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古诗复习课教学设计.docx

上传人:啊飒飒 文档编号:12014611 上传时间:2021-12-01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20.0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语文古诗复习课教学设计.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小学语文古诗复习课教学设计.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小学语文古诗复习课教学设计.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亲,该文档总共1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小学语文古诗复习课教学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语文古诗复习课教学设计.docx(1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小学语文古诗复习课教学设计复习理念:小学语文复习是以巩固学生所学语文知识与基本技能,提高学生迁移应用知识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为目的。 因此,在设计本节复习课时,我充分利用六年级下册的古诗教材, 并通过回顾与整理小学阶段所学过的古诗, 使学生习有所得, 自觉养成自读自悟古诗, 自我复习、积累古诗的习惯, 从而提高学生的复习技能和方法水平。 我还严格遵循了以下三个复习原则:复习过程要简约,复习方法要整合,复习内容要全面。另外, 为了避免复习课枯燥无味,消除学生对复习课的抵触心理,改变沉闷局面,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我在设计过程中还 力求强调知识性和趣味性, 使学生在轻松、愉悦的复习氛围中知诗人、读诗

2、句、晓诗意、悟诗境、记诗句、用诗句,激发学生对祖国灿烂的 古诗文化的热爱之情,提高学生的文学艺术素养和审美能力。复习目标:1. 交流记忆古诗的方法,帮助学生整合归类古诗。2. 重温读诗句、晓诗意、悟诗境的方法,并学以致用。3. 学会灵活积累、运用古诗,养成自觉阅读与积累古诗的良好习惯。4. 激发学生对祖国灿烂的古诗文化的热爱之情,提高学生的文学艺术素养和审美能力。复习重、难点1. 学会整合归类小学阶段所学过的古诗。2. 吟诵古诗,想象意境,理解诗意,感受传统文化的艺术魅力。复习准备教师准备: 1.将小学阶段重点古诗进行整合归类。 2.制作课件。学生准备: 1.重温六年级下册所学过的古诗。 2.

3、回顾以前所积累的古诗,并加以整理,编成目录。课时安排:一课时复习过程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1. 谈话导入:同学们,古诗历来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千百年来传诵不衰,深受人们喜爱。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漫步古诗园,领略古诗的魅力。(板书课题:漫步古诗园)二、交流方法,灵活积累1. 过渡:我们小学阶段学过的古诗不计其数,犹如一个繁花似锦的百花园,如何又准又快地记忆所有的古诗呢?相信同学们一定有自己的绝招,谁愿意把你的绝招说出来与大家共同分享?(板书:记忆古诗的方法)2. 学生交流记忆古诗的方法,师随机板书:归类列表法、熟读成诵法、古诗吟唱法、理解记忆法等。3. 重点交流归类列表法。(1) 回顾古诗分类的

4、依据。 (可以按诗人分,可以按内容分,可以按题材分,也可以按朝代分等。 )(2) 以小组合作的方式,根据诗人和朝代对古诗进行归类。(3) 小组汇报交流,展示成果。教师作适当补充,并出示课件。(表格内容略)朝代诗人所写的诗篇( 4)组织学生根据题材对古诗进行归类。 (提示学生可参考六年级下册的回顾 ?拓展二和古诗词背诵板块。 )(5)教师作适当补充,并出示课件。 (表格内容略)题材对应的诗篇4. 根据板书鼓励同学们课后用自己喜欢的记忆方法把小学阶段积累的所有古诗进行整理、归类。三、重温学法,品读古诗1. 指名背诵唐代诗人杜甫写的江畔独步寻花 。2. 出示诗内容。3. 回顾五言诗和七言诗的诵读方法

5、。4. 指名朗读江畔独步寻花 ,随机点评。5. 回忆交流理解诗意,感悟诗境的方法。师板书:晓诗意、悟诗境的方法:结合注释,读中理解,联系插图,发挥想象等。6. 出示江畔独步寻花诗意图,引导学生结合画面,通过想象来感悟诗境,理解诗意。7. 入情入境地诵读江畔独步寻花 。8. 巩固练习:根据出示的诗意图,背出相应的古诗,并感悟其诗境,理解其诗意。9. 总结学法。四、快乐闯关,加深记忆1. 过渡:为了加深同学们对古诗的记忆,老师还准备了系列闯关练习,希望同学们在闯关过程中能大显身手。预祝你们闯关成功!2. 出示课件。第一关:吟诗对对。(1) )乡村四月闲人少,。(2) ),霜叶红于二月花。(3) )

6、桃花潭水深千尺,。(4) ),潭面无风镜未磨。(5) )两岸青山相对出,。(6) )家家乞巧望秋月,。(7) )孤帆远影碧空尽,。(8) ),笛弄晚风三四声。第二关:诗献四季。把自己最喜欢的古诗献给最喜欢的季节。第三关:百家争鸣。思念家乡时,我们吟 感谢母爱时,我们吟 依依惜别时,我们吟 赞美柳树时,我们吟 喜迎春节时,我们吟 观赏瀑布时,我们吟第四关:金睛火眼。利用你们的金睛火眼,猜诗主,说出处,看谁最厉害!(1)小荷才露尖尖角 , 早有蜻蜓立上头。()(2)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3)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4)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5)劝君更尽

7、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6)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3. 师小结:通过闯关练习,老师感受到了大家对古诗的热爱,也 看出同学们已经掌握了一定数量的诗句。 恭喜你们, 你们都顺利过关了!五、迁移运用,促进提高1. 过渡:“熟读唐诗三百首, 不会吟来也会偷。”如果我们在说话、习作时能恰当运用,可以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请看下列情境,你想 到了哪些诗句?2. 出示情境题,指名回答。(1)一位慈母在子女外出前,借着油灯的微光为子女缝补衣服, 此情景真可谓是:“。”( 2 ) 爸 爸 刮 胡 子 , 过 两 天 又 长 出 来 。 小 明 幽 默 地 说 : “。”(3) )湖边,那株丰姿

8、的柳树亭亭玉立,纤细的嫩叶泛着点点绿光,远远看去,就好像一树绿色的宝石,柳枝也不逊色,低眉顺眼,柔柔软软、 缠缠 绵绵 , 似风姿 绰约的美 人。 让人情 不 自禁想 起: “。”(4) 中秋佳节,手捧着香甜的月饼,凝神眺望着皎洁的月亮,情不 自 禁 地 想 起 了 远 在 大 连 的 表 弟 , 心 里 默 默 祈 祷 着 : “。”(5) 小英雄被敌人抓住了,敌人对他说: “只要你肯说出八路军在哪,我就放过你! ”可小英雄昂着头说:“我要像石灰一样: “。”小英雄被敌人杀害了, 可他永远留在我们心里。3. 在日常说话、习作中,你们巧妙地运用过哪些诗句?(指名交流)六、交流收获,总结提升1.

9、 组织学生交流复习收获。2. 总结:今天的复习课,同学们表现非常积极,不但复习了学过 的内容,还领悟了不少的复习方法。但小学阶段所学的古诗,只不过 是古诗园的一角, 要想对古诗有更多的了解, 我们还需要花费更多的时间和更大的功夫。 我相信,只要同学们一起努力, 一定能大有收获。七、布置作业,凸显个性1. 继续漫步古诗园,丰富古诗积累,并整理归类,资源共享。2. 自主编制古诗练习,与同学互相交换进行考查。3. 选做题 :有兴趣的同学课后可搜集一些回环诗进行吟诵, 也可以自己当“小诗人”,创编古诗。【三维目标】一、知识与能力1、理解诗歌意象,梳理作品脉络,把握作品的内容和主旨;学会联系诗歌创作的时

10、代背景及诗人的人生经历欣赏诗人的代表作品。2、通过对古诗词分析鉴赏提高学生的古诗词鉴赏能力。二、过程与方法结合优美的诗歌作品进行赏析指导; 培养学生自主赏析和合作探究能力,使其能对诗歌进行多元化的富有创意的解读。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阅读中国古代优秀诗歌, 感受其思想和艺术魅力, 获得丰富的审美感受; 体味大自然和人生的多姿多彩, 领悟中华古代文化的博大精深。【教学重点】把握关键词语及诗句的内涵, 了解诗歌的内容和主旨; 联系诗歌创作背景及诗人的人生经历欣赏诗歌。【教学难点】1、全面领会并用恰当的语言准确概括诗词意境及所用的艺术手法。2、通过对古诗词分析鉴赏提高学生的古诗词鉴赏能力。【诗意点

11、与主问题】让学生在阅读中将诗词的情感体验内化为自己的情感体验,进而陶冶情操,理解人性的丰富、社会生活的多样性,建构其精神生活的基本范式和人文底蕴。【教学策略与手段】涵咏、赏读、点拨、讲析相结合。【课前准备】 PPT【教学流程】导入语设计:走进古典诗歌, 就是走进了一个神奇的境界。 在古典诗歌的清芬中,我们的前人会从一张张薄薄的书页中立起,踏着秦砖汉瓦,穿越 唐山宋水,衣袂飘飘地沿着字里行间向我们走来。然而,由于种种原 因,我们对古典作品的解读和鉴赏总是存在着一定的障碍。在我们眼中,古诗仿佛是一枚好吃的坚果, 虽然我们知道那里面的果仁儿是有营养的, 但我们却无法突破那坚硬的语言外壳。 诗歌鉴赏真

12、的就像大家想象的那么困难么?是否有法可依?今天,我们以山居秋暝 为例一起作个探讨。一、鉴赏韵律,感悟诗语1、教师配乐范读诗歌: 山居秋暝 王维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2、学生自由练习朗读,教师巡视指导。诵读提示:诗的首联写的是傍晚时分小村的旖旎风光,同时寄托了诗人闲适的感情,应当用轻快的调子诵读。尾联均是陪衬,对句“王孙自可留”是全诗的主旨所在,要用肯定的语气缓缓读出。3、指一名学生配乐朗读诗歌,其他学生点评。4、全班学生齐读。小结:在诵读中体验, 在诗歌的韵律美和语言美中欣赏诗歌, 与作者产生共鸣。这是最直接的诗歌鉴赏方法

13、。二、鉴赏意象,体味诗境苏轼称赞王维的诗: “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 画中有诗。”本诗即是“诗中有画”的代表作。既然说“诗中有画”, 那么全诗向人们展现了哪些美丽的画面?1、寻读诗歌意象意象是指蕴孕着主观情感的客观景物或事物。诗歌最主要的 特点是抒情,而情感的载体和媒介是意象。 请同学们找出诗中的意象。景物:月、松、泉、石人事:浣女归、渔舟下2、意象解读这些意象有哪些特征?又承载着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呢?学生自由交流,能答多少是多少,不必强求。教师总结归纳。明月:皎洁、静谧、安宁 内心平和,情操高尚。松柏:坚挺、傲岸、耐寒正直,高洁,坚强。清泉:清灵、洁净生命,活力,高洁。翠竹:本固

14、性直,宁折不弯,心空节贞积极向上,正直谦虚,气节坚贞,品质高洁。3、融入体验,再现诗境欣赏意象的美需要巧妙地组合意象,而意象间的组合连接要依据诗歌所提供的时间、地点及特定的环境进行合理的想象和联想。请抓住意象及其特征,通过联想想象,补充形象,用散文化的语言细致描绘,再现诗句画面,并为画面命名。学生分四个组,每组描绘一句诗。然后全班交流。(提示:可从光、色、形、静态、动态等方面展开联想。 ) 示例:“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初秋的傍晚,山雨初霁,万物一新,树木繁茂,空气清新, 高山寂静,宛若世外桃源。 (雨后初晴图)“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暮色苍茫,皎洁的明月升上了天空,银色的月光透过松树的虬

15、枝翠叶,星星点点地洒落下来;清清的泉水淙淙地流泻于山石之上,在月光辉映下,宛若一条洁白的绸布闪闪发光、随风飘荡,这是多么幽美的意境啊!(明月松林图明月清泉图)“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竹林里传来阵阵笑声,那是一群勤劳淳朴的山村姑娘洗完衣服,披着月光笑盈盈地归来了,她们在嬉戏着、追逐着,银铃般的笑声飞出竹林,打破了夜空的宁静;密密的荷叶纷纷倒向两旁,莲蓬移动,水波荡漾,原来是满载而归的渔舟穿过荷丛,顺流而下,荷塘里的月色顿时跳荡起来。(浣女晚归图 月夜归舟图 )小结:我们的人生体验对于欣赏古典诗歌也很有帮助。在正确解读诗歌意象的基础上, 再结合我们的体验去解读诗歌, 我们就能真正领会到诗中的情趣

16、。三、鉴赏技巧,把玩诗思1、找出诗句中蕴含的几组对比: 学生列举,归纳。可从这几个方面谈:动静、上下、远近、色彩、刚柔等2、以“竹喧归浣女,渔舟下莲动”为例深入研讨动静结合的写法:问题探究:通常的说法应是“浣女归竹喧, ”,这里诗人为什么先说“竹喧”“莲动”而后说“归浣女” “下渔舟”?先声夺人,先闻其声、后见其人,以“喧”来反衬“静” : 学生谈谈这样写的好处:这种以动写静的写法,更衬出山林的“空”和“静”。小结:熟悉诗歌的常用技法,如情景交融,对比映衬等对我们准确把握诗歌情境和要旨有很大的帮助。四、揣摩思想,涵咏诗理1、教师补充资料:秋的一般意象。秋,是中国古典诗词中的一个重要意象,这个意

17、象往往具有 枯竭衰败的悲秋含蕴。如曹丕燕歌行 “秋风萧瑟天气凉,草木零落露为霜。”杜甫登高“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李白秋浦歌“不知明镜里,何处得秋霜。 ”李清照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2、探求本诗秋的诗意。清人王国维说得好“一切景语皆情语” ,也有人说“一片自然景色,便是一个心灵的世界。 ”诗人笔下的景色正是诗人内心世界的外化。大家想想:这首诗歌体现的是诗人怎样的愿望(内心世界)? 你是从哪些词句感受到这一点的?(学生讨论分析,教师及时点评。 )雨后秋山的明快舒朗、清新鲜洁,寄托的是诗人一种恬静悠闲的归隐之心。表达了诗人远离仕途之路,喜爱隐居山中,过宁静的生活的情感随意春芳歇,

18、王孙自可留2、教师补充:王维追求的是宁静、淡泊的人生态度。从他的其他诗句中也可看出:息阴无恶木,饮水必清源。宁栖野树林,宁饮涧水流,不用坐梁肉,崎呕见王侯。王维3、尝试给此诗加一个副标题: 如:隐居者的恋歌一幅清新秀丽的山水画 一支恬静优美的抒情乐曲山间月夜图小结:腹有诗书气自华,从一定意义上说,古诗词乃是前代文化精英们用诗语的形式集体写成的一部大型“人生百科全书”。它所积淀的某些人生意蕴仍可对当代读者的修身养性提供一定的帮助。 就像这首山居秋暝,读它,让我们安于平淡,诗意栖居。五、鉴赏方法归纳教师总结归纳并板书: 鉴赏古诗的一般方法:(一)鉴赏韵律,感悟诗语(二)鉴赏意象,体味诗境(三)鉴赏技巧,把玩诗思(四)揣摩思想,涵咏诗理六、拓展训练:欣赏竹里馆独坐幽篁里, 弹琴复长啸。深林人不知, 明月来相照。1、诗人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2、画面有何特点?人物的心情如何?3、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科普知识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