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社会知觉与归因.ppt

上传人:PIYPING 文档编号:11932354 上传时间:2021-11-04 格式:PPT 页数:25 大小:3.53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二章 社会知觉与归因.ppt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第二章 社会知觉与归因.ppt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第二章 社会知觉与归因.ppt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第二章 社会知觉与归因.ppt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第二章 社会知觉与归因.ppt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二章 社会知觉与归因.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二章 社会知觉与归因.ppt(2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我们周围的世界是由心灵创造的;即使我们并肩站在同一块草地上,我看到的绝不会和你看到的相同。” -George Gissing,1908,第三节 社会知觉与归因,2,第一单元 社会知觉 一、基本概念 知觉:人脑对客观事物的整体反映,是人将感觉获得的信息进行选择、组合、加工和解释,形成对客观事物的完整印象的过程。 由各种社会信息所形成的知觉即社会知觉。 社会知觉包括个体对他人、群体以及对自己的知觉。 社会知觉是一种基本的社会心理活动,人的社会化过程,人的社会动机、态度、社会行为的发生都是以社会知觉为基础的。,3,二、影响社会知觉的主观因素 (一)认知者的经验 个体的经验不同,对同一对象的认知也会

2、有不同的结果。 心理学的解释“图式” 图式:指人脑中已有的知识经验的网络。 图式的作用: 1、影响对注意对象的选择 2、影响记忆 3、影响自我知觉 4、影响个体对他人的知觉,4,二、影响社会知觉的主观因素,(二)认知者的动机与兴趣 忽略集中 (三)认知者的情绪 积极消极,5,第二单元 印象形成与印象管理,一、印象与印象形成的概念 1、印象是个体头脑中有关认知客体的形象。 2、个体接触新的社会情境时,总是按照以往经验,将情境中的人或事进行归类,明确它对自己的意义,使自己的行为获得明确定向,这一过程称为印象形成。,6,二、印象形成过程中的几种效应,(一) 首因效应与近因效应 首印效应:最初获得的信

3、息的影响比后来获得的信息的影响更大的现象。(第一印象) 近因效应:最新获得的信息的 影响比原来获得的信息的影响 更大的现象。 一般来说:亲密的人之间容易 出现近因效应,而不熟悉或者 少见的人之间容易出现首因效 应。,(二)光环效应 个体对认知对象的某些品质一旦形成倾向性印象,就会带着这种倾向去评价认知对象的其他品质,也称晕轮效应。,二、印象形成过程中的几种效应,(三)刻板印象 人们通过自己的经验形成对某类人或者某类事较为固定的看法。 积极意义:使人的社会知觉过程简化。 消极意义:在有限经验的基础上形成的刻板印象,使人对某些群体的成员产生偏见,甚至歧视。 ,二、印象形成过程中的几种效应,10,三

4、、印象形成中的信息整合模式,在印象形成中,个体把各种具体信息综合后,按照保持逻辑一致性和情感一致性的原则,形成总体印象。 形成总体印象的模式: 加法模式:求总和 平均模式:求平均 加权平均模式:各种特征的分值权重=总体印象 教师:品德40%,专业知识30%,相貌20% 演员: 品德20%,专业知识30%,相貌40% 中心品质模式:求中心,11,四、印象管理,(一) 印象管理的概念 印象管理,亦称整饰,指个体以一定方式去影响他人对自己的印象。 印象管理与印象形成的区别是:印象形成对认知者来说是信息输入,是形成对他人的印象;而印象管理是信息输出,是对他人的印象形成过程是施加影响。 (二) 印象管理

5、的作用 印象管理是个体适应社会生活的一种方式。,12,(三) 常用的印象管理策略,谨记:印象管理是一种社会技巧! 常见策略有: 1.按社会常模管理自己 2.隐藏自我与自我抬高 3.按社会期待管理自己 4.投其所好,13,第三单元 归因,一、归因的概念 归因,指个体根据有关信息、线索对自己和他人的行为原因进行推测与判断的过程。,15,二、行为原因的分类,(一)内因与外因 内因指存在于个体内部的原因,如人格、品质、动机、态度、情绪、心境及努力程度等个人特征。将行为原因归于个人特征,称为内归因。 外因是指行为或事件发生的外部条件,包括背景、机遇、他人影响、任务难度等。将行为原因归于外部条件,称为外归

6、因或情境归因。 在许多情境中,行为与事件的发生并非由内因或外因单一因素引起,而兼有二者的影响。这种归因叫综合归因。,16,二、行为原因的分类,(二)稳定性原因与易变性原因 情绪易变,性格难变。 (三)可控性原因与不可控性原因 对可控性因素的归因,人们更可能对行为做出变化的预测; 对不可控因素的归因,人们较可能对未来的行为作出准确的预测。,17,三、控制点理论,控制点是美国心理学家罗特于20世纪50、60年代提出的一种个体归因倾向理论。 你是内控者还是外控者? 内控者:控制点在内部。相信自己。 外控者:控制点在外部。相信命运。,18,四、归因原则,(一) 不变性原则 海德是归因思想的创始人,他认

7、为人们归因时,通常使用不变性原则。也就是寻找某一特定联系。 (二) 折扣原则 由凯利提出的。他发现,如果也存在其他看起来合理的原因,那么某一原因引起某一特定结果的作用就会打折扣。 (三) 协变原则 凯利(1967)指出,人们的归因总是涉及三个方面的因素:刺激客体、行为主体以及背景。凯利的归因理论也因此被称作三维理论,协变原则被他认为是最全面的归因原则。 ,凯利的协变原则(三维理论:刺激客体、行为主体以及背景) 归因时考察三种信息:特异性、共同性、一致性。 为什么老板对阿燕大吼大叫?,20,五、影响归因的因素,(一) 社会视角 哈医大恶性伤医事件 (二) 自我价值保护 (三) 观察位置,(四)

8、时间因素,我承认都是月亮惹的祸,那样的月色太美太温柔,才会在霎那之间只想和你一起到白头。,备受关注的“323”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杀人案宣判。17岁的犯罪嫌疑人李梦南闯入医生办公室用水果刀胡乱捅刺,造成四名医护人员1死3伤。哈尔滨市中级法院以故意杀人罪一审判处其无期徒刑;判决李梦南一方支付王浩父母338815.5元,王宇318304.54元,郑一宁24914.42元。李梦南当庭未提出上诉。公诉机关认为,被告人李梦南故意非法剥夺他人生命,杀死一人,致一人重伤、一人轻伤、一人轻微伤,其行为触犯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三十二条,犯罪事实清楚,证据确实、充分,应当以故意杀人罪追究其刑事责任。被

9、告人李梦南犯罪时不满十八周岁,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十七条第一款、第三款之规定,应对其从轻或减轻处罚。3,哈尔滨 恶性伤医事件,2012年3月23日9时许,李梦南与其祖父李禄到哈医大一院五号楼五楼风湿免疫科治疗李梦南所患强直性脊柱炎。因李梦南还患有继发性肺结核,故医生建议先治愈肺结核,再治疗强直性脊柱炎,李禄对此表示理解,但李梦南对治疗方案产生误解,认为医生故意刁难不给其看病,遂产生杀人之念。 当日16时许,李梦南在哈医大一院住院处附近购买了一把水果刀,来到该院风湿免疫科医生办公室,持刀刺该科实习医生被害人王浩(男,殁年28岁)颈部一刀,刺医生被害人王宇(男,32岁)头面部及左腕部数刀,刺实

10、习医生被害人于惠铭(女,25岁)头部一刀,刺医生被害人郑一宁(女,30岁)面部一刀、右耳部一刀。王浩因颈部被刺致右颈静脉损伤,失血死亡;王宇头部损伤构成重伤、九级残,右眼部损伤构成轻伤、十级残,左腕部损伤构成轻微伤;郑一宁面部损伤构成轻伤,右耳廓损伤构成轻微伤;于惠铭头部损伤构成轻微伤。,1、社会知觉、图示、印象形成、印象管理及归因的概念 2、首因效应、近因效应、光环效应、刻板印象 3、加法模式、平均模式、加权平均模式、中心品质模式 4、印象管理的策略 5、内因与外因、稳定性原因与易变性原因、可控性原因与不可控性原因 6、控制点理论、归因原则,本节重点内容,1、社会知觉包括个体对( )的知觉。

11、 A 环境 B 自己 C 群体 D 他人 2、信息顺序影响印象形成的现象包括( )。 A 刻板印象 B 首因效应 C 近因效应 D 光环效应 3、印象形成中的信息整合模式包括( )。 A 加法模式 B 加权平均模式 C 平均模式 D 中心品质模式 4、根据凯利的三维理论,个体在归因时需要了解的信息包括( )。 A 行为主体 B 刺激客体 C 性别 D 年龄,课后练习,莱特曼博士和他的面部表情识别术取材于美国真实的心理学研究:保罗埃克曼(Paul Ekman) 博士和他的“面部行为编码系统”(FACS,Facial Action Coding System )。埃克曼博士,美国加州大学医学院心理

12、学教授,被列为20 世纪百位最有影响力的心理学家之一。他走访了世界各地 异国城市、偏远岛屿、与世隔绝的原始部落,研究各种文化背景下的人,他发现人类拥有共同的7 种基本情绪:快乐、悲伤、惊讶、生气、恐惧、厌恶、轻蔑。而这些情绪隐藏在只停留1/4 秒的微表情(真实的表情,但不易察觉)中,于是他将脸部43 块肌肉的动作与可产生的表情一一对应,设计出“面部行为编码系统”。任何人都可以通过训练,来读懂其他人的表情。 专著:说谎 中国领域:中国识谎培训第一人王邈 开创了启动图式识谎技术,其原理是充分利用人类大脑的边缘系统对外界刺激的无条件反射的特性和潜意识路线图的特点及规律,以谎言思维模式的启动和谎言思维图式的追踪为手段,将谎言产生的机制和特性在短时间内刻画出来,从而将符号化表征的谎言形象化、公开化、透明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科普知识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