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章 固定资产审计 新编审计原理与实务 第四版 教学课件.ppt

上传人:啊飒飒 文档编号:11877869 上传时间:2021-10-10 格式:PPT 页数:51 大小:36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十六章 固定资产审计 新编审计原理与实务 第四版 教学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51页
第十六章 固定资产审计 新编审计原理与实务 第四版 教学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51页
第十六章 固定资产审计 新编审计原理与实务 第四版 教学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51页
第十六章 固定资产审计 新编审计原理与实务 第四版 教学课件.ppt_第4页
第4页 / 共51页
第十六章 固定资产审计 新编审计原理与实务 第四版 教学课件.ppt_第5页
第5页 / 共5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十六章 固定资产审计 新编审计原理与实务 第四版 教学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十六章 固定资产审计 新编审计原理与实务 第四版 教学课件.ppt(51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第十六章 固定资产审计,引导案例,星宇股份公司审计案 启示: 在审计固定资产时除了关注固定资产的存在、所有权、账务处理的正确性外,还应在多方面进行调查了解后进行实地观察,并分析其真实状况,尤其要重点关注固定资产的购建、处置、报损等。,第一节固定资产概述 第二节 固定资产内部控制的 了解与评价 第三节 固定资产控制测试 第四节固定资产实质性程序 第五节相关项目审计,第一节固定资产概述,固定资产涉及的主要财务报表项目,一、固定资产涉及的主要凭证与记录,1.请购单 2.订购单 3.验收单 4.购货发票 5.工程概、预算、竣工决算、验收移交报告 6.付款凭单 7.付款凭证与转账凭证 8.固定资产、累计

2、折旧、工程物资、在建工程、固定资产减值准备、固定资产清理等明细账及总账,二、固定资产的内部控制,1.预算控制 2.职责分离 3.授权批准 4.会计系统控制 5.资本性支出和收益性支出的区分制度,6.固定资产的处置制度 7.固定资产的定期盘点制度 8.固定资产的维护保养制度,第二节固定资产内部控制的了解与评价,一、了解重要交易类别与交易流程,重大账户: 固定资产、累计折旧、固定资产减值准备,(一)重要交易类别,(二)交易流程,1.固定资产投资预算管理与审批 2.购置固定资产 3.记录固定资产 4.固定资产折旧及减值 5.固定资产日常保管、处置及转移,(三)了解的程序,(1 检查被审计单位相关控制

3、手册和其他书面指引 询问各部门的相关人员 观察操作流程等,询问采购人员,了解固定资产采购流程; 询问固定资产使用部门,了解固定资产的使用状况; 询问会计人员,了解有关账务处理流程。 利用文字表述、流程图等把了解的情况记录下来。,例如:,二、确定可能发生错报的环节,需要确认和了解固定资产的错报在什么环节发生, 即确定被审计单位应在哪些环节设置控制, 以防止或发现并纠正可能发生的错报。,部分在固定资产上可能发生错报的环节见表162。,三、识别和了解相关控制,了解固定资产相关控制, 尤其注意可能发生错报的环节的关键控制的状况, 并以文字表述、调查表、流程图的方式,或几种方式相结合进行记录。,选择一笔

4、或几笔固定资产交易穿行测试。 例如,针对固定资产采购与付款交易,追踪从请购单的处理、编制订购单、验收并使用、编制付款凭单、记录固定资产、付款、生成记账凭证,并过账至固定资产明细账和总账的整个交易流程, 考虑之前对交易流程和相关控制的了解是否正确和完整。,四、穿行测试,五、初步评价和风险评估,通过了解固定资产的内部控制,对相关控制的设计和是否得到执行进行评价, 同时结合对被审计单位其他方面的了解,评估重大错报风险, 以确定进一步审计程序的性质、时间和范围。,如果了解到相关控制不存在或不值得信赖,注册会计师可考虑只执行 实质性程序,而不进行控制测试。,第三节 固定资产控制测试,控制目标,内部控制,

5、控制测试,只有经管理层核准的固定资产投资预算才能执行(存在),核准所有固定资产投资采购预算,超过特定金额的预算应取得较高层次的管理层人员的核准,选取固定资产投资预算和投资可行性项目论证报告,检查是否编制预算并进行论证,以及是否经适当层次审批,控制目标,内部控制,控制测试,已记录的固定资产均确为公司购置的资产(存在),定期复核固定资产登记簿,抽取固定资产增、减变动情况分析报告检查是否经复核,控制目标,内部控制,控制测试,固定资产采购交易均确已记录(完整性),定期执行固定资产盘点,并调节至固定资产登记簿,抽取固定资产盘点明细表检查差异是否经审批后及时处理,控制目标,内部控制,控制测试,已记录的固定

6、资产采购交易计价正确(计价和分摊),1.对发票与验收单不符的事项进行调查;2.如果付款金额与发票金额不符,应经适当层次管理层核准,抽取采购发票。检查发票所载信息是否与验收单、采购订单相符,并加盖“相符”印戳,控制目标,内部控制,控制测试,准确计提折旧费用、资产减值损失(计价和分摊),复核折旧费用和资产减值损失,1.抽取月度内固定资产增、减变动情况分析报告,检查是否正确编制并经复核 2. 抽取固定资产价值分析报告和固定资产价值调整建议,检查是否正确编制并经复核和处理,控制目标,内部控制,控制测试,已充分保障固定资产的安全(完整性),1.定期执行固定资产盘点,并调节至固定资产登记簿 2.对固定资产

7、进行商业保险,抽取固定资产保险单盘点表,检查是否已办理商业保险,控制目标,内部控制,控制测试,已记录的固定资产处置及转移均为实际发生的且均已准确记录(存在、完整性、计价和分摊),1.定期执行固定资产盘点,并调节至固定资产登记簿 2.复核固定资产处置的记录,1.抽取固定资产盘点明细表检查差异是否经审批后及时处理 2.抽取固定资产报废单,检查报废是否经适当批准和处理,注册会计师应根据执行控制测试的结果, 确定对相关控制的信赖程度, 制定实质性程序的方案。,第四节固定资产的实质性程序,1.确定固定资产是否存在。 2.确定固定资产是否均已记录。 3.确定记录的固定资产是否由被审计单位拥有或控制。 4.

8、确定固定资产是否以恰当的金额包括在财务报表中,与之相关的计价调整是否已恰当记录。 5.确定固定资产列报是否恰当。,一、固定资产的审计目标,(二)固定资产实质性程序,1.获取或编制固定资产及累计折旧分类汇总表,复核加计是否正确,与明细账、总账核对相符,结合固定资产减值准备与报表数核对是否相符。,2.实施实质性分析程序。,(1)分类计算本期计提折旧额 与固定资产原值的比率,并与上期比较。,(2)计算固定资产修理维护费用 占固定资产原值的比例 并比较本期各月、本期与以前各期。,2.监盘库存现金。,(1)监盘目的。 证实库存现金是否存在。,3.实地检查重要固定资产,确定其是否存在,关注是否存在已报废但

9、仍未核销的固定资产。,(1)实地检查固定资产的方式,以固定资产明细账为起点-实地追查 以证明固定资产确实存在 并了解其目前的使用状况。,以实地为起点,追查至固定资产明细账 以证明实际存在的固定资产均已入账。,检查的重点: 本期新增加的重要固定资产 如为首次接受审计,应适当扩大检查范围,有时也可能扩展到以前期间增加的固定资产。,(2)实地检查固定资产的范围,4.检查固定资产的所有权。,对各类固定资产,获取、收集不同的证据以确定其是否归被审计单位所有,5.检查本期固定资产的增加。,(1)询问管理层当年固定资产的增加情况,并与固定资产明细表进行核对。 (2)检查本年度增加固定资产的计价是否正确,手续

10、是否齐备,会计处理是否正确。P272,6.检查固定资产的减少。 主要目的-查明已减少的固定资产是否做适当会计处理,防止高估资产。,程 序,(1)结合固定资产清理科目,抽查固定资产账面转销额是否正确。 (2)检查出售、盘亏、转让、报废或毁损的固定资产是否经授权批准,会计处理是否正确。 (3)检查因修理、更新改造而停止使用的固定资产的会计处理是否正确。 (4)检查投资转出的固定资产相关会计处理是否正确。,检查固定资产有关的后续支出是否满足固定资产确认条件; 如不满足,检查该支出是否在发生时计入当期损益。,7.检查固定资产的后续支出。,8. 检查固定资产保险情况,复核保险范围是否足够。,9. 检查固

11、定资产的抵押、担保情况。,结合对银行借款等的检查 了解固定资产是否存在重大的抵押、担保情况,是否恰当披露。,(1)检查折旧政策是否符合相关会计准则的规定,前后期是否一致,10. 检查固定资产累计折旧。,确定折旧方法是否合理,能否在固定资产预计使用寿命内合理分摊其成本,预计使用寿命和净残值是否合理。,(2)检查计提折旧范围是否正确。,注意: 除已提足折旧继续使用的固定资产、单独估价入账的土地、已全额计提减值准备的固定资产、因改良停用的固定资产外, 其余的一切固定资产,包括未使用的、不需用的固定资产是否均正确计提折旧。,(3)复核本期折旧费用的计提。,测算全年的折旧额,有无少提或多提折旧。 尤其注

12、意 已计提部分减值准备的固定资产是否按扣除已计提的减值准备累计金额后的固定资产账面价值及尚可使用寿命重新计算确定折旧率和折旧额。,复核折旧率的计算是否正确。,(4)复核本期折旧费用的分配。,检查折旧费用分配方法是否合理,是否与上期一致。 将累计折旧账贷方本期计提折旧额与相应的成本费用中的折旧费用明细账借方相比较,以查明所计提折旧金额是否已全部摊入本期产品成本或费用。,(5)检查累计折旧的减少是否合理,会计处理是否正确。,(1)检查被审计单位计提固定资产减值准备的依据是否充分,会计处理是否正确。 (2)检查资产组的认定是否恰当,期末是否实施减值测试。,11.检查固定资产减值准备。,(3)计算本期末固定资产减值准备占期末固定资产原值的比率,并与期初比较,分析固定资产的质量状况。,(4)检查处置固定资产时原计提的减值准备是否同时结转,会计处理是否正确。 (5)检查是否存在违规转回固定资产减值准备的情况。,12.检查固定资产在财务报表中的列报是否恰当。,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科普知识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