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泊水环境修复方法.docx

上传人:PIYPING 文档编号:11834789 上传时间:2021-09-21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13.1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湖泊水环境修复方法.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湖泊水环境修复方法.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湖泊水环境修复方法.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湖泊水环境修复方法.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湖泊水环境修复方法.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湖泊水环境修复方法.docx(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湖泊水环境修复方法 我国湖泊水污染已相当严重,主要表现是富营养化。湖泊水的污染不仅仅影响水体的功能例如供应用水,以及危害水生生物,而且正在导致湖泊本身的消亡。 湖泊水环境修复技术必须在可行性研究基础上进行选择,主要考虑的问题包括:技术的有效性;水环境被修复的程度;投资和成本,以及可能的替代方案的有效性与成本比较等。 湖泊水环境修复基本方法: (1)控制外源污染 控制外源性负荷是改善湖泊富营养化状态的根本途径。在工业方面,主要途径是;在农业方面,主要途径是退耕还林还草,精准施肥等;在消费方面,是改变消费近平惯等。例如,一个成年人每天产生大约11g的氮和2g的磷,因使用肥皂和洗涤剂而产生的磷就可能

2、打到1.4g。因此,禁止生产、销售和使用含磷洗衣粉是一项比较典型的控制磷污染来源的.行动。 (2)稀释和冲刷 稀释和冲刷是一种常用的技术,在我国南京玄武湖、杭州西湖以及昆明滇池内海,都采用外流引水进行稀释和冲刷。这种技术可以有效地减少污染物的浓度和负荷,可以减少水体中藻类的浓度,可以促进水的混合,稀释藻类的有害分泌物等。 实际上,稀释和冲刷的机理相当于一个流动或者连续的培养系统。当含低浓度营养元素的水被注入系统中时,导致系统营养物质浓度降低,相应,藻类生物量也会随之开始下降;与此同时,营养元素和藻类能够以更快的速度被置换或者冲洗出水体。 (3)深层水抽取 水体质量恶化一般从深层水开始,将深层水

3、抽出来一部分进行一定程度的水处理是一种可供选择的技术。这样,深层水停留时间缩短,深层水转为厌氧状态的机会就减小了许多,由此减小了底泥中富营养元素和重金属离子释放的速率,减小了对鱼类的不利影响,也减小了污染物质或者富营养元素向表层水的扩散传播。 (4)水动力学循环 水体循环可以通过泵、射流或者曝气实现,通常是完全循环,这样可以防止水体分层或者破坏已经形成的分层。经过水体循环,溶解氧增加,污染物质氧化加快,改善了好氧水体生物的生存环境。通过水体循环,温度也可以得到升高。最初认为,水体循环因此能够降低内源性的磷负荷,通过增加混合层的深度和减少光线暴露机会从而能够降低藻类的数量。但实际上,水体循环也同

4、时强化了一些相反的作用过程。实际观察表明,内源性的磷和藻类数量并没有变化甚至还会增加。 (5)深水曝气 深水曝气的目的通常有三个:第一个也是通常能够达到的一个就是在不改变水体分层的状态下提高溶氧浓度,第二个目的是改善冷水鱼类的生长环境和增加食物供给,第三个目的是通过改变底泥界面厌氧环境为好氧条件来降低内源性磷的负荷,其他附带的目的或者效果包括降低氨氮、铁、锰等离子性物质的浓度。 (6)底泥疏浚 底泥疏浚是修复湖泊水质的一项有效技术。底泥是湖泊中的内污染源,有大量的污染物质积累在底泥中,包括营养盐、难降解的有害有毒有机物、重金属离子等。在浅水湖泊中,底泥中的富营养元素很容易释放进入表层水体,导致藻类繁殖,水体水质急剧恶化,这种现象极容易发生在春夏交替的季节。此时内源性的磷的负荷占举足轻重的位置。 (7)生态控制 生态控制技术是利用水生生物之间的生态关系,将水生生物数量控制在一定范围之内。这种技术可以避免施用药物所产生的副作用和使用机械所需要的高成本,而且具有比较长期持久的效果。当然,这种技术也存在引入危险物种的风险。因此,在对湖泊进行生态控制之前,应该进行水体生态调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科普知识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