骑自行车人的生理及心理.docx

上传人:PIYPING 文档编号:11840188 上传时间:2021-09-23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13.2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骑自行车人的生理及心理.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骑自行车人的生理及心理.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骑自行车人的生理及心理.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骑自行车人的生理及心理.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骑自行车人的生理及心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骑自行车人的生理及心理.docx(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骑自行车人的生理及心理 自行车运转是人与自行车配合,构成人车系统,该系统中人是主导因素。自行车及道路环境等外界信息,通过骑车人的眼、耳、手、脚、臀部的感觉输入给大脑,通过大脑对信息进行处理,作出分析判断,再由相应器官发出指令、输出信息,从而做出行动。这个过程,是通过人的生理作用过程,接受环境,将产生不同的交通效果。因此,研究骑车人的交通生理及心理,对防止自行车事故是很有必要的。 1、生理因素 自行车的驱动、速度,平衡等完全由人控制。人在精神正常情况下,体力大小因人而异,男人、女人、老人、青壮年、小孩、高个儿、矮个儿、胖人、瘦人,身体好坏、体力情况都不同,他们的骨骼质量,、长短、肌肉纤维组织发育

2、状况不同,肌力和作功能力也不同,如老人、妇女、小孩蹬车能力、耐力、对自行车动态平衡的控制能力,都不如青壮年男子。他们有时感到力不从心,骑车速度慢,可及距离短,平衡能力差,容易摔倒,这都是由生理条件所决定。 骑车容易疲劳,这里主要指生理疲劳,特别是逆风而行或长距离行驶,会引起大腿肌肉、腰椎、中枢神经疲劳,腿部、臀部疼痛、腰背部酸疼、自感精神不足、力气不佳、产生厌倦情绪。此时大脑反应迟钝,动作缓慢不灵活,车速降低,判断容易失误,有产生交通事故的可能性。这也是生理条件的反应。 2、心理因素 在骑自行车的进程中,人体生理在起作用,但同时也充满心理活动过程。生理条件和心理活动不同独立的,往往是同步显现。

3、不同生理条件的人,会产生不同的心理活动。骑车是生理和心理过程中在输入信息、处理信息和输出信息诸方面,相互依附、协调工作。 (1)急快、超越心理 一般人骑自行车都有一定目的,如上班、上学、购物、探亲访友、公差等。人们都希望按时到达目的的,尤其在上下班高峰时间,人们怕迟到误事或想早一点回家而抢时间、争速度、争先恐后,前面自行车稍慢,后面必然要超越。尤其是男青年更为突出。骑快车、骑飞车、见空就钻,走S路线,在车流和人流中穿来穿去。有人怕非机动车道拥护而跑到机动车道上,与汽车抢道。在交叉口抢红灯。这些行为在自行车洪流的群体中,有意无意地互相影响。这就是群体中骑车人有意无意地在一种竟争心理趋使下的超越心

4、理,在这种心理趋使下,表现为快速、急追、抢超、猛拐、硬钻、甚至违反交通规则,因此容易导致交通事故。 (2)对行空间的占有心理 骑车者都喜欢选择比较平坦、宽敞、车辆较少的道路,行驶起来不受干扰,自由自在,减少紧张心理,保证速度。在自行车车流密度较高的路上,人们就感到产舒服、不耐烦,总想超越穿行,摆脱拥护,甚至从非机动车道穿到机动车道上,即使有分隔带,也想从分隔带缺口处穿出去,骑一段再回来。在自行车拥挤的路上,骑车人这种对行驶空间的占有心理,促使违反交通规则的现象增多,影响机动车辆的行驶,更重要的是为交通事故伏下隐患。 (3)胆怯心理 初学骑车者由于技术不够熟练,东张西望,东摇西晃。老人、妇女、少年由于力不从心,骑车本来心情就紧张,当看到拥挤的自行车流和同向行驶的机动车,就感到惊慌胆怯而不知所措,想靠边躲闪又插不过去,想慢骑又被紧逼而慢下来,往往失去控制力。1971年日本自行车死亡事故60岁以上老年人占39.8%,15-59岁44.%,15岁以下的占39.6%,老年和少年共占55.4%。这两部分人骑车人数占总骑车人数的比例示高,但死亡比例却相当大,皆起因于他们心理胆怯、遇险怀情又惊慌失措,失去平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科普知识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