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位数乘两位数”教学设计及思考.doc

上传人:罗晋 文档编号:12495445 上传时间:2021-12-04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18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三位数乘两位数”教学设计及思考.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三位数乘两位数”教学设计及思考.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三位数乘两位数”教学设计及思考.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三位数乘两位数”教学设计及思考.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三位数乘两位数”教学设计及思考.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三位数乘两位数”教学设计及思考.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三位数乘两位数”教学设计及思考.doc(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三位数乘两位数”教学设计及思考金坛市河滨小学 房小科【教学内容】苏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12页例题及“想想做做”【教学目标】1.使学生经历探索三位数乘两位数笔算方法的过程,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基本笔算方法,能初步进行正确的笔算。2.让学生经历探索新旧知识的联系的过程,提高估算能力,发展初步的类比、分析、概括等数学思维方法。3.通过练习,使学生初步掌握估算、检查个位数等判断计算对错的方法,培养估算意识,提高估算能力。使学生经历探索数学规律的过程,明确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积不是四位数就是五位数,初步体验取极限值确定积的范围的数学思维方法。 【教材及学情分析】 苏教版四年级上册的“乘法”是在学生已经

2、掌握三位数乘一位数和两位数乘两位数的基础上教学的,也是本套教材整数乘法的最后一个单元。通过这部分内容的学习,可以使学生相对完整地掌握整数乘法的计算方法,为以后进一步学习小数乘法打好基础。本课是该单元的第一课时,为把握学生的真实起点、摸准学生的思维脉络,在教学本课前,以36×26,136×26为题,在本班49名同学中进行了教学前测,统计数据如下:两题全对两题全错仅36× 26 错仅136× 26 错计算错方法错计算错方法错计算错方法错36.718人2.01人2.01人6.13人040.820人12.26人从上表可知,在进行三位数乘两位数计算时,绝大部分学生

3、能主动地、顺利地迁移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算法,方法有错的只有六七人。主要问题集中在三位数乘一位数不熟练,且对乘积的正确性缺乏快速、有效的验证意识和方法。因此,本课算理的理解和算法的掌握可以在两位数乘两位数的基础上,通过学生独立思考、自主探究自然地生长起来,重点应放在运用灵活的方法判断积的正确性,提高计算正确率,并在此过程中发展思维能力。【教学过程】一、 情境铺垫,促进迁移1.出示情境图(根据教材改编)2.提问:从这幅图上,你知道了哪些信息。 提问:根据这些信息,这几个问题你能列出算式吗?5幢高层楼可以住( )户15幢多层楼可以住( )户15幢小高层楼可以住( )户指名列出算式。教师板书:256&#

4、215;5 48×15 144×153.谈话:前面两道题我们三年级时就学过了,会做吗?独立完成前两题。指名板演。4.校对。让板演的同学分别说说是怎么做的。重点说明:为什么48×1的积要从十位写起呢?【设计说明】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算理、算法是三位数乘两位数的前提和基础,在新授之前对两位数乘两位数进行适当的复习铺垫,促进知识的正向迁移是十分必要的。本环节的设计对教材素材进行适当加工,把三位数乘一位数及两位数乘两位数整合在情境中,促进学生对数学来源于生活的体悟,又使以前的知识自然无痕的融合其中。二、 自主探究,明确算理1.谈话:前面两道题我们完成得非常漂亮,下面到第三题了

5、。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的新内容三位数乘两位数(板书课题)你们愿意听老师讲呢,还是愿意自己解决?独立完成第三道题:144×152.做完后,实物投影展示一名学生的计算过程,引导讨论交流:个位上的5乘完得720,这个720表示几幢楼住的户数?十位1乘144所得的积应该从哪位写起呢?为什么十位1乘144所得的积要从十位写起呢?(多让几个学生说说)那么这个乘积(144)表示几幢楼所住的户数呢?是多少?(144表示1440户)把这两部分相加就是多少幢所住的户数?3.提问:为什么三位数乘两位数的方法老师还没教,你就会做了呢?你是用什么方法做的?说明:当我们遇到一个新问题时,想一想以前的老办法,是我们

6、学好数学的好方法。【设计说明】如何清晰地理解算理,使之纳入学生原有认知结构是本环节重点要解决的问题。教学中以情境图中的生活实例为抓手,引导学生先独立思考,再小组交流,逐步领会各部分积所表示的意义。这样设计有效的调动了学生个体的主观能动性,也让思维在同伴互助中得以提升。三、 尝试体悟,总结算法1.谈话:现在三位数乘两位数你们都会做了吧,想不想再试一次?出示:124×17 248×45 126×42 独立做在作业本上,指名板演。2.校对。第一题让学生说说是怎么做的。3.小结方法:谁能说说刚才几道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算式是怎么做的? 互相补充,逐步完善。4.出示“三位数乘两

7、位数”的算法。学生小声读一遍之后,用自己的话说说。【设计说明】算法的掌握应该建立在一定量的数学活动经验的基础上,应该建立在一定量的亲身体验感悟的基础上。因此,算法的总结没有在明确算理之后紧接着进行,而是又安排了几道题,借以丰富学生的计算经验,为学生思考、表达、总结提供感性的支撑。四、 练习提升,发展思维练习活动一1.多媒体出示以下两题。提问:不看计算结果,你觉得计算结果有可能对吗?2.学生先独立思考,同桌交流后汇报自己的观点。逐题讨论:(1) 左边一题有可能对吗?为什么?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思考。判断个位数的方法:324的个位数是4,21的个位数是1,相乘后的积个位应该是4,而不是2,所以是错的

8、。重点讨论估算的方法,说一说可以怎么估算?(把324看成300,21看成20,相乘后积应该是6000多;或把324看成320,21看成20,积应该比6400大,所以972不可能对)多媒体动画移开遮住的长方条:说说错误发生在哪儿了?应该怎么改?(2) 右边一题一定对吗?为什么?讨论明确:从目前来看,积6804只能说有可能对?还需要看计算的过程。多媒体动画移开遮住的长方条:仔细观察,现在能判断它的对错了吗?3.多媒体继续出示下面两题。提问:这两题的结果有可能对吗?引导观察两个竖式,说说自己的判断结果。(左题一定不对,右题可能对)重点讨论怎么判断出左题一定不对的。让学生说说估算判断的方法。多媒体动画

9、移开遮住的长方条:引导找出左题的错误。重点讨论中间0的处理(38十位上的3和703中间的0乘得0要写0占位)。仔细观察右题,对吗?(不对,两个部分积加错了)【设计说明】怎样才能提高计算的正确率,有效避免一些显而易见的错误,是在计算教学中一线教师始终关注的课题。本环节的设计,对教材中的改错练习进行了改编,对其承载的功能进行了深入的开掘,重点突显了运用估算判断对错的方法。这样设计,在纠错的同时,使学生的估算意识,估算能力得到发展,也使学生的数感得以提升。练习活动二1. 谈话:刚才我们做的几道三位数乘两位数的题,它们的积不是五位数就是四位数?这种现象是必然的呢,还是巧合?2. 小组讨论:为什么三位数

10、乘两位数的积不是四位数就是五位数。3. 教师引导:当一个问题不太容易说清楚的时候,举例子是一个很好的办法。(学生自由举例)思辩:举怎样的例子才合适?至少举几个例子就能证明了?引导明确:只要举最小的例子和最大的例子就能证明问题了。(最小的三位数乘最小的两位数 100×101000 积是四位数,不可能是三位数; 最大的三位数乘最大的两位数 999×9998901积是五位数,不可能是六位数)【设计说明】对数学知识本质的把握,对数学规律的探寻也是数学练习蕴含的目标。本环节的设计不是教知识,而是重点让学生在小组讨论、交流的过程中经历发现数学本质的过程,初步体验取极值确定范围的数学思考

11、方法。练习活动三1.出示:不用计算,分别判断下面几题的对错。375×249004 112×25280603×34200502 309×3192792.逐题指名判断对错,并说说自己的判断方法。(375×249004可用判断个位数的方法证明一定不对; 112×25280积是三位数一定不对; 603×34200502积是六位数一定不对; 309×319279通过估算发现可能对。)3.对于可能对,也可能错的(309×319279),列竖式计算验证。【设计说明】在前两个练习环节中学过的知识,很大程度上还仅限于认识、

12、了解的层面,尚未形成技能。因此,安排几道实战练习题是十分必要的。这几道题的设计有的需要用判断个位数的方法,有的需要估算判断,有的直接根据积是几位数来判断,最后一题不能直接判断,需要再次计算才能准确验证。判断的过程应该是前面所学知识综合运用,灵活选择的过程。五、 总结评价,课后延伸(略)【思考】 1. 计算能力怎样才能切实提高。一个显著的事实是:算理的理解、算法的掌握并不等于计算技能的形成。虽然在练习活动中学生也初步认识到可以用各种方法快速的判断对错、避免错误,但在实际作业的过程中,我们发现真正能自觉运用这些知识进行检查的很少。所以,采用有效措施提高初次计算正确率很有必要。一个值得提倡的方法是提高口算能力。2. 练习活动应该承载怎样的功能。练习是数学教学的重要环节,对发展学生思维,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有着重要的作用。我们不能简单的把练习看成是新授的补充和延伸,不能简单的把练习的功能定位在巩固新知,提高熟练程度上。本课的练习设计对教材的练习素材进行了重组、整合和再加工,改变了练习素材的呈现形式,深入开掘了其蕴含的思维发展功能。在巩固算法、提高技能的同时也增强了学生的估算意识,培育了一些基本数学思想。(本文共计3716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科普知识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