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暨 南 大 学本科生学期论文旅游经济学研究重大体育赛事对旅游目的地的旅游发展影响以*亚运会为例学 院: *旅游学院*指导教师:*含宇2011年1月3日目录第一章绪论- 4 -1.1. 国内外研究综述- 4 -国外研究综述- 4 -国内研究综述- 4 -1.2.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 5 -研究背景- 5 -研究目的- 6 -1.3.研究思路- 6 -第二章体育赛事旅游的简介- 8 -2.1 研究重点概念界定- 8 -2.2 体育旅游特点- 8 -2.3国内外体育赛事发展现状- 9 -2.3.1 国外体育赛事旅游发展- 9 -国内体育赛事旅游发展现状- 9 -2.3*亚运会的介绍- 9 -第三章
2、基础理论研究- 11 -3.1居民旅游影响感知影响因素及人口统计学- 11 -居民人口统计学特征- 11 -居民旅游相关度- 12 -感知影响因素- 12 -3.2 AIO心理特征分析方法- 13 -第四章问卷调查数据分析和与官方预测的对比- 14 -4.1居民人口统计学调查结果与分析- 14 -4.2居民旅游经济影响感知分析- 16 -4.3旅游环境感知分析- 19 -4.4旅游社会文化影响感知- 23 -4.5旅游整体感知因素分析- 25 -4.6对旅游者AIO项目的分析- 26 -第五章研究结论- 28 -5.1与官方预测和分析不相符的调查结果- 28 -5.2结论- 28 -第六章研究
3、的局限性- 30 -参考文献- 31 -附录A 本地居民调查问卷- 32 -本地居民对*亚运会的感知度调查问卷- 32 -附录B 旅游者调查问卷- 36 -旅游者对*亚运会的感知度调查和AIO项调查- 36 -摘要:重大体育赛事对城市发展的影响越来越大,从单一影响向综合影响演化。与此有关的学术研究也在世界各国展开,这些研究和观点对于指导重大体育赛事主办城市和国家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通过以往的调查研究,重大体育赛事一般是指从规模和重要性上能够使主办方和主办地产生较高的旅游效益和媒体覆盖率、赢得良好名声或产生一定经济影响的体育赛事,比如奥运会、亚运会等。这些赛事一般有三个主要特点:举办时间短
4、参与人群规模大;活动层面多;对城市的影响大。以往关于重大体育赛事的研究,总是通过政府官方数据和专家的预测模型来进行分析。而本文,我们主要从个人角度,即旅游者(包括*本地旅游者和外地旅游者)的角度,结合相关理论,即旅游者感知度、人口统计学、AIO心理研究方法和SPSS统计分析软件对数据进行收集和分析,得出旅游者对*亚运会效应的感知程度。并与*亚运会效应相关的政府官方数据和专家对效应的预测及总结进行比对,由此得出结论,并给出相关建议措施。关键词:赛事旅游 旅游目的地 旅游业发展 旅游者感知度第一章 绪论1.1. 国内外研究综述重大体育赛事对城市发展的作用是显著的,这些作用涉及到城市发展的各个方面
5、包括经济、旅游、交通、城市空间与景观、环保、媒体网络、文化发展等等,因此,国内外的学术界对此给予了长期的关注。国外研究综述国外,体育赛事被视为事件或节事,就体育赛事对城市发展的影响研究相对较早,并积累了很多成功的经验。以奥运会为典型例子,由于在1984年之前,奥运会的举办总是以亏损而告终,而成为各举办城市的负担,一度使奥运会的举办难以为继,体育赛事的影响并未引起学者的广泛关注。进入20世纪80年代后,由大型体育赛事引起更深入和广泛的影响,引起了越来越多学者的注意,特别是1984年美国洛杉矶成功举办奥运会获得盈利后,世界各国便越来越重视体育赛事带来的价值,其中也突出了体育赛事对城市发展的作用.
6、经过统计,近20年在Annals of Tourism Research的共7篇,Journal of Travel Research共12篇,近20年Tourism Management共22篇。Heather J等在Smallscale event sport tourism:fans astourists)-文中,重点研究忠实体育迷在体育赛事举办地参加旅游活动的情况,分析了体育赛事对城市旅游的影响。2005年,Brunet对1986至2004年间巴塞罗那奥运会的经济影响做了全面的分析,认为巴塞罗那奥运会是一次具有标杆意义的成功,它对巴塞罗那的城市复兴和城市吸引力的增强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7、综上所述,国外就大型体育赛事对城市发展产生的影响已经有了比较成熟的研究。国内研究综述由于2008年奥运会和2010年*亚运会的成功举办,已经引起了我国学者的广泛关注,随着全球城市日趋激烈的竞争和各大型体育赛事的频繁举办,就大型体育赛事对举办城市大型体育赛事对城市经济影响方面的研究已经成为我国学者研究的一个热点,但是对于体育赛事对于举办地旅游发展影响的研究却缺乏。现据初步统计,万芳中国学位数据论文库”共有1篇,KI中国期刊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的共计21篇。关于大型体育赛事对城市旅游的影响方面研究有:肖锋、沈建华、*静在举办大型体育赛事对城市旅游的影响一文中,对举办城市的旅游业在大型体育赛事期
8、间受到的诸多影响进行研究,认为大型体育赛事的成功举办能够在改善举办城市旅游市场的客源结构、为其带来大量客源的同时极大提高举办城市的知名度和旅游营销管理水平,并能够改善举办城市的旅游基础设旅和促进旅游文化的交流。*元文、王志成在大型体育赛事对城市旅游业的影响一文中,分析大型体育赛事的举办对城市旅游业的发展产生的正面的影响和负面的影响。樊道明在2008年奥运会旅游业综合效应分析一文中,就2008年奥运会对旅游业产生的期间效应、长期效应进行综合分析,并提出一系列建设性措施。这些文章主要是在我国举办奥运会和亚运会的背景下,就奥运会和亚运会对城市旅游的促进作用进行了讨论,详细分析了奥运和*亚运为城市旅游
9、业带来的机遇以及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一些相关对策。因而我们认为,从目前来看,研究体育赛事对旅游目的地旅游发展的影响,从内容来看一方面包括赛前预测和展望,另一方面包括赛后总结以及赛事期间的评述。但重大体育赛事往往是推动城市发展的特殊事件,不是一般要素,因此相对而言研究成果较少。但是这些研究不仅仅为主办城市在赛事举办前后的发展提供了指导,使赛事举办与城市发展融为一体,促进了城市各方面的发展,避免了城市发展的失误。同时反过来也使各主办城市在体育赛事举办期间能够充分结合城市本身的特点,扬长避短,对赛事的投资和承办做出合理的规划,促进了比赛的顺利进行。因此,对国内外历史研究的总结和积累,对于我们此次以*
10、亚运会为例研究体育赛事对举办地旅游业的经济影响,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1.2.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研究背景中国作为目前世界首屈一指的新兴经济体,在国际政治经济舞台上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同时连续多年的经济高速增长不仅给中国本国国民带来了可观的财富,也为世界经济的发展起到了强大的促进作用。近几年,相继举办的国际性赛事不仅使我国吸引了世界许多目光,而且在举办这类赛事中也获益匪浅。此外,在当前全球城市竞争日趋激烈的背景下,许多城市都积极寻求新的动力来推动城市经济健康、快速的发展。近年来,重大事件特别是体育赛事的举办城市往往会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成为旅游者向往的目的地,从而掀起一股城市旅游的热潮。比如奥运会
11、世博会,*亚运会,以及即将在*开展的大运会等,这些城市从申办到举办期间成为大众关注的焦点,迅速提高了城市知名度从而促进了当地旅游业、进而影响到整体经济GDP的发展。因此,研究事件旅游特别是赛事旅游对举办地的影响及应对策略显得尤为重要。我们根据网上所得数据收集整理了一些数据年份1992年巴塞罗那影响西班牙()1998年汉城影响韩国()2000年悉尼影响澳大利亚()2008年中国受影响影响中国() 年份2年前一4.11.86-720061年前5.34.08-92007当年0.210.55.410-1120081年后0.514.17.39-9.520092年后4.59.67.18-9.52010
12、3年后1.84,74.47-820114年后*1.86-72012(注:以上表格中数据来源于 *大学历史系童碧莎 试析申奥成功对旅游产业的影响体育科学研究2002年02期)以上图表为以奥运会为例了,大型体育赛事对举办国旅游业影响。在重多赛事旅游中,我们选取了今年11月12日到11月27日在*市举办的亚运会为例来探究大型赛事对旅游业经济的影响。原因主要有三点:1、时间近,数据新,影响比较容易发掘,最后得出的结论与现实、现今更接近;2、规模大,投入高,对其影响及效益的分析可以为今后城市申办赛事等活动起到借鉴作用,具有较强的实践意义;3、*市离研究者距离较短,在调研、数据搜集等方面的工作更具可行性。
13、研究目的2010年*将承办第16届亚运会,亚*市的建设首先是一项系统工程,不仅仅是单纯的比赛设施的建设,还包括城市社会经济各个方面的配套建设;其次也是长期的工程,既包括赛前比赛与配套设施的建设,还包括赛后场馆等设施的综合利用和城市长期发展的影响。因此这是一次浩大的体育盛事,我们也希望通过这次亚运会的举办,能为我们研究体育赛事对举办地旅游业经济的影响打开一扇门,提供一个在空间上与我们接近,同时又具有时效性的一个契机,在结合历史研究的基础上,为进一步研究体育赛事对举办地旅游业经济的影响提供一个鲜活的例子,以达到探究体育赛事对举办地旅游业经济的影响的目的。1.3.研究思路首先我们会以大量的资料为基础
14、阅读国内国外在研究体育赛事对举办地旅游业经济的影响这方面的成果;在大量历史资料的同时,我们会采取分发调查问卷的形式,从旅游者心理的角度,对*本地居民和来羊城旅游者这两个大的体育赛事旅游者群体进行问卷调查,然后对我们获得的数据进行总结归纳,即从旅游者感知度、居民人口统计学、AIO心理研究方法对数据进行收集和分析,得出旅游者对*亚运会效应的感知程度。并与*亚运会效应相关的政府官方数据和专家对效应的预测及总结进行比对,由此得出结论,并给出相关建议措施以达到帮助我们完善研究结果的目的。在论文内容的安排上,我们主要分为以下几个板块: 论文的第一章,主要介绍论文的研究背景、研究目的和研究思路。 论文的第
15、二章,主要介绍赛事旅游的概念、特征和发展历程。 论文的第三章,旅游者感知度、人口统计学、AIO心理研究方法的理论概述。论文的第四章, 通过描述性分析理论和AIO心理分析方法来具体分析调查研究所得数据,并与官方预测相对比。论文的第五章,为结论部分,总结本文的研究成果。 第二章 体育赛事旅游的简介2.1 研究重点概念界定体育赛事旅游的概念体育赛事旅游,将体育赛事与主办城市的旅游相融合,提供一整套包括体育、民俗风情、城市文化、娱乐、人文展览和科技教育等方面的设施及服务供,政府及相关企业和个人从中获取财政税收收入和利润,促进当地经济文化发展,提升城市信誉和影响力。体育旅游目的地的概念体育旅游目的地:所
16、谓体育旅游目的地形象是指:以体育旅游资源和体育旅游文化为依托,以体育旅游景观、体育旅游资源、体育旅游服务以及体育旅游产品为载体,体现体育旅游价值和旅游特色,反映政治、经济、思想及文化内涵的一个总体印象体育旅游目的地其最直接的目标是满足体育旅游者需求的服务及需求,从而实现体育旅游目的地的经济目标。考量体育旅游目的地竞争力并不仅仅指经济意义上的概念,还要考虑社会意义的实现,从长远的角度来提升目的地的竞争力。体育旅游目的地竞争力除了目的地拥的有体育旅游资源之外,还包含将体育旅游资源转化为体育旅游产品推向市场获得经济、环境、生态等效益的能力的综合。2.2 体育旅游特点首先,体育旅游具有健身功能。体育旅
17、游相对于我们传统意义上的观光旅游来说是一个更高层次的旅游。当通过亲身参与*项观赏类的体育活动,不仅能增强体质,还可陶冶情操。其次,体育旅游具有经济功能,这也是各国发展体育旅游的根本原因。因为体育旅游能增加国家外汇,提供更多就业岗位,带动相关产业发展。特别是以此大型的体育盛会能给举办地带来很大规模的旅游者(包括运动员、教练、各国政要、记者、大批观众)。成功举办一次体育盛会能够与带动一条集合了住宿、餐饮、购物、参观为一体的“旅游链”,给举办地带来巨大的经济效应2.3国内外体育赛事发展现状 国外体育赛事旅游发展国外体育旅游的开发主要分为参与型体育旅游和观赏型体育旅游两大市场。从参与型体育旅游的开发现
18、状来看, 发达国家优于发展中国家。目前在美国、加拿大、英国、法国、澳大利亚、新西兰、西班牙、瑞士和荷兰等旅游发达国家, 参与型体育旅游风靡全境, 成为一种时尚。而观赏型体育旅游主要是指体育赛事和各种体育旅游节庆。大型体育旅游赛事就是体育旅游资源, 比赛的规模越大, 体育旅游开发的价值就越大。奥运会在一定程度上来讲是最大的体育旅游资源, 是体育旅游的最大市场。承办奥运会可以促进本国体育旅游业的迅速发展, 给本国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和深远的社会效益。国内体育赛事旅游发展现状国内体育旅游开发概况过去,我国体育部门工作的重点放在发展竞技体育方面,而忽视了大众体育的发展。政府相关部门也意识到这一问题,开始
19、大力推行“全民健身计划”。近几年来,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全民健身活动的推广,我国体育产业明显呈快速扩展之势。据统计,我国体育旅游整体上约占旅游业年产值的5,与国外发达旅游国家存在较大的差距。我国体育旅游一般认为还处在起步阶段,但是正以每年30%40%的增长速度快速发展。因而当前,体育旅游作为新的经济增长点逐渐受到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随着08年奥运会、10年*亚运会的成功举办,以及2011年*大学生运动会的成功申办,促进了人们对体育赛事旅游的关注,同时也带动了举办地相关产业的发展,成为了举办地又一经济的拉动力。因而目前的状况反映了旅游市场中的一个发展潮流,我国的体育赛事旅游具备巨大的市场潜力
20、2.3*亚运会的介绍2010年*亚运会暨第16届亚运会于2010年11月12日至27日在中国*进行,*是中国第二个取得亚运会主办权的城市。曾于1990年举办第11届亚运会。*亚运会将设42项比赛项目,是亚运会历史上比赛项目最多的一届。除了有28项奥运会比赛项目,该届亚运会还有14项非奥运会项目的正式比赛项目,其中包括新增设的围棋、武术、龙舟、藤球、板球等中国传统项目。*将会在现有的58个体育场馆的基础新建12座体育场馆,以满足此次洲际大型运动会的需要。主要的场馆有:*奥林匹克运动中心、*天河体育中心、*体育馆等场馆 2010年*亚运会设三个协办城市,是*、*和*,三个城市分别产生15枚、14
21、枚和14枚金牌。 2010年*亚运会开闭幕式将会在*海心沙岛进行。2010年年*第十六届亚运会涉及到旅游、商业贸贸易、服务业和进出口等多种经济活动, 同时由于前期的场馆修建和亚运村的建设, 以及*省尤其是*市整体公共设施的改建将波及到建筑业、制造业、运输业等诸多行业的发展。将会产生巨大的投资需求, 对*甚至整个中国的经济发展产生强劲的拉动作用。第三章 基础理论研究3.1居民旅游影响感知影响因素及人口统计学通过收集资料,我们发现,国内外旅游研究已经验证了游客的感知度和满意度与区域旅游发展有着密切关系。卞显红在旅游目的地形象、质量、满意度及其购后行为相互关系研究,分析游客满意度与重游意向之间有积极
22、的正相关关系; 李蕾蕾在旅游目的地形象的空间认知过程与规律,“认为游客感知度与游客自我形象和旅游目的地形象之间的和谐性有相关关系,游客自我形象与旅游目的地形象一致程度越高,游客会感到越满意,并提出旅游目的地游客感知是评估旅游体验质量的核心目标之一”。由此分析,研究游客对旅游目的地的感知度,对区域旅游发展、 提高游客重游率、 强化游客的旅游目的地形象感知 ,进而提高区域旅游发展水平具有重大意义.我们统计发现,国外学者更注重对旅游目的地居民旅游经济影响、环境影响和社会文化影响感知的多个角度考察,特别是对感知和态度的影响因素的研究。Liu J C,T Va在Resident Attitudes To
23、ward Tourism Impacts in Hawaii的研究则指出,居民的人口社会学特征不能有力地解释居民对旅游的态度;而艾伦等人(Allen L R,R Gibson)在Perceptions of munity Life and Services: A parison Between Leaders and munity Residents关于美国20个科罗拉多乡村社区的研究认为,除了年龄和教育程度两个变量外,在包括性别、婚姻状况、就业状况等多项人口学特征变量的分析中,它们对居民的态度并无显著影响; 国内学者在分析旅游目的地居民对旅游影响感知时,同样在一定程度上探究了形成这些差异的因
24、素,部分学者认为,居民的各种旅游影响感知之间是相互影响的。因此,我们将综合从以下几个方面对旅游地及其居民进行一个全面的分析:居民人口统计学特征居民人口统计学特征因素,包括性别、种族(民族)、年龄、职业、学历、家庭人均月收入、出生地、居住时间等,不同学者的实证研究结果证明,居民人口统计学特征不同,对旅游影响的感知会有差异。性别因素性别不同,居民对旅游影响的感知也不同,性别能够解释人们对待旅游业及旅游者态度的差异。家庭人均月收入因素居民和游客在收入上的不同可能影响其对旅游影响感知的差异。年龄因素居民和游客的年龄不同对旅游影响的感知也不同,人们对社区变化和发展态度上的差异。职业因素居民和游客在职业上
25、的不同可能影响其对旅游影响感知的差异。教育因素教育程度越高的居民越愿意与外来旅游者交流,途径之一就是与他们建立社会关系。相反,教育程度越高的游客也更愿意去多多了解旅游目的地的社会文化背景。出生地因素出生地会影响人们对旅游业的态度,本地出生的居民对旅游的发展比非本地出生的居民更积极。居住时间因素&停留时间停留时间相对于旅游者而言,停留时间长短可影响其对旅游目的地的感知。居民旅游相关度布鲁厄姆和巴特勒(Brougham&Butler,)在A Segmentation Analysis of Resident Attitudes to the Social Impact of Tourism研究发现
26、居民与旅游者接触的程度(与其建立友谊以及外出游览的频率)影响他们对旅游及旅游者的态度。戴维斯等人(Davis D, Allen J, R M Cosenza)在Segmenting Local Residents by Their Attitudes, Interests and Opinions Toward Tourism研究显示,人们对旅游知识及当地经济了解的程度影响其对待旅游业发展及旅游者的态度。因此我们可知居民与旅游业的相关程度如参与程度、旅游熟知程度、与旅游者接触率、居住距离、依赖旅游程度等与居民的旅游影响感知及态度密切相关。综上所述影响居民感知的因素包括:居民人口统计学特征:性
27、别因素、种族(民族)因素、年龄因素、职业因素、学历因素、家庭人均月收入因素、出生地因素、居住时间因素,及居民旅游相关度。感知影响因素(1)经济感知影响因素旅游的主要正面影响多与经济方面相关,而负面影响则主要表现在交通、个人犯罪、组织犯罪、吸毒、酗酒等方面。(2)环境感知影响因素居民对旅游环境影响的感知影响了居民对旅游发展的态度接。(3)社会文化影响因素一般而言,文化差异越大,旅游的社会影响越大。3.2 AIO心理特征分析方法尽管可以从人口统计角度对旅游业进行分析,但这仅仅是提供了一个框架,因此,我们采用“活动兴趣观点”陈述项来进行更深一层的测量。这些陈述项往往有特定的措词表达方式,以便被调查者
28、在分值为5分的“赞成-反对”利克特量表(Likert scale)上做出回答。第四章 问卷调查数据分析和与官方预测的对比我们的调查问卷分为,本地居民、旅游者感知度调查问卷和旅游者AIO调查问卷。主要研究内容是通过调查问卷的方法验证政府和专家所给出的比较官方的亚运会对*旅游发展的影响。其中哪些因素作用于旅游者的对亚运会影响的感知,其感知程度如何,并在筛选出旅游者感知度因素的基础上,探讨从中反映出的和官方预测数据,是否存在显著差异,如果差异存在,造成这种差异的群体层面上的因素主要是什么。1本地居民调查问卷部分:有效128份,54份在*实地调查,74份通过网络方式调查。2旅游者调查问卷部分:有效12
29、2份,40份还没去过*但关注亚运会的旅游者。49份在亚运期间去过*的旅游者。33份亚运之后去*的旅游者。4.1居民人口统计学调查结果与分析本地居民调查问卷部分:鉴于问卷调查设计结束到最后交稿只有两个多星期左右,所以我们将原来分配任务:每人50份本地居民调查问卷和50份旅游者调查问卷降低到现实中我们能做到的最大的获得数量。关于本地居民调查问卷,我们发出约160份,收回130份,其中有效128份。由于我们并不在*本地,又只能借助熟识的两位去*本部上双学位的同学帮忙,其中54份是在*实地调查得来的,其他74份我们通过网络传送调查问卷的方式向认识的*本地的同学和他们的亲戚完成调查。*居民的基本信息如下
30、表:1、您的性别A.女35%B.男 65%2、您的民族.A汉族90%B 其他民族10%3、您的年龄A,20岁以下5%B,20岁到35岁68%C,35岁到50岁20%D,50岁以上 7%4、您的学历A:初中及以下0%B高中(包括中专)10%C大学(大专)85%D大学以上5%5、您是否在本地出生:A是 45% B否55%6、您在本地的居住时间:A. 10年 51% B.11一35年 49% C.36一50年 D.51年7、您的职业状态:A.在职21%B.退休2%C待业 7% D学生70%8、.您与旅游业的关系A本人或有家人直接从事旅游 5%B经常接触旅游业85% C其它10%9、您是否经常接触旅游
31、者:A是95%B否5%10、您参与广运会的程度A高25%B一般25% C低 35% D很低15%根据问卷中的基本情况统计来看,本次问卷填写者中本地调查问卷接受调查的居民中男女比例大致为2:1,受访者大部分属于汉族人士,年龄段普遍集中在20到35和35岁到50岁,学历分布主要在大学(大专),其中学生群体占多数,达到68%,受访者普遍经常接触旅游者,并且有50%以上的人群参与本次亚运会的程度高。旅游者基本情况统计:我们计划的调查问卷发放数量多于本地居民调查问卷,大概是200份,我们实际收到170份,但是由于一开始我们对旅游者定义的模糊,其中88份来自于没有去过*的旅游者,占得比例太多,所以我们作废
32、了其中的48份,最终有效调查问卷122份:40份来自于还没去过*但关注亚运会的旅游者。49份来自在亚运期间去过*的旅游者。33份来自亚运之后去*的旅游者。1、您的性别A女 33.2% B男66.8%2、 您的民族A汉族 79% B 其他民族21%3、您的国籍是. (若为外籍人士填此项)新加坡,越南,菲律宾,泰国,马来西亚3、您的年龄A 18岁以下 0%B、1824岁12%C、2545岁44%D、45岁以上44%4、您的学历A:初中及以下0%B高中(包括中专)20%C大学(大专)66%D大学以上14%5、您的职业状态:A在职66%B退休 16% C待业 8%D学生10%1. 您来过*多少次.A
33、1次23% B 23次 44%C 3一5 次 20%D5次13%7、您这次在*停留时间A、15天65%B、510天29%C、1015天4%D、半个月以上2%8、您或您的家人、亲戚是否有从事旅游营利活动或在旅游部门工作:A是 31% B否69%9、你是否经常接触旅游者.A是 92% B否8%10、你对旅游的熟知程度。A、熟悉 71% B、不熟悉29%11、您参与*运会的程度A高39%B一般22%C低 20%D很低19%旅游者以男性居多;境外游客主要来自东南亚国家,大多数旅游者年龄在25岁以上,学历较高,多为在职人员;从他们来*的次数和停留时间来看,他们对*比较熟悉,并且经常旅游。4.2居民旅游经
34、济影响感知分析本届亚运会规模空前,预计参赛运动员1.2万人,志愿者68万人。亚运会期间,海内外旅客将会达到65万人。如此巨大的人流量的注入,将会激增*城市的消费。与旅游业紧密联系的餐饮、酒店、景点、购物等产业均会获得到大幅度的增长。据预测,亚运将使得*旅游业的总收入在去年的基础上增收1.85%,按照2009年*旅游业大约400亿元的产值,增收大约为七八亿元。旅游是一个关联性很强的产业,综合带动效应大约在1:10至1:15,增收还是比较可观的。其中亚运期间一些特定产业,如纪念品需求量的激增会促使金银价格的上涨。因此亚运对*的旅游产业调整也具有较大的推动力,本地的饮食、酒店住宿,纪念品等需求明显激
35、增,外地旅游方面的比例将会减少,而亚运场地门票销售,本地特色景点游等旅游项目将为占据主流。亚运将成为*旅游及其相关产业的一颗摇钱树,大量的消费需求,将为本地相关消费服务企业带来可观的收入,其中员工报酬,主要是加班费和奖金方面也将得到提升。*亚运造福*经济的最终目的也是提高本地居民收入,从而提升消费质量。当然另一方面,大量人流和资金的涌入对*的物价也会起一定的推动作用。微观经济层面,*亚运需要大量的劳动力,主要涵盖建筑工程、消费服务、物业管理等行业,主要是短期或是临时工作人员。如此机遇将会吸引大量外地打工人群前往*寻觅工作。此外,亚*作为政府重点打造的一个房地产项目,据相关资料显示,亚*在多个方
36、面均为*省历史来第一,正所谓天时、地利、人和,是真正实现低碳环保理念的现代化宜居之城。亚运期间,除了本地居民外,亚*会吸引大量非本地人士的投资和购买,通过亚*内在价值的不断被挖掘,它将成为GDP贡献中的重要成份。本地居民经济感知(一)正面影响感知 完全同意比较同意不知道不太同意完全不同意1、亚运会促进了*经济的发展47.8%50.6%0.9%0.7%0%2、亚运会增加了居民的就业机会34.5%58.7%1.2%5.6%0%3、广运会的旅游收入大部分流入本地居民 7.3%4.6%9.8%66.9%11.4%4、亚运会能增加购物机会和场所15.5%33.9%13.1%30.5%7.0%5、亚运会使
37、外地来本地工作的人数增加 76.3%22.1%0.7%0.9%0%6、亚运会的举办调整了产业结构,增加了企业投资6.8%10.6%30.4%45.3%6.9%7、亚运会能帮助吸引更多的外来投资 17.9%77.4%4.7%0%0%8、亚运会带动了餐饮旅游业的发展 66.3%28.9%4.8%0%0%(二)负面影响感知 19.2%75.4%0%5.4%0%1、亚运会的举办只有少数人受益 2、亚运会使本地房产与地价上涨5.3%89.6% 5.1%0%0%3、亚运会使本地居民收入差距拉大0%6.7%27.9%60.1%5.3%4、亚运会使本地居民季节性失业9.2%44.1%30.3%17.4%0%5
38、亚运会引起本地商品和服务的价格上涨,加剧通货膨胀42.1%47.1%0%20%0%关于本地居民对旅游经济效应的感知部分,我们设置的问题较为详细。我们总共从5个方面出发,总体旅游业经济走势,就业机会,产业结构,旅游相关行业的发展和居民收入分配和支出情况。大部分的居民态度不会太两边倒,同意项以较为同意居多,不同意项以不知道和不太同意居多,不太同意项选择相对较少,这对我们的分析的准确性造成一定影响。由本地居民的经济感知可发现,他们的感知大致和来自政府的新闻报道和官方预测相一致。1.总体旅游业经济走势方面,政府预计受规模空前的亚运会,旅游业收入会有大幅度的增加。本地居民感知百分之九十多赞同这一观点,
39、认为促进了*经济的发展。2. 餐饮、酒店、景点、购物等相关旅游业方面,亚运对*的旅游产业调整也具有较大的推动力,本地的饮食、酒店住宿,纪念品等需求明显激增。对这一点,本地居民感知也是百分之九十多赞同,但是他们对增加购物机会和场所的感知分成明显的正反两方。这可能是跟本地居民所属的居住区域差异导致。在于亚运会紧密相关各大景点的城市区域,购物机会和场所肯定有所增加,但是受亚运会影响较弱的区域,可能维持不变。3.就业机会上,广运会这一大型活动,前投入了大量工程建设,中后期也需要大量的各种人才来维持和善后。这些建筑、旅游服务、物业管理等方面确实开创了很多个就业机会给本地居民和外来人口。百分之九十多的本地
40、居民赞同这两个观点,一方面增加了本地居民的就业机会,另一方面又增加了大量的外来人口。但是另一方面又一定程度上导致了本地居民的季节性失业。4.产业结构方面,官方认为亚运对*的旅游产业调整也具有较大的推动力,第三产业的比重会加大,*亚运会也是吸引大量外地和外国资本的流入,为*经济发展积累资本。关于亚运会能帮助吸引更多的外来投资,大部分的*居民是赞同这一观点的,但是对于亚运会和这些外来资本能否调整*的产业结构,他们保持中立和否定的态度。5.收入分配方面政府认为亚运将成为*旅游及其相关产业的一颗摇钱树,大量的消费需求,*亚运造福*经济的最终目的也是提高本地居民收入,从而提升消费质量。当然另一方面,他们
41、也考虑到,大量人流和资金的涌入对*的物价也会起一定的推动作用。但是,由本地居民的感知可得,*亚运会对居民收入的增加并不大,他们认为亚运服务经济,他们是最少数的获利者,也没有特别明显的贫富差距的扩大,这表明亚运服务经济也没有让小部分人财富暴增。与此同时,居民的支出方面,本地房产与地价上涨,本地商品和服务的价格上涨,加剧通货膨胀。这让本地居民因为亚运会效应而增大消费的可能性大大减小,这与*政府的预测大部分相反,他们预测到了一部分,但是将重点放在了亚运经济的益处,并没对此多加分析和采取措施。旅游者经济感知(一)正面影响感知 完全同意比较同意不知道不太同意完全不同意1、举办广运会总体上是利大于弊的91
42、8%8.2%0%0%0%2、广运会的举办促进了*经济的发展88.5%11.5%0%0%0%3、广运会的举办增加了居民的就业机会45.1%14.7%402%0%0%4、广运会的举办较大改善了当地社会行政服务质量18.8%48.4%32.8%0%0%5、广运会的举办较大完善了基础设施建设 34.4%50%15.6%0%0%(二)负面影响感知1、引起*商品和服务价格上涨70.4%9.8%19.8%0%0%2、旅游的性价比降低 27.8%36.9%8.2%27.4%0%关于旅游者对*亚运会经济效应的感知部分,我们设置的题并不多,他们不是我们重点分析的对象,但是他们作为关注过、感受过亚运盛况的人,也能
43、反映一些感知。他们大多数认为,亚运会的举办总体上是利大于弊的,他们在亚运会影响的前中后期的感受中,见证了亚运会对*积极发展的促进作用。对于居民就业机会的增加,他们从旅游者这一方自身接触到的*的从业者感知到确实增加了就业机会,但另一部分蛮大数量的旅游者选择了不知道这个中立选项,他们认为,不能单从旅游相关度高的行业就业情况来以偏概全地推测*整体社会的就业情况。在他们旅游中,旅游者感受到亚运会的举办较大地改善了当地社会的行政服务质量,也明显察觉到了大型基础设施的建设和完善。负面影响部分,亚运会的空前盛况,使得旅游者激增,旅游者所能感知到的*围内,*商品和服务价格普遍上涨,这应归咎于*工商部门对市场价
44、格的监管不力,从而使大部分旅游者觉得旅游的性价比降低了。4.3旅游环境感知分析本地居民旅游环境感知现对*本地居民,环境影响正面和负面感知的问卷数据进行简要的统计分析,计算出完全同意、比较同意、不知道、不太同意、完全不同意的百分比,总体判断出居民对与亚运会的举办对*作为旅游目的地旅游环境影响正面、负面感知的感知程度。调查数据如下。旅游环境影响感知(一)正面影响感知 完全同意比较同意不知道不太同意完全不同意1、亚运会改善城市的交通条件 6137%38.6%0%0%0%2、亚运会使本地的卫生状况,整体环境得到改善53.1%46.8%0%0%0%3、亚运会的举办增强政府和居民的环保意识5625%437
45、5%10%0%0%4、亚运会较大改善了基础设施建设 (水、电、通讯等)35.93%64.07%0%0%0%5、亚运会大大改善了本地自然环境质量(如绿化、植被、原始森林)13.03%61.37%15.6%20%0%6、亚运会完善了娱乐设施、景点等建设 10.9%64.06%25.1%0%0%可以看得出,本地居民对旅游环境的正面感知强烈。我们可以将“完全同意”和“比较同意”项目看作是赞同项。1、对于举办亚运会对改善城市交通条件方面,受调查者的本地无一例都认为交通条件确实因此有了很大改善,从调查中提到,特别是对*的BRT系统。128份问卷中,有78人完全同意此项,剩余受访者为比较同意。同样的关于基础建设方面,受访者也厚持积极态度。2、关于*整体卫生状况,受访人也都持同意态度,分别有53.1%、46.8%选择了完全同意和比较同意。3、增强居民的环保意识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