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版科学四上《有生命的物体》教案.docx

上传人:苏美尔 文档编号:11761023 上传时间:2021-09-04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162.7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科版科学四上《有生命的物体》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教科版科学四上《有生命的物体》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教科版科学四上《有生命的物体》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教科版科学四上《有生命的物体》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教科版科学四上《有生命的物体》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教科版科学四上《有生命的物体》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科版科学四上《有生命的物体》教案.docx(10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2019 最新教科版科学四上有生命的物体教案本单元的学习活动包括“动物怎样生活”、“形形色色的动物”、“植物怎样生存”“植物的根和茎”“形形色色的植物”“动物和植物”共六部分。通过这些活动的学习 ,让学生获得关于有生命物体的共同特征以及生物和非生物的基本概念的认识;知道人也是生物,与其他生物相似,有基本的生活需要,而且同样也生长、变化和死亡。进而使学生丰富和发展原有的生命观,能够从多个角度更为准确地定义生命,建立起生命科学的知识基础。下面分课时讲解本单元的重难点。第一课:动物怎样生活1、本课第一个活动是让学生通过回顾以往观察过的动物(蜗牛、蚂蚁、蝗虫、和蚕)目的是帮助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了

2、解新的观察内容。所以本环节是比较重要的关键是看教师如何引导。实施过程:可以展示四种动物的图片同时展示观察回顾的要求。要求如下:基本生活需要。身体构成外形特征以及生长变化过程。 繁殖后代的方式。运动方式。怎样对环境变化作出反应。(也可在此基础 上加入其他观察需求)在学生观察回顾过程中还要适当引导学生寻找这几种动物相同的地方 ,以及蜗牛与其他三种动物不同的地方以便学生在以后的学习活动中容易去寻找动物的共同特点,以及动物有类别之分。2、探索其他动物。本环节让学生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来观察其他动物,教材上列出了六类动物(猫、蜻蜓、白鸽、青蛙、甲鱼、金鱼)实际操作过程中可以选用其他动物但需要在哺乳类、昆虫

3、类、鸟类、两栖类、爬行类、鱼类中各选一种实施过程:让学生分组观察一种动物,最好观察实体动物或者标本,这样更便 于学生观察,如果只是简单的观察书中的图片,学生很快就会失去兴趣。如果没有 标本,也可使用图片但是图片要有针对性最好有多幅细节图 ,事先打印出来给学生 或者让学生自己准备。这样便于使学生的观察更有针对性。具体观察内容可以 参照教材的第三页。要求如下:1、下面以狗(哺乳动物)为例子展示一下图片的选择:2、和第一环节不同,本环节还要注意学生知识的发散性,鼓励他们提出疑问和自己的想法。如:多数动物都是通过产卵繁殖,但是产卵繁殖有许多不同的方式:鸟类是亲鸟孵化 ,爬行动物靠环境温度孵化。蜻蜓、青

4、蛙在陆地上生活在水中产卵,甲鱼和海龟在水中生活在陆地产卵。鱼有鳞片、蛇也有,鱼鳞和蛇鳞有什么不同。(鱼鳞是鱼的外骨架,有反光伪装、定型减少水摩擦等作用是鱼的保护屏障,并且鱼鳞上的环还是年轮。)。部分蛇类存在卵胎生现象。3、总的来说这节课,教师和学生在课前需要做大量的准备,尽量减少教师打不出学生提问的现象。第二课:形形色色的动物本课分为三部分:1、对形形色色的动物进行分类。本环节是让学生在上节课的基础上对其他动物进行分类,这里先不要规定学的分类方式,让学生清楚动物分类是多样性的。可能分组情况如下:按水生陆生、按毛发、按有无足、按卵生胎生、按有无脊柱等。2、分类活动过程交流:“同学们都找出了哪些和

5、6种动物相似的动物?”在投影里展示“哪些动物大家一致认为是相似的,哪些是看法不一致的”讨论不一致的地方,分别陈述理由,课本以小朋友的口吻提出三个问题“鸭子既能在水里游,又能在地上走,它和青蛙是不是一类?”“蜗牛是哪类动物?”“让我们数数蝴蝶有几条腿?”旨在引导、激发学生去识别动物的特征。课堂上学生肯定会问:“乌龟和蛇没有一个地方像为什么它们是同一类?大家都知道乌龟和蛇同属爬行类,而我们经常都是说同是卵生都是冷血动物等等。其实最关键的是蛇腹部下方有单独一排特殊的鳞片,叫做腹鳞,腹鳞排列在它们身体的下侧 ,蛇就靠腹鳞爬行,所以属爬行类。在讨论的基础上整理和总结每一类动物的主要特点。然后让学生汇报。

6、然后展示“常见的6类动物分类方法”让学生自己补充完善。鸟类动物:身体表面长有羽毛,用卵繁殖后代。鱼类:鱼的身体表面有鳞,用鳃呼吸,靠鳍运动 ,用卵繁殖后代,终生生活在水里。昆虫:身体分成头、胸、腹三部分,头部有一对触角,胸部有三对足。爬行类:身体表面有鳞或甲、爬行。两栖动物的共同特征:是身体表面裸露,用卵繁殖后代,发育经过变态,小时候生活在水里,长大以后大多生活在陆地。哺乳动物是脊椎动物中最高等的一个类群 , 由爬行动物进化而来,主要特征是:身体表面有毛,胎生、哺乳。3、找动物的共同特点。按照教材中提到的 5 个方面:都会运动;都需要食物、空气和水;都能繁殖后代;都有生长的能力;都能够对外界变

7、化作出反应等。第三课:植物怎样生存本课教学内容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是海尔蒙的实验;第二部分涉及植物的光合作用。本课主要围绕“植物是依靠什么生存的?植物的养料是什么?”这一中心进行教学。根据教材内容,教师可通过“提出问题假设、猜想设计实验分析海尔蒙实验得出结论认识植物养料制造”这样的方式进行教案设计。1、本课教学目标:了解海尔蒙实验,经历对植物养料的探究过程。知道植物的生存主要来源于养料的制造,养料是通过光合作用自己制造的。认识植物叶上的气孔 ,知道气孔是植物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的通道。培养学生不懈的探究精神。2、教学重点、难点:重点:植物的养料是什么?难点:植物怎样自己制造养料。3、教学过程:展

8、示一株植物让学生猜想它靠什么生存?植物生存所需的养料是什么?从哪里来?让学生分组讨论猜测“植物的养料是什么?”教师适当引导 ,学生可能认为水、土壤等物质是植物生长的养料。“植物生长离不开水,可能水是植物的养料。植物的根长在土壤里,那植物的养料可能从土壤里获得。”让学生们设计实验来验证自己的想法。了解海尔蒙的实验,可以让学生阅读教材第六页。为了让学生带着目的去阅读老师可以设计一些问题:海尔蒙是怎样猜测的?他的实验是怎样做的?实验证明了什么?海尔蒙又怎样作了进一步的猜测?这个结论正确吗?了解植物在体内制造养料的方法:经过科学家多年的观察研究 ,现在我们知道了 ,多数的植物能自己制造养料。这些养料是

9、由植物绿色的叶子依靠阳光中的能量、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和水制造的。交流:植物制造养料所需的空气和制造的氧气是怎样进出的?认识气孔。气孔在叶片的背面,是植物同外界交换气体的通道。了解植物与环境、人类之间的关系植物释放的氧气,能为我们带来清新的空气,又能美化我们的环境等。4、光合作用介绍:本课最终还是没有说明植物制作的养分到底是什么 ,储存在哪里?我们可以设计一个实验让学生课后做。选择大叶片植物 ,选择它的完整的叶片 , “叶片 1”完全用黑色卡纸夹住,“叶片2”一半用黑色卡纸夹住,“叶片3”不作任何处理,然后放置在太阳下2个小时左右。取下 3 片叶片放置于盛有酒精的烧杯中,然后置于酒精灯上加热。很快

10、我们会发现酒精变成绿色(叶绿素溶解在酒精中),叶片颜色变淡。然后将叶片取出。将叶片擦干,分别滴上碘酒,我们会看到“叶片 1”整片叶片变成蓝色,“叶片 2”部分变成蓝色,“叶片3”极少变成蓝色。由此我们可以知道,植物在光合作用中制造淀粉,然后储存在叶片中。第四课:植物的根和茎本课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根的作用。第二部分:茎的作用。根据教材发现本课主要侧重于对植物根和茎的作用的研究,而非对根和茎其它方面如:分类、形态、功能性的研究。教材以“植物制造养料所需要的水和土壤中的养分是怎样进入植物体内的?”设问为导入 ,这个问题学生一般都能回答 ,提出这个问题的真正目的是要求学生想办法证明根有吸收水分的作

11、用,同样第二部分对于茎的作用 ,其目的也是引导学生想出一个方法来显示茎可以把水和养分输送到叶子和植物的其他它部分。所以在设计教学活动时围绕这两个实验来开展。教学活动过程中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证明植物依靠根吸收水分和养料的实验,实际有两种不同的证明策略。一种是证明用肯定句陈述的假设,如“土壤中的水分和养料是依靠植物的根吸收到植物体内的” ,我们称为“证明法” ,一种是证明用否定句陈述的假设,如“土壤中的水分和养料并不是依靠植物的根吸收到植物体内的”,我们称为“证伪法”。事实上 ,即便把植物的根切除,植物一样能靠茎吸收水分。那么植物为什么要依靠根吸收水分呢?应该有一定的道理,如果我们真的去追问自己

12、,我们将会自行得到答案。值得注意的是,教材中出现的证明方法不是“证伪法”。教学中我们将避免“证伪法” ,因为学生的基础可能不够,但是如果学生真的出现这样的假设,老师们一定要注意。一、教学目标:1、知道植物依靠根来吸收水分和养料;2、知道植物的茎能输送水分和养料;3、能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设计植物用根吸收水分的实验;4、能通过小组讨论出植物吸收水分的改进方案;5、能按照教材提示的方式进行实验活动;6、经历对问题不断深入探究的过程。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根和茎的作用实验证明2、教学难点:证明实验的设计三、教学过程1、根据学生的经验引导得出:根从土壤里吸收水分和养料, 茎把水分和养料输送到植物

13、的各个部分。2、出示事先准备的多种多样带根和茎的植物 ,让学生观察,归纳常见植物都有根和茎,并由根和茎的多样性暗示植物的根和茎有其他作用。3、用实验证明根具有吸收水分和养料的作用。设计实验要求:选择什么样的植物做实验?用什么样的容器装水能容易的看到实验的现象?怎样知道容器内的水有没有减少?怎样保证试管中的水不散发(蒸发)到空气中去?你预测试管中的水会发生怎样的变化?这里提示学生应该选择叶片大的植物,并把植物置于阳光下。由于实验过程长 ,在学生设计完后,就可以展示预先完成的实验结果,可以通过录像形式。继续讨论根其他的作用。4、设计茎具有输送水分和养料的作用。观察各种各样植物的茎的实物或图片。说说

14、植物的茎有哪些作用?交流:有什么证据或方法可以证明茎具有输送水分和养料的作用?阅读教材中验证茎具有输送水分和养料的作用的实验。小组讨论这个实验应该怎样做?教师出示实验装置,并让某学生进行操作。预测:植物将会发生怎样的变化。四、教学建议:由于本课实验的实施过程比较长 ,不可能在课堂中完成,教师可以在课前就将实验过程拍成录像或者事先整理好实验结论,便于在学生设计实验完成后展示给他们看,然后鼓励他们在课后完成实验。第五课 形形色色的植物本课共三部分:收集有关植物的资料、做植物蒸腾作用实验、概括植物的共同点一、教学目标:1、能交流收集到的植物资料按问题进行讨论。2、引导学生观察叶的蒸腾实验。3、能概括

15、植物的共同特点。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做植物蒸腾实验,能解释实验中的现象,了解叶的蒸腾作用。教学难点:概括植物的共同特点。三、教学过程:1、分组交流。以小组为单位课前要学生收集各种植物名称以及相关图片、文字资料。对于收集资料的要求,教师要有所规定,应该与本课相关。分组展示自己的收集成果,电脑操作熟练的建议他们制成课件。以此来让学生们了解植物的多样性,以及对各种植物有基本的了解,对后面的植物共同点的分析是有帮助的。2、分组讨论找出各种植物间的异同点。阅读教材中所列的凤仙花的五个特征。(生长发育过程、繁殖后代、身体构造、生长环境、运动与反应)分小组 ,每组选择凤仙花的一个特征与自己小组收集的植

16、物进行对比观察讨论。寻找异同点(注意:引导学生观察讨论分析要涉及植物的变化 , 植物有生长的阶段 , 也有死亡的阶段。要求学生列举与凤仙花相同和不同的植物 , 达到了解植物多样性和具有共同特点目的。)3、了解叶的蒸腾作用。出示蒸腾作用实验视频以及课件图片,解释实验中的现象和值得注意的地方 ,如:选择叶片大的植物。注意蒸腾作用实验时间很长,不便于课堂完成,所以展示视频最好。要求学生课外可以自己做,以便对蒸腾作用有更加深刻的了解。“别的植物也是这样吗?” 一一推广到所有的植物。蒸腾作用也是植物的共同点之一。说说植物的蒸腾作用对气候、对其他生物和对人有什么作用。为大气提供大量的水蒸气,使当地的空气保

17、持湿润,使气温降低,让当地的雨水充沛,形成良性循环。4、小结植物共同点。四、本课值得注意的地方:植物的蒸腾作用同时还受外界很多因素影响,在课堂中可以简单的介绍。光:光促进气孔的开启,蒸腾增加。水分状况:足够的水分有利于气孔开放,过多的水分反而使气孔关闭。温度:气孔开度一般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但温度过高失水增大也可使气孔关闭。风:微风有利于蒸腾,强风蒸腾降低。CO2浓度:CO2浓度低促使气孔张开,蒸腾增强。第六课 动物和植物本课是对前5 课学习成果的整合,共二部分:寻找动物和植物的相同点和不同点、我们是什么。一、教学目标1、动物和植物既有不同之处也有相同之处,都属于生物。2、人类也是生物,有与其

18、他生物相类似的特点和需要。3、不具有生物特征的物体属于非生物。二、教学活动过程:1、复习动物的特点和植物的特点。2、寻找动物与植物的相同点和不同点。相同点主要从五个方面去找:都有生活的基本需要都会经历生长和死都能繁殖后代都有相应的身体构造都能对外界变化作出反应。不同点主要从二个方面去找:与动物相比植物一般不能改变自己的位置,它只有根,没有运动器官。与动物相比食物的来源不同,植物自己在体内制造养料,所以它不需要口和牙齿。3、引出生物的概念在前面的对比基础上引导学生归纳出生物的概念有生命的物体。由此可以推断出凡不具有“生物”特征的物体就是“非生物”。4、我们是什么引导学生将人类同其他生物进行比较,找出相同点和不同点。最后总结,是唯一有语言、能思考的生物。”10 / 1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科普知识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