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混作方式绿肥替代部分基施化学氮肥对双季稻产量形成及土壤特性的影响.pdf

上传人:啊飒飒 文档编号:11774496 上传时间:2021-09-06 格式:PDF 页数:2 大小:59.7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不同混作方式绿肥替代部分基施化学氮肥对双季稻产量形成及土壤特性的影响.pdf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不同混作方式绿肥替代部分基施化学氮肥对双季稻产量形成及土壤特性的影响.pdf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不同混作方式绿肥替代部分基施化学氮肥对双季稻产量形成及土壤特性的影响.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不同混作方式绿肥替代部分基施化学氮肥对双季稻产量形成及土壤特性的影响.pdf(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不同混作方式绿肥替代部分基施化学氮肥对双季稻产量形成及不同混作方式绿肥替代部分基施化学氮肥对双季稻产量形成及 土壤特性的影响土壤特性的影响 通过 2 年大田定位试验,考察不同混作方式下绿肥(紫云英、 紫云英+满园花、 紫云英+黑麦草、 紫云英+满园花+黑麦草)的养分积累差异、绿肥翻压后双季稻生 长发育、产量形成、养分累积及稻田土壤特性,探讨不同种类绿肥混作翻压还田 替代部分基施化学氮肥(尿素)对双季稻产量形成与稻田土壤特性的影响,以期筛 选最为合理的稻田绿肥混作方式,为实现稻田高效养分管理、克服土壤障碍因子 提供理论依据与技术支撑。主要结果如下:(1)紫云英单作处理绿肥干基产量、 氮 素含量和

2、氮素总积累量均较高,其中干草含氮量较紫云英+满园花、紫云英+黑麦 草、紫云英+满园花+黑麦草混作和冬闲处理分别高 11.5%、18.0%、13.3%和 12.1%(两年均值);各处理干草磷、钾含量无显著差异;各绿肥还田处理替代化肥 氮的比例,2016 年在 28.98%39.68%之间,2017 年在 30.55%39.47%之间,以紫云 英单作处理最大,紫云英+黑麦草处理最低。 (2)绿肥替代部分基施化肥对水稻分蘖动态无显著影响,有利于提高水稻灌 浆期叶面积指数、叶片 SPAD 值与干物质积累量,进而提高有效穗数和结实率;各 处理在年际间有一定差异,但一般以紫云英单作和紫云英+满园花处理表现

3、较好。 (3)各绿肥替代部分基施化肥处理均有较好的增产效果,但不同模式间差异明 显,2016 年早、晚稻均以紫云英单作处理增产效果最好(分别较 CK 增产 7.3%和 8.5%),紫云英+满园花处理居其次(分别较 CK 增产 6.0%和 7.1%);2017 年早、晚 稻均以紫云英+满园花处理增产效果最好(分别较CK增产7.2%和5.5%),紫云英单 作处理居其次(分别较 CK 增产 5.5%和 4.7%)。 (4)绿肥替代部分基施化肥对水稻氮素的吸收利用和积累有一定促进作用, 各混作方式中以紫云英单作还田和紫云英+满园花混作还田效果较好,有利于提 高水稻氮素的吸收利用以及水稻后期氮素的积累量

4、。(5)绿肥处理对提高双季稻 田土壤碱解氮有一定积极作用。 2016 年绿肥还田后,稻田土壤碱解氮含量各处理间差异无明显规律,但 2017 年早、晚稻成熟期,绿肥还田处理碱解氮含量均高于冬闲处理,增幅在 0.53%2.17%(早晚稻均值),以紫云英单作处理最高,紫云英与满园花混作处理居 其次;绿肥处理对提高双季稻田土壤有机质含量有一定积极作用。以紫云英单作 处理增幅较大,2016、2017 较之冬闲分别提高了(早晚稻均值)1.16%、1.94%;对 提高双季稻田土壤脲酶活性有一定促进作用。 2016 年各处理较冬闲处理提高 1.91%5.74%(早晚稻均值),2017 年各处理较 冬闲处理提高

5、 3.25%6.85%(早晚稻均值),其中以紫云英单作处理和紫云英与黑 麦草混作处理提高幅度较大。 (6)不同绿肥混作方式下,以紫云英与黑麦草或者三 花混作处理的土壤有效磷含量较高,冬闲处理次之,紫云英单作处理和紫云英+满 园花混作处理较低,2016 和 2017 年分别较冬闲处理低 2.03%、2.72%和 2.07%、 2.38%(早晚稻均值);土壤速效钾含量在成熟期,以冬闲处理较高,紫云英单作处 理和紫云英+满园花混作处理较低,2016 年和 2017 年分别较冬闲处理低(早晚稻 均值)6.05%、7.4%和 5.58%、6.75%。 综上所述,绿肥替代部分基施化学氮肥(尿素)对双季稻增产与稻田土壤肥力 提升有积极作用,整体上看以紫云英单作和紫云英+满园花处理效果较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科普知识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