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体育运动安全防范常识.docx

上传人:PIYPING 文档编号:11831211 上传时间:2021-09-20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15.2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生体育运动安全防范常识.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学生体育运动安全防范常识.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学生体育运动安全防范常识.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学生体育运动安全防范常识.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学生体育运动安全防范常识.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亲,该文档总共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学生体育运动安全防范常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生体育运动安全防范常识.docx(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学生体育运动安全防范常识 体育与健康作为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自身的特点(运动、器械)或其它各种因素,存在着风险,隐含着伤害,运动伤害事故(尤其是运动性损伤)偶有发生,成为学校教育过程中的不安全因素,给学生心理、生理带来了巨大的伤害。中小学生安全防护意识比较淡薄,缺乏运动安全知识和自护方法,是造成体育活动中安全事故的根本原因。因此,将安全第一、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放在的首位,让体育运动安全防范意识渗透到每一位学生的思想,指导学生学会自我保护,注意安全防范,防止受到运动伤害是十分必要的。 由于中小学生的独立意识逐渐增强,已经可以进行一定的正确判断与辨析,但还不善于进行自律与调控,他们对体育运

2、动的安全要求比较熟悉,但从总体上说,运动安全防范知识与技能较差,安全认识不充分,防范意识不深刻,防护行为不规范,又不屑做或不能坚持做,对安全的进行体育运动缺少持之以恒的意志和毅力。如果他们忽视体育运动的安全防范,那么,体育运动中碰到危险,发生意外伤害是非常容易的事。 在中小学生的体育活动中,我们经常碰到这种现象,无论任何运动,任何动作,学生们都想尝试,不畏恐惧。恐惧心理的产生是随年龄的增长、生活经验的积累、自我保护意识增强而增强的。年龄越小,恐惧感越弱,因为他不知道什么叫危险,如初生牛犊不怕虎就是这个道理。 因此,通过体育运动安全防范常识的,主要帮助学生树立安全观念,增强学生的安全认识、自律意

3、识,知道体育运动伤害发生的因素,了解体育运动安全防范基本常识,具备对危险的初步判断应变能力,能够躲避危险,掌握必要的体育运动安全防范知识与技能,提高自我保护能力,促进学生在体育运动中能够合理活动、科学锻炼,最大限度地预防运动事故的发生和减少安全事件对学生造成的伤害。 一、体育运动伤害发生的因素 1、认识不足 对运动伤害预防的重要性认识不足,未能积极有效地采取预防措施,或措施不当,及易导致运动伤害的发生。 2、准备活动不足 (1)不做准备活动就进行激烈的体育运动,及易造成肌肉损伤、肌腱扭伤,韧带拉伤等运动伤害; (2)准备活动敷衍了事,在运动系统和神经系统的功能尚未达到适宜水平,就进行运动,易对

4、器官功能造成伤害; (3)准备活动内容不得当或准备活动过量,致使准备活动无效或身体功能有所下降。 3、心理状态不良 在体育运动中由于急燥,恐惧、害羞、麻痹、缺乏经验或不自量力,也容易导致伤害事故。 4、气候不宜 过高的气温和潮湿的天气,导致大量出汗失水;在冰雪寒冷的冬季易发生冻伤或其它伤害事故。 5、体质和素质不佳 身体素质低、体质弱,体育基础差,一时不能适应体育运动的需要,容易发生伤害事故。 6、行为不规范 违反体育运动规律、纪律、规定和要求,也是造成身体伤害事故的原因。 二、体育运动应该注意的安全事项 (一)运动前准备好 1、检查自己的身体情况 参加体育活动,首先要了解自己的身体状况,要学

5、会自我监督,随时注意身体功能状况变化,若有不良症状要及时向教师反映情况,采取必要的保健措施。切忌有心脏病或其他不适合参与体育活动的疾病而隐瞒病情,勉强参加活动。 学生有以下疾病或症状,禁止参加体育活动: (1)体温增高的急性疾病; (2)各种内脏疾病(心、肺、肝、肾和胃肠疾病)的急性阶段; (3)凡是有出血倾向的疾病,如肺及支气管咳血,鼻出血,伤后不久而有出血危险,消化道出血后不久等; (4)恶性肿瘤; (5)传染病及慢性疾病,如乙肝等。 (6)患有心脏病、高血压等疾病的学生,禁止参加长跑等长时间剧烈运动的项目锻炼。 2、检查场地和器材 要认真检查运动场地和运动器材,消除安全隐患。要注意场地中

6、的不安全因素,如场地是否平整,要清除石头土块;检查沙坑的松散度、是否有石子杂物等;检查体育设施是否牢固安全可靠,器材的完好度等。不冒险,确保自身安全。 3、做好运动准备 要穿运动服装、运动鞋,不要佩戴各种金属的或玻璃的装饰物,不要携带尖利物品等。做好热身准备活动。 为什么要做热身准备活动? 就是要克服内脏器官在生理上的惰性,以减低运动伤害发生的机会。 如果突然进行剧烈运动,就会出现心慌、胸闷、肢体无力、呼吸困难、动作失调等现象。 运动前不重视做准备活动或准备活动做得不充分、不正确、不科学,是引起运动损伤的重要原因;准备活动不充分,肌肉、内脏、神经系统机能不兴奋,肌肉供血量不足,在这样的身体状态

7、下进行活动,动作僵硬、不协调,及易造成运动损伤,甚至导致伤害事故。 (二)运动时讲科学 1、要掌握动作要领 在体育运动中,了解和掌握动作要领及方法,不仅能够在运动过程中发挥好技术动作,达到体育锻炼的目的,而且还能消除心理上的恐惧,增强自信心,避免不必要的伤害。 2、要正确使用器材 要了解熟悉掌握器材的性能、功能及使用方法。要严格遵守相关操作规程,在一些体育器械(如铅球、实心球等)的使用中,要注意选择适当场地,确保自身安全,同时还要注意不要伤及他人安全。 3、运动负荷要适当。 参加体育活动要根据身体素质条件,选择最有利于增强体质的运动负荷。可循序渐进,由易到难,从小到大。负荷过小,对身体作用不大

8、;负荷过大,会损害身体;只有适宜的运动负荷,才能有效地增强体质,提高健康水平。 (三)运动后要恢复 1、认真做恢复整理活动 做恢复整理活动的目的就是使人体更好的从紧张运动状态过渡到安静状态,使心脏逐渐恢复平静,放松身心。如果突然停止运动,就会造成暂时性的贫血,产生心慌、晕倒等一系列不良现象,对身心健康造成损害。 2、自我检查运动反应 如果感到十分疲劳,四肢酸沉,出现心慌、头晕,说明运动负荷过大,需要好好调整与休息。 运动后经过合理的休息感到全身舒服,精神愉快,体力充沛,食欲增加,睡眠良好,说明运动负荷安排比较合理。 3、适当补充能量 参加体育运动要消耗大量的能量,所以在运动后(运动前也应适当补

9、充能量)要科学饮食,保证身体的需要,确保取得最佳的锻炼效果。 (1)半小时至1小时后进餐。 (2)避免喝含有.的饮料。 (3)5至10分钟后饮水(含盐)。 体育运动安全口诀: 体育运动到操场,检查场地和器材;运动服装先换上,手表饰品要摘掉; 运动前要做热身,活动四肢扭扭腰;运动前后喝点水,剧烈运动要适量; 遵守规则讲文明,危险动作杜绝掉;运动全部结束后,恢复整理要做好。 科学而安全地进行体育运动,可以增强体质,愉悦身心。相反,体育运动如果做不到科学、合理、安全,就不能达到运动目的,运动不当还会对人体造成伤害。因此,我们懂得一些体育运动安全常识,掌握一定的安全防范知识,养成良好的安全运动.惯,就会达到健康身心的目的。 安 全 组 2021-11-1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科普知识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