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中石兽知识点复习.doc

上传人:scccc 文档编号:12210946 上传时间:2021-12-02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4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河中石兽知识点复习.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河中石兽知识点复习.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河中石兽知识点复习.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亲,该文档总共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河中石兽知识点复习.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河中石兽知识点复习.doc(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河中石兽知识点复习一、文学常识:1. 体裁:文言笔记小说2. 作者:纪旳,字晓岚,清代著名学者,生性诙谐风趣,任四库全书总纂官,著有阅微草堂笔记,本文选自其中。3. 作品:阅微草堂笔记:纪旳晚年所作的一部文言笔记小说,全书主要记叙妖怪 鬼狐故事,其中也有不少关于考据的文字,另外人事异闻、名物典故等在书中 也有记述。四库全书:分古今图书为经、史、子、集四档。二、字词分析:1.注音:pi«zhdo fdiyan s£i圮曳棹柿湮溯2、常规词语【临】靠近。【干】水边。【圮(pl)】倒塌。【求】寻找。【竟】终于。【设帐】讲学,教书。【尔辈】你们。【究】推究。【柿(f di)削下的木

2、片。【岂】怎么。【暴】突然;急,大。【携】带。【性】性质。【湮(yan)埋没。【沿】 顺着。【服】信服。【确论】确切的言论。【凡】凡是,大凡。【盖】因 为,由于。【倒掷】倾倒。【啮(n】咬,这里是侵蚀、冲刷的意思。【坎 穴】坑洞。【遂】于是,就。【溯(sd)流】逆流。溯,逆流而上。【如】依 照。【果】果然。【然则】(既然)这样,那么【臆断】主观地判断。3. 【颠】通“癲”,疯狂。4. 古今异义【并】古义:一起。今义:并列。【阅】古义:经历。今义:阅读。【岁】古义:年。今义:年龄。【物理】古义:事物的道理、规律。今义:指物理学,一门学科。【是】古义:代词,“这”。今义:一般为判断动词。【耳】古义

3、:罢了。今义:耳朵。【已】古义:停止。今义:已经。【固】古义:本来。今义:坚固。【下流】古义:河的下游。今义:卑鄙,【但】古义:只。今义:但是。代词,代顺流而下寻找石兽这件事 代词,代石兽.代词,代讲学家的话代词,代石头的的代词,代石兽的5、一词多义:闻之笑曰 沿河求之 一老河兵闻之 当求之于上流 其反激之力 至石之半求之下流、求之地中 然则天下之事6、词类活用【棹(zhdo)本义“船桨”;这里为名词活用为动词,“划船”。【暴涨】本义“急涨”。这里为动词活用为名词,“洪水”。7、文言句式 .被动句岂能为暴涨携之去(为,表被动,可译为“被”) .倒装句当求之于上流(“当于上流求之”的倒装)三、原

4、文与译文沧州南一寺临河干,山门 圮(说)于河,二石曽并沉焉。译文:沧州南边有一座寺庙幕近河边,寺庙的大门倒塌在河中,(门前)两只石 兽一起沉入水中。译文:过了十多年,僧人募集资金重新修缮寺庙,在水中寻找石兽,最终无法找 到,就认为石兽顺着河水流到下游去了。译文:划着儿只小船,拖着铁耙,往下游找了十儿里地,不见石兽的踪迹。一讲学家设帐寺中,闻之笑曰:“尔辈不能究 物理。译文:一位讲学家在寺中开设学馆教学,听了这件事笑着说:“你们这些人不 能推究客观事物的道理。是非木柿(fg),岂能为暴涨携之去?译文:这两尊石兽不是木片,怎么能够被洪水携带走呢?乃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湮(ydn)于沙上,渐沉渐深耳

5、。沿河求之,不亦颠 乎?” 众服为确论。译文:石头的性质坚硬沉重,沙子的性质疏松漂浮,石兽埋没在沙中,越沉越深 罢了。顺着河水寻找石兽,不是很疯狂吗?”大家信服地认为(这话)是精当确 切的言论。老河兵闻之,又笑曰:"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译文:一位年老的守河的河兵听到了这件事,乂笑着说:“凡是落入水中的石头, 应当到上游去寻找它们。” 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译文:因为石头的性质坚硬沉重,沙子的性质松软浮动,河水不能冲走石头,但 水流的反冲力,一定在石头下面迎水的地方冲走沙子形成坑洞。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如是再啮,石又再

6、转。译文:越冲刷坑越深,等到冲到石头底部的一半时,石头必定倒在洞坑中。像这样再次冲刷,石头乂会向前翻转。转转不已,乎?”遂反溯(so)流逆上矣。求之下流,固颠; 求之地中,不更颠译文:不停地翻转,石头于是反而逆流而上了。到河的下游寻找石兽,固然荒唐; 在原地深处寻找它们,不是更加荒唐吗?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译文:按照他说的那样去找,果然在上游儿里外找到了石兽。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译文:既然这样,那么天下的事,只知道表面现象,不知道其中根本原因的多了, 难道可以根据某个道理就主观判断吗?四、简答题:1、本文的中心思想?本文通过寻找掉在河里的石兽的故事,说明任何

7、事物都不能根据主观臆断,实践 岀真知。2、对于河中石兽的位置,寺僧判断其“在水中”、“顺流下矣”;讲学家判断其在,理由是 ;老河兵则判断其在 ,是因为 “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3分)答案:“湮于沙下上,渐沉渐深”“石性坚重,沙性松浮” “求之于上流”3、这个故事说明了一个什么道理?(2分)答案:许多自然现象的发生往往有着复杂的原因,我们不能只知其一,不知其二, 仅仅根据自己的一知半解就根据常情作出主观的判断,而要根据实际情况作出判 断。4、文章结尾说“天下之事,但只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这 句话应该如何理解? 这句话清楚地表明了作者的写作意图:对讲学家之类一知半解而又自

8、以为是 的人进行了辛辣的讽刺。 指明了认识事物方法的途径:不能片面地理解,而要全面深入地调查探究事物 的特性以及与之有关的其他事物之间的互相联系。 不能主观臆断,而应当遵循客观事物的规律。5、探究在寻找石兽的问题上,庙僧和讲学家犯了什么错误?为什么只有老河 兵提出了正确的方法?(4分)庙僧只考虑流水,没有考虑石兽、泥沙的关系,讲学家考虑了石兽和泥沙的关 系,却忽略了流水,他们都犯了脱离实际、主观臆断的错误。老河兵而“老河兵” 则根据石性、沙性和流水反激力等物理属性,以及三者之问的关系,作出正确的 判断。既有理论乂有实践,准确把握三者的性质及其相互关系,因此能提出正确 看法。6、课文阐述的事理对

9、我们平时的生活、学习有什么启示?不能片面地理解,而要全面深入地调查探究事物的特性;更不能主观臆断,而应 当遵循客观事物的规律。同时也诠释了生活学习中要注意理论联系实际,不可做 空头理论家的哲理。7、分析寺僧、讲学家、老河兵性格特征。寺僧:“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求石兽于水中”,“以为顺流下矣”,说明他 办事意志坚定,毅力坚强,但经验不足。讲学家:“笑曰”“尔辈不能究物理”足显其一知半解而好为人师,自视清高而骄 傲自满,轻视他人。老河兵:有实际经验,沾沾自喜,充满自信。8、文章最后一段运用了那种表达方式,有什么启发意义?议论。山此可以看出,许多自然现象的发生往往有着复杂的原因,我们不能只知 其

10、一, 不知其二,不能根据自己的一知半解做出推想,要根据实践情况做出判 断。(或是事物的变化是很多的,不能凭主观臆断去判断事物。9、分析讲学家和老河兵“笑”的含义。答:讲学家的“笑”是嘲笑顺流而下寻找石兽的做法,说明讲学家自以为是, 空有理论,是可笑的。老河兵的“笑”是嘲笑讲学家的认识错误,众人轻信讲学 家的糊涂,说明老河兵阅历深广,有实践经验。10、文中讲到了寻找石兽的哪四种方法?他们各自的根据是什么?答: 四种:一在河中原地寻找两个石兽,理由原地是石兽沉落的地点;二到河 下游找,理山是认为石兽会顺流而下;三是就在原地沙下找,理由是石重沙轻, 石兽会渐沉 渐深。四是到河的上游去找,理山是由于河水冲激,石兽反而会溯 流而上。11、寺僧为什么先后两次采用不同的方法都寻找不到落入河中的石兽?这对我 们有何启示?因为第一次在原地找,只考虑到石兽沉没的位置,没有考虑到流水、石兽、泥沙 之间的关系。第二次到下游找,只考虑到流水,没有考虑到石兽、泥沙关系。对 我们的启示是:生活中,我们不能总是以固有的思维方式单方面去思考问题,要懂得变通,懂得从事物的各种错综复杂的关系中去分析考虑问题。(注:可编辑下载,若有不当之处,请指正,谢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民生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