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1,大肠杆菌的培养和分离.docx

上传人:啊飒飒 文档编号:11796655 上传时间:2021-09-13 格式:DOCX 页数:26 大小:28.8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实验1,大肠杆菌的培养和分离.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实验1,大肠杆菌的培养和分离.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实验1,大肠杆菌的培养和分离.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实验1,大肠杆菌的培养和分离.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实验1,大肠杆菌的培养和分离.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亲,该文档总共2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实验1,大肠杆菌的培养和分离.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实验1,大肠杆菌的培养和分离.docx(2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实验1,大肠杆菌的培养和分离篇一:实验1 大肠杆菌的培养和分离实验教学提纲 实验1 大肠杆菌的培养和分离教学提纲 实验目的 1. 进行大肠杆菌的扩增,利用液体培养基进行细菌培养的操作。 2. 进行大肠杆菌的分离,用固体培养基进行细菌的划线培养。 3. 说明大肠杆菌的培养条件和操作要求的原理。 实验材料 1. 配制LB液体培养基,蛋白胨0.5g,酵母提取液0.25g,氯化钠0.5g,加水50mL溶解。 2. 配制LB固体培养基,蛋白胨0.5g,酵母提取液0.25g,氯化钠0.5g,琼脂1g,加水50mL溶解(配制LB固体培养基是用来倒平板和倒试管斜面)。 实验步骤 1. 培养基灭菌。 在两个15

2、0mL的三角瓶中分别装入50mL LB液体培养基和50mL LB固体培养基(刚配好,尚未凝固),加上封口膜(一种塑料薄膜,中间有小孔的滤膜。既可以通气,又不使细菌进入。)。将培养皿用牛皮纸包好,放入高压灭菌锅中,1kg压力灭菌15min(有压力时开始计时)。 同时将需要灭菌使用的培养皿、试管、三角瓶等和所用器械(接种环、镊子等)等一块灭菌。 2. 倒平板,倒斜面。 灭菌后。待高压锅压力与大气压相同时,打开锅盖,将有培养基的三角瓶、试管、培养皿等放在灭菌后的超净工作台上。 超净工作台操作:打超净工作台的紫外灯(注意:打开紫外灯后人必须离开),持续30min,关闭紫外灯,打开过滤风和白炽灯。 将有

3、培养基的三角瓶和培养皿放在灭菌后的超净工作台上后,点燃酒精灯,用镊子夹出酒精棉球擦拭桌面,并用酒精棉球擦手。待固体培养基冷却到60时(手放上还有些热的时候),在酒精灯火焰旁,以右手无名指及小指夹持含有固体培养基的三角瓶的封口膜,右手其他三个手指拿着三角瓶;左手拿着培养皿,并打开上盖的一边,将三角瓶的培养基约1020mL倒入1 个培养皿中。倒入后立即置于水平位置上,轻轻摇晃,使培养基铺满培养皿底,待凝,使之形成平面。 倒斜面(试管内空白斜面),用玻璃漏斗倒入试管内,每试管2mL。试管斜靠在平放的铅笔上,冷却凝固。 3. 液体培养基用于大肠杆菌的扩大培养。 将大肠杆菌和有液体培养基的三角瓶放在左手

4、中,靠近酒精灯火焰;右手拿着接种环,并用右手无名指和小指夹住斜面的棉塞和三角瓶封口膜。接种环在火焰上烧红,再深入到斜面,使环接触培养基冷却后,再取菌种。将菌体放入三角瓶的封口膜和斜面的棉塞复原。三角瓶在37摇床上震荡培养12h(转速200转/分)。这一步骤由老师完成。4. 划线分离,分离菌种。 在酒精灯火焰上灼烧接种环,将摇床上培养12h的菌液(老师代做)打开,接种环部分深入到菌液中(只一次)。然后,在固体培养基的平板上连续划,接种环只在菌液中蘸菌液一次,划线后盖好培养基。将培养皿倒置(盖在下面),放在37恒温培养箱中培养1224h后,可看到在划线的末端出现不连续的单个菌落,表明菌已经被分离。

5、 划线的目的是分离菌种。用接种环以无菌 操作取细菌悬液一环,在平板培养基的一边, 做第一次平行划线23条。转动培养皿约70 度角,用烧过冷却的接种环,通过第一次划线 部分,做第二次平行划线。用同法通过第二次 平行划线,做第三次平行划线。注:每下一次的划线之前都需要 将接种环灼烧灭菌,待接种环冷却后,接种环需通过上一次的划 线获得菌种后再进行下一次的划线分离(如图B、C,我们这么做 就是为了使第一次划线后的菌种浓度降低,以达到得到单菌落(分 离菌种)的目的)。 5菌种保存 在无菌操作下将单菌落用接种环取出,再用划线法接种到斜面上,37培养24h后,4冰箱保存。4是一个保菌温度。篇二:大肠杆菌的培

6、养与分离 一、大肠杆菌 1.大肠杆菌属于革兰氏_性菌,为_型的肠道杆菌。 2.结构:属于_生物。 3.用途:是在_技术中被广泛采用的工具。 4.与人类的关系:它生活在人类的_中,一般对人_(“有”还是“无”)害。有一些菌株对人体能产生危害,因为它们可以侵蚀_并产生_。任何大肠杆菌如果进入人的_系统,都会对人体产生危害。 答案:1.阴 兼性厌氧 2.原核 3.基因工程 4.肠道 无 肠黏膜 毒素 泌尿 二、细菌的培养和分离 1.细菌的培养: (1)细菌的繁殖:细菌以_的方式繁殖,分裂速度很快,约_分裂一次。 (2)培养细菌的方法:培养细菌,需要将_ 转移到_中,一般用_来转移带菌的培养物。 (3

7、)用不同培养基培养细菌的差别: 接种后,培养细菌的培养基类型 接种方法 接种后培养的时间(单位:小时) 培养结果 液体培养基 接种环直接接种 培养8 h后 每毫升培养基中有_个细菌 固体培养基 用接种环在培养基上用_的方式接种(该法还可以用于_) 培养1020 h后 一个细菌细胞会繁殖成许多个细菌细胞,这些细胞 _,形成_ 2.细菌的分离: (1)分离的方法与特点:分离细菌有_和_2种。前者方法简单,后者操作复杂,但是_更易分开。 (2)本实验进行大肠杆菌分离,是用_法,就是在_培养基上进行细菌的_。 答案:1.(1)分裂 20 min (2)已有细菌的培养物 新的培养基 接种环 (3)几亿

8、划线 分离细菌 紧紧聚集在一起 菌落 2.(1)划线分离法 涂布分离法 单菌落 (2)划线分离 固体平面 划线培养 三、灭菌操作 1.灭菌操作的原因:为了获得_的培养物,其关键是防止外来_的入侵污染。因此,在培养微生物时必须进行_操作。 2.无菌操作的条件: (1)首要条件是_必须是无菌的; (2)_必须是无菌的; (3)_的过程必须是无菌的等。 答案:1.纯净 杂菌 无菌 2.(1)各种器皿 (2)各种培养基 (3)菌转移操作 四、大肠杆菌的培养和分离实验 1.实验目的: (1)进行大肠杆菌的_,利用_培养基进行细菌培养的操作; (2)进行大肠杆菌的_,用_培养基进行细菌的_培养; (3)说

9、明大肠杆菌培养的条件和操作要求的原理。 2.实验步骤 (1)灭菌:用_在_压力下对lb液体培养基、lb固体培养基和培养皿进行灭菌_min。 (2)自_向_中转移并分装固体培养基: 待冷却至_左右,将三角锥形瓶中的_培养基,在_上分装至几个_中,制成_培养基。 (3)将大肠杆菌自_转移到_中的_培养基中培养: 将大肠杆菌用_在无菌操作下接种至三角锥形瓶中的_培养基中,在_摇床振荡培养_,完成大肠杆菌的培养。 (4)将菌液在_培养基上进行_分离: 从前一步培养得到的菌液中获取菌种,用_以_法接种至第二步所制得的_培养基中,在_恒温箱中培养_h后观察菌落。 (5)菌种保存: 在无菌操作下将_用_取出

10、,再用_法接种在_上,_培养_后,_冰箱保存。 3.分离实验的结果及相应结论: 观察中若看到在_的末端出现_,则表明菌已被分离了。 4.大肠杆菌分离的用途:_的通用方法,也是用于_的最简便方法之一。 答案:1.(1)扩增 液体 (2)分离 固体平面 划线 2.(1)高压锅 1 kg 15 (2)三角瓶 培养皿 60 固体 超净台 培养皿 固体平面 (3)斜面 三角瓶 液体 接种环 液体 37 12 h (4)固体平面 划线 接种环 划线 固体平面 37 1224 (5)单菌落 接种环 划线 斜面 37 24 h 4 3.划线 不连续的单个菌落 4.消除污染杂菌 筛选高表达量菌株 核心解读hex

11、injiedu1.微生物、细菌与大肠杆菌之间有怎样的关系? (1)概念内涵:其关系图解见下 (2)结构上:三者都是结构简单,形体微小的生物,但是从细胞角度看其结构是不同的,具体如下: 2.培养大肠杆菌的lb培养基中有各种物质,为什么选择这些物质,这些物质有什么作用呢? (1)人们按照微生物对营养物质的不同需求,配制出了供其生长繁殖的营养基质培养基。虽然各种培养基的具体配方不同,但一般都含有五大营养要素,即水、无机盐、碳源(提供碳元素)、氮源(提供氮元素)和生长因子(不同的细菌需要的各不相同,有物种差异,它主要补充自身不能合成的或合成能力较弱的,但却是生长繁殖必需的物质)。见下表: 微生物的营养

12、要素 定义 功能 类型 化合物类型 常用物质 碳源 凡可构成微生物细胞和代谢产物中碳架来源的营养物质称为碳源 构成细胞物质,供给微生物生长发育所需要的能量 无机碳(自养型微生物用) 无机物 co2、nahco3、caco3等 有机碳(异养型微生物用) 蛋白质、核酸类 牛肉膏、蛋白胨、花生粉饼、明胶、氨基酸等 糖类脂质等 葡萄糖、蔗糖、淀粉等 氮源 凡是构成微生物的细胞物质或代谢产物中氮素来源的营养物质称为氮源 主要是提供合成原生质和细胞其他结构的原料,一般不作能源 无机氮 铵盐 nh3、(nh4)2so4 硝酸盐 kno3 n2 空气 有机氮 牛肉膏、蛋白胨、醇母膏、尿素、明胶等 生长因子 一

13、类对微生物正常代谢必不可少且又不能从简单的碳、氮源自行合成的所需极微量的有机物 一般是酶和核酸的组成成分 酵母膏、玉米浆、黄豆饼粉、动植物组织液、麦芽汁等,复合维生素 水 作用:组成成分;反应介质;物质运输媒体;热的良导体 无机盐 作用:维持渗透压、ph等 (2)大肠杆菌的lb培养基 微生物的营养要素 本实验中大肠杆菌lb培养基配方 培养基配方与微生物营养要素的对应关系 lb液体培养基 lb固体培养基 氮源、 碳源、 无机盐、 生长因子、 水 琼脂1 g 蛋白胨0.5 g 主要提供大肠杆菌的氮源、碳源需求 酵母提取物0.25 g 主要提供生长因子 nacl 0.5 g 提供无机盐 水 50 m

14、l 提供水 (3)此外配方中还要注意ph等。 3.该实验中这些操作的原因 (1)三角锥形瓶中的lb固体培养基灭菌后,需要冷却到60 左右时,才用来转移和分装,制成固体平面培养基,为什么?你用什么简易方法快速估计该温度? 因为三角锥形瓶中的lb固体培养基中有琼脂,它在98 以上熔化,在44 以下凝固,当冷却到60 左右时,不会因温度过高烫手而不易操作;也不会因为温度过低而使三角锥形瓶中的培养基凝固,最终无法转移分装制成新的平面培养基。 nbsp; 简易估计温度的方法:可以用手触摸灭菌后的三角锥形瓶,感觉锥形瓶由烫手转为刚刚不烫手时,则说明已经冷却到60 左右了。 (2)进行恒温培养时,为什么要将

15、培养皿倒置? 恒温培养时,培养基中的水分会以水蒸气的形式蒸发,倒放培养皿则会使水蒸气凝结成水滴留在盖子上;如果正放培养皿,则水分形成的水滴会落入培养基表面并且扩散开。如果培养皿中已形成菌落,则菌落中的菌会随水扩散,菌落间相互影响,很难再分成单菌落,达不到分离的目的,培养皿中的菌落还有可能被盖子上掉落的水给污染。篇三:大肠杆菌的分离与培养教案 生物实验技能考核教案 题 目 大肠杆菌的分离和培养教案 学院_ 化学和生命科学学院 班级_生物科学102班 _ _ _ 姓名_杜艳花_ _ _学号联系电话_ _18758912261(612261) 指导老师 张萍华 日期: 2021 年 7月 4 日大肠

16、杆菌的分离与培养教案 一、实验教材分析 本节内容选自浙科版生物选修1第1部分实验1大肠杆菌的分离和培养。本次课程主要包括了本次实验的目的、大肠杆菌的特点、无菌操作和灭菌的方法、仪器设备和实验材料、实验步骤等内容。在前一节介绍了实验室规则和生物技术概况的基础上,进行具体的实验操作。并且经过生物必修三册书本的学习,学生已经掌握了一定的细菌的相关知识,并对一些特殊细菌的筛选和鉴别有了一定的了解。故本次实验教学既是对学生前面学的理论知识的深化,同时也为学生将要学到的分离以尿素为氮源的微生物等内容奠定了比较重要的基础。因此,本节课起着承前启后的重要作用。 二、学情分析 本节课的教授对象是选了选修1这门课

17、的高二学生,在实验前,学生已经学习过了革兰氏阳性菌与阴性菌的相关知识,本次实验主要是学生在掌握细菌的相关知识后学习大肠杆菌的分离与鉴定,很好地实现了将所学知识与实践相联系,易引起学生的兴趣,学生的积极性较高,从而有利于实验教学的展开。但学生对于实验原理、实验方法和实验技术等方面还不熟悉,需要教师对此进行详细的讲解,在讲解过程中注意运用适宜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具体的实验实践中。同时,教师需严格要求学生在操作上符合实验室规范,将实验操作过程中的注意事项对学生进行逐一说明,保证实验的有序性与安全性。 三、实验教学目标 1.描述大肠杆菌的特征; 2.说出细菌培养和分离的方法及灭菌的过程

18、; 3.说明大肠杆菌分离和培养的条件和操作要求的原理。 1.通过大肠杆菌分离培养,学会划线分离的原理和方法; 2.通过描述大肠杆菌的扩大培养的实验过程,分析实验结果,初步体验实验设计; 3.通过实际操作实验过程,解决遇到的实际问题,提升问题分析能力。 1.在实验操作的过程中,初步形成严谨的实验精神; 2.在分析实验结果的过程中,体会生物体的奥妙; 3.在小组合作讨论的过程中,体验团队合作精神。 四、教学重难点 1.大肠杆菌的划线分离; 2.大肠杆菌的无菌操作和灭菌技术; 3.大肠杆菌的特点及实验室应注意的安全事项。 1.大肠杆菌实验的无菌操作技术及实验室安全事项的解读; 2. 大肠杆菌的划线分

19、离。 五、实验教学方法 通过前面的学习,学生对大肠杆菌及无菌操作有了一定的认识,我主要采用对话法,演示教学等,并预测分析实验结果,一步步引导学生进行大肠杆菌的扩大培养与划线分离的实验操作。同时用多媒体辅助教学,这些教学方法的使用层层深入,从而突出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 六、实验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知 大肠杆菌是革兰氏阴性菌,兼性厌氧、 同学们,如果我们检验自来水大肠杆菌有没有超标,应该怎么做呢? 今天,我们先学习大肠杆菌的扩大培养、分离。 1.进行大肠杆菌的扩增,利用液体培养基进行细菌培养的操作。 2.进行大肠杆菌的分离,用固体平面培养基进行细菌的划线培养。 3.说明大肠杆菌培养

20、的条件和操作要求的原理。 扩大培养划线分离伊红-美兰鉴别培养基涂布鉴别:带有金属光泽的深紫色菌落 蛋白胨 1g,酵母提取物0.5g,氯化钠1g,琼脂粉2g,蒸馏水100mL 伊红-美蓝鉴别培养基:蛋白胨1g,乳糖1g,磷酸氢二钾0.2g,琼脂粉2g,蒸馏水100mL,pH 7.0-7.4 ,2%伊红水溶液2mL ,0.5%美蓝水溶液1.3mL。 2.大肠杆菌的扩大培养 我们首先选择LB液体培养基,进行大肠杆菌的扩大培养:首先,挑取1环大肠杆菌菌种,接种到装有的三角烧瓶内,包扎后置于37摇床内振荡培养12h。 3.大肠杆菌的划线分离 大肠杆菌的分离,主要采用伊红-美蓝鉴别培养基。在伊红-美兰鉴别

21、培养基上产生的带有金属光泽的深紫色的大肠杆菌菌落。 (1)倒平板:培养基加热熔化,待冷至55-60时倒平板,每皿约15ml,水平放置,凝固成平板。 注意:a.无菌操作,在酒精灯火焰旁。 b.培养基加热熔化,待冷至55-60时倒平板,温度过高,会烫伤手或拿不稳倒出而造成污染,温度太低容易重新凝固。 (2)划线分离:采用平板划线分离法进行分离,用接种环挑取少量的菌液在 伊红-美蓝培养基平板上进行划线分离,将平板置于37培养箱培养12-24h。 主要采用三区划线法,形成的菌落由多到少, 最后形成单菌落 也可采用稀释涂布平板法,以获得单菌落。 注意:1)接种环要在酒精灯外焰进行灼烧灭菌。 2)划线时要让平板充分冷却,以防培养基破裂。 3)划线时,动作要轻,以防割裂培养基。 (3)观察结果:在伊红-美兰鉴别培养基上产生的带有金属 光泽的深紫色菌落为大肠杆菌,镜检并画出显微结构图。 观察菌落特征,是否符合下列特征: 深紫黑色、有金属光泽; 紫黑色、不带或略带金属光泽; 淡紫红色、中心颜色较深。 4.斜面接种和菌种保存 在酒精灯火焰旁,挑取大肠杆菌单菌落, 接种于斜面培养基上,保存下来。 注意:1、在酒精灯旁操作,先对试管口 进行操作。 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认 真听老师的讲解,同时做好相关笔记。思 考步骤中为什么这么做, 明白操作的原理。 (四)课外延伸,小结新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科普知识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