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行性乙型脑炎的护理.ppt

上传人:peixunshi0 文档编号:120204 上传时间:2025-07-10 格式:PPT 页数:31 大小:2.19MB
下载 相关 举报
流行性乙型脑炎的护理.ppt_第1页
第1页 / 共31页
流行性乙型脑炎的护理.ppt_第2页
第2页 / 共31页
流行性乙型脑炎的护理.ppt_第3页
第3页 / 共31页
流行性乙型脑炎的护理.ppt_第4页
第4页 / 共31页
流行性乙型脑炎的护理.ppt_第5页
第5页 / 共3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流行性乙型脑炎流行性乙型脑炎n乙脑病毒乙脑病毒n以以脑实质炎症脑实质炎症为主要病变的急性传染病为主要病变的急性传染病n蚊虫传播蚊虫传播n夏秋季夏秋季n高热、意识障碍、抽搐、病理反射及脑膜高热、意识障碍、抽搐、病理反射及脑膜刺激征刺激征n重症患者伴中枢性呼吸衰竭重症患者伴中枢性呼吸衰竭n病死率高达病死率高达20%20%50%50%,可留有后遗症,可留有后遗症概述一、病原学病原学二、流行病学二、流行病学三、发病机制与病理解剖三、发病机制与病理解剖 四、临床表现四、临床表现五、实验室检查五、实验室检查六、并发症六、并发症七、诊断、治疗要点七、诊断、治疗要点八、护理八、护理九、健康指导九、健康指导 内

2、内 容容病原学病原学乙脑病毒乙脑病毒外观球形,外观球形,RNA病毒病毒噬神经噬神经产生特异性抗体产生特异性抗体:补体补体结合抗体,中和抗体和结合抗体,中和抗体和血凝抑制抗体血凝抑制抗体不耐热,对乙醚、酸敏不耐热,对乙醚、酸敏感感耐低温和干燥耐低温和干燥组织培养乙型脑炎组织培养乙型脑炎病毒(电镜)病毒(电镜)流行病学流行病学(一)传染源(一)传染源n 人畜共患的传染病人畜共患的传染病n 人或动物受感染后出现病毒血症人或动物受感染后出现病毒血症n人感染后病毒血症期短,(一般少于人感染后病毒血症期短,(一般少于5日)且血日)且血中病毒数量较少中病毒数量较少,因此病人和隐性感染者不是本因此病人和隐性感

3、染者不是本病的主要传染源病的主要传染源n猪为猪为100%感染(仔猪),在人流行前感染(仔猪),在人流行前2周,本病周,本病已在猪中广泛传播。已在猪中广泛传播。猪是最重要的传染源猪是最重要的传染源 (二)传播途径(二)传播途径 蚊虫是本病的主要传播媒介蚊虫是本病的主要传播媒介 三带喙库蚊三带喙库蚊 蚊虫通过蚊卵传代,是乙脑病毒的长期蚊虫通过蚊卵传代,是乙脑病毒的长期储存宿主储存宿主 蚊虫吸血蚊虫吸血蚊肠内增殖蚊肠内增殖唾液腺唾液腺叮咬叮咬人人 和动物和动物人和动物被感染人和动物被感染流行病学流行病学流行病学流行病学(三(三)人群易感性)人群易感性n普遍易感,感染后呈隐性感染较多普遍易感,感染后呈

4、隐性感染较多病人与隐性感染者为病人与隐性感染者为1:10002000n感染后获得较持久的免疫力感染后获得较持久的免疫力n 患病为患病为10岁以下儿童多见岁以下儿童多见n近年儿童和青少年广泛接种疫苗,成人近年儿童和青少年广泛接种疫苗,成人 和老年人和老年人的发病率相对较高的发病率相对较高n2-6岁小儿易患,血脑屏障不建全岁小儿易患,血脑屏障不建全n疲劳,意外打击、淋雨、养峰者疲劳,意外打击、淋雨、养峰者n亚洲的温带、亚热带、热带亚洲的温带、亚热带、热带n我国河南、江西、云南我国河南、江西、云南n7、8、9月多发,与气温、雨量、蚊虫孳生月多发,与气温、雨量、蚊虫孳生流行病学流行病学发病机制发病机制

5、蚊虫蚊虫叮咬叮咬单单核核-巨巨噬噬细细胞胞血流中中枢枢神神经经系系统统血血 脑脑 屏屏 障障 脑炎脑炎隐型隐型感染感染轻型轻型病例病例病理变化病理变化n病变部位:大脑皮质、间脑、中脑病病变部位:大脑皮质、间脑、中脑病变最重变最重n主要病理变化主要病理变化神经细胞肿胀、变性、坏死神经细胞肿胀、变性、坏死淋巴细胞和大单核细胞浸润淋巴细胞和大单核细胞浸润血管套血管套胶质细胞增生胶质细胞增生胶质小结胶质小结胶质细胞、中性粒细胞侵入胶质细胞、中性粒细胞侵入N细胞内细胞内噬噬N细细胞现象胞现象血管病变:充血、渗出、坏死血管病变:充血、渗出、坏死胶质小结胶质小结血管套血管套脑组织软化灶脑组织软化灶n潜伏期潜

6、伏期:421天,一般天,一般10-14天左右天左右n初期(初期(13d):起病急起病急,体温在体温在12d内高达内高达3940,头痛、头痛、呕吐、倦怠及嗜睡。可有颈部强直及抽搐呕吐、倦怠及嗜睡。可有颈部强直及抽搐n极期极期(4-10 d)高热:高热:体温体温40,71040,710天天,伴剧烈头痛、喷射性呕吐伴剧烈头痛、喷射性呕吐 意识障碍:意识障碍:由烦躁、嗜睡、昏睡逐渐到昏迷;早的由烦躁、嗜睡、昏睡逐渐到昏迷;早的1212天,多天,多 在在3838天出现天出现 惊厥或抽搐:惊厥或抽搐:高热高热,脑实质炎症及脑水肿所致脑实质炎症及脑水肿所致,呈局部或全身抽呈局部或全身抽 搐,多伴意识障碍,持

7、续时间与程度各异搐,多伴意识障碍,持续时间与程度各异 临床表现临床表现n极期极期(4-10 d)呼吸衰竭呼吸衰竭 中枢性为主中枢性为主呼吸节律不均和幅度不均,如双吸叹息样呼吸、呼吸节律不均和幅度不均,如双吸叹息样呼吸、潮式呼吸等潮式呼吸等 外周性呼衰竭外周性呼衰竭先快后慢,呼吸减弱,但呼吸节律整齐先快后慢,呼吸减弱,但呼吸节律整齐 颅内压升高和神经系统颅内压升高和神经系统 u面色苍白,喷射性呕吐,反复面色苍白,喷射性呕吐,反复 u或持续性惊厥、抽搐,肌张力增高或持续性惊厥、抽搐,肌张力增高u脉搏转慢,过高热脉搏转慢,过高热u昏迷加深或烦躁不安昏迷加深或烦躁不安u瞳孔忽大忽小,对光反射迟钝瞳孔忽

8、大忽小,对光反射迟钝u小儿可有前囟门隆起,视乳头水肿小儿可有前囟门隆起,视乳头水肿u 脑膜刺激征阳性;瘫痪;脑膜刺激征阳性;瘫痪;植物神经功能紊乱植物神经功能紊乱临床表现临床表现中枢性呼吸衰竭中枢性呼吸衰竭 周围性呼吸衰竭周围性呼吸衰竭原因:延髓呼吸中枢损害原因:延髓呼吸中枢损害 呼吸道分泌物阻塞(窒息)呼吸道分泌物阻塞(窒息)或呼吸中枢受压迫或呼吸中枢受压迫 肺部继发感染肺部继发感染 (脑疝、脑水肿脑疝、脑水肿)呼吸肌麻痹呼吸肌麻痹 表现:意识障碍加深表现:意识障碍加深 呼吸困难、吸气性三凹征呼吸困难、吸气性三凹征 呼吸节律改变呼吸节律改变 紫绀(缺氧)紫绀(缺氧)瞳孔改变瞳孔改变 肺部体征

9、肺部体征 (颞叶钩回疝、(颞叶钩回疝、枕骨大孔疝)枕骨大孔疝)临床表现临床表现n恢复期恢复期:体温正常,神志渐清醒,体温正常,神志渐清醒,2周左右,周左右,6月月内恢复。内恢复。n后遗症期后遗症期:患病患病6个月后如仍留有的精神神经症个月后如仍留有的精神神经症状者称后遗症。约状者称后遗症。约5%20%的重症病人可有的重症病人可有后遗症。主要有意识障碍、痴呆、失语、肢体后遗症。主要有意识障碍、痴呆、失语、肢体瘫痪、扭转痉挛和精神失常等。瘫痪、扭转痉挛和精神失常等。乙脑恢复期患儿乙脑恢复期患儿眼球向右眼球向右斜视、精神呆滞斜视、精神呆滞临床分型临床分型体体 温温神神 志志惊惊 厥厥呼吸呼吸衰竭衰竭

10、神经系神经系统体征统体征后遗症后遗症病病 程程轻型轻型3839oC 57D普普通通型型3940 oC 710D重重 型型 40 oC 2W极极重重型型 41oC 2W实验室检查实验室检查n血常规血常规WBC升高升高 中性粒升高中性粒升高nCSF检查检查压力压力,WBC轻度增加轻度增加糖和氯化物基本正常糖和氯化物基本正常细菌学阴性细菌学阴性n血清学检查血清学检查 特异性特异性IgM抗体抗体n病原学检查病原学检查 -脑组织分离病毒脑组织分离病毒诊断要点诊断要点n流行病学资料:明显的季节性,儿童多见流行病学资料:明显的季节性,儿童多见n临床表现:起病急、高热、头痛、呕吐、意识临床表现:起病急、高热、

11、头痛、呕吐、意识障碍、抽搐、病理征及脑膜刺激征阳性障碍、抽搐、病理征及脑膜刺激征阳性n实验室检查:白细胞数及中性粒细胞均增高,实验室检查:白细胞数及中性粒细胞均增高,脑脊液检查符合无菌性脑膜炎改变。血清学检脑脊液检查符合无菌性脑膜炎改变。血清学检查可助确诊查可助确诊n高热:设法将体温控制在高热:设法将体温控制在38左右左右u 物理降温物理降温u 酒精、温水擦浴酒精、温水擦浴u 50%安乃近滴鼻安乃近滴鼻u 亚冬眠疗法亚冬眠疗法u 激素:氢化考的松激素:氢化考的松治疗治疗治疗治疗n抽搐抽搐u去除病因去除病因 脑水肿脑水肿甘露醇,甘露醇,12g/kg q4h12g/kg q4h。激素、速尿,高渗。

12、激素、速尿,高渗GSGS 高热高热降温,肾上腺皮质激素降温,肾上腺皮质激素 痰堵痰堵-脑细胞缺氧脑细胞缺氧,吸痰,给氧吸痰,给氧 脑实质病变脑实质病变镇静剂安定、水合氯醛镇静剂安定、水合氯醛 低钠、低钙血症低钠、低钙血症-纠正电解质紊乱纠正电解质紊乱 u 苯巴比妥、苯巴比妥、异戊巴比妥异戊巴比妥n呼吸衰竭呼吸衰竭u脑水肿所致的呼衰:加强脱水,激素。改善微循环脑水肿所致的呼衰:加强脱水,激素。改善微循环减轻脑水肿:东莨宕碱,减轻脑水肿:东莨宕碱,1530分钟重复使用。分钟重复使用。u呼吸道分泌物梗阻所致者呼吸道分泌物梗阻所致者保持呼吸道通畅:吸痰、保持呼吸道通畅:吸痰、雾化吸入、雾化吸入、气管插

13、管、气管切开气管插管、气管切开u中枢性呼吸衰竭:呼吸兴奋剂中枢性呼吸衰竭:呼吸兴奋剂u血管扩张剂:改善脑微循环血管扩张剂:改善脑微循环治治 疗疗治治 疗疗n颅内高压的治疗:脱水、利尿、激素颅内高压的治疗:脱水、利尿、激素n中医中药治疗中医中药治疗n恢复期和后遗症处理恢复期和后遗症处理 针炙,高压氧,功能锻炼理疗针炙,高压氧,功能锻炼理疗 n后遗症后遗症约约520的重症乙脑病人留有后遗症的重症乙脑病人留有后遗症失语、肢体瘫痪、意识障碍及痴呆等失语、肢体瘫痪、意识障碍及痴呆等昏迷后遗症患者因长期卧床,易并发肺炎、褥疮、尿路昏迷后遗症患者因长期卧床,易并发肺炎、褥疮、尿路感染感染癫痫后遗症有时可持续

14、终生癫痫后遗症有时可持续终生 护理问题、措施护理问题、措施n意识障碍:与中枢神经、脑实质损害、抽搐、惊厥有关意识障碍:与中枢神经、脑实质损害、抽搐、惊厥有关休息和环境:休息和环境:患者卧床休息患者卧床休息 病房安静、光线柔和病房安静、光线柔和 防蚊、灭蚊防蚊、灭蚊 防止声音、强光刺激防止声音、强光刺激 治疗、护理等操作集中治疗、护理等操作集中 病情观察:病情观察:意识状态、血压、呼吸意识状态、血压、呼吸 瞳孔大小、对光反射瞳孔大小、对光反射 惊厥先兆:惊厥先兆:烦躁不安、口角抽动、指(趾)抽动、两眼烦躁不安、口角抽动、指(趾)抽动、两眼 凝视肌张凝视肌张 力增高力增高 抽搐次数、部位、记录出入

15、量抽搐次数、部位、记录出入量护理问题、措施护理问题、措施n意识障碍:与中枢神经、脑实质损害、抽搐、惊厥有关意识障碍:与中枢神经、脑实质损害、抽搐、惊厥有关对症护理和配合治疗对症护理和配合治疗 脑水肿所致:脑水肿所致:20%甘露醇甘露醇30分钟内脱水完毕分钟内脱水完毕 呼吸道分泌物:呼吸道分泌物:仰卧头偏一侧,取下义齿,松衣服和领口仰卧头偏一侧,取下义齿,松衣服和领口 吸氧、吸氧、清理口腔分泌物、舌钳、口咽通气管、气管切开清理口腔分泌物、舌钳、口咽通气管、气管切开 呼吸衰竭:呼吸兴奋剂、用药观察呼吸衰竭:呼吸兴奋剂、用药观察 高热者:室温高热者:室温30度,亚冬眠期间避免搬动度,亚冬眠期间避免搬

16、动 脑实质炎症:安定,注意呼吸抑制脑实质炎症:安定,注意呼吸抑制 治疗、护理等操作集中治疗、护理等操作集中 生活护理:生活护理:口、口唇、鼻、眼口、口唇、鼻、眼 防止压疮、坠床防止压疮、坠床 清淡流质饮食、鼻饲、肠外营养清淡流质饮食、鼻饲、肠外营养其他护理问题其他护理问题n体温过高体温过高n躯体移动障碍躯体移动障碍n有受伤的危险有受伤的危险n有皮肤完整性受损的危险有皮肤完整性受损的危险n对病人的指导对病人的指导 宣传防治知识宣传防治知识 流行季节出现症状及时就诊流行季节出现症状及时就诊 康复期患者加强功能锻炼康复期患者加强功能锻炼 健康指导健康指导n预防乙脑指导预防乙脑指导 管理家畜(幼猪)卫

17、生、接种管理家畜(幼猪)卫生、接种 防蚊灭蚊防蚊灭蚊 儿童或初进入流行区者疫苗接种儿童或初进入流行区者疫苗接种u地鼠肾细胞灭活疫苗或地鼠肾细胞减毒活疫苗地鼠肾细胞灭活疫苗或地鼠肾细胞减毒活疫苗u抗体阳转率抗体阳转率85%100%85%100%,保护率,保护率85%98%85%98%u6 6个月个月1212个月为主要接种对象个月为主要接种对象u初种初种2 2次,每次次,每次0.5ml0.5ml,间隔,间隔1 12 2周周u2 2岁、岁、6 61010岁各加强一次岁各加强一次 健康指导健康指导 病死率在病死率在10%以下,轻型和普以下,轻型和普通型能顺利恢复,重型和暴发型病通型能顺利恢复,重型和暴

18、发型病死率高达死率高达20%以上以上 预预后后典型病例学习典型病例学习男孩、3 3岁,因发热、嗜睡3 3天,抽搐2 2次于20132013年7 7月2828日入院。患儿于3 3天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发热,体温为3838,同时出现精神萎靡,1 1天前体温有升高趋势,最高达3939,并出现嗜睡及双眼凝视、面色发绀、四肢强直、双手握拳、呼之不应,持续2-32-3分钟,立即送往当地医院,当地医院考虑诊断为“上感”和“高热惊厥”,予以对症及抗感染治疗,在当地治疗过程中患儿再次出现上述症状,持续4-54-5分钟,嗜睡加重,故急转我院。病中患儿有轻微咳嗽,间歇性头痛,无腹泻、呕吐,食欲下降。患儿家居农村,环境卫

19、生差,蚊子多,1 1月前当地流行“猪瘟”。无乙脑疫苗预防接种史。否认高热惊厥史。家里无类似病人。入院体检:T 39.5T 39.5,神清、神萎,呈嗜睡状,呼之能应,心肺()颈阻(),克氏征(),布氏征(),巴氏征()。病史特点病史特点1.1.男孩,男孩,3 3岁,夏季发病,来自农村,无乙脑疫苗预岁,夏季发病,来自农村,无乙脑疫苗预防接种史。无明确的与类似病人接触史。防接种史。无明确的与类似病人接触史。1 1个月个月前当地有前当地有“猪瘟猪瘟”流行。既往没有高热惊厥史流行。既往没有高热惊厥史2.2.急性起病急性起病3.3.主要症状有发热,体温呈逐渐上升趋势,伴有惊主要症状有发热,体温呈逐渐上升趋势,伴有惊厥和逐渐加重的意识障碍厥和逐渐加重的意识障碍4.4.在外治疗无效在外治疗无效5.5.体格检查有脑膜刺激征(),病理征(),体格检查有脑膜刺激征(),病理征(),有意识障碍有意识障碍 病原学病原学 流行病学流行病学 临床表现临床表现 并发症并发症 治疗治疗 护理护理 预防预防 总总 结结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护理学

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