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小实验20篇教案.doc

上传人:啊飒飒 文档编号:11857985 上传时间:2021-10-02 格式:DOC 页数:36 大小: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大班小实验20篇教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6页
大班小实验20篇教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6页
大班小实验20篇教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6页
大班小实验20篇教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36页
大班小实验20篇教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3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大班小实验20篇教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大班小实验20篇教案.doc(3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 大班小实验20篇教案正文(1)大班科学教案平衡实验含反思活动意图:本活动是从蒙氏工作中红棒的延伸红棒十字架引出的。蒙台梭利教具目标单一的特点,使孩子们获得的经验是严谨有序的。利用这一契机来开展科学活动。引导幼儿初步感受了什么是平衡。活动目标:1、尝试改变两端积木重量,探究平衡方法。2、发现操作规律,培养科学的精神和态度。3、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4、对科学活动感兴趣,能积极动手探索,寻找答案,感受探索的乐趣。5、发展动手观察力、操作能力,掌握简单的实验记录方法。活动准备:1、物质准备:红蓝棒“3”四根、红蓝棒“1”四根、记录纸、铅笔、橡皮、大记录板、黑色水笔、积木。2、

2、经验准备:进行三次活动:第一次活动引导幼儿在搭建红棒十字架中,初步感受平衡的概念;第二次活动引导幼儿通过改变支点使红蓝棒保持平衡;第三次活动引导幼儿感知在平衡的红蓝棒“4”两端要添加同样块数的积木才能让红蓝棒保持平衡。通过i次试验,幼儿掌握了试验的基本规则和记录的初步方法。此次活动让幼儿探索如何改变红蓝棒“3”两侧的重量,让红蓝棒达到平衡。活动重难点:使红蓝棒“3”达到平衡的条件:短的一边的积木数要多于长的一边。活动过程:1、回忆并巩固上次实验结果与经验。教师:上次我们做的平衡实验得到什么结果了呢?幼儿:在红蓝棒“4”的两边,要放一样的积木才能平衡。老师出示红蓝棒“4”,一个小朋友往两边各放两

3、块积木,红蓝棒平衡。2、介绍本次实验。教师:今天我们换一根红蓝棒3,我们要将支点放在红蓝棒“3”的“2”和“3”之间,你们猜猜会怎么样?(教师边介绍边演示放的位置)幼儿:那肯定不平衡。教师:我们来试试看啊。(把红蓝棒“3”摆在支点上)呀!不平衡!那怎样使红蓝棒“3”达到平衡?幼儿:要在短的那边多放积木。幼儿:要在长的那边多放。幼儿:应该是在短的那边多放吧?教师:为什么你认为是在短的那边多放呢?幼儿:那我就不知道了。幼儿:我觉得是要在长的那边多放,因为那边长。幼儿:你没看见那边沉啊?肯定得少放。教师:你们想不想亲自试一试呀?3、介绍实验规则和记录时的注意事项。教师:到底怎么才能让这个不平衡的红蓝

4、棒达到平衡呢?我们做试验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幼儿:积木的两边要对齐。教师:你是说积木的边要和红蓝棒的边对齐吗?幼儿:对,要不就不准了。幼儿:要放在支点的中间,要不就不稳了。幼儿:要把“2”和“3”的那个线和红蓝棒“1”那儿对齐。教师:刚才小朋友们说的这些规则大家都同意吗?积木两端要与红蓝棒的两边对齐,支点(红蓝棒“1”)放在蓝色段内,它右侧的边缘与红蓝棒“3”的“2”和“3”的分界线对齐,而且要放在支点的中间,还要记下真实结果。幼儿:同意。4、幼儿分组进行实验,教师巡回指导。教师提醒幼儿边实验边记录结果。第一组:幼儿把三角积木对着2、3之间的线放好,幼儿歪着头看了看:“行了。”幼儿拿一块放在长

5、边,幼儿拿一块放在短边,幼儿又拿一块放在短边,红蓝棒的短边翘起来了,两边基本平衡了,幼儿在记录表上记录下结果。接着幼儿就在长边放两块积木,幼儿往右边放两块积木,还是长边低,她们俩说:“怎么回事?”于是又拿一块往长边放,长边更低了。幼儿说:“不对,长边太沉了,得往这边放。”说着拿起长边的一块积木放在了短边上,红蓝棒平衡了第二组:幼儿和都操作积木,不断地在两边放积木,平衡了再添加积木,没有记录结果。教师:“你们发现什么结果了?”幼儿:“短边总是比长边放的多一块。”幼儿:“不是多一块。”教师:“到底多几块?”幼儿:“就是多一块。”幼儿说:“不对。”教师:“你们为什么会记不住了?”幼儿:“忘了记录了。

6、”教师:“你们发现了一个规律,也挺好的。不过还是要将结果记录清楚,才能验证你们的发现呀。”5、分享实验结果,总结规律。老师请每一组幼儿把成功的积木的数量填写在大的记录表板子上。教师:你们发现什么规律了吗?和你们最开始猜想的一样吗?幼儿:和我猜想的一样,长的那边积木少。我猜想对了。教师:那为什么长的那边积木少呢?如果我再往长的这边多放会怎么看,本来长的这边就沉下去的,你要是再放,不就更沉?教师:可为什么长的这边会沉下去呢?幼儿:因为这边木头多,就重呗。教师:今天我们又发现了平衡的方法,谁来说一说?幼儿:红蓝棒短的一边放的积木多,长的一边的积木少,红蓝棒“3”就平衡了。活动反思:活动的生成来源于蒙

7、氏班的教具操作,突破蒙氏教具单一的目标特点,将蒙氏教具固有的操作灵活运用,教师引导幼儿运用红蓝棒开展科学探究活动“平衡实验”,使它成为幼儿学习和探究的工具。这是一个没有采用标准测量工具的平衡活动。虽然不是那么精确,但从幼儿不断的探索和严肃认真的眼神里,我们看到了幼儿敢于实践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探究精神。通过实验探索两边各放几块积木,可以使红蓝棒平衡,在操作、记录和经验整合中,他们获得了关于平衡的相关经验。不足之处:由于支点的受力面积比较大,积木也不完全等重,所以得出的结论不会完全精确,只能是模糊的描述总结:红蓝棒短的一端添加的积木多,长的一端添加的积木少,才能使红蓝棒“3”达到平衡。所以工具的严谨

8、性稍微差了一些。(2)大班主题教案泡茶小实验含反思活动目标:1.运用各种感知觉,观察水的冷、热对泡茶的影响2.能用完整的语言清楚的表达观察到的结果3.幼儿活动时遵守秩序的观念。4.能客观地表达自己的探究过程和结果。活动准备:两个透明茶壶、一壶热水、一壶凉水(凉白开)、一些菊花茶,幼儿水杯每人一个活动过程:1.提问:“我们平时喝的茶是热的,还是凉的呢?泡茶一定要用热水吗?凉水行不行?用热水和凉水有什么区别呢?”2.与幼儿一起做实验,用相同的程序泡茶,不同的是一壶用热水、一壶用凉水。3.请幼儿仔细观察比较两种结果,看一看、闻一闻、摸一摸、尝一尝,有什么不同呢?4.用完整话说出来,两种泡茶的区别。5

9、.结论:泡茶一定要用热水。效果评价:此次活动的过程和效果都很好,孩子们从头到尾都很投入。活动反思:这节课内容虽然只有“生活中泡茶”这一个例题,我在教学时选用了生活中做饭的事例加以补充,这些例子都是学生比较感兴趣的事情,在这方面的教材处理上比较贴近学生实际,研究起来就显得较为主动。但是在引导学生研究如何在最短的时间内使客人喝上茶的教学环节上,教学重点不够突出,学生讨论的时间不够充分,展示学生设计的不同方案时,教师在方法的引导上也做得不够,有些学生对于同一时间内可以同时完成几件事理解不透。对于老师画流程图的意义和方法教师讲解得也不是很清楚。(3)大班科学实验教案影子的游戏含反思【活动目标】1、通过

10、欣赏、比较光影的相关作品,体验自然界中的光影现象,感受并发现生活中光影的关系。2、对剪影艺术和摄影艺术有初步的了解和认识。3、激发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4、发展动手观察力、操作能力,掌握简单的实验记录方法。5、充分体验“科学就在身边”,产生在生活中发现、探索和交流的兴趣。【活动准备】1、不同形态的动物或人物的剪影。2、自制幻灯箱一个,即手电筒,卡通外形的硬纸箱,透光纸组成的小精灵。3、自制幻灯片两张,美术书一本。4、小橡皮,黑布一块。【活动过程】导入:老师今天带来一位新朋友,它的名字叫小精灵,我们来认识一下他好吗?(出示灯箱)谁来说一说小精灵都有哪些特点?一、光影揭秘1、在小精灵的肚子里有你们

11、想吃的、想看的和想玩的,你们相信吗?不过里面还有一个非常可怕的怪物,谁能勇敢的走上来看一看?(请一名幼儿参与)请你把小手放在小精灵的身上说:我会遵守诺言,不会把所看到的东西告诉小朋友们(请这名幼儿观看)。2、提问:你看到了什么动物?你看到了什么物体?(边提问边看)你看到了哪些人物?3、请一名小朋友揭示小精灵的奥秘。4、出示儿歌你我的好兄弟有你就有我你来我就来你走我就走提问:影子的兄弟是谁?(会出现多种答案)我们做完下面的小实验就可以很容易的找到答案。二、光影实验1、拿一块小橡皮放在手心里,然后把所有的光全部遮盖住,用眼睛看一看你会发现什么?2、把橡皮放在桌子上,你会发现桌子上除了小橡皮还多了什

12、么?提问:(1)为什么会出现影子(2)影子的兄弟是谁?科学家利用光影测量了金字塔的高度,而光影又为我们的射影家和画家提供了广阔的创作空间和想像空间。现在我们就来欣赏这些名家作品,看看他们是如何。三、作品欣赏打开书本找一幅你最喜欢的作品进行欣赏。要求:1、观察作品的表现手法?2、作品的特点?3、有什么不一样的感觉。剪影是剪纸的一种表现形式,是以形态的外轮和黑影揭示形象特征和表情的?虽然只是一个影子的轮廓,不见五官,却能够让人意发联想(出示图片)影子提问:1、你看到了什么?2、你想到了什么?就让我们乘坐想象的小船到影子王国中敖游吧!四、做一做尝试把上节课收集到的影子用剪或撕的方法进行创作。撕纸方法

13、:1、先把轮廓画好。2、把大体轮廓撕下来。3、用指甲卡住把边圆线细致的撕开。注意事项:1、左右手配合2、剪或撕两种方法尝试完成作品:(出示背景图)1、填画2、组合。【教学反思】这一课,目标要求画自己的影子,课前,我踌躇满志地告诉学生:老师要带领同学们到教室外面作画!每个孩子都很兴奋,也很期盼,我也很期盼。终于,这一天的天气不错,阳光很好,适合到室外去画影子。一年三赶上了好时候,这节课我便带领学生来到了操场上。应该说,同学们的表现还不错,在我课前一再的叮嘱下,在操场上没有混乱的局面,可也是问题百出:孩子们散在操场上在阳光下做着各种的动作,观察着影子的、或者做起了踩影子的游戏,这下可好,就有几个孩

14、子跑的远了,影响到正在上着的体育课了,一下子发现:有部分的学生在楼房的阴影里作画,又担心孩子们冷,挨着个的告诉孩子:到有阳光的地方去,有个别的孩子跪在地上了,怕他们的膝盖受不了,也有的孩子作画时一边讨论着一边画着,虽然是讨论着作画的内容,但也会影响到其他的同学等等的问题。活动结束后回到教室里,同学们的情绪仍然很激动,这一课的作业效果也很不错的。回到办公室,我反思着,孩子们在阳光下做影子的游戏,观察着影子,这些没有问题,问题出在了组织上,课前,我一再的强调学生要遵守纪律,万不可出现让老师扯着嗓子喊的现象,却没有对具体的细节做更多的思考。经过总结,后面的三个班要注意:除了继续强调纪律之外还要做更细

15、致的要求:1、指定好活动的位置和范围;2、分成活动组,选出组长,由组长具体协助老师管理;3、画画时不能够吵吵;4、画画时不可以跪在地上;5、不在阴凉处活动;6、千万不可影响到正在进行的体育课等。另外这节课对光线的要求比较高,一般是上午的时间比较好。原本许诺好每个班的孩子都到操场上画影子的,可是受天气的影响,另外的三个班到现在还没能去,孩子们虽然没有说什么,但我不能让学生认为我是一个说话不算数的老师。(4)大班教案平衡实验含反思活动目标:1、尝试改变两端积木重量,探究平衡方法。2、发现操作规律,培养科学的精神和态度。3、学习用语言、符号等多种形式记录自己的发现。4、在交流活动中能注意倾听并尊重同

16、伴的讲话。物质准备:红蓝棒“3”四根、红蓝棒“1”四根、记录纸、铅笔、橡皮、大记录板、黑色水笔、积木。经验准备:进行三次活动:第一次活动引导幼儿在搭建红棒十字架中,初步感受平衡的概念;第二次活动引导幼儿通过改变支点使红蓝棒保持平衡;第三次活动引导幼儿感知在平衡的红蓝棒“4”两端要添加同样块数的积木才能让红蓝棒保持平衡。通过i次试验,幼儿掌握了试验的基本规则和记录的初步方法。此次活动让幼儿探索如何改变红蓝棒“3”两侧的重量,让红蓝棒达到平衡。重点、难点:使红蓝棒“3”达到平衡的条件:短的一边的积木数要多于长的一边。活动过程:1、回忆并巩固上次实验结果与经验。教师:上次我们做的平衡实验得到什么结果

17、了呢?幼儿:在红蓝棒“4”的两边,要放一样的积木才能平衡。老师出示红蓝棒“4”,一个小朋友往两边各放两块积木,红蓝棒平衡。2、介绍本次实验。教师:今天我们换一根红蓝棒3,我们要将支点放在红蓝棒“3”的“2”和“3”之间,你们猜猜会怎么样?(教师边介绍边演示放的位置)幼儿:那肯定不平衡。教师:我们来试试看啊。(把红蓝棒“3”摆在支点上)呀!不平衡!那怎样使红蓝棒“3”达到平衡?幼儿:要在短的那边多放积木。幼儿:要在长的那边多放。幼儿:应该是在短的那边多放吧?教师:为什么你认为是在短的那边多放呢?幼儿:那我就不知道了。幼儿:我觉得是要在长的那边多放,因为那边长。幼儿:你没看见那边沉啊?肯定得少放。

18、教师:你们想不想亲自试一试呀?3、介绍实验规则和记录时的注意事项。教师:到底怎么才能让这个不平衡的红蓝棒达到平衡呢?我们做试验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幼儿:积木的两边要对齐。教师:你是说积木的边要和红蓝棒的边对齐吗?幼儿:对,要不就不准了。幼儿:要放在支点的中间,要不就不稳了。幼儿:要把“2”和“3”的那个线和红蓝棒“1”那儿对齐。教师:刚才小朋友们说的这些规则大家都同意吗?积木两端要与红蓝棒的两边对齐,支点(红蓝棒“1”)放在蓝色段内,它右侧的边缘与红蓝棒“3”的“2”和“3”的分界线对齐,而且要放在支点的中间,还要记下真实结果。幼儿:同意。4、幼儿分组进行实验,教师巡回指导。教师提醒幼儿边实验

19、边记录结果。第一组:幼儿把三角积木对着2、3之间的线放好,幼儿歪着头看了看:“行了。”幼儿拿一块放在长边,幼儿拿一块放在短边,幼儿又拿一块放在短边,红蓝棒的短边翘起来了,两边基本平衡了,幼儿在记录表上记录下结果。接着幼儿就在长边放两块积木,幼儿往右边放两块积木,还是长边低,她们俩说:“怎么回事?”于是又拿一块往长边放,长边更低了。幼儿说:“不对,长边太沉了,得往这边放。”说着拿起长边的一块积木放在了短边上,红蓝棒平衡了第二组:幼儿和都操作积木,不断地在两边放积木,平衡了再添加积木,没有记录结果。教师:“你们发现什么结果了?”幼儿:“短边总是比长边放的多一块。”幼儿:“不是多一块。”教师:“到底

20、多几块?”幼儿:“就是多一块。”幼儿说:“不对。”教师:“你们为什么会记不住了?”幼儿:“忘了记录了。”教师:“你们发现了一个规律,也挺好的。不过还是要将结果记录清楚,才能验证你们的发现呀。”5、分享实验结果,总结规律。老师请每一组幼儿把成功的积木的数量填写在大的记录表板子上。教师:你们发现什么规律了吗?和你们最开始猜想的一样吗?幼儿:和我猜想的一样,长的那边积木少。我猜想对了。教师:那为什么长的那边积木少呢?如果我再往长的这边多放会怎么看,本来长的这边就沉下去的,你要是再放,不就更沉?教师:可为什么长的这边会沉下去呢?幼儿:因为这边木头多,就重呗。教师:今天我们又发现了平衡的方法,谁来说一说

21、?幼儿:红蓝棒短的一边放的积木多,长的一边的积木少,红蓝棒“3”就平衡了。活动反思:活动的生成来源于蒙氏班的教具操作,突破蒙氏教具单一的目标特点,将蒙氏教具固有的操作灵活运用,教师引导幼儿运用红蓝棒开展科学探究活动“平衡实验”,使它成为幼儿学习和探究的工具。这是一个没有采用标准测量工具的平衡活动。虽然不是那么精确,但从幼儿不断的探索和严肃认真的眼神里,我们看到了幼儿敢于实践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探究精神。通过实验探索两边各放几块积木,可以使红蓝棒平衡,在操作、记录和经验整合中,他们获得了关于平衡的相关经验。不足之处:由于支点的受力面积比较大,积木也不完全等重,所以得出的结论不会完全精确,只能是模糊的

22、描述总结:红蓝棒短的一端添加的积木多,长的一端添加的积木少,才能使红蓝棒“3”达到平衡。所以工具的严谨性稍微差了一些。(5)大班教案滴水实验含反思活动目标1参与实验了解水滴在不同纸张上的现象。2学会观察,培养幼儿大胆探索、积极思考的学习态度。3学习用语言、符号等多种形式记录自己的发现。4发展幼儿的观察比较能力。重点难点重点:体验水滴在各种纸张的变化难点:观察并比较滴水之后的纸张活动准备1不同的纸张(如:蜡光纸、纸巾、宣纸、塑料包装纸等)2清水、颜料水若干、盆子若干、3滴眼器若干活动过程一、开始部分:请幼儿坐好让幼儿以小组为单位做实验。二、基本部分:1、用滴眼器分别在塑料包装纸、纸巾上滴清水,看

23、看大大小小的水滴或水印是如何形成的。2、讨论:让幼儿观察,滴在纸巾和滴在塑料包装纸上的水滴形状一样吗?3、让幼儿用滴眼器滴颜料水在宣纸和蜡光纸上,看看水印在这些纸上的变化。三、结束部分:与幼儿一起用颜料水在宣纸上作画,教师评论绘画作品。教学反思我本次组织的活动,我班幼儿都能达到教学目标,但在活动准备上还是欠缺一点就是:没能给幼儿准备围裙以至于在作画过程中有些幼儿的颜料水沾到衣服上了,在以后的教学中我还得多多注意了。(6)大班教案化冰实验含反思活动目标:1.能大胆地探索使冰块融化的方法,并能专注地与同伴合作试验。2.能用绘画的方式记录实验过程,努力清楚地讲述实验的大概过程。3.在交流活动中能注意

24、倾听并尊重同伴的讲话。4.积极参与探索活动,萌发求知欲,体验成功快乐。活动准备:1.人手一个不锈钢小碗,若干冰块,幼儿记录纸若干,水彩笔。2.教师用大记录纸一张,黑板。3.实验操作材料每组一份:吸管、木头积木、小毛巾、保温杯内盛温水、纸杯内盛冷水、干抹布。活动重难点:大胆探索使冰块融化的方法,并用绘画的方式记录。清楚地讲述实验的大概过程。活动过程:一、猜谜语,激发幼儿兴趣。师:“孩子们,给你们猜个谜语看上去亮晶晶,摸上去冷冰冰,走上去滑溜溜,烧热了水淋淋,这是什么东西呢?(冰)你在哪看到过冰?”二、幼儿自由玩冰,了解冰的特性。教师发给每组一块冰,提出要求:“请你们看一看,冰是什么样子的?摸一摸

25、有什么感觉?”1.幼儿自由玩冰,并交流感受。2.师小结:冰是无色、透明的,摸上去硬硬的、滑滑的、冷冷的。三、幼儿自主探索使冰块融化的方法。师:“如果想让冰块融化,有什么好办法呢?”1.幼儿自由设想,教师用简笔画形式记录在大记录纸上,出示于黑板。(如:积木敲,温水淋,太阳晒,吹气,手帕包,吹风机吹等)2.幼儿两人合作,选择材料进行实验并记录。师:“大家想到了这么多的办法使冰融化,真了不起!但是要想知道自己的猜想对不对,就需要动手来实验。下面请大家在小组里选择一个好朋友,讨论好由一个人动手实验,用桌上的材料试一试,看看到底哪些办法才能让冰融化?另一个小朋友把实验的结果画下来,看看哪些好朋友配合得最

26、好。注意随时擦干手,不把水泼在桌子上和纸上。”3.幼儿上台展示并交流实验结果。4.将实验结果与大记录纸上的内容比较,知道哪些猜想是对的,哪些是错的。四、深层探索。师:刚才我们通过实验知道了使冰融化的方法,但是,究竟哪种办法化冰速度最快呢?请几个幼儿代表,发给同样大的冰块,用不同材料同时实验,得出结论。活动延伸:师:“今天,我们大家运用自己能干的双手和聪明的大脑,找到了融化冰的方法,你们真能干!活动结束以后,你们可以继续在生活中找一找,还有哪些工具和方法能让冰融化的?”教学反思:从中培养学生自己设计对比实验的能力。我觉得学生在实验中细心观察和认真思考是这节实验课的成功之处,不用老师自己来告诉学生科学的知识,而是让学生自己通过实验,从实验中发现问题并试着来解决问题,这正是新课程改革所要达到的目标,既减轻了老师的担子,又能让学生乐于学习,乐于发现和自己解决问题。36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科普知识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