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大学专业课程《心理学》真题练习试题C卷附答案.docx

上传人:啊飒飒 文档编号:11997510 上传时间:2021-11-30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58.2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1年大学专业课程《心理学》真题练习试题C卷附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2021年大学专业课程《心理学》真题练习试题C卷附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2021年大学专业课程《心理学》真题练习试题C卷附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亲,该文档总共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21年大学专业课程《心理学》真题练习试题C卷附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1年大学专业课程《心理学》真题练习试题C卷附答案.docx(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 题.2021 年大学专业课程心理学真题练习试题C卷 附答案答考试须知:1、考试时间: 150 分钟,本卷满分为100 分。号考 证 2、请首先按要求在试卷的指定位置填写您的姓名、准考证号等信息。准 准3、请仔细阅读各种题目的回答要求,在密封线内答题,否则不予评分。.一、填空题(共 10 小题,每题 2 分,共 20 分)1、表情动作是情绪的外部表现形式,主要有、和言语表情。2、将人格分为内向型和外向型的是()A. 荣格B. 谢尔顿C. 威特金D. 霍兰德3、人的个性结构的核心成分是()A. 性格B. 气质C. 能力D. 兴趣第 6 页 共 6 页2、根据需要的对象,可以把需要分为不 需要和需

2、要。4、人们对人或事物所持有的一套比较笼统、概括、固定的看法,并以这种看法作为评价人或事3、心理学是研究及其科学。4、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有:提出问题、和验证假设。物的依据()A. 首因效应名 .姓 5、情景记忆是个人以亲身经历的、发生在一定和的事件(情景)为内容的记忆。B. 近因效应6、注意分配的条件是,同时进行的两种活动中有一种是内间具有的。 的,而且同时进行的几种活动之C. 晕轮效应D. 刻板印象效应7、记忆是人脑对过去经验的反映,包括 保持。5、在人性的叙述中,认为人是理性的,是善良的和值得尊重的是()8、根据思维探索答案的方向不同,把它分为和。A. 认知主义线9、同一时间内能够清楚把握

3、的注意对象的数量即注意的 ,又称注意的。B. 行为主义) 封区 市 ( 省 . 密10、行主义心理学是由美国心理学家于创立的一个西方心理学主要流派。二、选择题(共 20 小题,每题 1 分,共 20 分)1、与社会性需要是否满足相联系的心理活动是()A. 情绪B. 情感C. 心境D. 应激C. 人本主义D. 存在主义6、在刺激物作用下,人脑独立形成具有社会意义的形象的过程是()A. 有意想象B. 随意想象C. 创造想象D. 再造想象7、在人脑中重现过去所感知过的事物的形象叫()A. 想象B. 表象C. 印象D. 迹象8、“活泼好动”是下列哪种表现?()A. 能力B. 兴趣C. 气质D. 性格9

4、、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对解答问题有启示作用的相类似的事物或现象是()A. 原型B. 定势C. 迁移D. 变式10、“心不在焉,则黑白在前而不见,擂鼓在侧而不闻”说明人的心理活动过程离不开()A. 感知B. 记忆C. 注意D. 思维11、生活中所谓的“爱屋及乌”、“厌恶和尚,恨及袈裟”反映了哪一种知觉印象的效应?()A. 首因效应B. 晕轮效应C. 近因效应D. 刻板效应12、学生情绪情感发展最突出的特点是()A. 具有两面性B. 具有稳定性C. 具有外显性D. 具有境遇性13、心理过程包括()A. 认识过程、情感过程、行为过程B. 知觉过程、情感过程、行为过程C. 感觉过程、知觉过程、意志过程

5、D. 认识过程、情感过程、意志过程14、心理现象分为()A. 心理过程与个性心理B. 认知过程与个性心理C. 情感过程与个性心理D. 意志过程与个性理15、教学最重要的目标是促进(),使学生将获得知识、技能和行为方式有效用于新问题的解决。A. 理解B. 操作C. 形成表征D. 学习的迁移16、有预定目的但无需意志努力的注意是()A. 随意注意B. 不随意注意C. 有意后注意D. 有意注意17、根据信息加工的观点,感觉属于()A. 信息的输入和登录B. 信息的识别C. 信息的选择D. 信息的储存和提取18、不少大学生恋爱态度呈现轻率化的现象表现为()A. “不求天长地久,但求曾经拥有”B. “爱

6、人只有一个,情人可以多个”C. 主观学业第一,客观爱情至上D. “儿女情长,英雄气短”19、遵从、认同和内化是大学生态度与品德的()A. 形成阶段B. 转化阶段C. 习得阶段D. 修正阶段20、在学习遇到困难或环境中出现干扰因素时,努力地把自己的注意维持在学习内容上,这时的注意是()A. 随意后注意B. 有意注意C. 不随意注意D. 有意后注意三、名词解释(共 8 小题,每题 2 分,共 16 分)1、性格的态度特征:2、创造性思维:3、记忆:4、首因效应:5、注意的范围:6、注意的稳定性:7、意志:8、性格:四、判断题(共 10 小题,每题 1 分,共 10 分)1、()复述是短时记忆保持的

7、重要机制。2、()上课时学生被外面传来的歌声所吸引,这是注意转移的表现。3、()人的特殊能力发展水平的高低取决于人的智力水平的高低。4、()在复习时把相似的材料放在一起进行,复习效果会更好。5、()无意识水平,指个体对其内在身心状态或对外环境变化没有觉知的意识状态。6、()意志行动有明确的行为目的。7、()复杂意志行动中,决策阶段是其关键阶段。8、()气质无好坏之分,而性格有好坏之分。9、()感觉阈限越大,则感受性越强。10、()错觉是在客观刺激作用下产生的对刺激的错误知觉。五、简答题(共 6 小题,每题 4 分,共 24 分)1、马斯洛是怎样划分需要层次的?2、A 型性格的主要特征是什么?3

8、、什么是遗忘?遗忘的因素有哪些?4、教师应如何对学生进行良好情绪的培养?5、简述知觉种类。6、气质类型的教育意义。六、论述题(共 1 小题,每题 10 分,共 10 分)1、论述知觉的特性?参考答案一、填空题(共 10 小题,每题 2 分,共 20 分)1、面部表情身段表情2、物质精神3、心理现象规律4、明确问题提出假设5、时间地点6、熟练内在联系7、识记再认或回忆8、集中性思维发散性思维9、广度范围10、华生20世纪初二、选择题(共 20 小题,每题 1 分,共 20 分)1、 B2、 A3、 A4、 D5、 C6、 C7、 B8、 C9、 A10、C11、B12、A13、D14、A15、D

9、16、C17、A18、A19、C20、B三、名词解释(共 8 小题,每题 2 分,共 16 分)1、性格的态度特征:是指人在对现实的稳定态度方面所表现出来的个别差异,它是性格特征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2、创造性思维:是指以新颖独特的方法解决问题,并产生首创的具有社会价值的思维成果的思维活动。3、记忆:是过去经验在人脑中的反映。人们感知过的事物、思考过的问题、体验过的情感和从事过的活动,都会在人们头脑中留下不同程度的印象,这就是记的过程;在一定的条件下,根 据需要这些储存在头脑中的印象又会被唤起,参与当前的活动,得到再次应用,这就是忆的过 程。4、首因效应:指的是人们在对他人总体印象的形成过程中,

10、最初获得的信息比后来获得的信息影响更大的现象。5、注意的范围:也叫注意的广度,是指在同一时间内意识能清楚地把握对象数量的多广的注意特征。6、注意的稳定性:也叫注意的持久性,是指注意能较长时间地保持在某种事物或某种活动上的注意特征。7、意志:是人自觉的确定目的,并根据目的调节支配自己的行为,克服各种困难,以实现预定目的的心理过程。8、性格:是指个体对现实的稳定态度和与之相适应的习惯化了的行为方式的个性心理特征。四、判断题(共 10 小题,每题 1 分,共 10 分)1、对2、错3、错4、错5、对6、对7、错8、对9、错10、错五、简答题(共 6 小题,每题 4 分,共 24 分)1、马斯洛需要层

11、次理论:( 1)生理需要;( 2)安全需要;( 2) 社交需要;( 4)尊重需要;( 5)自我实现需要。( 2)马斯洛的动机理论基础是需要层次理论。需要的五种层次:从低级到高级依次是:生理的需要、安全的需要、归属与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各层次的关系及作用:a. 需要层次越低,力量越强大。b. 当低级需要未得到满足时,这些需要便成为支配个体的主导动机。一旦较低层次的需要得到满足,较高一层的需要便会占主导地位,支配个体的行为。2、答: A 型性格的人脾气比较火爆、有闯劲、遇事容易急躁、不善克制、喜欢竞争、好斗、爱显示自己才华,对人常存戒心等。3、遗忘是指识记过的内容不能再认与回忆,

12、或者是错误的再认与回忆。( 1)遗忘进程受时间因素制约。遗忘进程不均衡“先快后慢,先多后少”。“艾宾浩斯遗忘曲线”( 2)识记材料的意义和作用对遗忘进程的影响。最先遗忘的是对识记者来说没有重要意义的、无兴趣的、不符合需要的材料。(3) 识记材料的性质和数量。熟练的动作遗忘最慢,抽象材料最快。在学习程度相等的条件下,识记材料的多少和遗忘的速率成正比,识记材料愈多,忘得愈快,相反,忘得慢。因此,学习不宜贪多贪快。(4) 学习的程度和方法。过度学习的材料能避免遗忘。过度学习:把练习进行得超过那种刚好能回忆起来的程度。过度学习150为宜。学习方法的影响大致如下:用视觉识记的材料比用听觉识记遗忘慢些,用

13、试图回忆识记比用单纯重复识记遗忘慢些,用间时(分散)复习的方法识记比用集中复习遗忘慢些。(5) 记忆的恢复现象。(6) 材料的系列位置效应。前摄抑制和倒摄抑制的影响。材料首尾容易记住, 中间容易遗忘 -首因效应近因效应。 中间材料受前摄抑制和倒摄抑制两种影响之故。4、老师对学生的教育要以“自我”训练为主,教育学生如何了解识别他人的情绪,了解自身情绪以及内在情绪感受调节,将情绪教育融入各科课程有意识地加强教学活动中的情绪智力色彩, 以提高学生的情绪智力水平。5、根据知觉的分类标准不同,可把知觉划分为以下种类:根据在知觉过程中起主导作用的分析器活动,把知觉分为视知觉、听知觉、嗅知觉以及视听知觉和触

14、摸知觉等。根据知觉对象的特性,把知觉分为空间知觉、时间知觉和运动知觉。空间知觉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空间特性的知觉,包括大小知觉、形状知觉、方位知觉、距离知觉和立体知觉等。时 间知觉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延续性和顺序性的反映。运动知觉是人脑对客观事物在空间位置移 动速度的知觉。根据知觉能否正确反映客观事物,把知觉分为正确知觉与错觉。错觉是在客观刺激作用下产生的对刺激主观歪曲的知觉。6、( 1)教师要善于区别和正确对待学生气质类型的特点。(2) 针对学生的具体气质特点进行个别施教。(3) 按照学生的气质特点进行智力和知识技能的教育。六、论述题(共 1 小题,每题 10 分,共 10 分)1、答:人对于客

15、观事物能够迅速获得清晰的感知,这与知觉所具有的基本特性是分不开的。知觉具有选择性、理解性、整体性和恒常性等特性。一、知觉的选择性知觉的选择性在于把一些对象(或对象的一些特性、标志、性质)优先地区分出来。客观事物是多种多样的,人总是有选择地以少数事物作为知觉的对象,对它们的知觉格外清晰,被知 觉的对象好像从其他事物中突出出来,出现在“前面”,而其他的事物就退到后面去了。与此 相关的生理基础是:大脑皮层中一个兴奋中心占优势,同时皮层的其余部分受抑制。知觉的选 择性揭示了人对客观事物反映的主动性。知觉的选择性依赖于个人的兴趣、态度、需要以及个体的知识经验和当时的心理状态;还依赖于刺激物本身的特点(强

16、度、活动性、对比)和被感知对象的外界环境条件的特点(照明度、距离)。二、知觉的理解性知觉的理解性表现为人在感知事物时,总是根据过去的知识经验来解释它、判断它,把它归入一定的事物系统之中,从而能够更深刻地感知它。这就是知觉的理解性。从事不同职业和有不同经验的人,在知觉上是有差异的。如工程师检查机器时能比一般人看到、听到更多的细节;成人的图画知觉与儿童相比,能更深刻地了解图画的内容和意义,知觉到儿童所看不到的细节。三、知觉的整体性人在知觉客观对象时,总是把它作为一个整体来反映,这就是知觉的整体性。知觉对象是由许多部分组成的,各部分具有不同的特征,但是人们并不把对象感知为许多个别的、孤立的部 分,而

17、总是把它知觉为一个统一的整体。它是客观对象的许多部分形成的复合刺激物,大脑皮 层对复合刺激物的各个组成部分及其相互关系,进行分析、综合,从而反映客观对象各种属性 的关系,形成关于对象的完整映象。例如,走进教室,人们不是先感知桌椅,后感知黑板、窗 户而是完整地同时反映它们。知觉的整体性是多种感知器官相互作用的结果。知觉的整体性与感知的快慢,同过去经验和知识的参与有关,阅读速度就是随着人的阅读经验的积累及把较小的单元(词)组成较大的单 元(句子)而逐渐加快的。四、知觉的恒常性当知觉的条件在一定范围内发生改变时,知觉的映象仍然保持相对不变,这就是知觉的恒常性。例如,对过去认识的人,决不会因为他的发型、服装的改变而变得不认识;一首熟悉的歌曲,不会因它高八度或低八度而感到生疏,或因其中个别曲子走调,就认为是别的歌曲;教师判断学生的错别字,如“尖瑞科学”,不会因“端”字写成了“瑞”字,而不去感知尖端科学。 知觉的恒常性对生活有很大的作用,正确地认识物体的性质比单纯地感知局部的物理刺激物有较大的实际意义,它可以使人们在不同情况下,按照事物的实际面貌反映事物,从而能够根据对象的实际意义去适应环境。如果知觉不具有恒常性,那么个体适应环境的活动就会更加复杂,在不同情况下,每一认识活动,每一反应动作,都要来一番新的学习和适应过程,实际上也就是使适应变为不可能的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科普知识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