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洛酮联合丹参酮ⅡA磺酸钠治疗Ⅱ型呼衰肺性脑病疗效观察.doc

上传人:scccc 文档编号:12383070 上传时间:2021-12-03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1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纳洛酮联合丹参酮ⅡA磺酸钠治疗Ⅱ型呼衰肺性脑病疗效观察.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纳洛酮联合丹参酮ⅡA磺酸钠治疗Ⅱ型呼衰肺性脑病疗效观察.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纳洛酮联合丹参酮ⅡA磺酸钠治疗Ⅱ型呼衰肺性脑病疗效观察.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纳洛酮联合丹参酮ⅡA磺酸钠治疗Ⅱ型呼衰肺性脑病疗效观察.doc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纳洛酮联合丹参酮ⅡA磺酸钠治疗Ⅱ型呼衰肺性脑病疗效观察.doc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亲,该文档总共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纳洛酮联合丹参酮ⅡA磺酸钠治疗Ⅱ型呼衰肺性脑病疗效观察.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纳洛酮联合丹参酮ⅡA磺酸钠治疗Ⅱ型呼衰肺性脑病疗效观察.doc(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纳洛酮联合丹参酮A磺酸钠治疗型呼衰肺性脑病疗效观察【摘要】 目的:观察纳洛酮联合丹参酮A磺酸钠注射液治疗型呼吸衰竭肺性脑病临床疗效。方法: 将入选的64例病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均予以积极的综合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纳洛酮联合丹参酮A磺酸钠治疗。观察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治疗前后动脉血气分析( PaO2、PaCO2),血液流变学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87.4 %)优于对照组(75.0 %)( P< 0.05) 。治疗后两组PaO2、PaCO2值均较治疗前有所改善( P< 0.05) ,且观察组在治疗后情况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 P<

2、0.05)。观察组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指标变化明显,治疗过程中无不良反应发生。结论:纳洛酮联合丹参酮A磺酸钠注射液治疗型呼吸衰竭肺性脑病临床疗效确切、安全。 【关键词】 纳洛酮;丹参酮A磺酸钠;型呼吸衰竭;肺性脑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导致型呼吸衰竭、肺性脑病为其最常见的临床并发症。由于气流受限,严重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继发脑水肿,出现中枢神经系统功能障碍。表现为神经精神症状、意识障碍、呼吸困难,是呼吸内科常见的危重病症。纳洛酮为特异性阿片受体拮抗剂,有拮抗和逆转-内啡肽所致的中枢性呼吸抑制作用,可有效改善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我科应用纳洛酮联合丹参酮A磺酸钠治疗型呼吸衰竭肺性脑病,可有效缓解病情

3、。1 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 64例患者均符合慢性型呼吸衰竭的诊断标准和1980年全国第3次肺源性心脏病专业会议修订的肺性脑病诊断标准1。64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32例,男22例,女10例,年龄5187岁,病程630年。对照组32例,男20例,女12例,年龄5085岁,病程728年。两组病例均有原发肺部疾病,在性别、年龄、病程上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病例治疗前均有明显的咳、痰、喘及意识障碍,动脉血气分析动脉血氧分压(PaO2)、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1.2 治疗方法 两组均给予积

4、极控制感染,持续低流量吸氧(给氧浓度为30 %40 %,氧流量为13 L/min,鼻导管给氧法),解痉平喘,祛痰,保持呼吸道通畅,维持酸碱、水电解质平衡,糖皮质激素,营养支持等综合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纳洛酮注射剂(0.4 mg/支)0.81.2 mg加入生理盐水100 mL中静脉点滴,2次/d,丹参酮A磺酸钠注射液80 mg加入5 %葡萄糖250 mL中静脉点滴,1次/d,连用7 d为1个疗程,2个疗程后观察临床疗效。1.3 观察指标 观察患者治疗前后咳、痰、喘症状、意识状态,动脉血气分析、血液流变学情况及药物不良反应。1.4 疗效判定 显效:治疗后咳、痰、喘症状明显改善,意识状态在24

5、 h内由谵妄、躁动、昏迷转为清醒;有效:治疗后咳、痰、喘症状有改善,意识状态在2448 h内转为清醒;无效:治疗后咳、痰、喘症状与意识状态及动脉血气分析没有改善甚至恶化。1.5 统计学方法 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卡方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 结果2.1 临床疗效 治疗后呼吸困难、紫绀等症状明显好转,观察组总有效率优于对照组(P<0.05)。详见表1。表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2.2 两组治疗前后动脉血气分析 治疗后心率、呼吸频率、血气分析结果有明显改善(P<0.05)。

6、观察组治疗后心率、呼吸频率、血气分析结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详见表2。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心率、呼吸频率、血气分析结果 2.3 两组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变化情况 治疗前,两组患者血液流变学各指标均较高。观察组治疗后高切粘度、低切粘度、红细胞聚集指数、红细胞比容、血小板聚集率与用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以上各指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治疗后血液流变学各指标虽有下降,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3。表3 两组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指标检测结果2.4 不良反应 两

7、组病例治疗过程中均无明显不良反应,仅个别病例有头晕、面部潮红、胃部不适等反应,程度较轻,减慢滴速反应消失。3 讨论型呼吸衰竭因肺通气功能障碍引起,其发生的机制是多方面的,其中主要是呼吸动力和呼吸阻力的不平衡2。临床研究已证实,在机体发生型呼吸衰竭时,体内的-内啡肽含量明显升高3。-内啡肽为内源性吗啡样物质,主要来源于下丘脑和垂体,其能抑制呼吸中枢,减少呼吸冲动,使呼吸动力进一步不足,导致呼吸困难,每分钟通气量下降,使低氧及高碳酸血症更趋严重,形成恶性循环。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加重心、肺、脑及循环功能损害,对中枢神经系统的影响多表现为躁动、谵妄,甚至昏迷。肺性脑病(pulmonary enceph

8、alopathy,PE)又称肺心脑综合征、二氧化碳麻醉或高碳酸血症,是因各种慢性肺胸疾病伴发呼吸衰竭、导致低氧血症和高碳酸血症而出现的各种神经精神症状的一种临床综合征,是临床危重病症,预后不良4。纳洛酮是一种新型的血管活性药物和脑细胞保护剂,是吗啡样物质的特异性拮抗剂,并能迅速通过血脑屏障竞争性地阻滞并取代-啡肽与受体的结合,抑制-内啡肽毒性作用,从而产生强有力的催醒作用和对循环,呼吸的兴奋作用5;同时能抑制花生四烯酸代谢,调节前列腺素和血栓素平衡,增加缺血区的血含量,提高灌注压,改善微循环,使脑缺血缺氧得到改善,减轻脑水肿6。另外,纳洛酮有稳定细胞膜对钙离子通透性,防止膜脂质过氧化作用,增加

9、环磷酸腺苷(cAMP)的含量,减轻神经细胞内超钙,减轻神经细胞的损伤抑制脑血管痉挛,改善脑代谢,减轻脑水肿7。纳洛酮可拮抗-内啡肽所介导的呼吸抑制等效应,可兴奋呼吸;同时可减少肺间质、肺水肿的积聚,大剂量时对改善肺心病呼衰有确切疗效。丹参酮A作为丹参的有效成分之一,已证实对呼吸系统具有多方面的药理作用,它可减少肺内氧自由基产生、抑制白细胞在肺内的聚集、抑制炎症因子的释放8,以减轻由缺氧这一初始因子所引起的肺损伤;通过抑制血小板凝集和血栓形成,抑制胶原纤维的产生和促进纤维蛋白降解9,以发挥抗栓、抗凝和降纤作用;还可通过促进肺内皮细胞一氧化氮合成、抑制内皮素释放,以纠正缺氧引起的一氧化氮和内皮素分

10、泌异常,减轻缺氧性肺血管收缩10,从而降低肺动脉高压。此外,动物研究还发现,丹参及其有效成分可改变实验动物的血液流变性,改变高黏滞血症11,从而改善肺微循环。本组结果表明对于型呼吸衰竭肺性脑病的治疗,在积极控制感染、持续低流量吸氧、解痉平喘、止咳化痰、保持气道通畅、维持酸碱、水、电解质平衡、糖皮质激素、营养支持等综合治疗的基础上及早联合应用纳洛酮及丹参酮A磺酸钠能显著改善微循环,有效消除病理状态下产生的各种毒性物质,减轻肺性脑病状态下的人体缺氧和二氧化碳蓄积对中枢神经系统的损伤,提高机体应激能力,从而有效地改善大脑和全身内环境的紊乱。联合应用有相互协同作用,是安全有效的一种方法,值得临床推广。

11、【参考文献】 1 戴瑞鸿.内科疾病诊断标准M.10版.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2:162.2 崔祥宾,王鸣歧,萨滕三.实用肺脏病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4:588-600.3 陈天铎,董晨明.纳洛酮对心肺脑复苏作用的评价J.急诊医学,2000,9(1):5-7.4 王吉耀.内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125.5 胡益群,林宏海.纳洛酮治疗重症脑梗塞临床探讨J.中国现代医学杂志,1998,8(10):27.6 Chang RC, Rota C, Glover RE, et al. A novel effect of an opioid receptor ant

12、agonist, naloxone, on the production of reactive oxygen species by microglia: a study by electron paramagnetic resonance spectroscopyJ. Brain Res,2000,854(1-2):224-229.7 史相铭,纳洛酮治疗椎-基底动脉缺血所致眩晕的临床观察J.中国综合临床,2004,20(1):87.8 陈向荣,陆京伯,石汉平.丹参的药理作用研究新进展J.中国医院药学杂志, 2001, 21(1):44-45.9 陆新良,钱可大.丹参抗纤维化作用机制的研究进展J.中华内科杂志,2006, 45(5): 608.10 姜智,刘焕星,刘久生.低氧及丹参对肺动脉内皮细胞内皮素和一氧化氮分泌的影响J.中华内科杂志,1997,36(7):778-779.11 陈丽娜,朱晓新.丹参改善血液流变性的实验研究进展J.中国中药杂志,2005,30(6): 630-6408 / 8文档可自由编辑打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民生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