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湘教版必修1第四章章末小结阶段质量检测.docx

上传人:大张伟 文档编号:11789808 上传时间:2021-09-11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12.1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地理:湘教版必修1第四章章末小结阶段质量检测.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地理:湘教版必修1第四章章末小结阶段质量检测.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地理:湘教版必修1第四章章末小结阶段质量检测.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地理:湘教版必修1第四章章末小结阶段质量检测.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地理:湘教版必修1第四章章末小结阶段质量检测.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地理:湘教版必修1第四章章末小结阶段质量检测.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地理:湘教版必修1第四章章末小结阶段质量检测.docx(10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阶段/ 检测(满分100分时间45分钟)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60分)不深深聚落作为人类适应、利用自然的产物,其外部形态和组合类型无打上了地理环境的烙印。读图回答1? 2题。1 .图中的聚落分布反映的地理环境最有可能位于()A .滨海地区B.丘陵地区C .盆地地区D.河谷地区解析:图中聚落形态呈条带状分布,最有可能分布在山区的河谷地区。答案:D2 .下列关于图中聚落的叙述,正确的是A.各聚落都是从集市发展起来的城市B ?都属于热带地区的聚落,多分布在河谷地带C ?聚落的区位类型是河流发源地D.聚落里的人多从事第一产业解析:图中聚落众多,沿河谷分布,应为乡村,居民多从事第一产业。答案:D(2

2、010江苏高考改编)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增多导致全球气候变化,已成为全球关注的热点问题。下图为“地球热量平衡示意图”。读图回答 3? 4题3 ?二氧化碳含量增多,导致大气对地面保温作用增强,下列数字所示环节与大气保温作用直接相关的有B.D.A .C .4 .全球气候变化会对粮食生产产生较大影响,其主要原因是作物的生长发育受到影响旱涝灾害增多某些物种灭绝土壤肥力下降B.A .C .D.解析:第3题,本题考查有关地面辐射、大气辐射等基础知识,意在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大气保温作用是指大气吸收了地面辐射后,又以大气逆辐射的形式将能量返还给地面,这分别对应图中的和。第4题,本题考查了全球气候变化

3、对农业生产的影响,意在考查学生的分析推理能力。全球气候的变化,首先使气温发生了变化,从而影响农作物的生长发育;同时,它还会引起大气环流的变化,从而使得降水的时空分布发生了变化,旱涝灾害增多,从而影响农业生产。答案:3.A4.A(2011广东高考)读“2007年我国部分省级行政区人均GDP与人均CO2排放量散点图”,结合所学知识,完成5? 6题181412-G86-2L呐装织平均江N 咽京人万无)5 ?与全国平均水平相比,人均 GDP高、人均CO2排放量低的是A .上海、天津B.广东、福建C .海南、贵州D.辽宁、山东6 .山西、内蒙古人均 GDP不算高,但人均 CO2排放量高。其主要原因是A

4、.自然资源贫乏B.交通设施落后D.第三产业发达C.煤炭消耗量大解析:第5题,认真读图即可得出结论。第 6题,山西、内蒙古煤炭资源丰富,煤炭消耗量大,人口总量较少,人均 CO2排放量高。答案:5.B6.C水资源开发利用率是指流域或区域用水量占水资源可利用量的比率。国际上一般认为,一条河流的合理开发限度为40%。而当利用率超过 40%时,即表明严重缺水,可能制约经济发展,弁带来一些社会和环境问题。根据材料和下图回答7? 8题LOO% 80%60% 10%20% 0注:l-it界平均2我国平均3利西t牌 1-塔里木河5 -准嚼尔社地6一晦河流城7 ?图中所示我国部分地区在水资源利用上存在的共同问题是

5、()A .水资源更新速度快B.利用率过低C .水污染严重D.利用率高&海河流域水资源开发利用率比塔里木河流域的高的原因是()A .降水总量小B.降水年际变化大C .浪费更严重D.水资源需求量大解析:第7题,本题考查了我国水资源利用上存在的问题。水资源更新速度快不属于水资源利用的问题;图示我国部分地区水资源利用率已超过70%,利用率较高;图示的 3、4、5地区水污染不严重。第 8题,本题考查了不同地区存在水资源利用差异的原因。海河流域人口密集、工农业发达、水资源需求量大所以海河流域的水资源开发利用率比塔里木河流域的高。;完成9? 10题答案:7.D8.D读“我国某类自然灾害出现频次图B.台风D.

6、寒潮9 .此图反映的自然灾害是A ?干旱C .洪涝10.对图中甲、乙两区域灾害多发时间的叙述,正确的是A .甲一 7、8 月B .甲一 3、4、5 月C .乙一 5、6 月D .乙一 12、1、2 月在3、4、5月出现严重的春旱,而在江淮地区则在答案:9.A10.B解析:由图可知,此灾害在东部地区多发,可能是由于雨带移动而造成的干旱灾害。在华北地区一般7月易发生伏旱天气。水。而丁百年一遇山水徵in /不始出现r9灾害水位0再现周期(年)右图为某河流流域管理局根据常年水文数据(1875? 2005年)绘制的洪水频率曲线图。若根据19752005年的水文数据推算,洪水频率有增大的现象。读图,回答1

7、1? 12题。11.开始出现灾害的水位,在1975? 2005年的洪水频率曲线上,其再现周期比在 1875? 1975年的洪水频率曲线上大约缩短了()A . 1年B. 3年C.5年D. 7年解析:读图可知其答案。答案:B12?如果此流域内的降水量及降水特点没有变化,那么造成近年来洪水频率增大的原因最可能是()疏通河道退耕还牧城市化林地转牧围湖造田禁止开采地下水A .B.C .D.解析:若降水量及降水特点没有变化,那么洪水频率增大可能与城市化、林地转牧等植被破坏及围湖造田导致调洪蓄洪能力下降有关。答案:C 二、综合题(共40分)13 ?读我国华北某区域图,回答下列问题。(20分)(1)请在图中用

8、箭头画出河流的流(2分)陛。)简述图中河流的水文特征?(6分)说出公路的以下两处弯曲是否合理,弁说明理由。A处,理由。B处,理由。 (8分)(4)该地聚落分布的特点是什么?(4分)(2)题,华北地区河流特征从水位、流量、含解析:第(1)题,从等高线分布可得出该地东高西低。第量、结冰期等方面进行解答。第 (3)题,从地形对交通线的影响分析,A在山区线路呈“之”字形合理;B在平原弯曲,线路加长带来很多不便是不合理的。第(4)题,聚落多在平原地区和公路沿线。答案:(1)画图略(河流的流向大致是自东向西流 )。(2)流量的季节和年际变化大,有结冰期,含沙量较大。(3)合理 公路在陡坡上成“之”字形弯曲

9、不合理 应走直道,选择通向大城市的最短路线沿公路分布;山区少,平原地区多。14.世界能源生产与消费不均衡,开发与利用形式多样。根据下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20分)材料1:部分国家石油生产与消费地理分布图(2006年)匚卑油主产掖卑油油费丘-100消费T产后出口量曲岫眦皿IM19811989199A119992004 (A)世界石油生产与消费总量缺口最大的3个国家是根据材料2判断,关于我国石油消费、生产和出口状况的叙述,正确的是(2 分)((3分)材料2:我国石油消费、生产和出口状况图。05053 2 2 11A .生产量和消费量同步增长B.我国消费的石油以进口为主C .1995

10、年我国成为石油净进口国D . 20世纪80年代我国石油自给有余(3)我国石油对外依存度越来越高的原因是什么?( 3分)为了保证我国能源安全,减少对石油进口的依赖,你认为可以从调整优化能源结构方面采取哪些措施? (6(5)材料1中的甲、乙、丙三地,开发太阳能的自然条件最优越的是 ,说明理由。(6分)(3)题,我国石油对外依解析:第题,读图可知。第 (2)题,由图可知,我国石油消费量增长大于生产量的增长,但石油消费以国内生产为主;1996年我国石油消费量大于生产量,成为石油净进口国。第度高的原因一是国内石油增产困难,二是消费增长加快,供需缺口越来越大。第题,调整优化能源结构主要从使用石油替代能源,开发利用新能源和进行能源的跨区域调配入手。第 所处的 (5)题,丙地太阳能丰富与其纬度、当地的气候有密切联系。答案: (1) 美国 日本 中国 (2)D (3) 受石油资源条件限制,增产困难;国内石油消费增长加快,供需缺口越来越大。(4) 合理有效利用,使用液化煤代替石油;加大开发与利用核能、太阳能、风能、生物能、水能等能源 的力 度,提高电能在能源消费构成中的比重,加快西电东送、西气东输的进程。(5)内地 理由:太阳高度角大(太阳总辐射量大);热带沙漠气候;云量少(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量多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科普知识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