的景色背后的匠心。并单独分析苏州园林所具有的最大特点,即符合中国古典文化的缠绵含蓄的意境之美。 关键词: 苏州园林,艺术手法,意境 前言 苏州园林是指中国苏州城内的园林建筑,占地面积不大,但以意境见长,以独具匠心的艺术手法在有限的空间内点缀安排,移步换景,变化无穷。1997年,苏州古典园林作为中国园林的代表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是中华园林文化的翘楚和骄傲。 作为苏州古典园林典型例证的拙政园、留园、网师园和环秀山庄,产生于苏州私家园林发展的鼎盛时期,苏州园林的自然美以其意境深远、构筑精致、艺术高雅、文化内涵丰富而成为苏州众多古典园林的典范和代表。苏州以园林见长,让

3、人感叹园艺的巧夺天工与自然精致。以拙政园,留园,网师园,环秀山庄为代表的古典园林于1997年12月被列入“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名录”.(摘自百度百科) 1 苏州园林中构景方法的运用 1.1抑景 中国传统艺术比较含蓄,所以园林造景不会让人一走进门口就看到最好的景色,最好的景色往往藏在后面,这叫做“先藏后露”、“欲扬先抑”、采取这种抑景的办法,就会使园林看上去有艺术魅力。苏州园林入口处有的时候在门口放上假山,又叫做山抑。 1.2对景 在园林中,或登上亭、台、楼、阁、榭,可观赏堂、山、桥、树木?或在堂、桥、廊等处可观赏亭、台、楼、阁、榭,两边景色互相观看的 1.3 框景 园林中的建筑的门、窗、洞,或乔

4、木树枝抱合成的景框,往往把远处的山水美景或人文景观包含其中。 1.4漏景园林的围墙上,或走廊一侧或两侧的墙上,常常设以漏窗,或雕以带有民族特色的各种几何图形,或雕以民间喜闻乐见的葡萄、石榴、老梅、修竹等植物,或雕以鹿、鹤、兔等动物,透过漏窗的窗隙,可见园外或院外的美景。 2 苏州园林经典景点赏析(拙政园:虚实相生) 2.1长窗中的虚景 直接观赏景物多了,难免会感到乏味和缺乏新意。在恰当的地方放置长窗就会带给人一种朦胧的美感,美丽的景色在窗中重重叠叠,更组合出了不同的风景。其中远香堂就是一例。远香堂坐落在山水之间,厅堂四周都装上了美丽的玻璃长窗。坐在厅堂之中,就可以随意浏览周围景色。它的背面透过

5、宽阔的平台和水面,可遥望对岸秀丽的景色。在厅内向四周看,每个窗都有每个窗的惊喜与奇异。由虚窗看实景,感受自然比毫无阻碍的看风景要有感觉的多。 2.2 镜面中的虚景 我们知道,从占地面积上来讲,苏州园林是不算大的,而拙政园就更小了。但我觉得,在游览起来确并没有这样的局限感,可以说与苏州园林中时不时地穿插的水面有关。在地面上观察的景物再真实,再明丽,总是缺乏了一种影影绰绰的美感。镜面就刚好弥补了这个遗憾,可以说和上面的长窗虚景有着异曲同工之妙。微风吹过,湖面泛起的涟漪,又让镜面中的虚景带了点颤抖的惹人怜爱的柔美。不仅如此,湖水的镜面又相当于一个增加了的空间,各处的湖水镜面互相映衬,在不知不觉中给我

6、们制造出一种无穷无尽的感觉。我认为这就是为什么我们在园林中不觉得拥挤和狭小。 2.3 变幻的虚景 拙政园的植物布置也很有讲究,保证在每个季节都能看到不同的花木盛放。春天有海棠的美丽,夏天可以观赏荷花的高洁,秋天可以陶醉在枫叶之中,冬天可以观赏在雪中不畏严寒的梅花。这样,游人无论在何时来到拙政园,都能为它的美丽所倾倒。更激发了游人在不同季节欣赏拙政园的欲望,领略风景变幻的动态美,每次游览都能产生不一样的感受。景物虽实,但具有变幻之虚,是其它景点所无可匹敌的。拙政园虽然很小,然而它带给我们的景致确是无法代替的。无论是拙政园庭院中花木的点缀,玻璃长窗的设计,湖水镜面的反射,都让我们体会到拙政园不能于

7、其他的园林的设计精巧之处,堪称苏州园林的典范,经典中的经典。 3 苏州园林中蕴藏的意境之美 在我看来,苏州园林是江南园林的代表,带着不露痕迹的精致。每一处景物都相互独立,有自己的特色,同时又与其它景物相得益彰,互相映衬。中国的园林,就像中国几千年古典文化传承下来的精神一样,带着含蓄的美感。或许景物不至于惊艳,不至于排列整齐,甚至看上去有些随意,但假山后蜿蜒出的一泓流水,深雪中傲放的点点梅花,都能带给我们某些来自心底的静谧和坚定。静中不失动态,柔中不乏刚强,一切都是那么恰到好处,不会太纤弱,不会太生硬,师法自然,更是从自然中提炼出了精华。 苏州园林中的意境,是等待有心的人们去感悟的。漏窗后的一角

8、风景,入口处的雕花屏风,明明遮住了却偏偏流了一丝念想。让人忍不住去窥探,到底在旁边或是背面隐藏了怎样的景致,让周围的风景都变得黯然。就是这样的不明朗,这样的曲折,带着点小情调,吸引你一环又一环的发现,或许多少年前浏览的古人也和今天的我有着同样的心境,才会在这园林中吟诵出一首又一首的诗歌。 参考文章:中国古典园林艺术鉴赏 浅析苏州园林中的造景手法与人文审美篇二:中国古典园林之苏州园林 解析中国传统建筑文化 苏州园林 中国古典园林是我国传统文化艺术宝库中的一朵奇葩,在世界园林建筑艺术史上占有极高的地位。它是人们在一定空间内, 经过精心设计, 运用各种造园手法将山、水、植物、建筑等加以构配而组合成的

9、源于自然又高于自然的有机整体, 将人工美和自然美巧妙地相结合。园林建筑是整体环境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起到了既满足人们的生活使用需求,又满足人们对自然美与环境美的追求。它代表的是一种精神境界,是对人、物、景完美的结合,力求取法自然、人工天成。 苏州是中国著名的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有“人间天堂,园林之城”的美誉。这里素来以山水秀丽,园林典雅而闻名天下,有“江南园林甲天下,苏州园林甲江南”的美称。 苏州古典园林“不出城郭而获山水之怡,身居闹市而有灵泉之致”,1985年,苏州园林即被评为中国十大风景名胜之一。作为举世瞩目的历史文化名城,苏州沉淀了二千五百余年吴文化底韵。苏州园林起始于春秋时期的吴国建

10、都姑苏时(公元前514年),形成于五代,成熟于宋代,兴旺于明代,鼎盛于清代。作为中国一段时期传统建筑的典范,苏州园林传承了诸多朝代,经历了无数沧桑非但不曾衰落,反而在时光与岁月的打磨下变得越发光彩。古人认为“华美”让人浮躁多欲,“淡美”则让人清心寡欲,由此造园者最终选择了黑、白、灰为园林的基本色调, 以体现高洁素朴的审美观念。所以苏州园林均以白墙灰瓦、青灰的湖石、青砖掩映在翠绿的花木丛中, 形成了江南园林清新雅逸的风格(图1)。两景之间有多条道路通行,或是蜿蜒的小道,或是水路乘船。每一条路都能够让人领 略到园林的那 种不同的空间 转换。这里的每 一寸土地,每一 处风景,都沉淀 着一层厚厚的 历

11、史沧桑。 图1 白居易在 草堂记中说:“覆篑土为台,聚拳石为山,环斗水为池。”苏州园林充分体现了“自然美”的主旨,在设计构筑中,因地制宜,采用借景、对景、分景、隔景等种种手法来组织空间,造成园林中曲折多变、小 中见大、虚实相间的景观艺术效果。 借景的手法是古园林设计师很常 用的一种手法,这种造景手法将若干 个不同的视点组织成一个完整的系统, 并且这种变换还因具有连续性而更加富有情趣。借景分为两种,一种是远 图2借,另外一种是邻借。就远借来说,比如:从拙政园中部入口“ 倚虹亨”循西遥望北寺塔似乎就座落在园内,和亭榭轩阁、回廊曲桥、林木融为一体, 增加了园内景物层次, 扩大了视觉空间, 使拙政园更

12、显得深邃。沿着幽径,向“ 远香堂” 走去, 这里湖山相映, 廊轩翼波, 厅堂面水对山, 满池荷香飘逸扑鼻, 池岸垂柳随风拂水, 环顾四望,如赏长幅画卷。这时, 随着园内地势的变化和南轩屋角阻挡, 北寺塔稍稍退隐消失了, 似有意回避以免喧宾夺主。出“ 倚玉轩” 踏上凌波曲桥,向“ 荷风四面亭” 走去, 翅首一望,北寺塔又亲切地展现在眼前(图2), 但穿过“ 柳荫路曲廊” 至西部入口“ 别有洞天门” 时, 北寺塔又躲开了视线,偌大的北寺塔,经造园者精心安排, 变得机灵活泼, 意趣盎然,正所谓“远借一座山, 补为一方景”。 邻借或许我们每个人都会觉得熟 悉,园林之中墙体之上形状各异的漏 窗, 可以看

13、到一幅幅“远近高低各不 同”的画面,透而未透,时隐时现。再 如:透过沧浪亭复廊的漏窗,可见园 外一湾流水徘徊于石桥之畔, 通过漏 窗沟通了园内山景和园外水色, 弥补 了园内缺水的不足, 使沧浪亭“未入图3 园内先成趣” , 达到了有山有水的完美境界(图3)。拙政园西部园墙假山上有亭翼然,亭名“宜两”, 居高临下, 东可邻借中部宛然画中的园景, 西可俯借倒影楼映入水中的倒影, 邻借俯借兼而有之,一揽中、西两部景物, “绿杨宜作两家春” 的立意跃然眼前。而留园西部土阜上和天平山麓下一片古枫, 每逢狄天, 红叶如霞, 景色可餐, 都是苏州园林中应时而借的实例。 其实,苏州园林中的景致并非浑然一体而是

14、明确地分为若干部分,这些部分也不等量齐观,而是有主有次。借助一些造景手法,把园中 若干个不同 的视点组织 成一个完整 的系统,这 种变换还因 具有连续性 而更加富有 图4 情趣。如廊 在园中的使用,不仅可以用来连接建筑物并使空间具有蜿蜒曲折和高低错落的变化,而且还可以巧妙地用来分隔空间并使周围景物相互联系。同时也有利用空间的关联和层次变化加强园景的进深感;通过借用室外空间把景物引入室内让内外的空间相互渗透等(图4)。转换视点是一种情景的过渡,又可以增加环境的意趣。同样的,我们也可以将这种空间划分认为是一种空间的延伸。园林中的景观并没有明确的限界,是空透自然, 转曲灵活而虚实结合的,只是用一些主

15、体的建筑或者是主要的景观作为这一方景色的一个焦点,而其他的景观则是用来做这一方景的陪衬,这就是因借而来扩大了的空间。总体说来,苏州园林的建筑无论是从 空间的转换层面还是景观的布置设计方 面都给人带来一种极其舒畅的艺术享受。 品位苏州园林就仿佛是在欣赏一幅立体 的画,抑或是品读一首无声的诗。古代的 园林设计大师通过凿池堆山、栽花种树, 形形色色的花木,四时不断,创造出有诗 情画意的景观,山石的堆叠似有意似无意,自然而然形成一幅美妙的山水长廊。这种艺术与生活结合的建筑风格代表了一种人与自然的和谐,也与古人所信奉的“天人合一”的理念息息相关。置身园林就仿佛置身自然,当周围的豪华建筑鳞次栉比,争相竞艳

16、时,苏州园林却是仿佛隐身在这大自然的怀抱,“道法自然,夫唯不争而谓之争”,如隐士之于五川,似帝王之于山河。苏州园林以其独特的魅力征服了众多建筑师的心,傲立于这世界的建筑顶峰。 在园中行游,或见“庭院深深深几许”,或见“柳暗花明又一村”,或见小桥流水、粉墙黛瓦,或 苏州园林虽小,但古代造园家通过各种艺术手法,独具匠心地创造出丰富多样的景致,见曲径通幽、峰回路转,或是步移景易、变幻无穷。至于那些形式各异、图案精致的花窗,那些如锦缎般的在脚下迁伸不尽的铺路,那些似不经意散落在各个墙角的小品.更使人观之不尽,回味无穷。 苏州园林是文化意蕴深厚的“文人写意山水园”。古代的造园者都有很高的文化修养,能诗善

17、画,造园时多以画为本,以诗为题,通过凿池篇三:苏州园林 江苏经贸职业技术学院 旅游文化专题 题目: 系 (院) 专业班级 学 号 学生姓名 年 月 日 目录 引言 ?1一、苏州园林的历史?2 (一)苏州园林的简介 ?2 (二)苏州园林的形成过程 ?3 二、古代园林形成的背景分析 ?3 (一)我国古代园林形成的原因 ?4 1.不同朝代园林的特点?4 2.园林形成的原因?5 3.园林形成后对生活的影响?5 三、苏州园林在现代对苏州的影响 ?6 (一)旅游业飞速发展 ?7 (二)进一步带动苏州经济的发展 ?8 (三)使人们很好的领略苏州的人文?9 (四)优化旅游方式,让游客能更好的了解魅力苏州?10

18、 结论?11 题目:苏州园林 引言 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我国已基本迈入小康.的初级阶段,人们已经不仅仅满足于物质上的要求,在精神层次更有所追求,所以在假期多数人都会选择带着家人出去旅行,魅力苏州就是不错的选择,苏州园林可以带你从喧闹的.回到生活中的那种恬静。 一、苏州园林的历史 (一)苏州园林的简介 苏州园林是指中国苏州城内的园林建筑,以私家园林为主,起始于春秋时期吴国建都姑苏时(吴王阖闾时期,公元前514年),形成于五代,成熟于宋代,兴旺鼎盛于明清。到清末苏州已有各色园林一百七十多处,现保存完整的有六十多处,对外开放的园林有十九处。占地面积不大,但以意境见长,以独具匠心的艺术手法在有限的

19、空间内点缀安排,移步换景,变化无穷。1997年,苏州古典园林作为中国园林的代表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是中华园林文化的翘楚和骄傲。苏州园林主要有狮子林、拙政园、留园、网师园、怡园等.(二)苏州园林形成过程 从宋代起经元、明、清的千余年来,苏州作为中国著名的历史文化名城,至今仍保存着许多独树一帜的私家园林。所有这些古典园林,其建筑布局、结构、造型及风格,都巧妙地运用了对比、衬托、对景、借景遗迹尺度变换、层次配合和小中见大、以少胜多等种种造园艺术技巧和手法,将亭、台、楼、阁、泉、石、花、木组合在一起,在城市中创造出人与自然和谐的居住环境。构成了苏州古典园林的总体特色。 苏州古典园林的历史可上溯至公元前

20、6世纪春秋时吴王的园囿,私家园林最早见于记载的是东晋(4世纪)的辟疆园,当时号称“吴中第一”。以后历代造园兴盛,名园日多。据苏州府志统计,苏州在周代有园林6处,汉代4处,南北朝14处,唐代7处,宋代118处,元代48处,明代271处,清代130处。现存的苏州园林大部分是明清时期的建筑,包括大大小小几百座古典园林。明清时期,苏州成为中国最繁华的地区之一,私家园林遍布古城内外。在1618世纪的全盛时期,苏州有园林200余处,保存尚好的有数十处,并因此使苏州素有“人间天堂”的美誉。作为苏州古典园林典型例证的拙政园、留园、网师园和环秀山庄,产生于苏州私家园林发展的鼎盛时期,它们以其意境深远、构筑精致、

21、艺术高雅、文化内涵丰富而成为苏州众多古典园林的典范和代表。 二、古代园林形成的背景分析 1. 不同朝代的园林的特点:中国园林发展的甚早,始于西周,自周初建灵囿至晚清,已有近三千年的历史了。历朝历代,都有各自的特色,随着历史的发展,一点点的进步着,完善着。这种进步不仅体现在物质技术上,也体现在人文意境中。它的发展和延续更能符合人的精神需求,这种完善主要体现在艺术意境及园林的造景手法上。我国古典园林的发展,大致上可以划分为以下几个主要阶段: 第一个时期是“物之汇聚”的阶段。从周文王时代起,至东汉末年,大约是公元前 11世纪至公元前3世纪这段时间。最早的造园,也就是周文王游赏狩猎的园圃灵台。其形态是

22、置一处地方,将四面围起来, 里面有自然的山水林木,还有动物,供帝王狩猎游乐。到了秦汉时代,园林建造有所发展,最有代表性的是皇家宫苑,如上林苑、阿房宫和建章宫等。不但规模宏伟,而且其中景物无奇不有。到汉朝时,已出现了历史记载最早的私家园林。第二个时期时从三国到南北朝,大约在公元220年到公元589年这段时间。这一时期的园林建造着重在池山形态的表述, 是中国园林建造发展史的转折期。西晋的告亡,东晋王朝的建立,使当时.的政治、经济、文化重心南移。当时文人士大夫到了江南,发现这里的自然山水美不胜收, 于是就以人工加设来表现自然,形成了以山水为主的园林造景形态。最具有典型代表性的是谢玄的始宁墅。在这一时

23、期园林状态也有了具体的分化,由原来的皇家园林衍生出了皇家园林、私家园林和寺观园林三大类型。并由大规模转化成小规模。从原本的单纯再现自然景观到基于自然基础再加以人工表现。园林中也修筑了各式各样的小品建筑。第三个时期是隋唐时期。在公元589年到公元960年,是中国园林建造发展史的全盛期。这一时期的园林建造已不是纯粹模仿于自然,而是开始讲究起园林本身的艺术形式了。最为风行的有以儒学为主的儒、道、释三种艺术形式。且这一时期的山水、园林文学及山水画的发展日益兴盛,园林建造也渐渐注重于诗情画意的描绘,讲求 “诗画互渗”,园林的诗画情趣开始形成,已经蕴含朦胧,文人参与造园,写实与写意相结合。当时既有自然山水

24、园,最具代表性的是王维的辋川别墅,还有杜甫的浣花溪草堂(杜甫草堂)、白居易的卢山草堂,又有城市私园,最具代表性的是李德裕的平泉别墅,还有白居易的履道坊宅院。处处体现了梁架与斗拱技术的发明。并出现了最早的城市规划长安城的规划。在园艺方面, 出现了嫁接法与催花法。山水文学之勃兴, 也有助于园林建造艺术的发展。文人墨士可以对风景区进行开发,使造园的技艺、手法不断提高,还出现了再景物上属文字的习气,并形成了完整的园林体系。隋朝时的西苑,唐时称为东都苑,仅次于西汉时最大的园林,是一座人工山水园。是中国园林建造史上的里程碑,是中国园林建造发展全盛期的标志。第四个时期是宋、元、明至清初。约在公元960年到公

25、元1736年这段时间,是中国园林建造发展史的成熟期。这时的人们不但造园而且有人专门研究建造园林的手法。最著名的有宋时李格非所撰写的洛阳名园记,不仅是记述了当时园林建造的手法,也兼有对此时种种建造手法的理论性研究。这一时期造园之风广大盛行。北宋的汴梁,不但有金明池等大型皇家园林,更有无数的中小型园林。艮岳是一座大型的人工筑成的山水园,以假山的美丽著称。它在造山理水自然园景方面,手法灵活多样,以假山之形,意象出真山真水之气质。“引江水、凿池沼、沼中有洲,洲上设亭, 并把水流注山间”,其撰山理水的造园手法已经相当完美。就连园中的建筑造型及布局,也十分妥帖。在江南,有沈园与梦溪园。到南宋时,更形成了著

26、名的“西湖十景”。其特点是:建筑与山石池水,分区组中国园林在不同历史时期的发展 简析中国园林各时期造园特点:中国古代园林, 种花植木, 一个最重要的原则是“取于自然, 顺其自然”。千百年来, 人们就顺着这种自然观来欣赏这些审美对象。中国古代园林中的山石、池水以及道路、桥梁等, 也皆从自然出发。发展至今, 经过岁月的洗礼与外来思想的冲击, 却从未改变其自然之风, 生机勃勃的园林艺术。 利用人工之手, 修饰自然, 将大自然的秀美之色显现出来。苏州狮子林以叠石取胜,假山、池水,形同山水画。这一时期的造园内容形式趋于定型,达到园林史上登峰造极的境界。最后一个时期是清中、末期。约在公园 1736年至公园

27、1911年,是中国园林建造的成熟期。这时的中国园林建造发展到了顶峰,达到可炉火纯青的境界,并开始有衰落的趋势。此时园林重点在求“意”“, 意”比 “神”有更高的境界。园林之“意”表达的是人与园、或人与自然的内在哲理。此时的园林不仅是大自然的艺术再现,更是人与自然的深层关系上或者是人的自我价值上作演绎。这一时期还形成了三大造园中心:江南、北方以及岭南。此时的江南私家园林最具代表性。有杭州西湖,苏州“ 四名园”:留园、拙政园、狮子林和网师园,以及南京的瞻园、随园,还有扬州园林素有“名园以叠石胜”之称。另外北京的恭王府后花园也是一处著名私家园林。宫苑以及寺观园林中的许多构园手法,多效法于此。在颐和园

28、中的谐趣园,既师法于无锡的寄畅园。 2. 园林形成的原因:苏州古典园林,一向被称为“文人园林”。白居易在草堂记中说:“覆篑土为台,聚拳石为山,环斗水为池”,苏州园林充分体现了“自然美”的主旨,在设计构筑中,采用因地制宜,借景、对景、分景、隔景等种种手法来组织空间,造成园林中曲折多变、小中见大、虚实相间的景观艺术效果。通过叠山理水,栽植花木,配置园林建筑,形成充满诗情画意的文人写意山水园林,在都市内创造出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城市山林”。 苏州园林是时间的艺术、历史的艺术。园林中大量的匾额、楹联、书画、雕刻、碑石、家具陈设、各式摆件等等,无一不是点缀园林的精美艺术品,无不蕴含着中国古代哲理观念、文

29、化意识和审美情趣。“雨惊诗梦留蕉叶”,一面面古典之窗,一道道岁月之门,引领着我们走进“苏州园林”。在这种背景下,苏州园林应运而生! 3. 园林形成后对生活的影响:苏州古典园林宅园合一,可赏,可游,可居,这种建筑形态的形成,是在人口密集和缺乏自然风光的城市中,人类依恋自然,追求与自然和谐相处,美化和完善自身居住环境的一种创造。拙政园、留园、网师园、环秀山庄这四座古典园林,建筑类型齐全,保存完整,系统而全面地展示了苏州古典园林建筑的布局、结构、造型、风格、色彩以及装修、家具、陈设等各个方面内容,是明清时期(1420世纪初)江南民间建筑的代表作品,反映了这一时期中国江南地区高度的居住文明,曾影响到整

30、个江南城市的建筑格调,带动民间建筑的设计、构思、布局、审美以及施工技术向其靠拢,体现了当时城市建设科学技术水平和艺术成就。是伟大的历史建筑物! 苏州古典园林的重要特色之一,是它不仅是历史文化的产物,同时也是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的载体。表现在园林厅堂的命名、匾额、楹取、书条石、雕刻、装饰,以及花木寓意、叠石寄情等,不仅是点缀园林的精美艺术品,同时储存了大量的历史、文化、思想和科学信息、物质内容和精神内容都极其深广。其中有反映和传播儒、释、道等各家哲学观念、思想流派的;有宣扬人生哲理,陶冶高尚情操的;还有借助古典诗词文学,对园景进行点缀、生发、渲染,使人于栖息游赏中,化景物为情思,产生意境美,获得精神

31、满足的。而园中汇集保存完好的中国历代书法名家手迹,又是珍贵的艺术品,具有极高的文物价值。另外,苏州古典园林作为宅园合一的第宅园林,其建筑规制又反映了中国古代江南民间起居休亲的生活方式和礼仪习俗,是了解和研究古代中国江南民俗的实物资料。 三、苏州园林在现代对苏州的影响 (一)旅游业飞速发展:随着苏州旅游业总产出水平的快速提高,旅游业在苏州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日益凸显。 2021年,全市接待旅游入境人数达到219万次,接待国内游客5281万人次,旅游总收入达到734.55亿元,分别是2021年的3.06倍、3.53倍和5.18倍,旅游总体绩效位居全省第一、全国大中城市第七位。苏州市旅游业总收入占

32、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为5%,占服务业附加值15%以上。 (二)进一步带动苏州经济的发展 :大力加强旅游项目建设,坚持政府主导,建立市级层面的旅游项目推进工作组织机构,领导和审核旅游大项目建设,确保资源、政策向重点项目倾斜;设立国有公司直接投资与旅游开发有关的公共基础设施项目和龙头型旅游项目;积极推进重点项目建设,跟踪项目进程,实现项目顺利落地和按时运营。坚持旅游项目建设与全市整体工作相协调,配合城乡一体化试点工作发展乡村旅游,积极实施乡村旅游富民工程。 (三)优化旅游方式,让游客能更好的了解魅力苏州:推动旅游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功能建设。加强道路交通、车站、停车场(尤其是旅游景区点周边)、码头等公共交通建设,合理优化古城区交通组织;开设连接城乡旅游专线车和城市旅游观光车线路,将城市公交服务网络延伸到周边主要旅游景区和乡村旅游 苏州园林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科普知识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