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管建刚作文教学六法心得体会(共20篇) 第1篇:作文教学管建刚管建刚作文讲评教学课堂实录一、姓什么师:知道我姓什么吗? 生:姓管师:知道我最想认识你们班的谁吗? 生:最想认识我们班的管弦乐。师:管弦乐在哪里?(找到学生)管弦乐,咱们握握手,管老师跑了那么多地方,要找到一个姓管的同学,有多么难,你知不知道?所以请你把手握得紧一点!(握手) 师:你不仅姓管,这个名字比管老师,管建刚,不知好听多少!管老师就是没生个儿子,要是我生个儿子,一定叫管弦乐。师:我想认识的第二个同学,也是她的名字吸引了我。姜莱。姜莱在哪里?(找到学生)你是姜莱?你就是我们的姜莱? 师:请问一下你的将来想做什么? 生:我想当警
2、察。师:英姿飒爽的女警。每次别人喊你“姜莱”这个名字的时候,你是不是都会想起将来的这个梦想?生:有些时候会。 师:有些时候会是吧?我希望别人每次喊你姜莱的时候你都记得。我记得根据哈弗大学的一个研究,这个世界上如果他从此刻开始,就记住自己的梦想,并为梦想而努力的人,你猜有多少,只有3%。而这3%,经过哈弗大学的研究,都取得了非常不错的人生成就。 师:大家喊喊她的名字。 生:姜莱师:你喊他的名字,想起了什么?生:我想起了我的将来,如果我学_努力的话,我的将来就是一片光明;如果我学_不努力的话,只能当一个普通人和平凡人。师:首先,普通人和平凡人是现实的;第二,有一个远大的梦想,做一个不普通、不平凡的
3、人,那是最好的!我非常欣赏她,当她喊道别人名字“姜莱”的时候,她想到的是自己的将来,自己的伟大。师:姜莱一个多么神奇的名字!每一个人,当你喊到“姜莱”的时候,就像她那样,想一想自己心中的梦想。师:我想认识的第三个同学姓蓝,好像是叫蓝伊宁。(找到学生)你真的姓“蓝天”的“蓝”,“蓝颜色”的“蓝”? 师:姓“蓝颜色”的“蓝”,我还是第一次听到。那么有没有姓黄,“黄颜色”的“黄”呢? 师:有没有姓白?中国姓里有没有姓白的呢? 生:有。师:有没有姓黑? 生:没有。师:错了,这个名字很好玩,姓也很好玩,姓白的姓黑的都的。姓紫的,说不定也有。 师:我还想认识几个名字,梅兰婷,吴鹿野,林嘉强,应该是个男生吧
4、尽管那个发型有点余坦悦。师:四个女生一个男生,咱们班的男女比例就那么失调吗?是不是应证了一个古老的传说:男生的作文都不如女生?错的?希望如此,那我看看这堂作文课上,男生和女生的表现如何!上课(师生问好)一、好题欣赏师:我为什么记住这些名字?因为他们的题目,读你们的作文,读到了他们的作文题目,我记住了他们的名字。 师:(课件出示)一起读。 生:叠出来的快乐师:你看了这题目,就知道他写什么吗? 生:叠被子师:可是他不讲叠被子,他讲,读 生:叠出来的快乐师:真是好题目(出示课件),读 生:我是可以打败他的 师:读 生:功夫不负有心人 师:继续 生:粽子,我来征服你 师:还有一个 生:我是小厨娘师:
5、这些作文的题目取得真好有些同学的题目就不咋的!他做的家务是拖地,他的作文题目就是 生:拖地。师:他做的事情是洗碗 生:洗碗。师:他做的事情是叠被子,他的作文题目就是 生:叠被子师:哪有这么给你作文起题目的呢?按照这样的理论的话,你如果姓黄,生你出来的时候爸爸看到了凳子,你就叫“黄凳子”你要是姓白,爸爸正好看到的一支粉笔,你就叫“白粉笔”。是这样起名字的吗?可是,怎么有这么多人给你的作文这样起名字呢?作文的题目应该是这样起的(课件出示),一起读 生:叠出来的快乐 我是可以打败他的 功夫不负有心人 粽子,我来征服你 我是小厨娘师:不要忘记这些好题目背后的作者,一起念 生:林彦辰、吴鹿野、林嘉强、姜
6、莱、余坦悦 师:以后给你的作文起题目,就应该这样动脑子。二、好词欣赏-时代感强的词师:这次读大家的作文,不仅让我发现了这么多的好题目,也让我发现了很多让我吃惊的好句子,让我吃惊的非常棒的字、词。课件:原来衣服就是这么洗的,貌似很难-陈佑老爸老妈最终也屈服于我,成为我最忠实的拥戴者和子民。 方隅 师:我们现在看第一句。你来 生:读句子师:陈佑在哪里?你来读 生:读句子师:方隅在哪里?我很喜欢这两个句子,因为这几个词(课件点红“貌似”),念。 生:貌似 师:“貌似”什么意思? 生:好像的意思。 师:对。生:相似的意思。师:对,就这个意思,不说。师:猜一猜,管老师和你们这么大的时候,有没有这个词?
7、生:没有。 师:为什么?生:因为以前还没创造出来。师:这个词是你们这个时代才有的。我很喜欢陈佑,用了这个时代的词来写作文。写作文要用你这个时代的词。再看(课件点红“老爸、老妈”)读 生:老爸、老妈。 师:你今年几岁 生:12虚岁师:你说得那么清楚干吗?你12虚岁,你爸爸是不是很老? 生:是的。师:你妈妈是不是很老? 生:还行。师:把你爸爸抛开,你说你妈妈还可以,那你为什么称他老妈? 生:因为这样子就会有种亲切感。师:这个老妈并不是表示妈妈老,是不是?老爸也并不表示爸爸很老,是不是?读 生:老爸、老妈。师:告诉你,管老师小时候,从来不知道叫爸爸该叫老爸,叫妈妈该叫老妈。我估计如果我叫了老妈,我老
8、妈会狠狠揍我的。这是你们这个时代的词,是不是? 生:是。师:写作文应该像陈佑那样,用你们这个时代的词。你脑子中还有没有些这个时代的词? 生:神马。 生:浮云。 生:星座。 生:给力。 生:杯具。 师:还有餐具? 生:杯具。 生:有木有。师:记住,写文章要用上你们这个时代的词,别人一看,才知道,哦,你是生活在21世纪的人。师:你是这个时代的小朋友,一起读貌似 生:貌似、老爸、老妈 3.好词欣赏-用词准确师:王彦然在哪里?你来读! 课件出示句子:“我迫不及待地告诉妈妈:“妈妈,妈妈,这碗是我洗的。”妈妈的脸上写满了幸福。王彦然 生读句子。师:采访一下,这段话有没有哪个词你写得很得意? 生:写满了。
9、师:怎么,人家都不说,你说了干嘛? 生:还有“迫不及待”。师:你觉得“迫不及待”比“写满”还好吗?你来 生:我觉得“写满”更好师:可能你认为“迫不及待”好。但是,我必须告诉你,在这段话当中,作者少讲了,“写满”这个词,要合这一现象。来,读 生:读句子师:你这个词,怎么来的呢? 生:我老爸告诉我的。师:有的时候,背后的答案不知道的为妙。读 课件出示:我迫不及待地想尝尝自己的劳动果实,可就因为这一口吃下去,_。 师:这个“迫不及待”是不是用得好?别急嘛,迫不及待干嘛呢?想要答案。可是,这一口吃下去,味道很不好,怎么说?迫不及待地说生:一口吃下去,结果我的“迫不及待”变成了应该要冷静。 师:他说一口
10、吃下去,味道很不好,你会怎么说味道不好? 生:一口吃下去,我为自己的“迫不及待”付出了代价。 师:这句好,不错。生:一口吃下去,我的心情从“天堂”降到了“地狱”。 师:也不错,都给你们打90分。生:一口吃下去,我才发现自己的处地有这么糟糕。 师:90分的句子。你来!生:一口吃下去,我“热情的火焰”被浇灭了!师:写这样的句子真好,可是,比你们更好的!把眼睛睁大,特别是小眼睛更要睁大。谁这么有才呢?这才女在哪里?刚才男生不服吧?传说中,女生比男生的作文好。人家才女就是才女,一起读,来!生:可就因为这一口吃下去,我的脸立刻变形了。 师:再读快点,看看这次是女生胜还是男生胜!不过这句话不是你们的,是我
11、刚刚想起来的。它就写一个同学的眼睛特别小,你会怎么说?生:小得比老鼠还小。师:老鼠的眼睛你那么仔细地看过?生:他的眼睛特别小,笑起来几乎看不见了。 师:笑的时候就看不见了吧?生:他的眼睛特别小,站在远处看,不知道它是睁开的还是合上的。师:我宣布,男生胜利!因为,睁大你的小眼睛看(课件出示正确答案)师:写文章是非常好玩的事情!好玩在哪里?你要写出这样好玩的句子,让所有看到你句子的人都为之发笑,要崇拜你这么有才的。写文章,你写的时候,美妙的语言出现得越多,越快乐,越幸福。把它当作作业来做的人,越痛苦。恨不得跳楼。三、用词细思量-词语的节奏美课件出示:我卷起裤脚,拿着拖把,拎着水桶,拖着拖着,一不小
12、心滑了一跤。 生读句子 师:(点红“卷起裤脚,拿着拖把,拎着水桶,拖着拖着”)你看,这句子写得好,四个字,我卷起裤脚,都是四个字四个字的!一起读! 生:读点红部分 师:郑梦婷,你这个四个字四个字是故意的,还是无意的?实话实说,没有对错,只管说来。有意把它打造成四个字四个字的,还是无意当中妙手偶得?师:你要考虑那么长时间,管老师就要考虑你是无意当中妙手偶得的。 师:林彦辰,你读。课件出示:天呀!这个乱七八糟的地方是我林彦辰的温馨小窝?被子一半在床上,一半在地止,枕头这儿一个,那儿一个,还有一个竟然成了台阶。 生读句子师:我尤其关注这些,请大家从“被子”这个地方开始读。(生按要求读)师:要问和郑梦
13、婷一样的问题,一半在床上、一半在地上,5个字5个字;这儿一个,那儿一个,4个字4个字,是故意为之还是无意得之?(无意得之)师:很好,这两句话特别清楚,对得那么工整,读起来就琅琅上口。我们班无意得之得的那么好!然而有些同学就不是无意得之,他们出了点小事故。 出示:“嘻唰唰,嘻唰唰”,一边哼着小曲,一边擦地板,很惬意吧! 师:我觉得这句话里,要么去掉一个字,要么加上一个字。你来! 生:我觉得应该去掉最后面的“吧”字。师:这是一个无关紧要的字,不在痛处和痒处。 生:它没说是谁一边擦地板。 师:那是我给省略的。(提示学生关注红线部分)生:我觉得应该加上一个“着”字,一边哼着小曲一边擦着地板。 师:如果
14、要去掉一个字,应该是哪个字? 生:一边哼着小曲的“着”。一边哼小曲一边擦地板。师:这样子写就不是无意了,就是故意的。如果你能这样故意的话,你的文章就会经常出现刚才那么美好。这个同学也是无意的,但是他的无意就出现了麻烦。你看出来了吗? 出示:喜的是苍蝇被歼灭了,忧的是我的桌子弄脏了 生:悲的是我的桌子被弄脏了,少了个“被”字。 师:上面有“被”字啊!生:喜的是苍蝇被歼灭了,忧的是我的桌子被弄脏了 师:对,你发现它多了两个字。 生:我的师:去掉“我的”是吧?他可以用去掉的方式。咱们一起读! 生:喜的是苍蝇被歼灭了,忧的是桌子被弄脏了师:我估计他也是故意的,不故意能让句子变得那么对称,那么有节奏?
15、师:能不能加上? 生:能师:谁说能的?你来得一下! 生:喜的是我把苍蝇歼灭了 师:没有“我把”的。 生:不可以。师:为什么不可以?生:因为加上去就不对称了。师:你把它改成一样的不就对称了吗?变成“我的苍蝇”。 生:苍蝇是有生命的,是它自己的。 师:你很有众生平等的意识。生:喜的是我把苍蝇歼灭了,忧的是我把桌子弄脏了。 师:可以,当你故意去这样制造的时候,你的语言会渐渐渐渐走向富有对称富有节奏的美感。 师:以后要写文章要有这么一点点故意。四、诊断“连词病”师:你们写好的作文有没有修改? 生:没有。出示:我装作没听见,只见我一手按住衣服,一手紧握着板刷,在涂了许多香皂的外衣上来回漫不经心地刷着,可
16、无论我怎么刷,衣服上那一片脏兮兮的油渍始终未被刷去,依旧顽固地停留在那儿。 师指名姜启越读。师:姜启越这样的话在班里作文里面我找了好久,像这样的话实在太少了。属于稀宝。为什以呢?因为我在我们班里的作文里看到的大部分不是这样写的,是这样写的。出示并师读:我先装作没听见,然后我一手按住衣服,一手紧握着板刷,接着在涂了许多香皂的外衣上来回漫不经心地刷着,最后还是没有刷去。 师:在写文章的时候,在写做家务的时候,用了“先”“接着”“然后”这样的同学你用了吗?(连问5名学生,都说“好像用了”) 师:咱们来看看。 师板书:出示:我小心翼翼地拧开煤气灶,慢慢地放上水,盖上锅盖。 师:我就在想,难道学做家务就
17、一定要用“先”“接着”“然后”吗?我就发现,这句话就一定要用“先”和“再”吗?读(学生齐读出示的句子) 师:通吗?(连问4人“通吗?”) 师:再来!读。 生:我先烧了 师:有个“先”,我的耳朵还可以。读- 生:我烧了一壶热水,倒进水池里,向里面挤一些洗洁精。 师:你开了个小差。你来读。 生:略。师:这句话你这样读通不通? 生:通。师:谁说不通?生:我觉得不通。没有连贯起来。生:我认为“向里面挤一些洗洁精”在“挤”和“一”中间加一个“了”。 师:你的问题不是出在“先”、“再”上。师:同学们,我告诉你们,在这里这个“再”是不需要的,这个“先”也是不需要的。因为,你烧了一壶水在前面,是不是已经是先了
18、接下来向里面挤,是不是已经是后了?本身句子的顺序就表明了先后,这就不需要了。 师板书(先 再接着然后最后)师:这些词,在写写作文的时候,要进入你用词的黑名单。这些词有一个专门的名称。 师:板书“连词“师:连词和关连词一样,是文章的胶水。胶水的味道好闻吗? 生:不好闻。师:胶水是化学物品。胶水用得越少越好。你连词用得越多,文章中的胶水味越浓。用多了连词,不该用的用了连词,这就是你写作文的一个语言的病。 师板书“连词病”师:不止这么短的可以去掉,长一点的,用了很多很多连词的都可以去掉。出示:一切准备就绪,首先往锅里倒入菜油,油烧热,然后放入牛肉,用锅铲翻炒,同时加点酱油、盐。牛肉炒得时间不能太长
19、不然会炒得很老。接着放入青椒一起炒,放点葱,一股香味扑鼻而来。最后牛肉炒青椒出锅了。 师:有哪些连词? 生:有“首先”、“然后”、“接着”、“最后”、“同时”。 师:完整地说一遍。 师:咱们把它们都去掉。生:一切准备就绪,首先往锅里倒入菜油,油烧热,然后放入牛肉,用锅铲翻炒,同时加点酱油、盐。牛肉炒得时间不能太长,不然会炒得很老。放入青椒一起炒,放点葱,一股香味扑鼻而来。牛肉炒青椒出锅了。师:把这些连词去掉以后,这个语言就变得干净了。 师板书“干净”师:去掉这些连词,你的语言就变得干净。你写作文的语言美不美,其中有一个标准:干不干净?师:发了一张小纸条,这张纸条里有不少连词,请你马上拿出笔来
20、改一改。 生修改句子:师请一名学生上台修改。师:好了的同学去掉之后读一读,看通不通。生齐读改好文章:只见周谊拿出一袋面粉,舀出两勺(略)师:去掉之后通吗?顺吗?去掉之后就更通更顺。这就叫语言的美。干净之美。记住这是我们语文里的一个病,(“连词病”)一起读。闭上眼睛背。师:不到迫不得已,不用连词,不用语言的胶水。没有连词的话,真的很精彩。 出示:“哗、哗、哗”,我使劲地甩动着被子,果然不出我的所料,被子已经干干净净的了。我双脚成马步,双手拿着被子,一甩,哈!被子终于变了模样,从皱巴巴变成了平缓缓,这真象人们坐电梯可能比电梯快,来得快呀! 指名陆珏瑶读片段。师:没有一个连词吧!通吧?顺吧?美吧?五
21、寻找小插曲出示:不知是手太滑还是衣服太滑,风衣掉在了地上,我一不小心踩了上去,手刚好拿住一只袖子往上一拎,我一个重心不稳,往前趴去。眼看就要撞上前面那块大岩石板了,我把手往前一挡,谁知,它又借住了弹力,反弹了回来,眼看就要来个四脚朝天了,“啊”我尖叫了起来。大概过了一秒钟左右,我“安全”地着陆了。 指名王舒艺读片段。师:读到这里,听到一个“先”、“接着”、“然后”吗?通吗?顺吗?美吗?你懂了,就是真美,如果是不懂,就是臭美。师:这段话真好,不仅没有连词病,更重要的是她写了一个做家务的小插曲。 (板书:小插曲)师:你们在做家务的时候有没有碰到类似的小插曲呢?说说看, 生:刚擦过玻璃,又有灰尘了
22、生:晒衣服,领口太小了,套不上去。 生:被子太宽,难折。生:地板上都是泡沫,滑一跤。 生:用洗洁球擦碗。 生:打蛋,蛋掉锅里了。师:直接掉锅了,省了一个步骤。 师:同学们,你要写要你的“做家务”,就要像王舒艺那样,要寻找小插曲,这很重要。 师:要有寻找小插曲的本领。一起读,一读背。 师:寻找小插曲很重要。读 生:寻找小插曲六、放大小插曲师:寻找小插曲还不是最大的魅力。魅力还在于“放大小插曲”。 板书(放大小插曲)师:王舒艺是怎么放大的呢?(出示红线部分)你们读,我来计时。(学生读文,师计时) 师:这个事情发生的时间是很短的。这一秒钟的事情,你读了45妙,放大了45倍。一定要有这个功夫-放大小
23、插曲(学生读)出示:我右手拿起刀,左手扶着西红柿,手不能扶的太多,也不能扶太少,切的时候不要太犹豫,要干脆果断。 师指名余坦悦读。师:有没有开始切啦?还没切呢!已经写了两行半了!怪不得她的作文能写到800多字呢! 出示:我轻轻用手指在蛋糕上点了一下,软软的,像是一个微型的蹦蹦床,你按下去,一放手它有弹回来。师指名王诗雨读,其他学生不停地做点蛋糕状,数次数。师:你那个不叫点,叫戳。 生:60次。师:这叫马蜂窝了。师:这是一个很重要的写作本领,读 生:放大小插曲。七、模拟小插曲请刚才读文的几名学生起立。师:王诗雨有一个重要的本领。写了980字。师:是不是很期望他们公认他们放大小插曲的秘诀? 生:看
24、作文书。生:要找出做这件事的细节。 师:更细小的动作。 生:要注意观察。一个很小的细节,也可以写出很多。 师:你是写的面包。你是怎么观察的? 生:按下去之后感受它弹力,然后写下来。 师:更小的细节是怎么来的? 生:就是洗衣服的时候师:洗衣服有很多元素,一边洗一边想怎么写作文。师:是不是真的很难说出来的。这个事情不能请教他们,应该请教另外一个人。 生:作文书。师:列夫*托儿斯泰(出示图片)师:全世界的人都认为诺贝尔文学奖不颁给列,是文学史上最大的损失。 师:他有三本书,战争与和平复活安娜。你知道什么叫世界名著吗? 生:就是世界上都十分有名的著作。 师:这种解释叫故名思意 生:世界上举世闻名。师:
25、怎么判断他是不是有名呢?首先第一条必须这个作者已经死了。第二,至少死满30年,他的书还在不断地流传。你知道列死了多少年了吗?到今年101年。我们来看看它中文版本有多少?(看中文版的封面战争与和平)师:问谁,问他。我来讲一个列的故事。怎样让更小的细节,揪出来。有一天,列在书房里写作。女儿突然听到书房里传出汪汪的狗叫声,而且还持续了很长时间。爸爸就很害怕,爸爸从来不养狗的,是不是有野狗闯进来了。女儿一看,正看到列趴在地上像狗一样叫和爬。女儿就问:爸爸干什么这样子啊?列就说我正写到一条狗走和叫,于是我就模仿这条狗走和叫。就是这个故事,你悟到点什么东西? 生:要经过亲身的经历。师:没有一个人会变成一条
26、狗去经历的!对不对?于是他采用一个什么办法? 生:模仿。师:模拟。你只能像狗一样,爬叫,感觉到他的状态。师:放大小插曲不是观察得来的,是模拟,是虚拟。你就会发现很多很多王舒艺讲的更小的动作。师拧开了水杯的盖子。师:老师做了一件什么事情?师:看着我一起来虚拟一下。你假想你面前有杯子。(2次) 师:你发现了一个什么动作? 生:扭。师又做动作:除了这个扭还有什么?又发现了什么? 生:老师把杯子提起来。 师:虚拟是不用花钱的。 生:轻轻把瓶盖拧开师:开了又合上又反方向,是不是动作更多了? 生:老师握住瓶子。 师:哪只手。 生:左手。师:看活生生的人。(再看师演示) 师俯下身子。 师:你也做一做。 生:
27、弯腰师:这不叫弯腰,这叫 生:俯视。师:我们班有没有玩琉球?(做玩溜溜球的动作)我不会玩怎么写呢?模拟就能找到更多细微的。一起读生:寻找小插曲,放大小插曲。师:回家后改作文,看看你的作文里有没有 生:连词病师:再看看有没有 生:小插曲。师:这个故事一定要 生:寻找小插曲。 师:再像*一样 生:放大小插曲。师:放大并不一定要再去做这件事情,而是去 生:模拟。师:模拟地去做一做。回去就这样改自己的作文。记住改作文甚至比写作文更重要。 师:下课。第2篇:管建刚作文教学我的作文教学课例管建刚作文教学系列这本教学课例和实际的课堂结合比较紧密,管老师把自己的教学思想,主张深入到实际的课堂中,应该说是把自己
28、教学经验的总结应用到不同的课堂中。这本书是在不同地方上课的实录,更类似于公开课的资料集。通书读下来,总结出管老师整个课堂的流程大致为:赏析挑刺训练三个环节,管老师对每个环节进行了总结,有一套自己的方法。赏析,主要是选出好学生的好字,好句,好段,只要是学生的亮点,他都会给予鼓励,让孩子体验到一种写作文的乐趣和享受。欣赏的点通常有,节奏感,真实感,现代感等等,他对学生有点的赏析不是笼统的表扬,而是把这种好落到实处。挑刺环节,主要是针对学生写作中存在的共性问题进行评讲,最值得我么借鉴的是,管老师思考问题的思路,他把一些常被我们大家忽略的知识进行系统化,把学生存在的共性问题,进行合理归类,总结了各种写
29、作中存在的病,“心想”病,“今天”病,及开头,结尾的通用模式病,其实这些问题是作文教学中常存在的问题,但却被我们一直忽略,而管老师帮我们做了梳理的工作,融入自己的想法进行再创造,形成自己的上课模式。训练环节,主要是根据老师的引导,鼓励学生当堂训练,修改自己作文中存在的问题,现学现用。以上是本书的主要写作框架,表面上看只是一种实践的总结,其实是一种“以学生为本”,“班本化”的教学思想的展现。尤其是课后讲评的理念,彻底颠覆了我们一直提倡的作前指导,作前指导越详细,学生的作文越偏离自己生活的实际,学生的内心世界,经验都被作前的种种要求所限制了,哪里还有自己的想法呢?基于以上,管老师提倡作前指导的淡化
30、让学生写自己的作文。我笔述我情,当学生的作文写出来后,再给予详细的指导,这样才会更有针对性,不是空口说话。这也就能解释了,管老师的理念“以写定教”,根据学生的作品来选择上课的内容,但这似乎也有一个前提,老师必须要有评讲作文的系统的知识,否则,要想根据学生的作品灵活定教学目标,是很困难的一件事。这也就给一线教师提出了隐性要求,要想真正实现“班本化”教师就要多自己的教学经验进行总结,形成自己的一套系统的教学方法,才能做到灵活运用。最深的感触:教学一定要有不断反思,总结的意识。管老师高明就在于,能发现作文中我们_以为常的问题,并把这些问题系统化,找到适合的解决办法。所以,在自己以后的教学中,也要有
31、问题意识,要善于发现,总结问题。遇到问题也不能逃避,搁置,要多问几个为什么?要多想想有没有其他更好的方法。其次,要不断优化自己的教学经验和内心的想法。尤其是教学经验,更要及时整理,总结理清楚自己的思路,使其明朗,条理化。PS:买这本书,纯属偶然。但看完之后发现,很有感触,这本书虽是课例,但更想看看管老师的教学思想,理念及其理念产生的源头等,如果仅仅是知道一些学生作文中的共同问题及解决的办法,感觉自己学到的只是皮毛,还更应该探究下,管老师的思想,对他的作文教学理念,最好形成自己的完整的认识。也很有必要更正下自己的看书_惯,把以前零碎的_惯变成系统_惯。从思想到实践,才能更深刻理解其教学思想。第3
32、篇:管建刚的作文教学管建刚:比“兴趣”更重要的我的作文教学主张之一一参加过作文教材的修订,了解作文教材编写上的“两难”:一线教师希望,作文教材有比较明确的训练目标、训练抓手;编写者也明白,现行作文教材,不少老师找不着“北”,却不能不担心,以训练为目标、体系的教材一旦出台,用得不当,为“练”而练,闯下的祸害将无法收拾。一线教师以为,有了作文训练体系,提高学生的作文能力,就有了靠得住的抓手。这个错误观点,要怎样才能消除?作文教材,不是没有过以“作文知识”“技能训练”为主线的编排,很多作文辅导丛书、报刊,都有相关的作文知识讲解,有相关的作文技能训练例子。然而,学生的作文能力得到发展了吗?多年来的事实
33、已经证明,作文教学以“技能训练”为核心,是一条走不通的路。二一线教师有这样的想法和要求,可以理解。绝大多数一线教师不知道,作文兴趣本身,就是一种重要的作文能力。马正平教授谈到作文能力的消解与重构,说,作文能力本身是个虚无,必须依附在某些因素上,才成其为能力。主要依附在哪些因素上呢?马正平教授指出,第一是“写作兴趣”,第二是“写作意志”,第三是“写作人格”,第四才是“写作技能”。也就是说,“作文兴趣”本身就是作文能力,并且是第一重要的能力;“作文意志”则是第二重要的能力。 写作这事儿,只要你想写,有强烈的冲动,不断地写啊写,改啊改,不一定能成天才作家,却一定能成为不错的写手。一个人对写作有兴趣,
34、想写作文,就会想去了解与作文有关的事情,作文也就会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你的生活中将充满写作的因子,你的阅读,你的思考,你的看,你的听,你的触摸和感受,你的吃喝拉撒,都带着写作的气息。你所做的任何事情,都会与作文发生联系。“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语文老师对“作文兴趣”视而不见,不一定是把老话忘得一千二净,而是“兴趣”这玩意,关乎人心,看不见、摸不着,拿它没办法。写作意志啊,写作人格啊,哪个都不好弄,只好把作文教学的重心,移到排在第四位的“写作技能”上。 没有动力、兴趣,你越“负责”,学生写得越多,越感到压力、压迫,也就越害怕作文。只要来自老师、来自学_、来自考试的压力一消除,从此与作文“拜拜”。作
35、文教学,老师教得辛苦,学生学得痛苦,最终结果比苦胆还苦。三总有一部分人对语文、对作文没兴趣。没有写作兴趣,是不是就不能写好作文呢?苏珊出身于中国台北的音乐世家,从小期望自己能在音乐天地中做出一番事业。阴差阳错,她考进了大学的工商管理系。尽管不喜欢这一专业,一向认真的她,每学期各科成绩依然优异。毕业后,保送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攻读当时许多学生可望而不可即的 MBA,成绩突出的她,又拿到了经济管理专业的博士学位。如今已是美国证券业界风云人物的她,心存遗憾地说,如果能让我重新选择,我会毫不犹豫地选择音乐。有人问她:“你不喜欢你的专业,为何学得那么棒?不喜欢眼下的工作,为何又做得那么优秀?”“因为我在那
36、个职位上,那里有我应尽的职责,我必须认真对待。”不可能所有的学生都对写作充满兴趣和热情,都将写作视为人生价值之所在。然而,并不表示这些学生不能成为写作的高手,日后可以自如地使用文字。正如苏珊不喜欢工商管理,却能在经济领域出类拔萃一样。比培养写作兴趣更为重要的,或许是培养写作上的责任感,“在那个职位上”就必须好好写作,就“必须认真对待”。四学生有了写作兴趣,怎样维持呢?一线教师都有体会,学生光有一时的兴趣还不够,还要有长久的“写”的意志。“写作意志”缺乏,这是一线语文教师必须认真面对的教学现实。我们是带班教学,打的是持久战,不是图“一时之快”的公开教学。一线教师要的是扎扎实实的带班功夫,是一天又
37、一天、一周又一周、一月又一月、一学期又一学期、一学年又一学年的带班。从开学初到学期末,从你接手到从你手上移交,一年、两年、三年里,你的学生写作兴趣不衰退,持久地旺盛着。要从带班的角度,而不是只从上好一节课的角度去研究作文教学。上一节好玩的作文课,那是治标;带好一个班,那是治本。不得不承认,我们的眼睛正被大面积的、花花绿绿的“治标”的作文教学所迷乱。持久维持学生“写”的兴趣,要老师引导,要老师激励。每一个语文老师都必须,引导、激励学生对作文葆有长久的兴趣,本身就是作文教学,是最最重要的作文教学。我办班级作文周报,学生想发表,想交流,想到发表的平台上对话,兴趣被点燃了,然而我很快发现,小学生的兴趣
38、很不稳定,必须有“意志”保驾护航。为此,我设计了三年的“写作动力系统”(详见拙著我的作文教学革命)。三年下来,学生的写作兴趣得到了巩固,写作意志得到了磨练,我才比较放心。一个好的行为,一分钟就可以完成。然而,要使这个行为成长为_惯,至少需要三个月的持续巩固。写作兴趣也是这样,要成为写作_惯,至少要三个月的持续巩固。这个“持续的巩固”,靠的就是“写作意志”。管建刚:比“文字”更重要的我的作文教学主张之二一写作到底有没有技巧?语文老师大都说“有”,鲁迅说“没有”,老舍说“最大的技巧是无技巧”。“有”还是“没有”?我以为,有,又没有。这不是跟你“捣糨糊”。语文老师说的“有”,属“文字技巧”;鲁迅、老
39、舍说的“没有”,属“文心技巧”,两个不同的概念。如“悬念”,属“文字技巧”。没有悬念的故事,只要你有技巧,也能处理成有悬念的表达。请看:“是啊,”保罗点点头说,“这是我哥哥给我的圣诞礼物。” 男孩睁大了眼睛:“你是说,这车是你哥哥给你的,你不用花一分钱文心技巧。我们的作文教学只注重“文字技巧”,从不想“文心技巧”。也难怪,文字技巧,一个个字摆在纸上,多少还有点着落;文心技巧,看不见、摸不着,咋办呢?二铺天盖地的“文字技巧”下,作文会有什么下场?中国足球队一样的下场。中国足球的国少队、国青队战绩都不错,到了国奥队,一塌糊涂,臭名远扬。从国少队起就进行强化性的足球技能训练,其恶果是训练掉了足球的激
40、情和梦想。 作文教学,过早、过分注重文字技巧的训练,其恶果是训练掉了文字的激情与梦想。常有低年级语文老师问我:“管老师,你对低年级作文有什么建议?”我不敢作答。我没教过低年级,没有实践就没有发言权。若一定要我作答,我会说:少训练“文字”,多养育“文心”。南辕北辙告诉我们方向的重要性。作文教学的“方向”在哪里?你清楚吗?要是不清楚,你随时可能步那个可笑的魏国人的后尘。课标讲了:写作是为了自我表达和与人交流。你的学生要是不懂得“写作是自我表达和与人交流”,就不会知道写作的方向在哪里,写作就只是受命于师的作业,就永远享受不到写作纯正的快感、荣耀感和幸福感。但你看身边,有几个语文老师把让学生懂得“写作
41、是为了自我表达和与人交流”,看成作文教学最重要、最迫切的事?没几个。很多老师都把这句写在课标上的话,看成虚无缥缈的空中楼阁,以至到后来都忘了,写作除了作业,除了考试,还能是什么。“懂得写作是为了自我表达和与人交流”,一句三秒钟就能背出来的话,它就是“文心技巧”的核。如果要再细分出一二三四五六来,那就是“发表意识”“读者意识”“真话意识”“作品意识”“心灵敏感力”“现象思辨力”。三我的作文教学“革命”后,学生有了写作兴趣和写作意识,有了“文心技巧”,我信誓旦旦,要建一个小学作文训练系统,向“文字技巧”要写作能力。我花了数年时间,构建了“我的作文训练系统”,然后用心训练。学生真能掌握文字上的技巧,
42、我兴奋,我快活。快活没多久,成功的喜欢就转化为挫败的苦恼:不少学生掌握了写作技巧,作文却没有了往日的神采;他们用“技巧”作文,没有了创作的灵性。一个技法,一个同学用,好;三个同学用,一般;一群同学用,恶俗。知识技能和创造力有三种关系:一,正相关,知识技能越完备,创造力越强大;二,负相关,知识技能越完备,创造力越薄弱;三,无相关,知识技能和创造力没有必然的关联。中国学生的知识技能比美国学生不知好多少。中国留学生成为美国学生的活字典、计算器,已不是什么新闻。有一天,我读到现代建筑运动的旗手柯布西耶的话:“艺术反映的只是抽象的关系过于娴熟的技艺对艺术家来说可能是致命的。”深深的震撼,深深的遗憾!一直
43、以来,我们的作文教学以“文字技巧”为核心,并以让学生掌握熟练的“文字技巧”为荣。有一天,我问老婆大人:有人要发明一个东西,它能缩短时空,你原本要花三天到的地方,那东西只要三个小时就能到,只是,那东西每年要吞噬10万条鲜活的生命,你认为那东西要不要发明?老婆大人很愤恨:如此害人的东西,怎么能发明出来呢! “很遗憾,老婆大人,这东西已经发明出来了。”我说,“那就是你天天驾驶的汽车。”文字技巧,就是那汽车。用得好,它能造福人类;用得不好,它谋财害命,令你哭断肝肠。四文字技巧,关注的是写出来的“文”;文心技巧,关注的是写作文的那个“人”。这是二者的分水岭。一个人的“写作力”主要有三部分组成:语言驾驭力
44、心灵感受力和现象思辨力。文字技巧关注语言驾驭力,文心技巧关注心灵感受力和现象思辨力。要提升心灵的感受力,重要的是发现自己心灵的粗糙。用一颗粗糙的心去抵达细腻敏感,永远也不可能。了解自己的粗糙,才是克服粗糙的第一法门。不要去改造粗糙:以粗糙的心灵去改造粗糙,得到的还是粗糙。要引导学生不断地“看”自己的内心。一个经常面对自己内心的人,心灵会逐渐走出粗糙,走向细腻和敏感。发育,大自然赐予人的提升心灵敏感的重要时刻。男孩关注自己的发型和服饰,他敏感了,作文发生质变的契机来了。好的阅读,能够使人变得敏感,并保持人的敏感。“现象思辨力”是中国人最缺的“写作力”。几千年,中国文人大都在“风花雪月”中吟唱:
45、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几千年来,古人的词不是想家,就是想朋友。有点意思的,来个托物言志:“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骨碎身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我家洗砚池边树,朵朵花开淡墨痕。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 为什么要托物?不敢明打明地说。现在,文字狱没有了,说话的潜规则依然存在,严重地存在。再加上文件多、通知多、意见多、原则多,三天两头的出,用不着去思考,只要去执行就行了。一个长期不思考的人,能有什么思想?五文字写到最后,不见技巧,只有思想。思想
46、的深浅,决定了文字的深浅。思想的独特,决定了文字的独特。不要让文字技巧禁锢了学生的自由、灵动!让学生自由地写作,像大自然的树一样自由地生长,是松树就长成松树,是柳树就长成柳树,各种各样的树呈现出各种各样的姿态。这就是我所理解和倡导的“独特”。比“读者意识”更重要的我的作文教学主张之三一一次,总务主任拿了张纸条对我苦笑。纸上写:“范老师,我们班的班牌坏了,请你帮我们修一下,好吗?”哦,那同学没写明哪个班。他没有想到,范老师不是他们班的。不是他写得不具体,是他没有“读者意识”。有了“读者意识”,这类问题就不会发生。二 英国的母语课标说:“针对写作目的和预期读者,采用合适的文章体式。”“能吸引读者的
47、兴趣,还能写其他种类的依时间顺序的作文。”“为多种目的和读者,写各种类型的文章;并注意激发读者的兴趣。”美国的母语课标说:“明确写作目的和读者”,“选择一个你认为读者会感兴趣的主题”,“让读者看到故事的环境、人物和事件”。日本的母语课标说:“考虑写作的对象和目的”,“依据对象和目的进行写作。”吴忠豪评说,日本的写作教学把“培养读者意识”作为一个重要目标。夏丏尊先生指出,读者意识是最大的写作技巧。怎样让学生形成“读者意识”呢?让学生具有“发表意识”。学生有了发表意识,作文不断“发表”出来,知道自己的作文有各种各样的、认识的不认识的人来读,就自然而然地具备了“读者意识”。一句话,站在“读者意识”前面的,叫“发表意识”。我一直以为,作文和发表,不是婚姻关系,就是血缘关系。无视“发表”的作文教学,是断了血缘、破坏了婚姻的残缺的写作教学。国家元首在思考着他认为当下最重要的事情,科学家在思考着他认为当下最重要的事情,十来岁的小孩子也在思考着他认为当下最重要的事情。儿童写一篇批判或赞美班级、同学、老师的作文,其伟大性和成就感,和鲁迅的杂文完全相等。那是学生心灵的表达,情感的宣泄,是一个生命成长的声音。三 课标说“写作是为了自我表达和与人交流”,里面隐含了“发表意识”。不发表,你怎么“与人交流”?很多人把“自我表达”“与人交流”理解为并列关系,我不赞成。“自我表达”主要是为了“与人