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林制图第六章.ppt

上传人:罗晋 文档编号:11875263 上传时间:2021-10-08 格式:PPT 页数:70 大小:3.59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园林制图第六章.ppt_第1页
第1页 / 共70页
园林制图第六章.ppt_第2页
第2页 / 共70页
园林制图第六章.ppt_第3页
第3页 / 共70页
园林制图第六章.ppt_第4页
第4页 / 共70页
园林制图第六章.ppt_第5页
第5页 / 共7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园林制图第六章.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园林制图第六章.ppt(70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第六章 透视制图,本章内容:,学习透视的基本知识 掌握透视图的基本绘制方法(视线法、网格法) 本章重、难点: 掌握透视图的基本绘制方法(视线法、网格法),第一节 透视基本知识,1、透视的形成,2、透视的特点,近大远小、近高远低、近长远短 空间中与画面相交的直线有消失感,在透视图中逐渐靠拢并汇于一点。 空间中与画面平行的直线在透视图中仍然保持平行。,近大远小 近高远低 近长远短,与画面相交的直线靠拢并汇于一点。,与画面平行的直线在透视图中保持平衡。,3、常用术语 P137,h,F,P,s,g,G,s,S,Ss,透视基本原理及术语,站点(s) 视点(S) 视高(Ss) 视平线(h-h) 基面(G)

2、 画面(P) 基线(g-g 、p-p) 心点(s) 灭点(F),h,g,4、透视图的分类,一点透视(平行透视)P156 两点透视(成角透视)P157 三点透视P158,一点透视,灭点,两点透视,灭点1,灭点2,三点透视,灭点1,灭点2,灭点3,建筑物一点透视图,室内一点透视图,建筑二点透视图,鸟瞰图,仰视图,第二节 透视图的画法,1、透视作图的基本知识 画面与基面的展开:将画面P和基面G展开到同一平面上来。画面不动,基面绕g-g向下旋转90。基面可放在画面的正下方或正上方,且P、G的边框可去掉。,注意: P和G面的边框可以不画。 g-g和p-p实为不同面上的同一条线即画面与基面的交线。 P与G

3、的位置可上下互换。 站点s与p-p的距离为视距;h-h与g-g间距为视高。 P与G间的距离无要求。以节约绘图空间、方便制图为原则来确定。,透视作图相关术语: 灭点(F):与画面相交的直线上,距画面无限远的点称为直线的灭点。 迹点(T):直线与画面的交点称为直线的迹点。 全透视(TF):直线的灭点与迹点的连线称为直线的全透视,该直线的透视在此全透视范围内。 真高线:位于画面上的直线,其透视为该直线本身,反映该直线的真实高度,称真高线。,注意: 迹点为直线与画面的交点。 灭点为视点与直线无穷远处连线与画面的交点。 用寻找迹点和灭点的方法 可作图像的透视,该方法 称为视线法。,直线迹点与灭点的连线为

4、全透视,该直线透视必在此全透视范围内。,2、透视制图的基本方法,一、视线法 二、网格法 (都是针对基透视) 通常都是已知物体的平面图、平面与画面的位置关系、视点位置求该物体的透视。 与轴测图一样,绘制透视图也是先绘制水平面的透视(基透视) ,再立高,得到完整的透视效果图。 平面的透视是通过求组成平面的线段的透视来求得的。,h,h,g,g,p,p,s,一、视线法,通过求直线的迹点、灭点、全透视来绘制直线的透视的方法。 作图步骤: 求迹点。基面上,延长线段交p-p,得该线段的迹点。转绘到g-g上。 求灭点。基面上,过s作线段的平行线,交p-p于f。再转绘到h-h上得F。 求全透视。画面上,连接迹点

5、与灭点得全透视。 求透视。连接s和线段端点,得与p-p的交点。过这些交点作垂线,得与全透视的交点。交点间为线段的透视。,1、求迹点。延长线段交p-p,得该线段的迹点,转绘于画面上。 注意:如果线段本身就与p-p相交,则交点就是迹点本身。此处a点就是线段ab的迹点。,已知一平面,用视线法求其透视,a,求平面的透视就是求各线段的透视。,T(ao),h,h,g,g,p,p,s,2、求灭点。过s作ab的平行线,交p-p于f,过f作垂线交h-h于F 注意:同一组平行线只有一个灭点。,f,T (ao),F,h,h,g,g,p,p,s,3、求全透视。连接迹点和灭点,f,a,F,4、求透视。连接s和b点,得b

6、p 。过bp作h-h的垂线,得与全透视的交点b 。 a与 b的连线为ab的透视。 同理可得出其他线段的透视,组合起来就是平面的透视。,bp,b,s,p,h,g,p,h,g,三、网格法,主要用于园林制图中。 一点透视的网格 在平面图上打上足够密度的网格。 使一条网格线位于画面上。 先求垂直画面直线的全透视,再以网格对角线求网格的透视。(P149) 将平面图转于透视网格上。,视高,f,F,两点透视的网格,将平面图打上足够密度网格 使网格与画面成一定夹角。 用视线法绘制网格平面透视。 将平面图转于透视网格上。,四、立体的立高,通过寻找真高线来求得物体的真实高度,从而树立立体的高。 真高线:位于画面上

7、的直线,其透视为该直线本身,反映该直线的真实高度,称真高线。 立高在画面中进行,g-g中量取高度。,立高步骤:,在平面透视中,延长透视线与画面基线(g-g)相交。过交点做竖线,量取高度。再连接所得点与灭点。得高度上的透视线。 在所求点处做竖线与透视线交于高度点。,一点透视的画法,1、选择画面与物体的相对位置 画面与物体最前主立面重合。,2、选择站点与物体的相对位置 视距为画面宽度的1.52.0倍,站点在物体的一侧。,3、选择视高与物体的相对位置 根据具体情况而定,本题选择两上底面之间。,1、首先找出灭点s,2、绘制平面透视。,s,1、首先找出主灭点s,2、绘制平面透视。,3、绘制画面上的物体高

8、度。,4、绘制画面后的物体将物体的棱面延伸到画面上,获得物体的真高。,1、首先找出主灭点s,2、绘制平面透视。,3、绘制画面上的物体高度。,4、绘制画面后的物体将物体的棱面延伸到画面上,获得物体的真高。,5、绘制两个基本体之间的交线。,1、首先找出主灭点s,2、绘制平面透视。,3、绘制画面上的物体高度。,4、绘制画面后的物体将物体的棱面延伸到画面上,获得物体的真高。,5、绘制两个基本体之间的交线。,6、加深可见轮廓线。,两点透视的画法,h,g,p,h,g,p,1、确定站点 e 的位置。,2、确定视高。,3、绘制底面透视。,4、绘制墙身_先找出真高线。,1、确定站点 s 的位置。,2、确定视高。

9、,3、绘制底面透视。,4、绘制墙身_先找出真高线。,5、绘制屋脊线 _延伸屋脊线到画面,找出真高线。,两点透视的画法,1、确定站点E的位置。,2、确定视高。,3、绘制底面透视。,4、绘制墙身_先找出真高线。,5、绘制屋脊线 _延伸屋脊线到画面,找出真高线。,6、加深可见轮廓线。,第三节、视点的确定,站点的确定 P170 视角、视距:人观察物体的外轮廓时形成的水平视线夹角称视角。当视角为37 28 、视距等于画面宽度1.52.0倍时观察效果最佳。 视点位置:画面宽度中间的1/3位置。,视高的选择:P171 平视效果:1.51.8m 提高视平线产生鸟瞰效果,但视角不能大于60 ,否则产生变形。 降低视平线产生仰视效果,用于表达高层建筑和高坡。 注意:避免与物体某水平面同高。,二、画面位置的确定 P172,画面与建筑物主立面的夹角称为画面偏角。偏角为0 时即为一点透视。 画面偏角为30 左右时效果较好。 画面放在建筑前,透视图比原形小,为缩小透视。 画面放在建筑后,透视图比原形大,为放大透视。 注意:为方便作图,画面尽量与建筑接触。,三、视点、画面、建筑物之间相对位置的确定步骤 P173,确定画面。 站点的位置 确定站点。 视距 确定视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科普知识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