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迹检验技术.doc

上传人:scccc 文档编号:12281215 上传时间:2021-12-03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11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足迹检验技术.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足迹检验技术.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足迹检验技术.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足迹检验技术.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亲,该文档总共10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足迹检验技术.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足迹检验技术.doc(10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足迹的形成与分类一、足迹的概念足迹是指人行走或站立时,由于体重和肌肉收缩力,使脚与地面等承受客体相接触,而形成的一种形象痕迹 .。二、足迹形成要素1、造痕体人的足(赤脚、穿鞋或穿袜的脚);2、承痕体地面或其他物体;3、作用力重力,肌肉收缩力。三、足迹的分类(一)按造型客体的类别分类:1、赤足迹;2、鞋印足迹;3、袜印足迹。(二)按承型客体的变形状态分类:1、立体足迹;2、平面足迹:平面加层足迹;平面减层足迹。四、足迹的作用1、分析判断案情;2、判断足迹遗留人个人特点;3、对遗留足迹的人或鞋袜进行同一认定;4、对在逃人犯进行追踪;5、为警犬追踪提供嗅源。足迹形象特征形象特征:指单个足迹中反映的造

2、型体外表结构形态方面的特征。一、赤脚足迹形象特征(一)赤脚足迹的一般特征1、赤脚足迹的大小特征脚全长、脚掌宽、脚弓宽、脚跟宽。(测量法见课本图示)2、赤脚足迹的形状特征足趾形态;足掌形态;足弓形态;足跟形态。(课本图示)3、脚掌乳突花纹类型特征弓型纹;箕型纹;斗型纹;三角形花纹。(二)赤脚足迹的细节特征1、脚掌乳突花纹细节特征;2、其他细节特征:脚趾畸形、屈肌褶纹、皱纹、伤疤、脱皮、鸡眼、老茧等。二、鞋印特征(一)鞋印的一般特征1、鞋印的形状特征:鞋底形状;鞋头形状;鞋跟形状。(课本图示)2、鞋印的大小特征:鞋印长、鞋掌宽、鞋弓宽、鞋跟宽。(测量法见课本图示)3、足迹鞋底花纹的类型特征在各种鞋

3、底上, 为了耐磨、耐弯和防滑, 一般要制成由各种粗细线条和大小点块组成的花纹图案。常见的鞋底花纹类型有以下十种:A :波折型; B:角型纹; C:圆环型纹; D :格块型纹; E:交织型纹; F:线条型纹; G:图案型纹; H:火焰型纹; I:散杂型纹; J:其它型纹。、鞋底标记特征4鞋底标记是鞋弓部反映的各种标记,主要有商标、牌名、厂名、地名、产地、鞋号和代号等。5、鞋底的质料和制作工艺特征从鞋底的制作原料上分,主要有塑料底、橡胶底、皮底和布底四大类。不同鞋底在不同的痕迹上反映出不同的特点。(1)塑料底鞋:A :全发泡塑料鞋B :半发泡塑料鞋C:硬塑料鞋(2)胶底鞋:A :运动鞋B :解放鞋

4、C:旅游鞋D :雨鞋E:胶底皮鞋(3)皮底鞋(4)布底鞋(二)鞋印的细节特征鞋底在生产、 穿用和修补过程中,由于主客观因素的影响、会形成一些可以相互区别的细节特征。这些特征的总和,是鞋印鉴定的主要依据。三、袜印足迹形象特征1、袜底的形状和大小;2、袜底的原料品种和生产工艺;3、袜底的修补特征;足迹步法特征步法特征是指人经过长期练习和反复实践而逐渐形成和巩固下来的行走动力定型的反映。包括:步幅特征、步态特征。一、步幅特征步幅特征指连续行走的、四个以上的成趟足迹中,反映左右脚之间相互关系的特征。包括:步长、步宽和步角。(一)步长指一个普通步左右足间相应部位上的垂直距离。分:左步长、右步长。1、步长

5、测量方法: (课件图示)( 1)确定步行线:将成趟足迹中相邻的同测足迹内缘的最突出点连线可分别确定左步行线和右步行线;( 2)在左右两足迹同一对应点(一般是脚跟后缘)各划一条与步行线垂直的横切线,两横切线之间的距离即为步长。左脚在前的为左步长,右脚在前的为右步长2、步长分类:步长与人的身高成正比( 1)长步: 81cm 以上;( 2)中步: 71 80cm ;( 3)短步: 70cm 以下。(二)步宽成趟足迹中,脚印的内缘最突出点到对侧步行线的垂直距离。步宽的分类: (课件图示)1、分离步:左右脚跟内缘最突出点呈分离。特宽步( 5cm );较宽步(3cm 以上);宽步( 1.1cm 以上)2、

6、并跟步:左右脚跟内缘最突出点并拢在一条步行线上。搭跟步:左右脚跟内侧重叠在同一条步行线上。、 34、直线步:左右脚跟中心点位于同一条步行线上。5、交错步:左右脚跟中心点互相交错,位于同一条步行线的两侧。6、并尖步:左右脚尖内缘最突出点在同一条步行线上。7、搭尖步:左右脚尖内侧重叠在同一条步行线上。(三)步角指左右脚足迹各自的中心线与步行线构成的夹角。测量方法确定各自的步行线和中心线,量角器测量。步角分类1、外展角(外八字) :小外展, 6 10°;中外展,11 20°;2、直行角(直行脚) : 0 5°3、内收角(内八字) :4、不对称角:一直一外(内) ;一外一

7、内。(课本图示)大外展, 21°以上。补充:步幅类型的表述通常是按照先定步角,再定步宽,最后确定步长的顺序描述。如:1、步角在20 度以上,两脚内缘最突出点有距离,步长为70 厘米,可表述为大外展分离短步。2、两脚印中心线内收,呈内八字,脚尖内缘同在一条步行线上,步长为70 80 厘米,此类型为内收并尖中步。二、步态特征指人行走时,反映每只脚在移动过程中作用力大小、方向等的痕迹特征。包括:起脚特征;落脚特征;碾脚特征。补充:行走运动的周期性1、支撑(运脚):起脚脚跟离开地面、脚掌后蹬、向前摆动。落脚脚跟下落、接触、踩踏地面。碾脚脚跟与脚掌着地,支撑体重。2、 摆动(迈步):正常行走中

8、,一只脚支撑,另一只脚抬离地面,靠肌力的收缩完成空间摆腿的动作。支撑和摆动交替进行,相互转换,完成行走。(一)起脚特征起脚特征是指脚跟离开地面,脚掌后蹬和迈步动作留下的痕迹特征。主要痕迹有:蹬痕、挖痕、抠痕。伴生痕迹:抬痕、挑痕、扫痕等。1、蹬痕:起足时,脚跟抬起,跖、趾向后蹬离地面时形成的痕迹。立体足迹中表现为:前掌部位凹陷大,土向后移位。平面足迹中表现为:花纹向后形成“V ”状折线痕迹;或反映为前掌花纹磨损严重。2、挖痕:起足时,足趾向后挖翻地面形成的痕迹。表现为:足趾部位凹陷大,有甩土现象。3、抠痕:起足时,足尖向下抠压地面形成的痕迹。呈月牙形凹陷。4、抬痕:起脚高而快,使地面上的浮土被

9、鞋底花纹间的空气吸附起来形成的痕迹。呈长条状或星芒状。5、挑痕:6、扫痕:起足低而慢,足尖向前上方挑破地面形成的状似三角形的痕迹。起脚低,在脚尖离地前,前掌内侧边缘向前方扫动地面形成的痕迹。常见脚掌内缘出现较宽的羊胡子状扫土痕迹。多见于髋关节有病,臀肌麻痹,拄拐杖等走路拖腿的人。7、划痕:起脚低,在脚尖离地的同时向内侧部位擦划地面形成的痕迹。多见于下肢的膝关节、踝关节畸形,下肢肌肉麻痹的人。(二)落脚特征:落脚特征是指脚跟下落接触和踩踏地面留下的痕迹特征。主要痕迹有:踏痕。伴生痕迹:磕痕、擦痕、推痕和跄痕。1、踏痕 :落脚时,脚跟向前下方踏动地面形成的痕迹。表现:跟部有斜坡状或横条状裂纹。2、

10、磕痕:落脚时,脚跟向后下方磕碰地面形成的痕迹。表现:足迹后沿齐整,有堆土现象。3、擦痕: 低落足时,足跟部位向前擦蹭地面形成的痕迹。表现:羊胡子状、长条状、半月状。4、推痕:落足时,足跟内侧先落地,并向内前方推动地面形成的痕迹。表现:跟部内侧堆土。形成推痕的人,膝关节、踝关节内突,两腿分离较大,行走时躯干左右晃动。5、跄痕: 脚平行落地,脚底向前跄动地面形成的痕迹。形成裂纹状特征。(三)碾脚特征:碾脚痕迹是指脚跟与脚掌都着地,支撑体重阶段形成的痕迹。主要有:压痕。伴生痕迹:坐痕、拧痕和迫痕。1、压痕:指足迹中受力较重的部位,分重压面、 重压点、 重压边。 是足迹分析鉴定的主要依据。由于压力点位

11、置和着力大小的不同,及压痕的轻重、部位、形态各不相同,因此压痕是判断步行姿势和年龄的重要依据。在脚印中,压力重的部位(重压面)土质密度大,痕迹平整,具光泽感;压力轻的部位,土质密度小(松散) ,有虚边,反光程度低。注压痕分类:趾压痕;跖压痕;弓压痕;跟压痕。压痕的位置、形状和量度分布反映力的作用点以及方向和大小2、坐痕: 俗称“倒跟” 。是支撑体重的脚落地后,向前摆动腿时,因支撑脚后跟的反作用,使脚跟向后微动形成的痕迹。反映在脚印中,有脚跟边沿和鞋帮的部分印痕。膝关节后突,走路时甩小腿的人易出现。3、拧痕: 脚开始离地时,以支撑脚掌为轴,脚跟向内或向外微旋,于地面形成“ S”状堆土痕迹。4、迫

12、痕: 脚落地后,向内侧或外测微动时形成的痕迹,有内迫外迫,外迫居多。三、步法特征的影响因素(一)步法特征与年龄的关系1、青年人身体机能较强,反映出积极的步法特征:蹬痕、磕痕、抬痕明显;步长一般为脚长的3 倍;步角较小,步宽较窄。2、随着年龄的增大,步法特征逐渐变消极:挑痕、擦痕明显,蹬痕、抬痕不明显;步长一般为脚长的3 倍以下,步角为中外展,步宽较宽。(二)鞋底磨损与步态特征的关系鞋底磨损特征,是指鞋子在穿用过程中,由于摩擦造成鞋底物质剥落而形成的缺损特征。鞋底磨损由脚型结构,行走力的大小、方向和受力部位,以及行走习惯等因素决定,不受鞋底种类的影响。1、起脚阶段的磨损在鞋掌及鞋尖:跖趾关节长期

13、蹬地形成鞋掌磨损;趾蹬部位及起脚高低形成鞋尖磨损。2、落脚阶段的磨损在跟后缘附近:多次踏地作用在鞋底形成落脚磨损;磨损部位、面积及形状与鞋底软硬、行走习惯、下肢腿型有关。3、碾脚阶段的磨损:鞋底挤压地面, 地面物质深入到鞋底表面, 引起鞋底表面物质剥落而形成, 其作用力方向是垂直的。(一)步法特征与身体结构的关系脚印中步法特征在一定程度上能反映出留痕人的身体结构,特别是下肢结构的特点。个人身体结构受先天遗传和后天生活习惯、 工作环境的影响, 存在着个体差异, 能反映出不同的步法特征。伴生痕迹多能直观的反映出留痕人身体特点。1、起脚阶段:( 1)有挑痕,步长较短,步角较小该人身体结构为躯干前倾、

14、臀部后突。( 2)有划痕或扫痕,步长、步角不对称,该人可能为跛脚(一腿长一腿短)或患过小儿麻痹。2、落脚阶段:有推痕,步角较大,步长较短其膝关节内突,并且两脚外展,身体前倾。(X 型腿)3、脚支撑阶段:(1)出现外迫痕、 外落脚、 外起脚, 步宽较宽其身体结构为膝关节或踝关节外突。( O 型腿)4、如出现内迫痕、内落脚、内起脚,步宽较宽其身体结构为膝关节或踝关节内突。( X 型腿)5、如出现坐痕其身体结构为膝关节后突。(二)步法特征与行走姿势的关系1、脚印中反映出母趾压明显,前掌压力重, 蹬痕、抬痕明显, 步角较小, 则其走路时身体前倾、低头、两臂体前摆动。2、脚印后跟压力重,有时出现擦痕,步

15、角较大,步宽较宽其走路姿势为身体后仰,挺髋,两臂体后摆动。 3、如果出现外压重,步角大,步宽窄,其走路时身体左右晃动;一侧外压重,则其身体向一侧晃动较大。4、脚印中步角、步长不对称,其走路时一肩高一肩低或一肩前、一肩后,通常是步角大、步长短的一侧肩低并向后。5、脚印中出现磕痕或坐痕,走路时有甩小腿动作。(五)心理状态引起的步法变化犯罪中,因心态、行走速度不同,致使原有的步法特征产生不同程度的变化。但其固有的步法特征仍会反映出来。1、作案前窥探、踩点、徘徊、逗留:易出现慢步、短步,一脚轻一脚重,一脚直、一脚斜,一步长、一步短等反常脚印。2、接近犯罪地点和实施犯罪:注意力集中,步幅变化大,脚印紊乱

16、无规律。、作案后逃离现场:急于脱身,多急行或小跑,步长长,速度快,步角变小,抠、挖、3蹬痕明显。(六)伪装引起的步法特征变化:1、改变步法:动作不协调,力量小,速度慢,不能持久。2、换穿鞋:脚印中起落脚部位、压力面的部位与鞋的磨损矛盾。3、倒穿鞋:步法痕迹与鞋的相应部位不合,出现相反的步态痕迹。如:前尖有擦痕,前掌中心压重,边缘不清楚。脚跟部位有蹬、抠、挖痕。4、退步走:步行线不直,掌有一脚“打横”现象,步幅短而宽,步角减小,跟压不显,前掌压重。(七)负重引起的步法特征变化1、物体重量超过负荷或负重时间较长情况下行走:出现跄痕,步子长短不一,时宽时窄,步角加大,压痕加重,可能有擦痕、挑痕。3、

17、背重物行走:易出现踏痕、挑痕、抠痕。3、扛重物行走:受力一侧的脚加大外展角度,压痕重,对侧脚内收,压痕较轻。4、担重物行走:易出现扫痕、蹬痕、挖痕,换肩时步幅变小,有双脚印,受力一侧脚外展,步角变大。(八)地面条件不同引起的步法特征变化:地面条件对步法特征影响较大:1、松软地面行走:步长变短,步宽增宽,步角加大,出现蹬痕、挑痕、耠痕。2、在非常光滑的地面行走:步幅变短,易出现擦痕和挑痕。3、地形:上坡时,脚印前压重后压轻。下坡时,脚印后压重前压轻。(九)鞋底质料引起的步法特征变化:鞋底软硬程度对步法特征的清晰度有直接影响:1、皮底皮鞋:痕迹边缘多不完整,压痕突出,有磕痕、挑痕;成趟皮鞋脚印,步

18、角易缩小,步宽略增。2、布鞋:皮底布鞋迫痕明显,旧鞋磨损痕反映脚底轮廓。软布底鞋步法特征较清晰,压痕、迫痕明显。3、塑料底、胶底鞋:压痕面积大,特征反映清晰,但鞋尖部位痕迹易变。第四节现场足迹的发现、识别和提取一、现场足迹的发现(一)寻找足迹的重点部位:1、犯罪现场的出入口;2、犯罪现场的中心部位;3、犯罪嫌疑人的踩踏物;4、犯罪嫌疑人伺机作案的藏身处;5、嫌疑人作案的来去路线;6、嫌疑人埋藏尸体、隐藏赃物的地点;7、罪犯遗留其他痕迹物品的周围。(二)发现嫌疑人足迹的一般方法:1、目察发现法;2、采用静电吸附器寻找发现足迹;3、利用物理或化学方法显现、观察足迹。(三)发现犯罪足迹的具体方法:1

19、、白天寻找与发现足迹:(1)室外现场:利用自然光,使光线处在逆光或侧光的角度,视线与光线夹角大于(2)室内现场:90o 观察。利用人工光源,调整配光,利用不同的光照角度发现寻找。自然光线较暗,反光弱,可采用遮挡或反射的方法,留一侧光照进行观察。、夜间寻找与发现足迹:2因地制宜使用各种照明设备,利用不同的光照强度和角度,相应的调整视角观察。3、采用静电吸附器寻找发现:粉尘足迹,反差弱,或因遗留在地毯、毛巾、呢绒制品上而不易发现,可用静电吸附器加以复印寻找。4、化学、物理方法显现、观察:潜在的汗液赤脚印,采用与汗液手印显现相同的方法进行显现。二、犯罪足迹的识别(一)根据足迹遗留部位与罪犯的活动过程

20、是否一致来确定;(二)根据足迹与其他痕迹物证的关系来确定;(三)根据足迹的新鲜程度与发案时间是否一致来确定;(四)根据步法特征来确定;(五)根据足迹有无伪装、反常现象来确定;(六)澄清与罪犯无关的足迹。三、现场足迹的记录和提取(一)记录1、照相法要点:( 1)安放比例尺; ( 2)保持相机的镜头光轴与足迹平面垂直;( 3)有成趟足迹的,除分别对单个足迹进行比例拍照外,还必须进行连续比例拍照,即进行直线连续拍照。注:成趟足迹的拍照提取:( 1)进行单个足迹比例拍照;( 2)进行直线连续比例拍照: 1在成趟足迹旁边,平放一个2 米以上的米尺; 2相机镜头光轴与足迹平面应保持垂直; 3分段拍照的距离

21、、曝光、光照应一致。2、测绘法即为了便于记忆足迹,经观察测量,如实绘制(可按比例或不按比例)单个足迹和成趟足迹,详细标出足迹的形象特征和步法特征,以便追踪。3、文字描述法( 1)遗留部位、分布情况及与周围环境的关系;( 2)数量、形状、大小、特征和相互间的关系;( 3)足迹中的附着物情况; ( 4)足迹固定、提取情况。(二)提取1、照相法2、实物提取法3、复印法( 1)用复写纸和相纸固定提取粉尘足迹;( 2)胶带粘附法;4、制模法( 1)石膏制模法( 2)石腊制模法。5、静电吸附法足迹分析一、分析鞋的种类根据足迹中反映的鞋底花纹类型特征、原料和制作工艺特征、鞋底结构、底帮结合形式等分析。(一)

22、塑料底鞋的判断:1、半发泡塑料凉鞋、拖鞋:鞋印完整、周边清晰、花纹粗大封口,多呈纵行、斜行的条状、块状和格状;立体足迹中凹凸纹边棱呈直角状。高跟鞋:弓部有两条或一条纵行粗大直线条印痕。2、全发泡塑料凉鞋、拖鞋:全发泡塑料凉鞋或拖鞋:周边花纹不封口,多横行小波浪纹,少细小纵行直线,掌、跟花纹类型一致。鞋跟无襻眼,鞋掌、鞋弓有,为全发泡塑料凉鞋;鞋掌和鞋跟部两侧有襻眼者,为全发泡塑料拖鞋。3、硬塑料底平跟布鞋:鞋底印痕有纳线槽沟,纳线针脚印痕,掌、跟花纹一致。4、硬塑料底带跟布鞋和皮鞋:鞋掌花纹粗大,呈纵行、椭圆形,或为细小横行线纹,鞋跟为纵行条块状,鞋弓部印痕残缺。(二)橡胶底鞋的判断:共同特征

23、:周边多不封口,鞋弓没有支撑梁,花纹图案多呈波浪纹或条状,多数凸起的花纹上有细小凹陷状纹、块状纹,少数沟纹内有细小纹线;鞋印细节特征反映明显、清晰。1、橡胶底球鞋:田径鞋:花纹细、沟痕浅、不封口,多横向直线条图案,鞋掌与鞋跟花纹一致。篮球鞋:鞋印掌、弓瘦窄,周边宽大明显,花纹封口,线条粗大,呈网格状,沿鞋跟内侧有较大弧形图案。:足球鞋:鞋印花纹有6 15 个不规则的圆形或弓形,反映鞋尖和后跟形状。2、橡胶底解放鞋:模压底解放鞋:掌、跟印痕花纹多横行粗大的波折纹,花纹封口,对称,后跟有传热孔洞。冲切底解放鞋: 花纹反映不封口,不对称,鞋印边缘不完整,不清晰,图案呈横形粗大的波折纹,后跟无传热孔洞

24、。3、橡胶底雨鞋:共同特征:鞋印边缘不完整,鞋掌和鞋跟花纹粗大,呈横行条状。元宝雨鞋:多为平跟。防滑雨鞋:多为高跟,花纹呈凸起点块,鞋跟有粗大横行下线条,鞋跟反映明显。4、橡胶底皮鞋和旅游鞋:模压硫化橡胶底皮鞋:花纹粗大,边沿封口,呈横斜或椭圆形条状花纹图案,带跟。普通胶底皮鞋:鞋弓部分有针脚,鞋跟有钉孔印痕。旅游鞋:鞋尖、掌、弓、跟部花纹均为波浪形,跟部无倾斜的耐磨块,无传热孔痕迹,或鞋掌、鞋跟出现圆形圈状点图案或不规则图案痕迹。(三)布底鞋和皮底鞋的判断1、布底鞋:鞋底面有方向不同的针脚反映,呈不规则的麻点状,无成形的花纹。2、皮底鞋:没有花纹印痕,整个鞋印呈板块状(光板型)。二、分析留痕

25、人的鞋号和型号(式样)(一)判断鞋号:鞋号 = 鞋印长(内外差+放余量)放余量和内外差之和:。 3cm 1.5;大花纹减去 1.5cm 0.5 塑料、橡胶底:小花纹减去布底暗纳:减去 1 2cm ,明纳减去 2 3cm 。皮鞋平底:减去 1 1.5cm ;带跟底减去 2 4cm 。(二)判断鞋子的型号(式样) :按鞋的宽窄(肥瘦)分为:、五种。型最瘦,型最肥,每型之间相差2.8毫米 3.5 毫米。三、分析留痕人的人身特点(一)分析性别:1、男性的足迹:赤脚较长,24 26cm ,掌宽大于女性;起落脚有力,蹬、踏、压痕反映明显;步长较长,步宽较窄,步角较大。2、女性的足迹: 赤脚较短, 22 2

26、4.5cm ,女性起落脚较为平稳,身体摆动不大, 压力均匀, 蹬、挖痕不明显;步长较短,步宽较宽,步角较小。(二)分析年龄:注:各年龄段的运步特点:少年敏捷,青年利落,壮年有力,中年稳重,老年迟缓。步子由短变长,再由长变短;步宽由宽变窄再由窄变宽;步角由小变大,再由大变小。抬脚由低变高,再由高变低。脚底压力由前掌向后向外转移。蹬挖痕由明显变模糊,逐渐转为挑、擦痕。1、少年阶段:( 1)步幅特征:步角小,步宽较宽,步长中等偏短。( 2)步态特征:脚掌压比脚跟压重,前掌重压面在第一跖骨内侧,母趾前压明显,落脚轻,后跟后缘有较宽的虚边,伴有擦痕,起脚重,抬、蹬、挖痕明显。2、青年时期(18 28 岁

27、):( 1)足部形态:脚底肌肉丰满,纹线清晰完整;脚趾伸展正直,各趾形态呈圆锥形或园鼓形;脚掌前缘呈平滑的弧形状;脚弓稍高,其印痕较窄;脚跟呈圆锥。( 2)步幅特征:步角大,步宽较窄,步长较长。(3)步态特征:前掌压重,重压面在第一跖骨处,到25 岁左右,内侧压移至第二跖骨内侧,母趾内压明显,后跟压较轻有小虚边,足迹多呈现较强作用力的步态特征,蹬、挖痕加大,擦痕一般少见,抬痕集中而明显。3、中壮年时期(29 49)脚印:( 1)足部形态:脚底肌肉健壮均匀,纹线较粗,出现皱纹。脚趾形态逐渐由鼓园变成椭圆,脚趾排列状态由母趾和第二趾向小趾方向歪斜、 挤移。脚掌前沿开始呈现凸凹现象。 脚弓逐渐变低,

28、印痕变宽。脚跟逐渐变鼓园。( 2)壮年( 29 39 岁): 1步幅特征:步角中外展,步宽较窄,步长中等偏长。 2步态特征:压痕均匀,后跟重压面呈椭圆形,虚边消失,蹬、挖力不大,抠、磕痕较多,出现挑、擦痕。(3)中年( 40 49 岁): 1步幅特征:步角较大,步宽较宽,步长偏短。 2步态特征:前掌重压面向外向后移,压痕前轻后重,内轻外重,后跟压面积大而明显,常出现挑、擦痕。4、老年时期(50 岁以上)脚印:(1)足部形态:脚底肌肉萎缩,皮肤松弛,皱纹变多。母趾呈三角形的蛇头状,各趾形态呈前尖后扁,趾节变平,三趾和四趾向小趾方向歪斜、挤移。脚掌前沿凸凹不平,掌部扁平。脚弓印痕变宽,外边沿较直。

29、脚跟皱扁,板结,无弹性。( 2)步幅特征:步角由大逐渐变小,步宽变宽,步长变短。( 3)步态特征:压痕前轻后重,内轻外重,后跟压面积大而明显,挑、擦痕加大。补充:根据压痕推断年龄段的方法压痕与性别、年龄、身高、体态等有密切关系,是分析年龄的主要依据。年龄越小,前掌重压面越向前;年龄越大,前掌重压面越向后,并向外测移动。重压面乘 5 法:1、首先根据年龄段判断法进行观察,大致确定足迹遗留人属于那个阶段年龄。2、如果是30 岁左右的人即可用此法。重压面(横条压或球型压)的前后缘最突出点,做垂直于鞋印中心线的横切线,两横切线距离乘5 即为年龄。(三)分析身高:1、根据单个足迹推算身高:身高 =赤脚平

30、面足迹全长(厘米)×7身高 =赤脚立体足迹全长(厘米)×7 3身高 = (鞋印长内外差放余量)(厘米)× 7北方人:赤脚全长6.876南方人:赤脚全长6.9 或 7( cm)2、根据单步长推算身高:175 厘米以上高个:身高 =单步长 +1/3 单脚印长165175 厘米中等个:身高=单步长 +1/2 单脚印长165 厘米以下矮个:身高 =单步长+2/3单脚印长(四)分析体态:1、体胖的人:体重,脂肪多,脚弓部位也多脂肪,故其脚弓低,脚掌宽大丰满。行走时,起脚、落脚低,运步动作迟缓,步宽较宽,步长较长,步角大,前掌压痕较轻,弓压痕较宽,后跟压痕稍重,压力面大而均匀

31、,脚印边缘明显完整。立体足迹相对较深,常有擦痕、挑痕,而蹬痕、挖痕少见。2、体瘦的人:体轻,脚弓较高,脚型较瘦。行走时,运步灵便,步长较长,步宽较窄,步角较小,脚掌的压力不均匀,重压部位明显,脚印边缘不够完整,起落脚较高,蹬、踏痕较明显,而擦、挑痕少见。3、分析足迹遗留人体重:推算体重时,一般根据足迹的具体特点,先划分足迹遗留人的体态类型,在已推断出的身高基础上,按照相应的公式进行计算。( 1)体重公式 1(适用于南方人) :身高( cm) 50胖人体重(市斤)身高( cm) 55中等人体重(市斤)身高( cm) 60瘦人体重(市斤)( 2)体重公式 2(适用于北方人) :身高( cm) 100胖人体重(公斤)身高( cm) 105中等人体重(公斤)瘦人体重(公斤)115) cm 身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民生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