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简介作者 姚鼐(17321815),字姬传,一字梦谷,室名惜抱轩,清代桐城人。清乾隆二十八年(1763)进士,做过兵部主事、刑部郎中、记名御史等,参与编修四库全书。后辞官在家乡、南京等地讲学40余年,所编今体诗选古文辞类纂历来负有盛誉。在创作方面,姚鼐师承刘大魁,刘师承方苞,三人都是桐城人,又都以古文辞著名,世称桐城派。姚鼐治学以经为主,兼及子、史、诗文,著有惜抱轩诗文集。姚鼐的散文简洁精练,温润清新,有文采,形象性强,是桐城派影响最大的人物之一。关于桐城派,这是清代散文影响最大的一个流派,对于散文创作有一套完整的理论和鲜明的主张,其创始人是方苞,刘大槐和姚鼐则继承和发展了他的理论,三人并称为
2、桐城三祖”。方苞散文理论的核心是“义法”,刘大槐师事方苞,发展了他的理论,提出了“因声求气”说,姚鼐是桐城派的集大成者,他强调“义理、考据、词章,三者不可偏废。”泰山,古称东岳,又称岱山,岱宗,是我国五大名山之一,和南岳衡山、西岳华山、北岳恒山、中岳嵩山并称“五岳”,因其居东,突兀挺拔,雄伟壮丽,被称为“五岳独长”,“五岳独尊”。它位于山东省中部,最高峰玉皇顶,又叫天柱峰,海拔1524米。历代封建帝王把泰山作为神的化身,常常登山封禅,给它加上许多封号,到处建庙塑神,从而使泰山文物荟萃,和中国几千年的历史文化熔为一体,人们常常把泰山当作崇高伟大的象征,因而泰山成为游览的胜地,历代文人留下了许多
3、记游作品。泰山,古称泰山,古称岱宗、岱岳岱宗、岱岳 东岳:泰山东岳:泰山 南岳:衡山南岳:衡山五岳五岳 西岳:华山西岳:华山 北岳:恒山北岳:恒山 中岳:嵩山中岳:嵩山 泰山被尊为泰山被尊为“五岳独尊五岳独尊”,古代帝王常登山封禅,加以,古代帝王常登山封禅,加以封号,并广建庙观,刻石题字,历代文人也留下许多封号,并广建庙观,刻石题字,历代文人也留下许多记游的精美之作。记游的精美之作。泰山因其深厚的文化底蕴、突兀挺拔的气势、雄伟壮泰山因其深厚的文化底蕴、突兀挺拔的气势、雄伟壮丽的景观,而成为饮誉四方的游览胜地,被联合国科丽的景观,而成为饮誉四方的游览胜地,被联合国科教文组织评为教文组织评为“世界
4、人类文明遗产世界人类文明遗产”。阅读欣赏登泰山记 课文第一段,作者概括介绍了(课文第一段,作者概括介绍了()所处的地理位置)所处的地理位置和山水形势,点出(和山水形势,点出(),为下文写观日出埋下伏笔。),为下文写观日出埋下伏笔。泰山泰山日观峰日观峰泰山泰山日观峰日观峰 第二段写作者与朋友登山的过程,用浓墨写出登山的第二段写作者与朋友登山的过程,用浓墨写出登山的()和在山顶上所见的()和在山顶上所见的()的景色,突)的景色,突 出了泰山的(出了泰山的()。作者登山的线路可以简明地表)。作者登山的线路可以简明地表 述为:述为:()()南麓南麓 ()艰难艰难雄浑壮丽雄浑壮丽高峻高峻京师京师泰安泰安
5、山巅山巅南天门南天门泰山溪水泰山溪水 第三段重点写(第三段重点写()的过程及日出的景象。作者)的过程及日出的景象。作者 观日出的时间是:观日出的时间是:();地点是:);地点是:()。作者按待日出、()。作者按待日出、()和()和()、)、()的顺序,极写泰山日出的壮丽景象。的顺序,极写泰山日出的壮丽景象。观日出观日出 月底这天的五更月底这天的五更日观亭日观亭日将出日将出日正出日正出日已出日已出日正出日正出日已出日已出泰山日出泰山日出泰山日出图大风扬积大风扬积雪雪击面击面亭东自足下皆云漫亭东自足下皆云漫云中云中白白若樗蒲数十立者,山也若樗蒲数十立者,山也日 出 前日 出 时极天云一线异色极天云
6、一线异色须臾成须臾成五采五采 日上,日上,正赤正赤如丹,下有如丹,下有红光红光动摇承之动摇承之日 出 后回视日观以西峰回视日观以西峰或得日或否,或得日或否,绛皓驳色绛皓驳色 而皆若偻而皆若偻色彩点染 绚丽壮美 第四段略写泰山的(第四段略写泰山的(),写),写 了(了()、)、()、()、()和()和(),其目的),其目的 是表现泰山的(是表现泰山的()风貌。)风貌。名胜古迹名胜古迹岱祠岱祠碧霞元君祠碧霞元君祠皇帝行宫皇帝行宫道中道中石刻石刻古老古老碧霞元君祠碧霞元君祠道中道中石刻石刻孔 庙 第五段,总结泰山的景物特征和冬季景色特点:第五段,总结泰山的景物特征和冬季景色特点:“三多三多”、“三少
7、三少”、“三无三无”。“三多三多”是:多(是:多()、)、石石多(多()、)、多(多(););“三少三少”是:少(是:少()、)、石石少(少()、少)、少(););“三无三无”是:无(是:无()、无()、无()、)、至日观数里内至日观数里内无(无()。)。石石 平方平方松松土土圆圆杂树杂树瀑水瀑水鸟兽音迹鸟兽音迹树树石多石多平方平方利于刻字利于刻字姊妹松姊妹松飞来峰一线天一线天泰山部分景点泰山部分景点岱岱宗宗坊坊壶壶天天阁阁孔孔子子登登临临处处柏洞柏洞经经石石峪峪十十八八盘盘云海云海总结:总结:写作特点一:按登山游览的顺序描绘景物,条理清晰写作特点一:按登山游览的顺序描绘景物,条理清晰 详略分
8、明。详略分明。说说说说下列这些句子是怎样既生动又简洁地下列这些句子是怎样既生动又简洁地描绘泰山景色的?(描绘泰山景色的?(注意红色字注意红色字)1、苍山、苍山负负雪,明雪,明烛烛天南。天南。答:答:“负负”字字以动写静以动写静,显出雪的厚度,又以,显出雪的厚度,又以拟人手法拟人手法,使雪山奕奕传神。使雪山奕奕传神。“烛烛”字字名词活用为动词名词活用为动词,显出雪光的,显出雪光的亮度,写出日光和雪光相映的奇景。亮度,写出日光和雪光相映的奇景。2、而半山、而半山居居雾雾若带若带然。然。答:答:“居雾居雾”以静写动以静写动,写出雾的轻,呈停聚不动的状态。,写出雾的轻,呈停聚不动的状态。“若带若带”以
9、小喻大以小喻大,写出云雾的具体形状,烘托出泰山的,写出云雾的具体形状,烘托出泰山的高峻雄伟。高峻雄伟。3、回、回视日观视日观以西峰,或得日或否,以西峰,或得日或否,绛皓驳色绛皓驳色,而皆若偻而皆若偻。答:答:这句写的是旭日初升时从日观峰俯瞰群山所见的景象。这句写的是旭日初升时从日观峰俯瞰群山所见的景象。“绛皓驳色绛皓驳色”写色彩,抓住了写色彩,抓住了时令特点时令特点(山上都是积雪,故而(山上都是积雪,故而被日光照着的地方是红色,未被照着的地方是白色);被日光照着的地方是红色,未被照着的地方是白色);“而皆而皆若偻若偻”以以拟人手法拟人手法烘托出日观峰凌驾于群峰之上的雄伟气势。烘托出日观峰凌驾于
10、群峰之上的雄伟气势。4、山、山多多石,石,少少土。石苍黑色,土。石苍黑色,多多平方,平方,少少圜。圜。答:答:这句话以极平实简练的语句,将景物进行这句话以极平实简练的语句,将景物进行对比对比,写出,写出泰山有别于其他名山的特征。虽无细部刻画,却给人留下泰山有别于其他名山的特征。虽无细部刻画,却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深刻的印象。写作特点之二:写作特点之二:语言简练,准确生动,紧扣时令特点,体现了语言简练,准确生动,紧扣时令特点,体现了桐城派桐城派 文章文章“雅洁雅洁”的特点。的特点。总结:总结:解释下列划线字:解释下列划线字:1、阳阳谷皆入汶谷皆入汶()2、自京师、自京师乘乘风雪风雪 ()3、越长
11、城之、越长城之限限()4、道皆砌石为、道皆砌石为蹬蹬 ()5、余始、余始循循以入以入()6、须臾须臾成五成五彩彩()()()7、苍山、苍山负负雪,明雪,明烛烛天南天南 ()()8、而半山、而半山居居雾若带然雾若带然 ()9、下有红光动摇、下有红光动摇承承之之 ()11、绛皓驳绛皓驳色色 ()()()12、而皆若、而皆若偻偻 ()13、少、少圜圜 ()14、僻僻不当道者(不当道者()15、生石、生石罅罅()余以余以乾隆三十九年乾隆三十九年 ()余始循以余始循以入(入()以以当其当其南北分者(南北分者()崖限崖限当道者当道者 ()当当济水东济水东流流 ()循东谷循东谷入入 ()东东及及今所经中岭及今所经中岭及山巅山巅 ()及既及既上上 ()亭东亭东自足下皆云漫自足下皆云漫()其远古刻尽漫失其远古刻尽漫失 ()漫漫或或曰曰 ()或得或得日或否(日或否()或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