灸法在胃脘痛中的应用.ppt

上传人:奥沙丽水 文档编号:120683 上传时间:2025-07-10 格式:PPT 页数:23 大小:888.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灸法在胃脘痛中的应用.ppt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灸法在胃脘痛中的应用.ppt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灸法在胃脘痛中的应用.ppt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灸法在胃脘痛中的应用.ppt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灸法在胃脘痛中的应用.ppt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灸灸法法在在胃胃脘脘痛痛中中的的应应用用胃脘痛胃脘痛 胃脘痛,俗称胃痛、心口痛,是以上腹胃脘部近心窝处经常发生疼痛为主的疾病。相当于现代医学之急慢性胃炎、上消化道溃疡、胃痉挛、功能性消化不良等疾病。welcome to use these PowerPoint templates,New Content design,10 years experience病因病因 胃为五脏六腑之大源,主收纳腐熟水谷,若寒客胃中,则气机受阻而为痛。或暴饮暴食,胃之收纳过量,纳谷不下,腐熟不及,食谷停滞而痛。或饮酒过度,嗜食肥甘辛辣之品,则耗损为阴。或过食生冷、寒冷药物,则耗伤中阳。日积月累,则胃之阴阳失调,而出

2、现偏胜,产生偏寒偏热或寒热错杂的胃痛证。李某某女 30岁 案例案例 患者素体阳虚,因进食西瓜后,胃部隐痛,喜暖喜按,得寒则重,纳差,腹胀,面黄肌瘦,周身倦怠,手足不温,以胃脘痛收入院。中医诊断:胃脘痛(脾胃虚寒型)胃痛绵绵,空腹为甚,得食则缓,喜热喜按,泛吐清水,神倦乏力,手足不温或畏寒肢冷,大便稀溏或虚秘、或初硬后溏,食欲不振、食后脘闷。舌质淡,脉沉细。脾胃虚寒型胃痛中医四诊中医四诊望闻问切一、望诊一、望诊 望诊的内容望诊的内容1.整体:神、色、形、态2.局部3.舌4.排泄物一、望诊一、望诊神志清,精神稍软,面黄肌瘦。皮肤巩膜无黄染,睑结膜无苍白,毛发无殊。舌淡,苔白。腹平软,无胃肠型及蠕动

3、波,双下肢无浮肿。一、闻诊一、闻诊.听声音听声音.嗅气味嗅气味二、闻诊二、闻诊患者呼吸平稳,口中无异味。双肺呼吸音清,未闻及湿啰音,听诊肠鸣音5次/分。语音低微。三、问诊三、问诊问诊的内容问诊的内容.一般情况.主诉.现病史.既往史.个人生活史.家族史三、问诊三、问诊主诉:胃部隐痛,喜暖喜按,待寒则重,纳差,腹胀,周身倦怠,大小便无殊,睡眠可。四、切诊四、切诊.脉诊.按诊四、切诊四、切诊.脉沉迟.脘腹压痛,无反跳痛及肌卫。墨菲氏征阴性。麦氏点无压痛。肝脾肋下未及。肝区叩痛阴性,腹部叩诊鼓音,手足不温。辩辩 证证?发病原因:主要是饮食生冷,以致寒积于中,损伤中阳,寒主收引,阳气失于舒展;素体阳虚,

4、禀赋不足;脾胃不足,寒自内生;阳气不足,均可导致脾运失职,胃失和降,生化不足,故有“因虚而寒,因寒而虚”之说。辩证辩证施护?施护?辨明胃脘痛的临床分型,辨明胃脘痛的临床分型,确定是脾胃虚寒型胃脘痛后,确定是脾胃虚寒型胃脘痛后,进行辩证施护。进行辩证施护。根据“寒证宜温”,“寒者热之”的原则,对病人的饮食应强调热服,不宜寒凉。药物特别是汤剂,也应温服,避免阴虚之体复感寒邪,使阴衰加重。胃脘部疼痛时,给予特色中医治疗艾灸。取穴取穴神阙穴为任脉之穴,可温阳益气,有治气虚腹胀之功中脘穴为胃之募穴,具有健运中州,调理脾胃、散寒止痛之功。足三里为足阳明胃经下合穴,功能理气和胃,宣通气机而止痛。神阙穴中脘穴足三里作用作用艾灸可避免内服药物对胃黏膜的刺激。现代研究亦证实,足三里、中脘对胃肠道的蠕动、胃壁张力、胃酸分泌等均有双向调节作用,明显缓解胃肠道平滑肌痉挛;艾灸足三里、中脘能增强身体免疫力,解痉止痛,调节胃的功能,改善胃壁的循环,加快胃黏膜的修复。中医三宝中医三宝231一根针一碗汤一柱灸医学入门:凡药之不及,针之不到,必须灸之敬敬 谢谢 聆聆 听听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临床医学

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