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沿海商船防抗台技术分析及对策-四航二内网登录.docx

上传人:李医生 文档编号:11762027 上传时间:2021-09-04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17.4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福建沿海商船防抗台技术分析及对策-四航二内网登录.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福建沿海商船防抗台技术分析及对策-四航二内网登录.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福建沿海商船防抗台技术分析及对策-四航二内网登录.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福建沿海商船防抗台技术分析及对策-四航二内网登录.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福建沿海商船防抗台技术分析及对策-四航二内网登录.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福建沿海商船防抗台技术分析及对策-四航二内网登录.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福建沿海商船防抗台技术分析及对策-四航二内网登录.docx(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福建沿海商船防抗台技术分析及对策福建海事局内容提要:本文从技术角度总结福建沿海防台资源,分析探索商 船特点和经验做法,提出对应的策略,以期对福建沿海海上防抗台提 供借鉴。关键词:商船防台技术特点分析台风是世界上最严重的自然灾害之一, 福建省地处西北太平洋沿 海,是台风灾害最为频繁的省份之一,每年都会受到台风的侵袭,给 沿海船舶造成威胁和损害,台风季节为 6月至10月,7 9月为台风 盛行季节。海上船舶防抗台工作是福建海事系统一项综合性、长期性 艰巨的工作。本文从技术方面研究,总结经验,探索规律,在技术、 资源上做好充分的准备,将可以降低台风所造成的损失,确保人员、 船舶和财产的安全。一、福建沿

2、海主要港口及船舶种类特点福建省位于台湾海峡西侧,兼跨东海和南海,台湾海峡是我国海 上南北主通道之一。福建港口、航运特点为潮汐港、河口港和港河混 合港,船舶种类杂,中小型船舶多。在福建省较大的深水港湾中,有 沙堤湾、三都澳、江阴港、湄州湾、厦门港、东山湾等;台湾岛形成 天然屏障,但有时形成的狭管效应影响也更大。相对于台湾岛拥有大 量的避风良港(一)、厦门港:厦门港的东南方与台湾海峡相连接,三面由群 山环绕,港外有大金门、小金门、大担、二担、三担、四担、五担、 港屿、青屿等岛屿遮挡,是良好的避风港。厦门港主要以集装箱船舶为主,大至十万吨级的集装箱船,小到 千吨级的沿海小集装箱船。大型集装箱船的特点

3、是船速快,速度在 2025节,高航速有利于其在台风到来之前驶离台风的大风圈。港内 平均有23艘47万吨级的电煤运输船。12艘万吨级危险品船和510 艘的千吨级的危险品船。(二)、湄洲湾港:湄洲湾有南岸的泉港港区,和北岸秀屿港区组成的天然避风良 港,大竹航门以内水域(秀屿港锚地除外),遮蔽性良好,南面遮蔽 稍差,地质为泥沙,水深918米,水流由潮汐引起,可供大中小船 舶防抗台,3-7万吨船舶抗台锚地有5个(包括航道),中小型船舶 可选择较浅水域锚泊,约有20-25锚地可供选择。厦门港主要以油船为主,进出湄洲湾船舶有大至15万吨油轮,3-7 万吨的油船较多,及小型的化学品船舶。秀屿港船舶有最大7万

4、多吨 的散装船,还有小型化学品船。秀屿港锚地(包括航道)是中小型船 舶防抗台理想锚地,四周遮蔽极好,底质为泥沙,锚地中海军和港务 部门共设5个浮筒,可供中小型船舶系浮抗台,但整个锚地水域不宽 敞,如供大型船舶锚泊抗台,小型船舶将被排挤,因此该锚地不符合 深水深用原则。锚地如合理安排,考虑遮蔽性好等问题可适当减小锚 泊船间距,可供20艘左右中小型船舶(包括系浮船舶)和 2艘(1-3 万吨)船舶锚泊抗台。(三)、福州港:福州港位于台湾海峡北口,目前,福州港形成了 “一港四区”的 布局,即福州港包括罗源湾港区、闽江口内港区、松下港区及江阴港罗源湾港区自然条件好,遮敝条件、水深条件均适宜大型船舶锚 泊

5、避风,但该水域范围狭窄,水产养殖问题较为突出。闽江口内港区 目前划有30个避风锚地,其中2万吨级锚地1个,5000吨级锚地5 个,其余均为千吨级锚地;作业浮筒 9个,不适宜做锚地避风之用, 台马水域适宜500吨级以下的小型船舶锚泊。松下港区及海坛海峡水 域比较开阔,不适宜避风。江阴港区划有避风锚地2个,其中大型船舶避风锚地1个,5000吨级避风锚地1个,但只适宜避东北风,对南 风的抵抗能力较差。福州港目前没有供危险品船舶及二万吨以上大型 船舶避风专业锚地,在台风来临之前,提前安排危险品船及二万吨以 上大型船舶出港,同时为了防止出现“大马拉小车”的现象,合理安 排船舶锚泊,保证深水深用,浅水浅用

6、,充分发挥锚地的作用。为了 确保内河运砂船安全抗台,同福州市地方海事局等有关部门开展联合 执法,及时安排内河运砂船到风力较小的台马段锚泊。兴化湾江阴港是大中型(5千一7万吨)船舶抗台理想锚地,整 个湾四周有陆地和海岛环抱着,进入湾内两条水道分别是南日水道和 兴化水,南日水道最浅水深15米,兴化水道21米,水域范围适中, 底质为泥或泥沙,水深6米到26米不等,10多米至20多米水深范围 宽广,整个湾可容纳大中型30艘左右船舶同时抗台,湾内潮流是往 复流(受潮汐影响)。该锚地常有过往船舶进入避风抗台。(四)、泉州港:泉州湾内七星礁锚地为3000-5000吨级避风锚地,可供数艘船 舶避风;后渚、白奇

7、、秀士为 500-3000吨级船舶以及水上水下施工 作业船舶避风锚地。但禁止在后渚大桥施工水域下游 300米范围内锚 泊避风。泉州湾进出港船舶主要为集装箱船、散杂货船和中小型载运危险 货物船舶,围头湾(含安海湾)进出港船舶主要为集装箱船、杂 货船、中小型载运危险货物船舶和运砂船。该水域的船舶通航密 集度居辖区各港湾首位,(五)、宁德港:三沙湾内为主,属半封闭海湾,三都澳口口门水域宽度仅1.7海里左右,口门偏东南方向开放,是三沙湾唯一的出口,连接东冲水道 与小门水道。湾内大小岛屿星罗棋布,大岛屿有三都岛、青山岛、斗 冒岛、鸡公山岛、白匏岛、长腰岛、东安岛、雷江岛,其中三沙湾西 面的岛屿之间距离较

8、小,形成一些小风区。三沙湾四周陆域均为海拔 300m以上的山脉所环抱,外海波浪难以从长达7.5海里的东冲水道传 入三沙湾内,是公认的天然避风良港。二、福建沿海船舶避风区域及适用特点:福建海区海岸线的直线距离为 535公里,但岸线实际长度约3320 公里,仅次于山东居全国第二位,。福建沿海岛屿星罗棋布,数量达 1202个,全部岛屿的岸线长度为1779.26公里。福建省曲折的海岸线 形成125个港湾,岛屿星罗棋布有1500多个。拥有大量的良好的避 风港湾,按其避风区域及适用特点归纳如下:1、湾澳避风区:指拥有岛屿阻挡的外港湾澳避风锚地,如南日水道、平潭海峡,西洋岛水域、江阴湾水域、深沪湾等,适合于

9、过路大船 距台风登陆点较远(150海里以上)临时避风。2、深水港湾避风区:指天然港湾避风锚地,福建山地多,素有八山一 水一分田的美称,有众多的群山环抱的深水良港,如三都澳、罗源 湾、湄州湾、泉州湾、厦门港、东山湾等,适合于附近港区或本港 大船距台风登陆点100海里的临时避风。3、海河混合港避风区:指内河出海航道,海河混合港避风锚地,一般 水域狭窄,水深较浅,航道即是避风锚地。如沙浮港、闽江口内港、 九龙江、赛江、晋江因水面窄、航道曲折,两岸是山。适合于本港 中小型船距台风登陆点50-100海里的临时避风。4、码头停泊避风:指一些中小型船舶直接靠码头避风。如晋江水头港 区,因有众多小吨位船舶,又

10、没有锚地;二是修造船厂无动力船。5、滩地坐浅避风:指小型船舶或大型驳船直接坐滩地避风,此种避风可避开风浪大,或强洪水的水域,在沙滩或支水道内坐浅避台。“桑 美”台风中,有部分沙堤的渔船到沙堤湾顶的八尺门,用坐浅方法安全避过了 “桑美”台风。衡量港口避台的好坏,主要是各港的地形和地貌(避东北风、回 南风及可遮蔽情况)、港湾、锚地(包括规划或推荐或临时开辟的航 道锚地)、防台浮筒、底质、潮流以及能避船舶数量、最大能避船舶、 到港船型特点等,还要应考虑能否在码头靠泊避台、坐浅避台以及特 殊避台方法等。三、影响福建沿海船舶台风特点影响中国的台风都是由西北太平洋菲律宾以东洋面生成,对福建 沿海船舶的影响

11、主要有以下登陆路径特点:(一)在西北太平洋生成后经过台湾岛以北登陆福建辖区。由于 其途径为直线西向型,海面移动时间长,台风在海上吸收的能量大, 登陆前没有受到任何阻碍。例如2006年8月10日在福建省沙堤附近 登陆“桑美”。(二)在西北太平洋生成后首先在台湾岛登陆,再次登陆福建辖 区。由于受到台湾岛的阻挡,强度相对减弱,但产生的危害性难于预 防,同时受到台湾海峡狭管效应的影响,强度多变,危害性不可低估。 特别是在台湾岛花莲,台风遇自然屏障后登陆台湾进入台湾海峡的台风,由于受到台湾岛上高山的影响,台风上部先进入台湾海峡影响福 建辖区相对较小,随后而来的台风下部影响最大,故造成台风影响时 间长,易

12、于忽略,例如2002年9月7日福建省连江县登陆“海棠”。(三)在菲律滨以东面生成后进入台湾海峡登陆福建辖区。由于 其移动途径为西北向型,海面打转时间长,在海上吸收的能量大,登 陆前没有受到任何阻碍,且受到台湾海峡狭管效应的影响,带来的危 害性一个加倍重视,例如2001年6月23日在福建省福清市登陆“飞 燕”。(四)在南海生成的土台风经台湾海峡登陆福建辖区。其特点是 形成时间短,移动速度快,虽然强度不大,有些甚至还未登陆前就消 失,但难于预防。船舶受台风影响的方向及风力大小主要应从如下几方面分析:一是船舶在风圈半径的位置。 台风按风速大小通常分为外圈区、 涡旋区和台风眼三个区域。外圈区,自热带气

13、旋边缘向里风速逐渐增 大,影响范围广;涡旋区,风力在 8级以上,风的径向分布特征是越 往中心风力越大,在近中心附近为围绕台风眼的最大风速区; 台风眼, 产生巨大的波浪,由于周围风向变化较大,易形成“三角浪”或“金 字塔浪”,海况十分险恶,严重地威胁船舶安全。风圈半径大,风力影响范围广,影响时间长;风圈半径小,风力 影响范围小,影响时间短,但稳定性差,路径易变化。 2005年第19 号台风“龙王”在我省晋江市围头登陆,10级风圈半径大,达250kmi 10-11级以上的风圈笼罩全省沿海,福清市下屿最大风速达45.6米/ 秒,沿海暴潮汹涌,狂风暴雨滞留 10小时之久。2006年8月10日, 五十年

14、一遇的8号超强台风“桑美”正面袭击了我省福鼎沿海港口, 风圈半径小,风眼明显,风力强,风力达 17级以上,瞬间风力达19 级,登陆过程短。二是右半圆影响分析。危险半圆常在热带气旋行进方向的右半 边,而安全半圆则在热带气旋的左半边。这是因为,热带气旋在北半 球是按逆时针方向旋转的,它的右半边风向与行进方向一致,左半边 则风向与行进方向相反;这样一来,风速在热带气旋的右半边得到加 强,而左半边则减小。所以热带气旋右半边是危险恶劣的。因此应高 度重视在辖区南部登陆的台风。如“龙王”台风在泉州登陆,在福州 风雨影响都较大。三是遮挡情况分析。台风登陆前,受台风的影响吹偏北风和西北 风;台风登陆后,将出现

15、回南风,吹偏南风和东南风。还应当注意台 风的风向和潮流的方向一致时,船舶极其容易发生走锚的险情。四、福建沿海船舶种类特点和防范技术要素(一)危险品船主要分布于湄洲湾、闽江内港和厦门港。危险品船在台风来临前 应提早做好防抗台风的准备,在远离人口密集区、城市商业贸易区、 重要建筑物的水域锚泊。与周围的锚泊船舶保持适当的安全距离。主 动将船舶载运的货物名称、数量、IMO编号、危险品等级、锚泊位置 等安全信息向当地的海事部门报告。装载散装液化危险品货物的船 舶,当液体货物存在自由液面时,将造成稳性的减小,对船舶的安全 产生危胁。(二)、集装箱船主要分布于和厦门港、泉州湾、福州港。集装箱船甲板上的集装

16、箱使船舶的受风面积增大,应尽量赶在台风来临前将甲板上的集装箱 卸空。(三)、矿砂散装船主要分布于闽江内港。一般情况下,对于矿砂散装船散装船装运 沙和煤等容易流动的货物散装船,货舱的货物不满容易造成货物移 动,降低船舶的稳性,对船舶防抗台风造成不利的影响。散装船在可 能遭到台风袭击的港口装卸货时,应尽量保持符合海上航行状态的船 舶稳性和强度,随时做好出港避抗台风的准备工作。(四)、散装船主要分布于泉州港和厦门港。一般情况下,散装船装运的货物越 多越有利船舶的防抗台风。对于装运谷物等容易流动的货物散装船, 货舱的货物不满容易造成货物移动,降低船舶的稳性,对船舶防抗台 风造成不利的影响。对于装运散装

17、木材的散装船,甲板上的木材将增 大船舶的受风面积,不利于船舶的防抗台。对于在货舱内或在甲板装 载大型设备、大尺寸的钢板、卷钢的船舶,货物的绑扎应牢固。如果 在台风袭击的时候,货物的绑扎发生松动,货物发生移动,将严重影 响船舶的安全,使船舶面临倾覆的危险。散装船在可能遭到台风袭击 的港口装卸货时,应尽量保持符合海上航行状态的船舶稳性和强度, 随时做好出港避抗台风的准备工作。(五)、船舶动力未恢复、无动力工程船主要分布于宁德港和闽江内港。船舶因修理等原因暂时失去动 力,应及早进入锚地防抗台,并雇用拖轮在附近守候。如果条件允许, 应赶在台风来临前将动力恢复。对于动力工程船,应尽可能进入避风 坞避风,

18、或在采取其他有效的安全防范措施的情况下, 在码头上避风。 或在拖轮的守候下,在锚地避风。(六)、其他小型客、货船福建沿海各港普遍分布。其他小型客、货船应尽可能进入避风坞 避风,或进入江河等避风条件良好的水域避风,或在海岸边遮蔽条件 好的水域避风。对无法到锚地避台但存在沉船危险的小船,采取坐浅 加固防台。对受台风影响严重,自身又无动力,危及附近大桥或堤坝 安全的滩涂上的船舶,进行加固或事先船底开孔做好自沉准备,并按 照当地政府的统一部署,把以上船舶设施上的船员撤到岸上安全地 带。在抢险救灾时,一旦危及人员安全,优先抢救人员,并做好抢险 救灾人中的安全保护作。四、福建沿海港口防台客观薄弱因素(一)

19、、空间局限性。不管港口水域大小,随着“海西”港口建 设和养殖业的发展,可利用锚地越来越少,水域船舶密度趋向拥挤, 加上由来已久的水产养殖物和渔船进港避风无序抛锚侵占锚地和航道的问题,台风期间本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划定避风锚地或临时的避风 锚地,安排船只保持足够的安全距离抛锚抗台,但由于上述问题的困 扰,无法安排更多的船只进港避风,也使抛锚船舶在台风期间,由于 走锚而进入养殖区或与它船发生碰撞,造成了不必要的经济损失。(二)、地理自然性。台湾海峡过往船舶比较多,进入港口防台 的占总数1/3,这给原来小型船舶和一般船舶各占1/3的拥挤的避风 锚地雪上加霜。五、福建港口防抗台对策(一)适时早避留有余地,

20、树立避台第一的策略海上防台需先行一步,以“避”(远离)为主,相对于岸上,海 上船舶具有可流动性特点,因此,切不可坐以待毙,尤其是面对像桑 美这样的超强台风,三十六计走为上策。台风的破坏力主要由强风、 暴雨和风暴潮等三个因素引起的。目前,台风靠人类现有的力量是无 法对抗的。这也就是为什么在航海上常将恶劣天气称之为“不可抗 力”。人类所能做的工作,就是尽可能地减少自然灾害的损害、减少 天的成份。守株待兔那将是瓮中之鳖,惹不起躲得起,适时早避,留 有余地,将它对人类的伤害降到最低限度。避台范围应以10级风圈半径之外为基本线,根据台风的路径, 风力大小和风圈半径大小,判断可能登陆的地点。动力大、速度快

21、的 船舶,包括危险品等特种船舶,应尽早撤离登陆点港口,到临近其他 避风条件好的地方避风。根据台风和各辖区特点,最大限度地撤离登 陆点的港内船舶,避台范围应以10级风圈半径之外为基本线。尤其 是潮水港应及早安排(如闽江口内港区)。(二)合理使用避风锚地“深水深用、浅水浅用”的原则合理规划防台根据船舶操纵情 况避台,如大型空载船舶避台主要注意回旋水域与避风情况。锚地选 择和安排深水深用,但浅水不一定通用,水深、底质、锚机状况、抛 锚方法(最好的锚泊方法,如一点锚等)、船舶主机和舵机配合使用、 回南风后进行调整、港内风流共同作用锚的调整等。在规划避风锚地时应考虑如下因素:一是否有合适的遮挡;二 是否

22、对周围的设施相冲突,如桥梁、取水口、油品码头等;三是否便 于特殊船舶就近抗台;四是如果是发生走锚其下风水域是否对船舶构 成致命伤害。锚地的合理指泊可以充分发挥有限的资源,如闽江口内港区水 域狭窄,可供万吨级船舶以上锚泊的锚地非常有限,万吨级船舶滞留 港内是不可避免的。所以在此必须认真进行规划,包括航道水域都可 在锚地上船舶到位后作为船舶抗台锚, 在台风警报解除后这些船舶必 须先行进行疏散,这样才能真正做到深水深用。当然对辖区海域情况 更应有一定的了解,甚至包括辖区相邻的水域也应有一定的了解,如 与福州海事局辖区相邻的三都澳和湄洲湾都是天然的避风良港,闽江内上游的内河水域也是内河船舶的避风良港,

23、福州海事局当进入二级 防台状态都会联系福州地方海事局一道疏散内河船舶到上游的内河 水域避风。各港的地形和地貌(避东北风,回南风的影响,可遮蔽)、多少 港湾,多少锚地(包括规划或推荐或临时开辟的航道锚地),多少防 台浮筒,多少能避多少船,最大能避船舶,底质如何,潮流如何,到 港船型特点。还有通常的在码头的的靠泊避台,坐浅避台,特殊避台 方法等。船舶根据台风路径、中心气压及影响本船风力大小和本船操 纵特点,选择理想的避台方法。(三)抗台阶段注意技术避台无法情形下,才进入抗台技术阶段。船舶设计对抗风等级有 限制(如锚链抓力),选择锚地至关重要,首先应选择可遮蔽的地形 和地貌(避东北风,回南风的影响)

24、,其次应考虑底质、潮流等因素。 判断避台位置是处于台风路径的右半圆还是左半圆,对台风右半圆影响应充分考虑,右半边是更危险恶劣的。另外不要死守避台锚地观念, 避台锚地是相对避台的,在一定的时候要根据台风情势,只要不影响 他船安全情况下可在锚地范围外避台。船舶技术防台主要有锚泊抗 台、码头抗台和浮筒抗台等几种。(四)福建海事系统防台工作经验点滴小结在防台策略上,充分体现“海上防台先行一步”的特点,有效落 实“二早”(早部署、早落实)、“三全”(全体动员,全线防御, 全力以赴)“四到位”(领导组织到位、人员设施到位、检查落实到 位、责任到位来落实工作到位),突出“三个重点(重点区域重点防 范、重点时

25、段重点防御、重点对象重点监控),坚持卓有成效的防 范策略,加强“防”、落实“防”、突出“防”,在“防”上狠下功 夫,以精细化的工作要求来落实各项措施。在防台技术上,要充分发挥海事系统在海上船舶防台的专业优势, 以具有较强实操性的防台工作预案为依托,以技术防台为重点,落实 各项防台措施。在落实防台技术措施上应着重考虑:1、台风来临前加强在港船舶动态的掌握,详细掌握重点区域、重 点船舶的技术资料和基本信息,特别是要注意掌握进港避风船舶的动 态;2、正确处理好人与船的关系,根据实际情况和地方政府的统一部 署处理好防台船舶人员去留问题,以体现“以人为本”的原则,体现 海事工作最根本的价值取向;3、依靠

26、先进的安全监管技术手段,包括 AIS、CCTV VTS VHF系 统及各种应急设备等加强对局面、局势和现场的控制力,及时提供台 风信息服务;4、注重现场一线的防台工作,特别是重点区域的基层海事部门, 把落实各项防台措施的工作做细做实,建立健全记录台帐;5、把“四客一危”、滨海施工作业船舶、无动力船舶作为辖区海 上防台的重点对象,加强监控,督促落实防台措施;6、全面掌握辖区各方面的情况,特别是以往防台过程中反映出的 需要进一步掌握的辖区静态信息等,做到知己知彼;7、对确定的重点防御区域,要逐船逐码头进行防台措施落实情况 的检查,做到不留死角;8、在落实“防”的过程中,要对重点船舶实施重点检查,检查船 舶的防台措施的落实情况和船舶机械设备的可用度,特别是对船舶的锚链系统、动力系统等设备的检查,以保证随时可用;9、应按照“深水深用、浅水浅用”的原则合理规划防台避风锚地, 在规划防台避风锚地时应考虑如下因素:一是否有合适的遮挡;二是 否与周围的设施安全相冲突,如桥梁、取水口、油品码头等;三是否 便于特殊船舶就近抗台;四是船舶如果发生走锚其下风水域是否对船 舶构成致命伤害。阅读:3166次打印关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科普知识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