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港总体设计规范JTS165解读.ppt

上传人:田海滨 文档编号:118951 上传时间:2025-07-10 格式:PPT 页数:205 大小:3.32MB
下载 相关 举报
海港总体设计规范JTS165解读.ppt_第1页
第1页 / 共205页
海港总体设计规范JTS165解读.ppt_第2页
第2页 / 共205页
海港总体设计规范JTS165解读.ppt_第3页
第3页 / 共205页
海港总体设计规范JTS165解读.ppt_第4页
第4页 / 共205页
海港总体设计规范JTS165解读.ppt_第5页
第5页 / 共20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海港总体设计规范海港总体设计规范(JTS165-2013)解读(解读()交通运输部培训中心交通运输部培训中心2014年年3月月杭州杭州主要内容主要内容设计基本条件设计基本条件4港口平面港口平面5进港航道、锚地及导助航设施进港航道、锚地及导助航设施6装卸工艺装卸工艺74.1 一般规定一般规定总体设计应搜集、分析工程区域自然条件、到港船型、运输需求和总体设计应搜集、分析工程区域自然条件、到港船型、运输需求和已有港口设施情况等相关基础资料。自然条件资料范围与时限应能满足已有港口设施情况等相关基础资料。自然条件资料范围与时限应能满足工程设计需要,并应重视收集和利用最新资料。工程设计需要,并应重视收集和

2、利用最新资料。根据工程情况,在工程设计前应进行现场勘测工作,提出相应的勘根据工程情况,在工程设计前应进行现场勘测工作,提出相应的勘测要求,对勘测资料进行整理分析。测要求,对勘测资料进行整理分析。总体设计应进行地貌调查及泥沙运动分析,判定工程所处区域的地貌总体设计应进行地貌调查及泥沙运动分析,判定工程所处区域的地貌特征和泥沙运动对工程的影响情况。特征和泥沙运动对工程的影响情况。工程勘测、地貌调查、资料搜集与分析等工作应满足相关规范的要求。工程勘测、地貌调查、资料搜集与分析等工作应满足相关规范的要求。4 4 设计基础条件设计基础条件4.2 运输需求运输需求 港口运输需求应根据需要对货运需求和客运需

3、求进行预测。港口运输需求应根据需要对货运需求和客运需求进行预测。港口经济腹地应根据港口地理位置、行政区划、港口性质和功能定港口经济腹地应根据港口地理位置、行政区划、港口性质和功能定位、集疏运条件等因素综合确定。港口经济腹地应按直接腹地和间接腹位、集疏运条件等因素综合确定。港口经济腹地应按直接腹地和间接腹地对其社会经济发展、交通运输条件、既有港口设施和运营状况等方面地对其社会经济发展、交通运输条件、既有港口设施和运营状况等方面进行详细调查。进行详细调查。建设项目的功能定位应根据港口在区域经济及交通运输系统中的地建设项目的功能定位应根据港口在区域经济及交通运输系统中的地位、运输需求、港口总体规划、

4、项目建设条件等因素综合确定。位、运输需求、港口总体规划、项目建设条件等因素综合确定。吞吐量预测应以定量预测为主。预测方法选择应根据项目特点、港吞吐量预测应以定量预测为主。预测方法选择应根据项目特点、港口发展阶段等因素综合确定,并应阐明预测方法选择的依据。口发展阶段等因素综合确定,并应阐明预测方法选择的依据。定量预测方法可采用平均发展速度法、弹性系数法、定额估算法、定量预测方法可采用平均发展速度法、弹性系数法、定额估算法、产销运平衡表法、回归分析法、时间序列法等。产销运平衡表法、回归分析法、时间序列法等。吞吐量预测应把握货源的总体发展趋势,进行科学论证,并具有一吞吐量预测应把握货源的总体发展趋势

5、进行科学论证,并具有一定前瞻性和弹性。定前瞻性和弹性。4 4 设计基础条件设计基础条件4.2 运输需求运输需求 吞吐量预测应分层次进行,至少应包括吞吐量预测应分层次进行,至少应包括港口、各单项建设工程港口、各单项建设工程两个两个层次,并应符合下列规定。层次,并应符合下列规定。1、港口吞吐量预测应包括总量预测和主要货种吞吐量预测。、港口吞吐量预测应包括总量预测和主要货种吞吐量预测。2、货运吞吐量预测应包括流量、流向两部分内容,并分出货类、进、货运吞吐量预测应包括流量、流向两部分内容,并分出货类、进出口和内外贸。货类应按港口统计规则划分。出口和内外贸。货类应按港口统计规则划分。3、单项建设工程的

6、集、疏运量应在预测货物流量、流向的基础上,、单项建设工程的集、疏运量应在预测货物流量、流向的基础上,考虑腹地内各种运输方式的发展规划和运输成本等因素综合确定。考虑腹地内各种运输方式的发展规划和运输成本等因素综合确定。吞吐量预测应分年度进行,预测水平年选取应考虑运量发展速度,吞吐量预测应分年度进行,预测水平年选取应考虑运量发展速度,并尽量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五年规划的期限对应一致。一般工程项目并尽量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五年规划的期限对应一致。一般工程项目的设计年度可分初期、近期和远期,初期为交付运营后第的设计年度可分初期、近期和远期,初期为交付运营后第3年,近期为交年,近期为交付运营后第付运营后

7、第5年,远期为交付运营后第年,远期为交付运营后第10年,对于港口吞吐量增长较快,年,对于港口吞吐量增长较快,预计建设项目在预计建设项目在35年能够达到设计能力年能够达到设计能力时,设计年度可分为设计初期、时,设计年度可分为设计初期、达产年。达产年。4 4 设计基础条件设计基础条件4.3 设计船型设计船型 设计船型应综合考虑使用期内预计使用码头、航道设施的所有船舶设计船型应综合考虑使用期内预计使用码头、航道设施的所有船舶确定,保证利用该码头、航道的所有船舶安全使用。同一码头、航道可确定,保证利用该码头、航道的所有船舶安全使用。同一码头、航道可以有多个设计船型。以有多个设计船型。码头仅靠泊特定船舶

8、时,设计船型即为该特定靠泊船舶。码头仅靠泊特定船舶时,设计船型即为该特定靠泊船舶。码头靠泊非特定船舶时,设计船型应考虑泊位性质与功能,运输货码头靠泊非特定船舶时,设计船型应考虑泊位性质与功能,运输货种、运量、运距、运价,港口现状和自然条件,现有船型和未来船型发种、运量、运距、运价,港口现状和自然条件,现有船型和未来船型发展趋势等因素,综合分析确定。设计船型尺度宜通过对所有到港船舶的展趋势等因素,综合分析确定。设计船型尺度宜通过对所有到港船舶的尺度进行统计分析,并综合考虑其他因素论证确定。尺度进行统计分析,并综合考虑其他因素论证确定。设计船型应通过分析论证确定,资料不充分时设计船型尺度可参照设计

9、船型应通过分析论证确定,资料不充分时设计船型尺度可参照附录附录A中相应吨级的设计船型尺度确定。中相应吨级的设计船型尺度确定。设计船型尺度的分析论证可采用统计方法,根据船舶种类确定统计设计船型尺度的分析论证可采用统计方法,根据船舶种类确定统计参数,并对船舶吨级进行划分,然后根据码头营运所要求的保证率对所参数,并对船舶吨级进行划分,然后根据码头营运所要求的保证率对所需要的船舶尺度进行统计分析确定。需要的船舶尺度进行统计分析确定。4 4 设计基础条件设计基础条件4.4 气象气象 气象资料应为工程区域附近气象台站的近期气象观测资料,资料系气象资料应为工程区域附近气象台站的近期气象观测资料,资料系列年限

10、宜不少于连续列年限宜不少于连续20年,并满足工程设计需要。年,并满足工程设计需要。气象观测项目宜包括气温、风、降水、雾、雷暴、相对湿度等,以气象观测项目宜包括气温、风、降水、雾、雷暴、相对湿度等,以及寒潮、台风过程的观测资料。气象观测资料应具有代表性。及寒潮、台风过程的观测资料。气象观测资料应具有代表性。气温资料分析宜包括历年极端最高、最低气温,多年平均气温,多气温资料分析宜包括历年极端最高、最低气温,多年平均气温,多年平均最高、最低气温。年平均最高、最低气温。风资料分析宜包括各向风速和频率,最大及平均风速,当地风向季风资料分析宜包括各向风速和频率,最大及平均风速,当地风向季节分布、台风、寒潮

11、等。节分布、台风、寒潮等。降水资料分析宜包括平均年降水量,日及年最大、最小降水量及降降水资料分析宜包括平均年降水量,日及年最大、最小降水量及降水量的季节分析。水量的季节分析。雾资料分析宜包括雾的日、季分布特征,并应统计年能见度低于作雾资料分析宜包括雾的日、季分布特征,并应统计年能见度低于作业标准的影响天数。需要时尚需提供能见度分级统计表。业标准的影响天数。需要时尚需提供能见度分级统计表。4 4 设计基础条件设计基础条件4.5 水文水文 潮位、波浪、海流、冰凌等水文资料应具有代表性,并应符合下列规潮位、波浪、海流、冰凌等水文资料应具有代表性,并应符合下列规定。定。1、确定设计高水位和设计低水位时

12、应有完整的一年或多年的实测、确定设计高水位和设计低水位时,应有完整的一年或多年的实测潮位资料。新建港口初步设计阶段,若缺乏长期观测资料时,应用短期潮位资料。新建港口初步设计阶段,若缺乏长期观测资料时,应用短期观测资料与具备类似条件的附近验潮站进行同步相关分析计算。确定海观测资料与具备类似条件的附近验潮站进行同步相关分析计算。确定海港极端高水位和极端低水位,应有不少于连续港极端高水位和极端低水位,应有不少于连续20年的年最高潮位和年最年的年最高潮位和年最低潮位实测资料,并应调查历史上出现的特殊水位。资料连续年限不足低潮位实测资料,并应调查历史上出现的特殊水位。资料连续年限不足时,应与附近具有不

13、少于连续时,应与附近具有不少于连续20年资料的港口或验潮站进行同步相关分年资料的港口或验潮站进行同步相关分析计算。析计算。2、海港工程所处海域波浪观测资料统计分析,应根据完整的一年或、海港工程所处海域波浪观测资料统计分析,应根据完整的一年或多年资料给出统计结果。当采用海港工程附近观测台站的波浪资料时,多年资料给出统计结果。当采用海港工程附近观测台站的波浪资料时,应考虑地形和水深的影响分方向检验资料的适用程度。采用年极值频率应考虑地形和水深的影响分方向检验资料的适用程度。采用年极值频率分析方法确定工程不同重现期的设计波浪要素,应有不少于连续分析方法确定工程不同重现期的设计波浪要素,应有不少于连续

14、20年波年波浪观测资料。浪观测资料。4 4 设计基础条件设计基础条件4.5 水文水文 潮位资料分析一般应包括基准面及其换算关系、潮型、潮位特征值、潮位资料分析一般应包括基准面及其换算关系、潮型、潮位特征值、设计潮位、乘潮水位;在风暴潮、寒潮多发区,尚应包括风暴潮增水、设计潮位、乘潮水位;在风暴潮、寒潮多发区,尚应包括风暴潮增水、寒潮减水资料分析。寒潮减水资料分析。1、潮位资料分析一般应以当地理论最低潮面为基准面,并应确定当、潮位资料分析一般应以当地理论最低潮面为基准面,并应确定当地理论最低潮面与当地平均海平面高程的关系,需要时尚应给出与当地地理论最低潮面与当地平均海平面高程的关系,需要时尚应给

15、出与当地高程系统的关系。高程系统的关系。2、潮位特征值应包括平均海平面,历年最高、最低潮位,年平均高、潮位特征值应包括平均海平面,历年最高、最低潮位,年平均高、低潮位和年平均潮差。需要时尚应统计不同季节的潮位特征值。低潮位和年平均潮差。需要时尚应统计不同季节的潮位特征值。3、设计潮位应包括设计高水位、设计低水位、极端高水位、极端低、设计潮位应包括设计高水位、设计低水位、极端高水位、极端低水位。水位。4、有乘潮要求的,应根据具体需要确定乘潮水位。需要时尚应统计、有乘潮要求的,应根据具体需要确定乘潮水位。需要时尚应统计不同季节的乘潮水位。不同季节的乘潮水位。4 4 设计基础条件设计基础条件4.5

16、水文水文 波浪资料分析一般应包括波型、波高、波向和波周期等,并应对波波浪资料分析一般应包括波型、波高、波向和波周期等,并应对波高、波向和波周期进行分级统计,波高的分级标准可根据具体需求确定,高、波向和波周期进行分级统计,波高的分级标准可根据具体需求确定,波向一般应按十六个方向进行统计。波向一般应按十六个方向进行统计。海流资料分析一般应包括海流类型、海流性质、流场概况、海流特海流资料分析一般应包括海流类型、海流性质、流场概况、海流特征值等。征值等。冰凌资料分析一般应包括冰期、冰况、冰型、月分布特征和流冰密冰凌资料分析一般应包括冰期、冰况、冰型、月分布特征和流冰密集度等。集度等。4 4 设计基础条

17、件设计基础条件4.6 地形、地貌地形、地貌 港口总体设计应采用最新地形测量和相关调查资料,地形测量资料港口总体设计应采用最新地形测量和相关调查资料,地形测量资料应符合下列基本规定。应符合下列基本规定。1、测图范围应包括整个工程范围,并根据工程特点和地形条件作适、测图范围应包括整个工程范围,并根据工程特点和地形条件作适当外延。当外延。2、港区水域测图应以当地理论最低潮面为基准面,港区陆域测图宜、港区水域测图应以当地理论最低潮面为基准面,港区陆域测图宜以当地理论最低潮面为基准面,并明确当地理论最低潮面与国家以当地理论最低潮面为基准面,并明确当地理论最低潮面与国家85高程高程基面的换算关系。基面的换

18、算关系。3、地形测图应采用国家坐标系统。根据工程需要可采用工程或区域、地形测图应采用国家坐标系统。根据工程需要可采用工程或区域坐标系统,但应明确与国家坐标系统间的转换关系。坐标系统,但应明确与国家坐标系统间的转换关系。4、测图比例尺应根据工程性质、设计阶段、测量类别、测区范围等、测图比例尺应根据工程性质、设计阶段、测量类别、测区范围等综合确定。一般情况,宜按表综合确定。一般情况,宜按表4.6.1执行。执行。4 4 设计基础条件设计基础条件4.6 地形、地貌地形、地貌 表表4.6.1 在工程区域和航行水域应进行必要的管线、电缆、碍航物等调查和在工程区域和航行水域应进行必要的管线、电缆、碍航物等调

19、查和探测,并在有关地形测图上标示其位置和高程。探测,并在有关地形测图上标示其位置和高程。4 4 设计基础条件设计基础条件4.6 地形、地貌地形、地貌 地貌调查的范围和内容应根据工程性质、周边自然环境、调查目的地貌调查的范围和内容应根据工程性质、周边自然环境、调查目的等因素确定,并符合下列规定。等因素确定,并符合下列规定。1、对于工程区域地质调查,调查范围应在拟建工程区域基础上适当、对于工程区域地质调查,调查范围应在拟建工程区域基础上适当外延外延200500m。对于地貌形成、地形演变、环境泥沙等方面的调查,。对于地貌形成、地形演变、环境泥沙等方面的调查,调查范围应根据自然条件、工程情况、研究目的

20、确定。调查范围应根据自然条件、工程情况、研究目的确定。2、地貌调查内容包括地貌特征、不良地质的分布范围、岸线及滩涂、地貌调查内容包括地貌特征、不良地质的分布范围、岸线及滩涂的地貌形态、海域冲淤变化及泥沙来源情况等内容。的地貌形态、海域冲淤变化及泥沙来源情况等内容。3、地貌调查应搜集、分析海岸动力作用、海岸建筑物和人为活动对、地貌调查应搜集、分析海岸动力作用、海岸建筑物和人为活动对地形、地貌等自然环境的影响。地形、地貌等自然环境的影响。4 4 设计基础条件设计基础条件4.7 泥沙运动泥沙运动 对于处于泥沙运动活跃区域的港口工程,应对当地泥沙运动资料进对于处于泥沙运动活跃区域的港口工程,应对当地泥

21、沙运动资料进行收集与分析,并应进行必要的现场观测。行收集与分析,并应进行必要的现场观测。收集和实测的资料应根据工程性质、规模和不同设计阶段确定,包收集和实测的资料应根据工程性质、规模和不同设计阶段确定,包括不同时期的地形图、海底底质特征、含沙量分布资料;工程或附近区括不同时期的地形图、海底底质特征、含沙量分布资料;工程或附近区域的淤积或冲刷地形资料、潮汐、波浪、水流、风等资料;河口区域水域的淤积或冲刷地形资料、潮汐、波浪、水流、风等资料;河口区域水位、流速、流量和输沙量等资料,并应进行必要的海岸动力地貌调查。位、流速、流量和输沙量等资料,并应进行必要的海岸动力地貌调查。根据收集、实测和调查资料

22、应进行海岸性质的判定,并分析泥沙根据收集、实测和调查资料,应进行海岸性质的判定,并分析泥沙来源、泥沙运动形式及对工程的影响。来源、泥沙运动形式及对工程的影响。根据工程所处环境的不同特点,可通过理论分析、数值模拟、物理根据工程所处环境的不同特点,可通过理论分析、数值模拟、物理模型试验等手段,依据取得的冲淤验证资料,对泥沙运动、冲淤影响进模型试验等手段,依据取得的冲淤验证资料,对泥沙运动、冲淤影响进行预测分析,预测沿岸输沙量、泥沙年淤积量和港域年淤积强度。对于行预测分析,预测沿岸输沙量、泥沙年淤积量和港域年淤积强度。对于粉沙质海岸,还应分析发生泥沙骤淤的可能性,预测骤淤量和骤淤强度。粉沙质海岸,

23、还应分析发生泥沙骤淤的可能性,预测骤淤量和骤淤强度。4 4 设计基础条件设计基础条件4.8 地质地质 港址应具备良好的地质条件,不宜选择在有土崩、断层、滑坡、沼港址应具备良好的地质条件,不宜选择在有土崩、断层、滑坡、沼泽、溶洞、流沙及泥石流的地区和地下矿藏开采后有可能塌陷的地区。泽、溶洞、流沙及泥石流的地区和地下矿藏开采后有可能塌陷的地区。港口工程应根据工程特点及需要,开展踏勘、工程地质调查、物理港口工程应根据工程特点及需要,开展踏勘、工程地质调查、物理勘探、土工试验、原位测试等工作,并对场地的工程地质条件做出评价。勘探、土工试验、原位测试等工作,并对场地的工程地质条件做出评价。1、应综合考虑

24、工程性质、规模、现场地质的复杂程度、作业条件和、应综合考虑工程性质、规模、现场地质的复杂程度、作业条件和经济等因素,提出勘察的技术要求,包括勘察的范围、具体技术要求和经济等因素,提出勘察的技术要求,包括勘察的范围、具体技术要求和方法。方法。2、勘察工作应查明工程所在地的地貌类型及其分布、港湾类型、岸、勘察工作应查明工程所在地的地貌类型及其分布、港湾类型、岸坡形态、岸坡的整体稳定性;岩土层性质、分布规律、物理力学性质、坡形态、岸坡的整体稳定性;岩土层性质、分布规律、物理力学性质、形成时代、成因类型、基岩的风化程度、基岩面标高、埋藏条件及露头形成时代、成因类型、基岩的风化程度、基岩面标高、埋藏条件

25、及露头情况;与工程建设有关的地质构造和地震情况;查明不良地质现象的分情况;与工程建设有关的地质构造和地震情况;查明不良地质现象的分布范围、发育程度和形成原因;地下水类型、含水层性质、水位变化幅布范围、发育程度和形成原因;地下水类型、含水层性质、水位变化幅度、补给与排泄条件;根据场地各区段工程地质条件,选择适宜建设地度、补给与排泄条件;根据场地各区段工程地质条件,选择适宜建设地段及基础持力层。段及基础持力层。4 4 设计基础条件设计基础条件4.8 地质地质 钻探、触探等勘察范围、位置、间距及深度,应根据工程类型、工钻探、触探等勘察范围、位置、间距及深度,应根据工程类型、工程等级、建筑物的大小、场

26、地工程地质条件等确定。程等级、建筑物的大小、场地工程地质条件等确定。重要的港口或场地存在重大地质问题的港口工程应进行专项地质灾重要的港口或场地存在重大地质问题的港口工程应进行专项地质灾害评估。害评估。4 4 设计基础条件设计基础条件4.9 地震地震 选择港址时,应进行地震活动情况的调查研究和勘测工作。根据场选择港址时,应进行地震活动情况的调查研究和勘测工作。根据场地条件、地质构造和地形条件,查明对建筑物抗震有利、不利和危险的地条件、地质构造和地形条件,查明对建筑物抗震有利、不利和危险的地段。应选择对建筑物抗震有利的地段,避开不利的地段,并不应在危地段。应选择对建筑物抗震有利的地段,避开不利的地

27、段,并不应在危险地段进行港口建设。险地段进行港口建设。重要港口或危险品码头应避免在晚、近期活动性断裂等抗震不利地重要港口或危险品码头应避免在晚、近期活动性断裂等抗震不利地段选址。段选址。建于砂性土地基上的水工建筑物应进行砂土液化判别,并考虑砂土建于砂性土地基上的水工建筑物应进行砂土液化判别,并考虑砂土液化对地基稳定性及其上面的建筑物的影响,必要时采取抗液化措施。液化对地基稳定性及其上面的建筑物的影响,必要时采取抗液化措施。一般情况下,港口工程建筑物的抗震设防烈度应采用一般情况下,港口工程建筑物的抗震设防烈度应采用中国地震动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参数区划图(GB18306)的地震基本烈度。对次生灾

28、害严重或特别重)的地震基本烈度。对次生灾害严重或特别重要的水运工程建筑物以及高烈度区,应作场地地震危险性分析,除液化要的水运工程建筑物以及高烈度区,应作场地地震危险性分析,除液化天然气码头和储罐区护岸外,当需要采用高于或低于基本烈度作为抗震天然气码头和储罐区护岸外,当需要采用高于或低于基本烈度作为抗震设防烈度时,应经论证。设防烈度时,应经论证。4 4 设计基础条件设计基础条件4.10 船舶作用力船舶作用力 应根据码头靠泊船型,风、浪、流、冰等自然条件及拖轮配置情况应根据码头靠泊船型,风、浪、流、冰等自然条件及拖轮配置情况等,论证船舶靠泊速度、靠离泊及装卸作业标准,合理确定船舶作用力。等,论证船

29、舶靠泊速度、靠离泊及装卸作业标准,合理确定船舶作用力。码头系靠泊设施的布置、高程确定,应考虑有利于减小船舶所受环码头系靠泊设施的布置、高程确定,应考虑有利于减小船舶所受环境荷载,有利于减小船舶运动量,并有利于船舶荷载在系靠泊设施上的境荷载,有利于减小船舶运动量,并有利于船舶荷载在系靠泊设施上的合理分配。合理分配。码头布置应尽量减小横风、横浪和横流对船舶航行、靠泊和停泊各码头布置应尽量减小横风、横浪和横流对船舶航行、靠泊和停泊各状态的不利影响。应结合潮位、流场和风场的变化规律,选取有利时段状态的不利影响。应结合潮位、流场和风场的变化规律,选取有利时段进行船舶靠离泊作业。进行船舶靠离泊作业。4.1

30、0.4 在强流海域布置码头时,码头轴线应顺涨在强流海域布置码头时,码头轴线应顺涨落潮主流方向布置,船舶龙骨下富裕水深除应满足避免船舶触底要求外,落潮主流方向布置,船舶龙骨下富裕水深除应满足避免船舶触底要求外,可适当加大,改善水流力对船舶的不利影响。可适当加大,改善水流力对船舶的不利影响。4 4 设计基础条件设计基础条件4.10 船舶作用力船舶作用力 直接承受船舶作用的系靠泊设施,一般首尾对称设置,当一端方向直接承受船舶作用的系靠泊设施,一般首尾对称设置,当一端方向的强风或水流明显时,也可根据受力特点采用不对称的系靠泊布置。的强风或水流明显时,也可根据受力特点采用不对称的系靠泊布置。应尽量减小系

31、泊缆索和地面的垂向角,合理设置各缆绳和船舷侧形应尽量减小系泊缆索和地面的垂向角,合理设置各缆绳和船舷侧形成的水平角和缆绳长度。由于潮汐、装卸货引起船舶升降变化所产生的成的水平角和缆绳长度。由于潮汐、装卸货引起船舶升降变化所产生的力,应通过调节缆索及时加以补偿。力,应通过调节缆索及时加以补偿。4 4 设计基础条件设计基础条件5.1 一般规定一般规定5.1.1平面布置应符合港口总体规划,并注意远近结合和合理分区,适当平面布置应符合港口总体规划,并注意远近结合和合理分区,适当留有发展余地。留有发展余地。5.1.2 新建港区布置应统筹考虑码头、综合物流、临港工业、城市等发展新建港区布置应统筹考虑码头、

32、综合物流、临港工业、城市等发展要求。要求。5.1.3各类码头的布置宜相对集中,以便于综合利用港口设施和集疏运系各类码头的布置宜相对集中,以便于综合利用港口设施和集疏运系统,但应避免互相干扰。统,但应避免互相干扰。5.1.4平面布置应在深入分析自然条件基础上,合理利用自然条件,充分平面布置应在深入分析自然条件基础上,合理利用自然条件,充分利用岸线与水陆域资源。利用岸线与水陆域资源。5.1.5平面布置应满足港口运营安全的要求,有利于提高生产效率和降低平面布置应满足港口运营安全的要求,有利于提高生产效率和降低运营成本。当码头泊稳条件不满足运营、安全要求或冲淤严重时,应采运营成本。当码头泊稳条件不满足

33、运营、安全要求或冲淤严重时,应采取必要的防护措施取必要的防护措施5 5 港口平面港口平面 5.1 一般规定一般规定 5.1.6港口水域、陆域、集疏运等系统能力应相互匹配,提高港口综合通港口水域、陆域、集疏运等系统能力应相互匹配,提高港口综合通过能力。过能力。5.1.7新建港区的布置应与原有港区相协调,并兼顾原有港区的改造需求,新建港区的布置应与原有港区相协调,并兼顾原有港区的改造需求,同时应减少建设过程中对原有港区生产的干扰。同时应减少建设过程中对原有港区生产的干扰。5.1.8 平面布置应与相邻有关工程相协调,并应考虑分期实施、施工及疏平面布置应与相邻有关工程相协调,并应考虑分期实施、施工及疏

34、浚土的综合利用等因素。浚土的综合利用等因素。5.1.9码头、航道与跨海建、构筑物的安全距离可按码头、航道与跨海建、构筑物的安全距离可按通航海轮水域通航通航海轮水域通航标准标准相关规定执行。相关规定执行。5 5 港口平面港口平面 5.2 港口港口(港区)与码头布置(港区)与码头布置平面平面型式型式5.2.1港口(港区)平面布置型式应根据港口的自然条件特点、港口功能港口(港区)平面布置型式应根据港口的自然条件特点、港口功能规模、投资等因素确定。港口(港区)的平面布置可采用规模、投资等因素确定。港口(港区)的平面布置可采用天然海湾天然海湾、沿沿岸岸、人工环抱人工环抱、天然岛屿天然岛屿与与人工岛人工岛

35、等布置型式。等布置型式。5.2.1.1 天然海湾型港口布置具有掩护条件好、建设成本低、码头布置天然海湾型港口布置具有掩护条件好、建设成本低、码头布置集中的优点,适用于具有天然海湾且大小适当的情况。天然海湾型布置集中的优点,适用于具有天然海湾且大小适当的情况。天然海湾型布置应充分考虑船舶进出港、靠离泊的安全方便,重点关注湾内岸线的充分应充分考虑船舶进出港、靠离泊的安全方便,重点关注湾内岸线的充分利用、口门的布置及港内水域平面形态和尺度等方面。利用、口门的布置及港内水域平面形态和尺度等方面。5.2.1.2沿岸型港口布置具有布置简单、船舶进出方便、占用自然岸线沿岸型港口布置具有布置简单、船舶进出方便

36、占用自然岸线多等特点,一般适用于顺直海岸、河口。沿岸型布置应根据自然岸线、多等特点,一般适用于顺直海岸、河口。沿岸型布置应根据自然岸线、水流条件和船舶靠离等因素重点考虑各码头岸线段的位置、走向、以及水流条件和船舶靠离等因素重点考虑各码头岸线段的位置、走向、以及相邻岸线段的衔接。相邻岸线段的衔接。5 5 港口平面港口平面 5 5 港口平面港口平面 5.2 港口港口(港区)与码头布置(港区)与码头布置平面平面型式型式 5.2.1.1.3 人工环抱型港口布置具有掩护条件好,投资较大等特点,适人工环抱型港口布置具有掩护条件好,投资较大等特点,适用于缺少天然掩护、水域开阔或滩宽水浅、泥沙运动活跃的海岸

37、人工用于缺少天然掩护、水域开阔或滩宽水浅、泥沙运动活跃的海岸。人工环抱型布置应根据港区规模、船舶航行以及水深、风、浪、流、泥沙运环抱型布置应根据港区规模、船舶航行以及水深、风、浪、流、泥沙运移等自然条件,重点研究掩护水域的面积、防波堤的轴线及港区口门的移等自然条件,重点研究掩护水域的面积、防波堤的轴线及港区口门的布置。若港口来沙、波浪方向较集中,也可考虑设置单堤掩护。布置。若港口来沙、波浪方向较集中,也可考虑设置单堤掩护。5.2.1.1.4 天然岛屿型港口布置具有依托条件差、受岛屿自然条件限制天然岛屿型港口布置具有依托条件差、受岛屿自然条件限制性大等特点,适用于大陆天然深水岸线不足,且拥有适

38、宜建港岛屿的地性大等特点,适用于大陆天然深水岸线不足,且拥有适宜建港岛屿的地区。天然岛屿型布置应重点考虑港口的掩护效果、港口建设对流场及泥区。天然岛屿型布置应重点考虑港口的掩护效果、港口建设对流场及泥沙运动的影响、挖填平衡以及港口的集疏运等问题。对于较大的岛屿,沙运动的影响、挖填平衡以及港口的集疏运等问题。对于较大的岛屿,可利用自然岸线布置,对于较小的岛群,可将临近的多个小岛连片统一可利用自然岸线布置,对于较小的岛群,可将临近的多个小岛连片统一布置。布置。5.2.1.1.5 人工岛型港口布置具有占用自然岸线少、对海岸动力环境、人工岛型港口布置具有占用自然岸线少、对海岸动力环境、生态环境影响小,

39、但建设成本高等特点,适用于可用自然岸线少、近岸生态环境影响小,但建设成本高等特点,适用于可用自然岸线少、近岸水深较浅的地区。人工岛型布置应重点关注人工岛的功能、位置、平面水深较浅的地区。人工岛型布置应重点关注人工岛的功能、位置、平面形态与尺度、陆域形成及集疏运条件等。形态与尺度、陆域形成及集疏运条件等。5.2 港口港口(港区)与码头布置(港区)与码头布置平面平面型式型式 5.2.2 码头码头平面布置可采用顺岸式、突堤式、栈桥(引堤)式以及单点、多平面布置可采用顺岸式、突堤式、栈桥(引堤)式以及单点、多点系泊等形式点系泊等形式。5.2.2.1 顺顺岸式布置码头占用自然岸线较多,具有建设成本低、与

40、后方陆岸式布置码头占用自然岸线较多,具有建设成本低、与后方陆域联系方便的优点,宜优先用于需要陆域纵深大、与后方道路联系密切域联系方便的优点,宜优先用于需要陆域纵深大、与后方道路联系密切的码头。的码头。5.2.2.2突堤突堤式码头占用天然岸线少,与后方联系通道相对集中,适用于自式码头占用天然岸线少,与后方联系通道相对集中,适用于自然岸线资源不足或需要结合码头建筑物改善泊稳条件的情况。突堤式码然岸线资源不足或需要结合码头建筑物改善泊稳条件的情况。突堤式码头布置应重点关注突堤与水域尺度、船舶进出靠泊的方便性以及突堤与头布置应重点关注突堤与水域尺度、船舶进出靠泊的方便性以及突堤与陆域的交通联系等方面。

41、陆域的交通联系等方面。5 5 港口平面港口平面 5.2 港口港口(港区)与码头布置(港区)与码头布置平面平面型式型式 5.2.2.3 栈桥栈桥(引堤)式码头具有对流场及岸滩影响小、码头运营成本高(引堤)式码头具有对流场及岸滩影响小、码头运营成本高等特点,适用于岸滩较宽浅或不适宜开挖的情况。栈桥(引堤)式码头等特点,适用于岸滩较宽浅或不适宜开挖的情况。栈桥(引堤)式码头的布置应重点关注码头的位置及走向、陆域位置、引桥与引堤分界点以的布置应重点关注码头的位置及走向、陆域位置、引桥与引堤分界点以及交通的方便性等方面。及交通的方便性等方面。5.2.2.1.4 单点单点、多点系泊式码头具有工程量小、建设

42、成本低、施工工期、多点系泊式码头具有工程量小、建设成本低、施工工期短、作业条件较差等特点,适用于建设临时油品码头或在近岸水深条件短、作业条件较差等特点,适用于建设临时油品码头或在近岸水深条件严重不足又不适宜开挖航道时建设大型油品码头的情况。单点、多点系严重不足又不适宜开挖航道时建设大型油品码头的情况。单点、多点系泊式码头的布置应有水深足够的开阔水域,重点考虑海底底质、水流、泊式码头的布置应有水深足够的开阔水域,重点考虑海底底质、水流、波浪以及与海底管线的协调等因素。波浪以及与海底管线的协调等因素。5 5 港口平面港口平面 5.2 港口港口(港区)与码头布置(港区)与码头布置平面平面型式型式5.

43、2.3根据根据码头的形成方式,码头可采用自然地形式、挖入式、填筑式等类码头的形成方式,码头可采用自然地形式、挖入式、填筑式等类型型。5.2.3.1 自然自然地形式建港具有布置简单、挖填量较少、建设成本低、受自地形式建港具有布置简单、挖填量较少、建设成本低、受自然岸线限制多等特点,适宜于岸线资源充足、水深条件适宜的情况,自然岸线限制多等特点,适宜于岸线资源充足、水深条件适宜的情况,自然地形式布置应重点关注岸线的充分利用和码头的泊稳条件然地形式布置应重点关注岸线的充分利用和码头的泊稳条件。5.2.3.2 挖入式建港具有占用水域少、占用陆域大、对岸滩变化影响小、挖入式建港具有占用水域少、占用陆域大、

44、对岸滩变化影响小、可干地施工等特点,适用于陆域充足、基岩埋深较深、淤积不严重的地可干地施工等特点,适用于陆域充足、基岩埋深较深、淤积不严重的地区。挖入式布置应重点研究各部分水域尺度和布置、口门的朝向、减淤区。挖入式布置应重点研究各部分水域尺度和布置、口门的朝向、减淤措施等。措施等。5.2.3.3 填筑式建港具有不占用陆地、对海域环境影响大、建设成本高等填筑式建港具有不占用陆地、对海域环境影响大、建设成本高等特点,适用于深水离岸较远、水动力不强、填料丰富的情况。填筑式布特点,适用于深水离岸较远、水动力不强、填料丰富的情况。填筑式布置应重点关注置应重点关注工程对岸滩动力环境及岸滩形态的影响和陆域形

45、成等方面。工程对岸滩动力环境及岸滩形态的影响和陆域形成等方面。5 5 港口平面港口平面 5.3 港内水域港内水域 5.3.1 港内水域包括港内航道、船舶制动水域、回旋水域、码头前沿停泊港内水域包括港内航道、船舶制动水域、回旋水域、码头前沿停泊水域以及港内锚地等。水域以及港内锚地等。5 5 港口平面港口平面 5.3 港内水域港内水域 5.3.2 船舶制动水域宜设在进港方向的直线上,宽度宜逐步扩大,当布置船舶制动水域宜设在进港方向的直线上,宽度宜逐步扩大,当布置有困难时,可设在半径不小于有困难时,可设在半径不小于34倍设计船长的曲线上。船舶制动距离倍设计船长的曲线上。船舶制动距离压载状态可取压载状

46、态可取34倍设计船长,满载状态可取倍设计船长,满载状态可取45倍设计船长。对于超倍设计船长。对于超大型散货船以及航行条件复杂的港口,具备条件时其制动距离可适当加大型散货船以及航行条件复杂的港口,具备条件时其制动距离可适当加大,必要时可以借助于操船模拟试验确定船舶制动距离。大,必要时可以借助于操船模拟试验确定船舶制动距离。5.3.3 船舶回旋水域应设置在进出港或方便船舶靠离码头的位置。其尺度船舶回旋水域应设置在进出港或方便船舶靠离码头的位置。其尺度应考虑当地风浪流等条件、船舶自身性能和港作拖轮配备等因素,可按应考虑当地风浪流等条件、船舶自身性能和港作拖轮配备等因素,可按表表5.3.3确定。回旋水

47、域的设计水深可取航道设计水深。对货物流向单一确定。回旋水域的设计水深可取航道设计水深。对货物流向单一的专业码头,经论证后,部分回旋水域可按船舶压载吃水计算。的专业码头,经论证后,部分回旋水域可按船舶压载吃水计算。5 5 港口平面港口平面 5.3 港内水域港内水域 注:注:回旋水域可占用航行水域,当船舶进出频繁时,经论证可单独设置;回旋水域可占用航行水域,当船舶进出频繁时,经论证可单独设置;没有侧推及无拖轮协助的情况,船舶回旋圆直径可取(没有侧推及无拖轮协助的情况,船舶回旋圆直径可取(2.53.0)L;L为设计船长(为设计船长(m)。)。5.3.4 码头前沿停泊水域宜取码头前码头前沿停泊水域宜取

48、码头前2倍设计船宽倍设计船宽B的水域范围(图的水域范围(图5.3.4),对淤积严重的港口,根据维护挖泥的需要,此宽度可适当增加。),对淤积严重的港口,根据维护挖泥的需要,此宽度可适当增加。停泊水域的设计水深应按第停泊水域的设计水深应按第5.4.12条计算确定。条计算确定。5 5 港口平面港口平面 5.3 港内水域港内水域 5.3.5 码头前沿停泊水域长度宜与泊位长度一致,有移泊作业时,停泊水码头前沿停泊水域长度宜与泊位长度一致,有移泊作业时,停泊水域长度应根据需要确定。对于大型开敞式码头,停泊水域长度不宜小于域长度应根据需要确定。对于大型开敞式码头,停泊水域长度不宜小于1.2倍设计船长。倍设计

49、船长。5.3.6 码头端部泊位港池边线的布置应考虑来船方向,当有船舶顺靠需要码头端部泊位港池边线的布置应考虑来船方向,当有船舶顺靠需要时(图时(图5.3.6),其与码头前沿线的夹角),其与码头前沿线的夹角可采用可采用3045。当航道离码头。当航道离码头较远,并有拖轮配合作业时,较远,并有拖轮配合作业时,值可适当加大。港池顶端泊位的值可适当加大。港池顶端泊位的可不受可不受上述规定限制。上述规定限制。5 5 港口平面港口平面 5.3 港内水域港内水域 5.3.7 港池朝向应根据当地的自然条件、船舶进出的方便安全、码头岸线港池朝向应根据当地的自然条件、船舶进出的方便安全、码头岸线的利用、掩护条件和挖

50、泥量等因素综合分析比较确定。波浪影响泊稳条的利用、掩护条件和挖泥量等因素综合分析比较确定。波浪影响泊稳条件时,港池的布置应尽量减小港池内泊位直接承受横向波浪的影响。件时,港池的布置应尽量减小港池内泊位直接承受横向波浪的影响。5.3.8 码头前水域宽度应结合是否考虑船舶转头功能以及码头轴线与航道码头前水域宽度应结合是否考虑船舶转头功能以及码头轴线与航道的夹角等综合确定(图的夹角等综合确定(图5.3.8)。对多泊位顺岸码头前方水域,当考虑船)。对多泊位顺岸码头前方水域,当考虑船舶转头要求时,其宽度不宜小于舶转头要求时,其宽度不宜小于1.5倍设计船长加倍设计船长加1.0倍设计船宽;当不考倍设计船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绿化工程

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